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怎樣理解馬克思主義三個組成部分的關系
1、馬克思主義是完備而嚴密的科學理論體系。它的內容極其豐富而宏偉,涉及自然、社會和人類思維的各個領域,包括經濟、政治、文化、歷史、科技、軍事和意識形態等各個方面。其主要組成部分是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從一定意義上說,馬克思主義的各個組成部分都具有各自的特點和相對獨立性,但是,馬克思主義並不是諸多個別論斷和個別結論的機械總和,它的各個組成部分及其所包含的各項基本原理,是一個互相依存、互相貫通的有機聯系的整體,是不能任意分割的。
2、馬克思主義哲學是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整個馬克思主義的基礎部分。馬克思主義的創立是從哲學革命開始的。兩千多年的哲學發展史積累了大量的人類智慧,提供了極其寶貴的思想資源,但是馬克思以前的哲學都有根本性的缺陷。各派唯心主義哲學的共同缺陷是顛倒了物質與意識的關系;各派唯物主義哲學則帶有樸素的或形而上學的特徵,在社會歷史領域陷入了唯心主義。這些哲學都不可能正確地認識世界,更不可能有效地改造世界,尤其不可能成為無產階級的思想武器。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在批判地繼承人類優秀哲學思想,特別是德國古典哲學優秀成果的基礎上創立的。德國古典哲學對馬克思主義哲學創立影響比較大的是黑格爾和費爾巴哈的哲學思想。黑格爾是德國古典唯心主義哲學的最大代表,他的哲學體系是唯心主義的,方法卻是辯證的。辯證法是德國古典哲學中最重要的理論成果。費爾巴哈批判了黑格爾的唯心主義,恢復了唯物主義的權威,但是卻拋棄了黑格爾的辯證法,他的唯物主義帶有形而上學性和直觀性的缺點,在社會歷史觀上也是唯心主義的。馬克思主義的創始人剝掉了黑格爾哲學的唯心主義外殼,吸取了它的辯證法思想的「合理內核」;清除了費爾巴哈哲學中的形而上學和歷史唯心主義的雜質,批判地吸取了它的唯物主義的「基本內核」,以科學的實踐觀為核心,把唯物主義和辯證法統一起來,並且貫徹於對社會歷史的研究,把唯物辯證的自然觀和社會歷史觀融為一體,從而創立了同黑格爾和費爾巴哈哲學有著本質區別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科學世界觀,造成了哲學史上空前的革命變革,為無產階級及其政黨提供了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因而它是構成整個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基礎,並貫穿和體現於馬克思主義的全部學說和實踐活動之中。
3、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即馬克思主義的經濟學說。它是在批判地吸取以往的、特別是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優秀成果的基礎上創立的。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最積極的成果是奠定了勞動價值論的基礎。馬克思主義的創始人運用科學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全面深刻地分析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資本主義剝削關系,批判地吸取了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的積極成果,嚴密論證和發展了勞動價值論,創立了科學的剩餘價值學說,發現了資本剝削的秘密,揭露了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對抗的最深刻根源,揭示了資本主義制度的產生、發展和最終必然為社會主義制度所代替的歷史趨勢,從而實現了在政治經濟學領域中的根本變革。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是馬克思主義的主要內容,是馬克思主義理論最深刻最全面最詳細的證明和運用。
4、科學社會主義,又稱科學共產主義。實現物質財富極大豐富、人民精神境界極大提高、每個人自由而全面發展的共產主義社會,是馬克思主義最崇高的社會理想。科學社會主義是在批判地吸取以往的社會主義理論、特別是19世紀的三大空想社會主義者的學說的基礎上創立的。它是以馬克思主義哲學和政治經濟學為依據,研究無產階級解放運動的性質、條件、目的和發展規律的科學。科學社會主義是指導無產階級謀求解放的科學。因此,科學社會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的主要之點,是馬克思主義思想體系的核心。正是在這個意義上,馬克思主義創始人在講到科學社會主義時,除了指它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還常常從廣義上把它與整個馬克思主義當作同義語來使用。
在馬克思主義體系中,它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原則與它對經濟事實的分析同它的全部結論之間,在理論上和邏輯上是嚴密的、完整的、一貫的,它們相互聯系、相互滲透,構成統一的馬克思主義學說。把它們其中任何一個組成部分同整體割裂開來,都會使它喪失自己的原有性質,並導致對整個馬克思主義的曲解。如果沒有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就會失去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理論前提;如果沒有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就難以理解唯物史觀的一系列基本范疇和重要原理,社會主義就不可能有剩餘價值理論這個堅實的基礎,從而也就不可能從空想變為科學;如果沒有科學社會主義,馬克思主義哲學和政治經濟學就會失去理論的歸宿,就不可能使馬克思主義哲學變成革命的實踐的唯物主義哲學,也不可能為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研究規定明確的目的和方向。可見,馬克思主義是一個有著內在聯系的完備而嚴密的科學理論體系。 在當代,破壞、割裂和肢解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理論體系有兩種主要的手法:一種是否定其邏輯方面的徹底性和嚴密性,把馬克思主義看成是它的三個主要思想來源的「簡單相加」,又把它的三個主要組成部分看成是沒有任何內在聯繫到「理論拼盤」,認為馬克思主義沒有自己的獨特的理論體系。另一種手法是否定其歷史方面的徹底性和嚴密性,把馬克思主義的創始人及其偉大代表對立起來,把馬克思主義發展的不同階段對立起來,製造出這樣那樣的「對立論」。我們說,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是一個整體,猶如一整塊鋼鐵,是肢解不了的。誰想去掉它的任何一個基本前提、任何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誰就必然離開客觀真理。正如列寧所說:「馬克思學說具有無限力量,就是因為它正確。它完備而嚴密,它給人們提供了決不同任何迷信、任何反動勢力、任何為資產階級壓迫所作的辯護相妥協的完整的世界觀。」
B. 廣義的生產包括哪些內容政治經濟學
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是社會生產關系。
政治經濟學研究對象的特點有:
(1)生產關系是指人專們在生產過屬程中結成的各種經濟關系。
(2)生產關系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生產關系是指人們在直接生產過程中相互發生的關系,廣義的生產關系包括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關系。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所研究的生產關系,就是人們在社會生產過程中所形成的諸方面的經濟關系的總和,即廣義的生產關系。
C. 什麼是價值
價值,讀作抄jià zhí,漢語詞語,出自《閑情偶寄·聲容·薰陶》。
國語詞語解釋是:
(1)泛稱物品的價格。
(2)以各種等值標准或交換標准所表示的價值。
(3)凡有助於促進道德上的善,便是價值。
(4)正面作用。
價值屬於關系范疇,從認識論上來說,是指客體能夠滿足主體需要的效益關系,是表示客體的屬性和功能與主體需要間的一種效用、效益或效應關系的哲學范疇。價值作為哲學范疇具有最高的普遍性和概括性。
拓展資料:
認識論(epistemology)即個體的知識觀,也即個體對知識和知識獲得所持有的信念,主要包括有關知識結構和知識本質的信念和有關知識來源和知識判斷的信念,以及這些信念在個體知識建構和知識獲得過程的調節和影響作用,長久以來一直是哲學研究的核心問題。在心理學領域中對認識論所進行的研究相對較短,其最早可以追溯到皮亞傑。
D. 問一下學過政治經濟學的朋友 狹義的生產關系和廣義的生產關系有什麼區別
狹義的生產關系指人們在生產中的相互關系,廣義的生產關系就是你能想到的那些.
E. 什麼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
科學社會主義(scientific socialism)理論是關於無產階級解放斗爭的性質、條件和一般目的的學說。它以無產階級解放運動為研究對象,是研究無產階級解放運動發展規律的科學。又稱科學共產主義。馬克思和恩格斯於19世紀40年代創立。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科學社會主義指馬克思主義的整體,包括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3個組成部分;狹義的科學社會主義指馬克思主義的3個組成部分之一,即同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相並列的科學社會主義。人們實踐中的社會主義,即作為運動或制度的社會主義,通常是從狹義上來理解的。
產生
科學社會主義的產生有其 社會基礎和階級基礎 。19世紀40年代,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在西歐先進國家已佔統治地位,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資本主義內部矛盾日益尖銳 ,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的斗爭日益高漲。馬克思和恩格斯參加了當時階級斗爭的實踐。在此基礎上,周密地研究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矛盾,批判地繼承了18世紀三大空想社會主義者法國的C.H.de聖西門、C.傅立葉和英國的R.歐文的思想成果,創立了唯物史觀和剩餘價值論,使社會主義從空想變為科學。1848年,《共產黨宣言》發表,標志著科學社會主義的誕生。1867年發表的《資本論》和1875年撰寫的《哥達綱領批判》,對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原理進行了深刻的論證。
對象
無產階級解放運動的性質、條件和目的三個方面是完整的密切相聯的統一體,它們共同構成子科學社會主義的對象。
任務
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運動和社會制度三者之問形成了另一個完整的密切相聯的統一體,通過這個統一體的內在聯系說明了科學社會主義的任務。
內容
①闡明生產社會性和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人佔有形式之間的矛盾的發展,必然導致社會主義取代資本主義 ,以生產資料的公有製取代生產資料私有制,科學地論述了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社會主義必然勝利的客觀規律。②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斗爭是現代社會變革的巨大杠桿,無產階級是作為資產階級的掘墓人出現的。③無產階級必須推翻資產階級的統治,奪取政權,並在奪取政權後,徹底打碎舊的國家機器,代之以新的國家機構,建立並鞏固無產階級專政 。④無產階級專政是達到消滅一切階級和進入無階級社會的過渡。因此,在無產階級專政條件下,要對整個社會進行改造,發展生產力,進行社會主義建設,逐步實現由社會主義社會向共產主義社會過渡的偉大目標。此外,科學社會主義科學地闡明了無產階級政黨在無產階級革命和建設中的作用。科學社會主義具有鮮明的實踐性,與無產階級革命運動聯系最直接、最密切,是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核心。
發展
科學社會主義19世紀40年代由馬克思、恩格斯創立後,在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的斗爭中,在各國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中,在與各種非科學、反科學的社會主義思潮或者流派的斗爭中不斷豐富和發展。列寧根據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全面分析了帝國主義的經濟政治特徵、基本矛盾及其本質,指出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發展的特殊階段,是壟斷的資本主義,是無產階級革命的前夜。揭示了帝國主義發展的不平衡規律及其與社會主義革命之間的聯系,作出社會主義可以先在幾個或單獨一個資本主義國家 ,首先在不發達的俄國取得勝利的論斷。並領導建立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使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變成現實。列寧之後 ,斯大林在蘇聯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和社會主義建設的過程中 ,捍衛和發展了科學社會主義原理。毛澤東把馬列主義和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豐富和發展了科學社會主義理論。中國共產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鄧小平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豐富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內容。
在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科學社會主義是在馬克思主義的哲學和政治經濟學的理論基礎上建立和發展起來的。科學社會主義以馬克思主義的哲學和政治經濟學為理論基礎,研究無產階級解放運動的規律,闡明無產階級解放運動的性質、條件和一般目的,為無產階級指明了徹底解放的道路。科學社會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的理論體系的核心部分。
F. 學習馬克思主義的作用
馬克思主義,英文是Marxism,是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簡稱,是關於全世界無產階級和全人類徹底解放的學說。它由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三大部分組成,是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繼承和吸收人類關於自然科學、思維科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的基礎上於19世紀40年代創立的,並在實踐中不斷地豐富、發展和完善的無產階級思想的科學體系。
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覆蓋了馬克思本人關於未來社會形態——科學社會主義的全部觀點和全部學說。
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包含兩個組成部分,即為現代唯物主義和現代科學社會主義。
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中的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包含兩部分內容,科學社會主義革命理論(即政權理論部分),科學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
科學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包含兩部分內容:第一部分內容,科學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結構設計;第二部分內容,科學社會主義商品經濟運行原理設計。
中文名
馬克思主義
外文名
Marxism
誕生時間
1848年2月
提出人
卡爾·馬克思,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內容劃分
科學社會主義革命理論和政治經濟學原理
快速
導航
理論來源
理論與宗教
發展歷程
國外發展
歷史變遷
經典著作
其中國化
理論介紹
馬克思主義的不同角度
從不同的角度,我們可以對什麼是馬克思主義作出不同的回答。從它的創造者、繼承者的認識成果講,馬克思主義是由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的,而由其後各個時代、各個民族的馬克思主義者不斷豐富和發展的觀點和學說的體系。從它的階級屬性講,馬克思主義是無產階級爭取自身解放和整個人類解放的科學理論,是關於無產階級斗爭的性質、目的和解放條件的學說。從它的研究對象和主要內容講,馬克思主義是無產階級的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是關於自然、社會和思維發展的普遍規律的學說。馬克思主義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論、基本觀點和基本方法構成的科學體系,它是一個完整的體系。其中,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不可分割的三個主要組成部分。
廣義和狹義的馬克思主義
馬克思主義這一概念早在馬克思在世時就已經使用。從狹義上說,馬克思主義即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的基本理論、基本觀點和學說的體系。至於為什麼以馬克思的名字命名這一理論,恩格斯在1886年曾經作了說明。他說:「我不能否認,我和馬克思共同工作40年,在這以前和這個期間,我在一定程度上獨立地參加了這一理論的創立,特別是對這一理論的闡發。但是,絕大部分基本指導思想(特別是在經濟和歷史領域內),尤其是對這些指導思想的最後的明確的表述,都是屬於馬克思的。我所提供的,馬克思沒有我也能夠做到,至多有幾個專門的領域除外。至於馬克思所做到的,我卻做不到。馬克思比我們大家都站得高些,看的遠些,觀察得多些和快些。馬克思是天才,我們至多是能手。沒有馬克思,我們的理論遠不會是現在這個樣子。所以,這個理論用他的名字命名是理所當然的。」從廣義上說,馬克思主義不僅指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的基本原理論、基本觀點論和學說體系,也包括繼承者對它的發展,及在實踐中不斷的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
作為中國共產黨和社會主義事業指導思想的馬克思主義,是從廣義上理解的馬克思主義。它既包括由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的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基本觀點、基本方法,也包括經列寧等對其繼承和發展,推進到新的階段,並由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習近平等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將其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即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
G. 廣義和狹義的馬克思主義指的是什麼
狹義上,馬克思主義即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的基本理論、基本觀點和學說的體系。至於為什麼以馬克思的名字命名這一理論,恩格斯在1886年曾經作了說明。他說:「我不能否認,我和馬克思共同工作40年,在這以前和這個期間,我在一定程度上獨立地參加了這一理論的創立,特別是對這一理論的闡發。
但是,絕大部分基本指導思想(特別是在經濟和歷史領域內),尤其是對這些指導思想的最後的明確的表述,都是屬於馬克思的。我所提供的,馬克思沒有我也能夠做到,至多有幾個專門的領域除外。至於馬克思所做到的,我卻做不到。
馬克思比我們大家都站得高些,看的遠些,觀察得多些和快些。馬克思是天才,我們至多是能手。沒有馬克思,我們的理論遠不會是現在這個樣子。所以,這個理論用他的名字命名是理所當然的。」
廣義上,馬克思主義不僅指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的基本原理論、基本觀點論和學說體系,也包括繼承者對它的發展,及在實踐中不斷的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
(7)廣義政治經濟學擴展閱讀
馬克思主義(Marxism)是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簡稱,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覆蓋了馬克思本人關於未來社會形態——科學社會主義的全部觀點和全部學說。
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包含兩個組成部分,即為現代唯物主義和現代科學社會主義。
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中的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包含兩部分內容,科學社會主義革命理論(即政權理論部分),科學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
科學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包含兩部分內容:第一部分內容,科學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結構設計;第二部分內容,科學社會主義商品經濟運行原理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