⑴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產業經濟學屬於什麼學院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產業經濟學屬於金融學院。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金融學院的前身是中原大內學1950年成立的金融系和容1956年創辦的基本建設財務與信用專業,是新中國最早的金融、投資人才培養基地之一。
學院下設金融學系、投資系、保險系和金融工程系;擁有金融學、投資學、保險學、工程管理、金融工程、房地產經營管理和工程造價等7個本科專業以及金融學(注冊金融分析師)、金融學(中美班)和保險學(精算方向)3個實驗班;有金融學、投資學、保險學、國民經濟學(投資經濟)、房地產經濟學、金融工程、產業經濟學(建設經濟)、管理科學與工程(項目管理)等8個碩士點和金融、保險2個專業碩士學位點;有金融學、國民經濟學、保險學、金融工程、投資學等5個博士點及應用經濟學博士後流動站。
⑵ 十三五期間什麼產業最具發展前景用經濟學知識進行解釋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智能電網行業「十三五」市場前瞻與發展規劃分析報告》
我國電網在智能化投資的比例較低,但是隨著智能電網的推進,智能化投資在電網投資中的比例將顯著提升:
(1)智能電網第一階段(2009-2010年)的電網總投資為5510億元,智能化投資為341億元,年均智能化投資為170億元,占電網總投資的6.2%;
(2)第二階段(2011-2015年)電網總投資預計為15000億元,智能化投資為1750億元,年均電網投資350億元,占總投資的11.7%;
(3)第三階段(2016-2020年)電網總投資為14000億元,智能化投資為1750億元,年均智能化投資350億元,占總投資的12.5%。
智能化投資在"十二五"期間的年均投資額是第一階段的一倍,占電網投資比例也由6.2%提升到11.7%。隨著智能電網建設的展開,智能化投資將明顯增加,二次設備投資佔比將由目前的不足5%提升至12%-15%。
圖表3:2009-2020年中國電網智能化各階段投資規模(單位:億元)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智能電網投資前景
在"十二五"期間,國家電網投資了5000億元,建成連接大型能源基地與主要負荷中心的"三橫三縱"特高壓骨幹網架和13回長距離支流輸電工程,初步建成核心的世界一流的堅強智能電網。
在經濟"保7"的剛性需求下,智能電網已成為政府基建投資穩增長的一個重要抓手。發展智能電網是實現我國能源生產、消費、技術和體製革命的重要手段,是發展能源互聯網的重要基礎。在相關政策的大力推動下,前瞻相信智能電網的建設步伐也在不斷加快中。另外,國家電網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電網實際投資可能超過5000億元。國家規劃在2020年前後,我國將大面積新建和完善智能電網,所以,"十三五"時期電網投資仍會保持在高位。
⑶ 浙江工商大學產業經濟學研究生怎麼樣,請知情的說說吧,謝謝啦~
浙江工商大學產業經濟學碩士點聚集了一大批在產業經濟學和經濟理論研究領域具有較高知名度的專家和海外歸國人才,重點培養從事產業理論與政策、產業結構與投資、流通產業與政策等方向的高級人才。本碩士點是浙江省重點建設學科,現有教授12人,博士和在讀博士教師22人。近幾年來,學院教師已在《中國社會科學》、《經濟研究》、《管理世界》、《中國工業經濟》、《世界經濟》、《中國農村經濟》、《金融研究》等雜志上發表論文500多篇,出版專著教材20多部。同時,學院骨幹教師完成國家級、省部級課題項目30多項,獲省部級獎10多項。
本碩士點設以下個研究方向:
1、區域發展產業政策:培養從事區域發展規劃、戰略研究的產業發展政策研究方面的高級人才。
2、產業發展與金融投資:培養金融投資與產業發展、金融投資與產業結構等方面的研究與分析的高級人才。
3、產業結構與投資流向:培養從事投資流向、產業結構變化規律方面的研究和分析的高級人才。
4、流通產業與政策管理:培養從事流通理論和大型超市、連鎖經營、物資配送等流通企業發展戰略研究和分析的高級人才。
何大安,男,1957年生,安徽省安慶市人。1984年本科畢業於安徽師范大學經濟法律學院,1988年研究生畢業於浙江大學經濟學院。1988至2002年曾任教於浙江財經學院,現為浙江工商大學經濟學院院長、經濟學專業教授,博士生導師,浙江大學兼職教授,浙江省社區學會常務副會長,浙江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
何大安致力於投資運行機理、產業組織、政府產業規制、商貿流通、理性行為及其決策等方向的研究。曾在中國享有盛譽的上海三聯書店,上海人民出版社編輯的《當代經濟學文庫》獨立出版專著2部,在較高品味的學術性刊物上發表大量學術論文。其中,獨立在《中國社會科學》上發表論文3篇,獨立在《經濟研究》上發表論文5篇。在學術界提出過"投資流向與產業結構調整共異向"、"投資流向陷阱"、"投資流向與結構調整、結構升級的關聯層面"、"投資傳導循環"、"有限理性的實現程度"、"理性選擇向非理性選擇轉化"等概念。接受過《光明日報》之《名家訪談》欄目的專訪,接受過《學術月刊》中青年經濟專家欄目的教授訪談。浙江省第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二等獎、二等獎、一等獎獲得者;獲浙江省高校優秀科研成果獎共5項;其中,2002年、2003年度浙江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連續獲得者。
何大安教授在投資運行機理和理性、非理性決策等研究領域處於全國領先地位
張旭昆,男,漢族,1953年1月生於浙江杭州。1982年2月本科畢業於杭州大學經濟系。現為浙江工商大學經濟學院,浙江大學經濟學院,寧波大學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華外國經濟學說研究會理事。主要論著:
2000——2006主要科研成果
2000
「關於『入世』對我國企業影響的幾點淺見」 《浙江社會科學》2000年1期。
蕭山日報2000年2月16日全文轉載。
「用多層市場模型分析當前糧食購銷體制」宋華盛,張旭昆《中國農村經濟》2000年2
期。
「股利政策與融資的相互影響」宋華盛,張旭昆《浙江社會科學》2000年3期。
「市場經濟條件下的道德養成—兼論政府在道德養成中的作用」陳福清,張旭昆《浙江
學刊》2000年3期。
轉載沈立江 萬斌 主編《百名專家話誠信》浙江人民出版社2002。
「『義烏杯』WTO與信用——蘇浙滬百名專家華誠信」理論研討會論文一等獎。
「多層市場模型:用交易費用解釋商人和商業的作用」 張旭昆,鄭少貞《浙江大學學報 人文社科版》2000年第6期。
《雲南體育產業發展研究》 饒遠 叢湖平 張雲鋼 張旭昆 雲南科技出版社2000,12。
雲南省政府哲學社會科學三等獎(2002,8)。
2001
「經濟人、理性人假設的辨析」《浙江學刊》2001年2期。
人大復印資料《理論經濟學》2001年8期全文轉載。
「關於制度演化分析及其方法(節選)」《杭州金融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1年2期。
「制度的需求」《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01年7期。
《思想市場論——分析知識產品演化的一個模式:以經濟學為例》浙江大學出版社2001年7月。
「消費的閑暇時間約束模型與假日經濟現象」張旭昆,徐俊《經濟評論》2001年第5期。
「制度演化分析的歷史回顧」《經濟學動態》2001年第9期。
「制度與行為」《浙江樹人大學學報》2001年第4期。
人大復印資料《理論經濟學》2002年2期全文轉載。
2002
「勞動價值論:過時的教條還是永恆的公正觀——兼論公正觀念的重塑」 《浙江社會科學》2002年2期。
「制度變遷的成本——收益分析」《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02年5期。
「制度系統的結構分析」《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2002年6期。
「制度的實施收益、實施成本和維持成本」《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4。人大復印資料《理論經濟學》2002年10期全文轉載。
《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第19卷第5期,2002年,論點摘要。
《國際經濟學說史簡編》張旭昆 周方曉 姜書竹 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年7月。
「制度的定義與分類」《浙江社會科學》2002年第6期。
2003
「市場化改革中的四大問題」《浙江社會科學》2003年第1期。
「試析軟體產品需求的特殊性」 張昭時,張旭昆《浙江社會科學》2003年第1期。
「人類合作的條件」《財經論叢》2003年第1期。
《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3年第2期論點摘要。
「商會的激勵機制」張旭昆 秦詩立《浙江大學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版》2003,2。
「健康經濟學與我國醫療保障制度改革」張旭昆 岑丞《經濟學動態》2003,2。
「單項制度演化方式淺議」《制度經濟學研究》2003,1。
《經濟思想通史》蔣自強 張旭昆 袁亞春 王如芳 羅衛東 曹旭華 浙江大學出版社2003,4。2005年度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
「經濟學家的求索精神」《浙江社會科學》2003,3。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影響因素、效果及對策」 姜書竹 張旭昆《浙江樹人大學學報》2003,6。
「東盟貿易效應的引力模型」 姜書竹 張旭昆《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03,10。
「企業激勵機制中的績效評價與反饋」邵敏 張旭昆《商業經濟與管理》2003,12。
2004
「論單項制度的特徵」《浙江社會科學》2004,1。
「中國與東盟貿易關系及貿易競爭力的實證研究」姜書竹 張旭昆《浙江學刊》2004,2。
「1990年代以來我國小城鎮研究綜述」徐少君 張旭昆《城市規劃匯刊》2004,3。
「制度系統的關聯性特徵」《浙江社會科學》2004,3。
「制度系統演化是一個馬爾科夫過程」《浙江學刊》2004,4。
「民間自發的制度演化與政府主持的制度演化」《財經論叢》2004,4。
「最低工資制可行性研究」徐慧 張旭昆《經濟學消息報》2004,5,7,3版。
「制度演化的突變與漸進——兼論次序比速度更重要」《制度經濟學研究》第四輯,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4年,第182-197頁。
「組織形成的條件」《浙江大學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版》,杭州,2004,6,第64-70頁。
「制度系統的性質及其對於演化的影響」《經濟研究》2004年12期,第114-121頁。
2005
「拍賣理論綜述」黃瑞剛 張旭昆《經濟學動態》,北京,2005年第3期,3月18日。第109-114頁。
「專業服務市場的規制分析」郭萍 張旭昆《浙江樹人大學 學報》,杭州,2005年第2期,第44-47頁。
「厘金制度略論——兼評鄭備軍的《中國近代厘金制度研究》」《浙江社會科學》,杭州,2005年第3期,5月15日。第208-212頁。
「試析利他行為的不同類型及其原因」《浙江大學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版》,杭州,2005年第4期第13-21頁。2005年7月10日出版。
「經濟結構、宏觀調控與產業升級」《浙江社會科學》,杭州,2005年第4期,2005年7月15日出版,第10-13頁。
「人類形成合作關系的條件」《上海立信會計學院學報》,上海,2005年第4期,2005年7月25日出版,第60-64頁。
「區位理論分析傳統述評」張旭昆,魏偉忠《浙江社會科學》,杭州,2005年第5期,2005年9月15日出版,第184-191頁。
「收入懸殊與民營化問題」《民營經濟》2005年第1期,2005年8月出版,第96-97頁。
「社會經濟制度形態演化研究的一個新成果」《當代經濟研究》,長春,2005年第7期,第70-72頁。
「我國29個省市之間的經濟基本面與房地產市場發展的比較研究」張旭昆,徐少君《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杭州,2005年第3期,第12-16頁。
「制度演化分析需要方法論個人主義與方法論制度主義的綜合」《制度經濟學研究》,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5年12月,第45-56頁。
「確保中國糧食安全的路徑探討」李麗珍,張旭昆《農村經濟》,成都,2005,12。第7-10頁。
「民營經濟的沖鋒號 改革開放的過河卒——評單東教授的<民營經濟輪>」《當代經濟》,武漢,2005,12。第36頁。《民營經濟》,杭州,2005,2。第115頁。
2006
「政區競爭與廠商區位選擇」張旭昆,魏偉忠《商業經濟與管理》2006年第2期,第48-54頁。
「經濟思想的歷史——經濟思想創新的源泉」蔣自強 張旭昆《經濟思想史評論》第一輯,經濟科學出版社2006年6月,第109-117頁。
《中級宏觀經濟學》浙江大學出版社2006年9月出版。
《經濟學中的事實與虛構》張旭昆 校 世紀出版集團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10月。
「對於經濟人假設批判的一些思考」《南大商學評論》第9輯,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6月,第202-219頁。
2007
「政府政策、規劃與廠商區位決策」魏偉忠 張旭昆《學習與實踐》,武漢,2007年第1期,1月20日出版,第51頁。
《制度演化分析導論》,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7年3月出版。
2000年以前主要科研成果
《思想市場——分析經濟學說演化的一個模式》浙江人民出版社1994年,獲浙江省教委1996年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
《三次革命與三次綜合—西方經濟學演化模式研究》(蔣自強,張旭昆)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獲浙江省教委1998年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浙江省政府1999年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思想市場:用經濟學方法研究經濟學的演化」《社會科學》1993年7期,《新華文摘》1993年9期全文轉載,人大復印資料《政治經濟學總論》1993年9期全文轉載。
「經濟學與自然科學的根本區別」《社會科學》1994年8期,人大復印資料《理論經濟學》1994年10期全文轉載,獲浙江省經濟學會1994-1995年度科研成果二等獎。
「一條可供選擇的研究途徑—西方經濟學演化模式初探」(張旭昆,蔣自強)《經濟研究》1992年2期,獲浙江省經濟學會1994年優秀成果一等獎,浙江省政府1994年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私有制:產權制度自然演化所趨向的均衡狀態」《中國社會科學季刊》1999年春季卷。
「制度的均衡與演化」《經濟研究》1993年9期,獲浙江省教委1992-1993年度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1994)。
「交易費用:交易方式多樣化的一個解釋」 《浙江社會科學》1997年1期。
「試論文化商品市場的政府規制」 《浙江大學學報 人文社科版》1999年4期。
「不良商品,過度競爭與政府規制」 《浙江學刊》1999年3期。人大復印資料《理論經濟學》1999年7期索引。
⑷ 你好啊,看你回答別人的問題很好啊 ! 我也想考浙江工商,產業經濟學,怎麼樣啊復試線如何呢盼望回復
你是要考2012的研究生嗎?我是英語的本科生,對這個經濟學院的不怎麼清楚。不過要考研究生的話,建議考一個稍微好一點的,我感覺工商的就業有點那什麼。。浙江財經學院可能會更好一點,或者上海的學校,如果成績還可以,大膽的報211吧。你可以在人人網上搜索「浙江工商大學 經濟學院」,隨便加個人問一下,因為我實在不是很清楚。
下面是這個浙江工商大學產業經濟學專業的介紹,可能你也找到過,商大的師資都是不錯的,花大價錢挖的啊:
本碩士點設在經濟學院。
產業經濟學是一門理論性和應用性都很強的學科。該碩士點聚集了一大批在產業經濟學和經濟理論研究領域具有較高知名度的專家和海外歸國人才,重點培養從事金融、投資、國際國內貿易、區域發展戰略和公司發展戰略研究以及實際經濟工作的高級人才。本碩士點是浙江省重點學科,現有教授11人,副教授11人,博士和在讀博士13人。其中,張仁壽研究員和陸立軍教授為浙江省人民政府經濟建設咨詢委員會委員。近幾年來,學院教師已在《中國社會科學》、《經濟研究》、《管理世界》、《中國工業經濟》、《世界經濟》、《中國農村經濟》、《金融研究》等雜志上發表論文400多篇,出版專著教材20多部。其中,院長何大安教授在《中國社會科學》、《經濟研究》上發表論文6篇。同時,學院骨幹教師完成國家級、省部級課題項目30多項,獲省部級獎10多項,課題經費400多萬元。
本碩士點設以下4個研究方向:
1.區域發展與產業政策:導師:張仁壽研究員、陸立軍教授、張宗和教授、孫敬水教授、倪樹高副教授;培養從事區域發展規劃和戰略研究的高級人才。
2.產業結構與投資流向:導師:何大安教授、鄭勇軍教授;培養宏、中觀層面上制定經濟發展戰略和戰略規劃的專業性人才。
3.產業發展與金融投資:導師:趙英軍教授、楊文進教授;培養從事金融投資理論研究和金融投資實際工作者的高級人才。
4.流通產業與政策管理:導師:王傳維教授、趙連閣教授;培養從事流通理論和大型超市、連鎖經營、物流配送等流通企業發展戰略研究和分析的高級人才。
⑸ 用經濟學原理分析當今中國的經濟狀況
首先我們從GDP來分析中國經濟的發展,國民生產總值是國民購買+政府購買+投資+出口-進口。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主要是由投資和出口兩項來拉動GDP的增長,其中出口站的比重較大。近年來,中國頻頻對大型工程進行投資和建設主要在於再通過政府購買作為又一發展動力,由於國內的產業結構的畸形與偏向,國民購買一直以來並沒有作為最主要的經濟推動力。中國是世界上對外依存度最高的國家(對外依存度既國際貿易逆差占國民收入的比例),教科書上說佔70%(個人認為最多應該只在40%),比第二高的俄羅斯高出了近兩倍之多,因此由於過高的對外依存度,中國製造的市場主體並不在國內,造成了國家產業鏈的畸形。(大部分出口的釘子,鋼鐵總不能鼓勵大眾買回家吧,又不能吃。。。)為了擺脫這樣的困境,政府一直在號召擴大內需,因為逐年的貿易逆差使中國囤積了過多的外匯(別以為外匯多了有用。。。老百姓不能用美元在國內日常生活中購物,所以這錢最後只能國家用國庫的錢來換)加上國外對中國「傾銷」的訴訟和貿易壁壘的產生,對外依存度過大的軟肋已經開始傷害中國的經濟。經濟的轉型並不容易,首先你必須要把過剩的生產合理利用起來,這時候,最有用的房地產出現了,一個憑一己之力就可以拉動30多個產業的投資目標出現了,加上土地的開發和拍賣也成為了很大一部分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因此國家大力扶持(出現了很多強拆的問題)。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房地產過熱也牽扯進了金融的不穩定,房產已經不是人們的必需品而是投機投資品的時候它終究會有一天變成單純的混凝土而不是穩定的還款能力(無論是建房還是買房,大部分的商家及個人都是通過貸款或者按揭),中國的「次貸」危機就開始爆發了。事實上,按照西方經濟學的理論來說,中國房地產沒有使中國經濟現在就崩盤可能算得上是個神奇的事情,但是國家的宏觀調控和緩慢的削弱房地產發展確實起到了無可比擬的作用。隨著經濟的發展,國家對就業率的提升,人們開心的看到了我們的GDP以每年10%+的高速發展,歡欣鼓舞的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同時,我們遇到了令人頭疼的三個問題。
一、中國儼然成為了世界債主,曾經2000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意味著中國國庫里的美元現金比美國還多,當他的經濟出問題的時候,必將會向中國伸手,借,他會還,不過是直接從印鈔機下來的新鮮鈔票。那麼新鮮鈔票和舊鈔票有什麼不同呢,不同就在於它貶值了,購買力急劇下降。我們可以這樣認為,他們原來有100頭牛,發行了100萬美元,中國口袋裡裝了10萬,這時候1萬美元就是一頭牛;後來美國和中國借走了這10萬,還的時候他又印了10萬美元還給中國,但那時候1.1萬美元才能買到一頭牛,所以,他們騙了我們的錢。。。那我們不借好了,你中國虧得更悲慘,我美元兌你人民幣沒掉一塊錢你就損失20000億人民幣,你輸得起嗎?所以中國不得不幫他。按這么說中國應該很被動,但是去年我們的領導人漂亮的開始用美元大量的吸入黃金,把那一堆堆的廢紙變成了可愛的,絢麗的,金燦燦的金子,雖然現在我們擺脫了固定匯率制,但是黃金價值的穩定性遠遠高於紙幣,因此,同志們,趁著我們的美元還沒花完前快弄點黃金(不免花完美元就掉價的說法。。。至少我的黃金讓我小賺了一下)。
二、過快的經濟發展和較高的就業率帶來的是飆高的通過膨脹率和CPI,工作的人多了,都有穩定的收入,而且收入逐漸增加,物價的上漲避免不了,還記得上初中那會我家傍邊一個打完的面條才賣3.5塊,這次回國居然和我要6塊,神啊。。。相比起匯率的上升,大家都來留學吧,出國旅遊也是很不錯的選擇。於此之下,如何控制好無價的上漲和通貨膨脹的穩定是下一步中國經濟的主要問題之一,並且這樣的環境也促使我們開始准備向外投資(咱們也可以到外國當當外企啊),當然並不是一定要歐美強國,而是相對落後但資源豐富的小國,例如緬甸,寮國,柬埔寨,越南(咱暫時不考慮政治因素)等東南亞國家,他們經濟的狀況和資源的使用率和我國80、90年代很相近,不少也在鼓勵外資投入。我們偉大的祖國看到了這樣的機遇,因此大力發展西南(這個和第三個問題相關),建立橋頭堡,鋪設泛亞鐵路等等,並且初見成效,例如雲南和泰國的蔬菜換成品油,中國泰國免果蔬關稅等等(其實我只知道泰國。。。因為我在這。。。)。
三、貧富差距過大,資源利用率低,資源利用不合理等等
快速的發展使一部分人更富一部分人可能更窮。一定程度上我們沒良心的可以說叫弱肉強食但也可以很有良心的說很多富人為富不仁。這個看似和經濟無關,但是他卻息息相關,它關繫到社會的穩定和政治的強勢,假如這兩點沒了,我們能考慮的就是逃出這個國家或者倒賣軍火發國難財了。最先富起來的應該是做進出口的(包括合法及不合法的),然後到了挖礦的,最近是做房地產的,這里我們要看下時代和他們富起來的條件。進出口,剛剛開始進行改革開放,無論是外國人對中國製造價格的低廉也好還是國人對外國商品的好奇也好,這一部分人利用中間的差價幾乎成為了那個年代最先富起來的人,他們富起來有個條件,有地方給你做進出口,對於大宗的物流來說,火車不能直達,飛機太貴,只能走海運,海運,必須有海才可以運么。。。沿海的笑了(以至於到現在還有一部分人認為除了沿海,內陸大部分地區還窮困潦倒,我丈母娘應該算一個。。。),後來老外發現還是你們的礦比較好,好吧找到礦的笑了,一夜間他們從農民變成了礦老闆,一部分無法適應這樣的差距,讓礦老闆變成了今天的貶義詞。。。對於他們財富和他們的文化素質也許真的不能成為正比,才導致了一部分很猖狂的富二代XX。礦老闆礦老闆說到底了你要找到自己的礦,不然和礦沾邊你很有可能是礦工。。。所以,還是要礦帶有地域性。最後到了房地產,終於有點均衡了,至少沒有地域性,但你依然要擁有「資源」。雖然他們一部分黑心的人還是為富不仁,但是從我學經濟學的角度來說我要向他們致敬,因為經濟就是合理的使用一切資源的最大化,他們不但使用了手頭的資金、技術、人力還有「人脈」資源,最後還影響了整個國家的經濟狀況和金融走向(央行的減息加息不多半是為了他們。。。)。擁有資源的是少數人,他們也並不是把資源都分給了大家使用,因此貧富差距漸漸加大,引發了一系列問題。這樣的問題國外也有,但是多數國外經濟健全的國家人民大多有信仰,知道積德行善,在泰國,富人每月都會捐錢給寺廟,買東西給寺廟,再由寺廟分發給窮人和困難的人,而且寺廟積極的建設學校,真正的做到義務教育(我還在寺廟學校當過老師。。。),希望我們國家的富人也能做到。扯遠了,這不是經濟學,是社會學,但還是嘴癢癢的說一句,記住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是因為毛爺爺的打土豪分田地,小心他老人家轉世。。。
中國國力日益強盛,經濟的強大也為我們人民帶來了幸福的生活,雖然經濟體制還是有很多弊端(比如買債卷,最後別說獲利,連本金都沒了。。。這什麼世道啊,居然還是XX擔保的),但是我認為隨著時代的發展,中國只會日益的強盛(前提不要成為歷史上第二個宋朝,找到時機揍那群天天說我們中國人是小眼睛的菲律賓)。天佑中華!
小子才疏學淺,斗膽談談中國經濟,若有不對之處請網友斧正、交流,如若樓主採用我的問題,感激不盡
⑹ 產業經濟學和投資經濟學,如何選擇
好消息是:目前兩者的就業情況都是相當好的
壞消息是:目前兩者都是熱門專業,不好考專
具體哪屬個更難一些,不好回答,畢竟考研的難度跟所報考學校會有巨大的關系。
目前國內還很少有學校專門開設投資經濟學研究生,主要是在國民經濟學或金融學等專業下設投資經濟學方向,而國民經濟學是應用經濟學中相對比較冷門的專業,考試難度相對小一些。相反金融學卻可以說是經濟學中最熱門的專業之一,考試難度會大很多。
產業經濟學也是經濟學中的熱門專業,通常也是每個學校中最難考的專業之一。
所以在此提醒,如果你沒有一定的決心和把握或者你只是想考個研究生你根本沒有必要報考這兩個專業,其實在銀行業,證券業和保險業和企業管理界也經常可以看到西方經濟學和政治經濟學這兩個理論經濟學專業出身的研究生。沒有爛專業,只有爛人。
⑺ 談談我國近幾年的宏觀經濟政策
1、深化改革。2014年的各項宏觀調控政策將緊緊圍繞制度建設、體制改革,即將短期政策融入長期改革之中,注重短期宏觀調控與重大制度建設相結合。
2、宏觀調控穩中求進。宏觀調控仍將保持穩中求進的基調,即「明確區間,穩定政策,重在改調,長短結合」。
3、積極財政政策。2014年財政政策結構性色彩將更濃,將從總量性的政策轉向結構性的政策,從單純的經濟政策轉向經濟社會政策。結構性減稅以及支出結構的調整和優化力度會越來越大,政府將更多地提供公共服務,通過促進基本公共服務的均等化來提升社會的公平正義,財政政策更注重短期和中長期結合,服務全面深化改革大局。
4、穩健貨幣政策。既要保持經濟增長平穩,又要化解金融領域風險,還要為改革留出充分的空間。因此,央行工作會議對貨幣政策的定調是 增強調控的前瞻性、針對性和協同性。
5、區域政策。實行區別對待仍是完善區域政策體系的基本方向,完善並創新區域政策,縮小政策單元,重視跨區域、次區域規劃,提高區域政策精準性。
6、擴大內需。2014年,擴大消費的重點將在信息消費領域。信息消費具有結構層次高、綠色無污染、帶動作用強的特點,是近年來各個國家重點培育的新興消費熱點,也將成為我國擴大消費的重要著力點。
7、新型城鎮化。著力優化城市化布局和形態,培育並引導城市群發展,完善大中小城市結構,強化綜合運輸交通網路的支撐,優化城市群內部的城市分工協作。
8、土地政策。對水流、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塗等自然生態空間進行統一確權登記,形成歸屬清晰、權責明確、監管有效的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的要求,研究起草《不動產登記條例》、《不動產登記辦法》等規章制度,整合建立不動產登記信息管理基礎平台,做好國家層面有關不動產登記銜接工作。
⑻ 工程經濟學分析的基本原則有哪些
一是社會生產關系,指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社會經濟制度,它是社會生產關系的總和,是政治和思想等上層建築賴以存在的基礎。
二是指國民經濟的總稱,如一國的社會產業部門的總稱(第一產業:農業和採掘業;第二產業:加工製造產業;第三產業:服務業)。
三是指人類的經濟活動,即對物質資料的生產、交換、分配和消費活動。
四是指節約或節省,即人們在日常工作與生活中的節約,既包括了對社會資源的合理利用與節省,也包括了個人家庭生活開支的節約。工程經濟學主要應用了經濟學中節約的涵義。
(8)產業經濟學投資擴展閱讀
相關科目
1、工程經濟學與西方經濟學
工程經濟學是西方經濟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研究問題的出發點,分析的方法和主要指標內容都與西方經濟學一脈相承。西方經濟學是工程經濟學的理論基礎,而工程經濟學則是西方經濟學的具體化和延伸。
2、工程經濟學與技術經濟學
工程經濟學與技術經濟學既有許多共性而又有所不同。工程經濟學與技術經濟學的主要區別在於:對象不同、研究內容不同。
3、工程經濟學與投資項目評估學
工程經濟學側重於方法論科學,而投資項目評估學側重於實質性科學。投資項目評估學具體研究投資項目應具備的條件,工程經濟學為投資項目評估學提供分析的方法依據。
4、工程經濟學與投資效果學
投資效果學,就是研究投資效益在宏觀和微觀上不同的表現形式和指標體系。工程經濟學與投資效果學採用的經濟指標存在重大區別。
前者均為一般經濟指標,這些指標要麼不含有對比關系,如果有對比關系,也只是一種絕對對比關系;而後者則必須在同一個指標中包含投入與產出的內容,反映投入與產出的相對對比關系。
⑼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產業經濟學和投資學哪個好
從就業角度,你可按金融學,投資學,產業經濟學這個順序選擇專業。難度的話,把這個順序反過來選擇,產業經濟學最容易。
⑽ 從經濟學的角度宏觀上分析政府四萬億投資和十大產業規劃的作用(兩個方面,即積極的和消極的
積極作用:這兩項舉措都是用於基礎建設,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社會的產能專過剩,而屬且從一定程度上緩和了泡沫經濟;
消極作用:沒有從根本上解決產能過剩的問題,它只是以當前的投資來處理昨天的產能過剩,就算建好了鐵路和公路,依然缺乏它的載體。
結論:只有從根本上促進內需,才能解決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