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信用的基本特徵是什麼
信用含有信任和借貸兩層含義,分為社會學和經濟學范疇,決定信用具有下列基本特徵。
1、信用具有社會性
首先,信用的社會性體現在社會心理因素上。信用是以信任為前提和基礎的。對受信人的信任實際上是授信人對信用關系所具有的安全感,它是一種社會心理因素,因為安全感並非憑空產生,而是依賴於受信人的資信,取決於授信人的理性判斷,因此,它是一種特殊的社會心理現象。
2、信用的倫理和文化特徵
信用屬於倫理學范疇,體現為一種約束人們行為的道德准則。信用不僅僅是一種社會關系,也不僅僅是一種交易方式,它更是人類社會的一種價值觀。
誠實守信得到社會的推崇和信任,失信則將受到譴責和孤立。當人們都認同並遵守這種價值觀和道德准則的時候,社會信用環境就會優化,失信的行為就會減少。
(1)徵信經濟學選課擴展閱讀:
信用含有信任和借貸兩層含義,分為社會學和經濟學范疇,信用的這一本質內涵,決定信用具有下列基本特徵。
信用具有社會性:
1、信用的社會性體現在社會心理因素上。信用是以信任為前提和基礎的。對受信人的信任實際上是授信人對信用關系所具有的安全感,它是一種社會心理因素,因為安全感並非憑空產生,而是依賴於受信人的資信,取決於授信人的理性判斷,因此,它是一種特殊的社會心理現象。
2、信用體現一種社會關系。信用不僅是個體行為,而是發生在授信人和受信人之間的社會關系。成千上萬的授信人和受信人發生信用關系,行為主體時而是授信人,時而是受信人,身份在不斷變換。如銀行在吸收存款時,是受信人,與存款客戶發生信用聯系。
3、銀行在發放貸款時,則為授信人,與貸款客戶發生信用聯系。這充分體現信用錯綜復雜的社會關系。隨著信用的發展,信用內涵及其表現形式愈加豐富,信用作為一種社會關系也愈加復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