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我考研想考區域經濟學(或產業經濟學),但有一些疑問。
這么受父母的來牽絆樓主應該是女源生吧,經濟學是相當虛的專業,廣東的學校出了省也就中大有認可度了,但比起湘內兩所高不成低不就的二流985還是好很多的,長三角的經濟學方面比粵內的大學要強很多的,當然,那兒的競爭也更激烈
你把宏微觀磨透就算大半隻腳跨進經濟學領域了,中大這方面留給統考的就十來個名額,復式錄取比例13到10比1左右,所以你要有心裡准備,好運
② 區域經濟學是一門什麼學科選擇題
區域經濟學是應用經濟學的一門分支學科,是研究區域經濟的形內成發展規律和區域經濟聯系以容及與此有關的政府決策的科學。
區域經濟學產生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作為一門新興學科,尚未形成自己獨立的學科體系,但其理論與方法發展十分迅速,在各國解決區域問題,縮小區際差異,促進區域之間協調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在我國的應用前景也十分廣闊。
區域經濟學是應用經濟學的一門分支學科,是研究區域經濟的形成發展規律和區域經濟聯系以及與此有關的政府決策的科學。區域經濟學產生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作為一門新興學科,尚未形成自己獨立的學科體系,但其理論與方法發展十分迅速,在各國解決區域問題,縮小區際差異,促進區域之間協調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在我國的應用前景也十分廣闊。
你的認可是我解答的動力,請採納。
③ 區域經濟學 郝壽義 簡答論述題
區域經濟學是經濟學與地理學交叉而形成的應用經濟學。空間經濟學一詞常作為區域經濟學的同義詞。當區域經濟學的課題特別涉及到城鎮時,則使用城市經濟學一詞。
區域經濟學是從經濟學角度研究區域經濟發展與區域關系協調的科學。 其與區位理論既有聯系,也存在區別。區域經濟學是經濟學(一級學科)下的應用經濟(二級學科)下的一個三級學科。
關於區域經濟的研究對象尚未形成統一的觀點,具有代表性的觀點主要有:
(1)區域經濟學是研究特定地理范圍的經濟學,它與一般經濟學並無什麼差別,只是其研究范圍是區域而不是國家,持此種觀點的多為初學者。
(2)研究人類經濟活動的地理分布和空間組織規律,所以又將其稱為空間經濟學,持這種觀點的代表人物有諾斯、里查森、胡佛等。
(3)研究區域的主要問題,持這種觀點的代表人物有諾斯、里查森、胡佛等艾薩德(被譽為西方區域經濟學的創始人)、周起業和劉再興等。
(4)研究區際差異和聯系,持此種觀點的代表人物主要是杜貝。
(5)研究區域與經濟相互作用規律和相互關系,持此種觀點的代表人物是張敦富。
(6)從宏觀角度研究國內不同區域經濟發展及其相關關系的決策性科學,持此種觀點的主要代表人物有陳棟生、李京文、郝壽義和安虎森等。
④ 有關區域經濟學的問題
泛珠三角合作的意義?
泛珠三角戰略對於廣東經濟發展的作用和意義有三:一是為廣東尋找更大的戰略腹地。這兩年隨著廣東經濟的迅速發展,與周邊省區的聯系越來越密切,現在周邊省區經常會組團到廣東來「招商引資」,這充分說明了廣東經濟的發展客觀上需要更大的戰略腹地。產業越做越大,珠三角已經容納不下,而周邊省區的需求又很大。二是有利於廣東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升級,珠三角正由勞動力密集型產業的初級階段發展到以資金技術密集型產業為主的工業化中期。一些耗電大的產業正逐步向粵北及鄰近省區轉移,而泛珠三角的區域合作,正可為珠三角的產業結構調整與升級提供廣闊的空間。三是將大大促進廣東以及中國與東盟的經濟合作。現在中國正在積極推動與東盟的全面經貿合作。而東盟的許多國家像越南、印尼、緬甸等國與廣東的經貿聯系一直十分密切,近年來,已有不少廣東企業到東南亞設廠。廣東通過與廣西、海南、雲南等省區的合作,還會進一步促進這些省份與東盟的經貿合作。同時,泛珠三角戰略的實施也將為更多的廣東企業走向世界市場帶來機遇。
梯度理論與輻射理論的比較
一、 梯度理論
1、梯度理論的概念
n 從生產布局學誕生之日起,梯度就被廣泛用來在地圖上表現地區間經濟發展水平的差別,以及由低水平地區向高水平地區過渡的空間變化過程.
2、梯度理論的特點
第一、 產業結構的優劣是區域經濟興衰的決定因素。產業機構的優劣取決於地區經濟部門,特別是主導專業化部門在工業生命循環中的階段。假如主導專業化部門處在創新階段說明在今後某一時期內經濟仍然可以持續發展,這種地區是經濟發展的高梯度地區。假如主導專業化部門處在成熟階段後期或衰老階段,地區經濟必然會出現緩慢增長或衰退的景象,這種地區屬於低梯度地區。
第二、 創新活動大多起源於高梯度地區,隨著生命循環階段的變化,逐步由高梯度地區向低梯度地區轉移。其中創新活動包括新產業部門、新產品、新技術、新的生產管理與組織方法等。
第三、 梯度轉移主要是通過多層次城市系統向外擴散。創新活動的空間轉移主要有兩種形式:局部范圍和大范圍的擴展。局部范圍的擴展是指創新活動按照距離的遠近、向經濟聯系密切的鄰近城市轉移。產品轉移的原因是因為創新活動大多發源於經濟密集帶的中心城市,隨著社會對新產品需求的擴大,創新活動的發源地已經沒有能力單獨提供產品滿足社會需求,於是鄰近的城市便接過這種產品的生產。即使自身條件並不具備,也可以憑借與發源地的密切聯系而實現生產。大范圍的擴展是指創新活動由發源地按照行政區域城市系統順序蛙跳式的向廣大地區擴展。這時決定去向的不是距離,而是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梯度的劃分正是這種差距的反映。例如紐約向芝加哥、舊金山等城市的擴展就屬於此類。只有處於第二梯度的城市才有能力接受並很快消化第一梯度的產業創新活動,才有能力把這些產品更廣泛、深入的銷售到各自的輻射范圍之內。今後,隨著生命循環階段的變化,逐步由第二梯度地區向第三、四梯度地區的城市轉移,甚至向鄉鎮、農村轉移。即使是農村地區的創新也是通過城市系統來實現擴展。
3.梯度理論的優點:
1.它打破了過去計劃經濟體制下片面遵循平衡布局的傳統模式,將不平衡經濟發展規律作為制定經濟發展的戰略出發點;
2.它突出了總體統一的設計,促進了東部沿海地區經濟的率先發展;
3.它使有限的資金和人力、物力、資源得到了有效的利用.
4.梯度理論的缺陷:
關於梯度推進理論,厲以寧教授在《區域發展新思路》一書中已經作了初步分析。
n 1、按照梯度推進理論把中國劃分成東部發達地區、中部欠發達地區和西部落後地區,是比較粗略的一種劃分方法。
n 2、按照梯度推進理論的劃分方法,從發展的角度來看,忽略了地區之間經濟和文化交流的雙向性。
n 3、梯度推進理論忽略了同一地區之內的經濟互補性。
n 4、從長期來看,如果西部落後地區等到東部發達地區帶動中部欠發達地區發展後再得到推動力,那麼,必然延誤西部落後地區和中部欠發達地區的發展,中國的地區差距將在很長時間內進一步擴大,這會對整個中國的經濟發展和現代化進程產生嚴重的不利影響。
n 5、從理論上看,梯度推進理論忽略了地區之間經濟發展和現代化進程中的互動性。
二、輻射理論
經濟輻射的概念:經濟輻射是指經濟發展水平和現代化程度相對較高地區與經濟發展較落後的地區之間進行資本、人才,技術,市場等要素的流動和轉移,以及思想觀念,思維方式,生活習慣等方面的傳播,以現代化的思想觀念,思想方式,生活習慣替代與現代化相悖的舊習慣勢力,從而進一步提高經濟資源配置的效率。
經濟輻射的特點:
(1)經濟輻射的前提條件是經濟對外開放和資源自由充分流動。
(2)雙向輻射,縮小差距。在經濟輻射中,發達國家(地區或城市)與落後國家(地區或城市)存在著相互輻射。前者向後者傳遞先進的科學技術、資本、管理經驗、信息、思想觀念、思維習慣和生活方式等;後者向前者提供自然資源、人才、市場等。由於前者向後者傳遞了先進的生產資源,通過接觸能夠縮小兩者在經濟發展水平上的差距。
(3)輻射的速度和程度與其距離和關系有關。經濟發達的國家對落後國家的輻射距離越近關系越好,其輻射越充分,輻射的速度越快,輻射的程度越高;反之亦然。
(4)經濟輻射的媒介主要是交通網、信息網、關系網等,即經濟輻射是通過交通、信息和各種關系進行的。
(5)經濟輻射具有積極影響和消極影響兩種效應。
(6)經濟輻射的方式主要有點、線、面輻射。
輻射理論的適用性:
n 1、梯度推進理論只是輻射理論的一個方面。採用聚類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我們以反映現代化程度的綜合指標為依據把國內各個地區劃分為四個地區。
n 2、根據反映經濟發達程度的綜合指標把國內各個地區劃分為四類地區,並分別標上紅、黃、藍、白四種顏色以示區別。
n 3、在制定發展戰略方面,按照輻射理論,我們可以在整個中國范圍內,在每一個行政地區內,甚至在每一個旗縣范圍內,分別根據紅、黃、藍、白四種顏色,也即經濟發展程度採取相應的分析方法。
n 4、按照輻射理論,我們可以進行跨地區研究,即把若干省市自治區的交界地區、若干行政地區、若干旗縣的交界處形成的地域結合起來進行研究,以便制定相應的發展戰略。
n 5、輻射理論有助於科學合理地解決就業問題,有助於進一步研究解決中等城市和小城市的布局問題,有助於研究指定房地產業的發展戰略問題,有助於進一步優化經濟資源的配置,同時還有助於制定正確的扶貧戰略。
⑤ 區域經濟學的理論體系由哪幾個部分組成
區域就是一定的地理空間。區域內的自然資源狀況、人口分布狀況、交通狀況、教育水平、技術水平、工農業發展水平、消費水平、政治制度等等,對於該區域的社會經濟活動和生產過程的影響極大。如何使一個區域的經濟發展達到整體最優效果呢?區域經濟學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應運而生的。
區域經濟學與經濟地理學密切聯系的一門學科。它一方面對區域的自然資源和自然條件進行經濟評價,對區域的經濟、社會因素進行分析,更主要的是制定區域發展綱要提出科學的依據,並為區域經濟建立起計量經濟模型。
區域經濟學是20世紀50年代在宏觀區位論的基礎上逐漸演變發展起來的。最初興起於西方國家,東歐和原蘇聯在60年也掀起了區域經濟學研究的熱潮。我國則直到80年代後才開始這方面的工作
研究的主要范疇包括:區域經濟理論、生產力布局理論、生產力布局的經濟調節機制、新地域的經濟開發戰略和經濟規劃等。區域經濟學是20世紀50年代在宏觀區位論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門經濟學科。早期有屠能的《孤立國》(1850),韋伯的《工業區位論》(1909)等代表著作。1978年,前蘇聯經濟學家涅克拉索夫的著作《區域經濟學》出版後,標志著這門學科發展到一個新水平。
杜能的農業區位論
古典區位論的區位是指廠商經營生產活動的位置,如何確定最佳位置就是古典區位理論所關心的問題。德國經濟學家杜能最早注意到區位對運輸費用的影響,是在19世紀初葉他所出版的《孤立國對於農業和國民經濟之關系》 (1826)一書中。杜能指出距離城市遠近的地租差異即區位地租或經濟地租,是決定農業土地利用方式和農作物布局的關鍵因素。由此他提出了以城市為中心呈六個同心圓狀分布的農業地帶理論,即著名的"杜能環"。
韋伯的工業區位論
德國經濟學家韋伯繼承了杜能的思想,在20世紀初葉發表了兩篇名著《論工業區位》(1909)《工業區位理論》 (1914)。韋伯得出三條區位法則--運輸區位法則、勞動區位法則和集聚或分散法則。他認為運輸費用決定著工業區位的基本方向,理想的工業區位是運距和運量最低的地點。除運費以外,韋伯又增加了勞動力費用因素與集聚因素,認為由於這兩個因素的存在,原有根據運輸費用所選擇的區位將發生化。
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論
德國地理學家克里斯培勒的中心地理論最具代表性,在其名著《德國南部的中心地》一書中,克里斯塔勒將區位理論擴展到聚落分布和市場研究,認為組織物質財富生產和流通的最有效的空間結構是一個以中心城市為中心的、由相應的多級市場區組成的網路體系。在此基礎上,克氏提出了正六邊形的中心地網路體系。
廖什的市場區位理論
德國經濟學家廖什則在1D9年出版的《經濟空間秩序》一書中,將利潤原則應用於區位研究,並從宏觀的一般均衡角度考察工業區位問題,從而建立了以市場為中心的工業區位理論和作為市場體系的經濟景觀論。
⑥ 2017年北京大學區域經濟學考研真題,考研科目都有哪些
北京大學區域經濟學(020202)
計劃招生數:6人 擬接收推免人數:6人
研究方向
01.(全日制)城市與區域經濟
02.(全日制)區域分析與規劃
⑦ 區域經濟學怎麼復習啊,劃了
區域經濟學(Regional Economics,也稱地區經濟學)是經濟學與地理學交叉而形成的應用經濟學。回空間經濟學一詞常作為答區域經濟學的同義詞。當區域經濟學的課題特別涉及到城鎮時,則使用城市經濟學一詞。區域經濟學是從經濟學角度研究區域經濟發展與區域關系協調的科學。 其與區位理論既有聯系,也存在區別。
學習計劃的制定:
(1)搜集資料階段
①1月搜集考研信息,聽免費講座。
②2-3月確定考研目標,聽考研形勢的講座。選擇專業,全面了解所報專業的信息。准備復習。
(2)第一輪復習
①4-5月第一輪復習,可以報一個春季基礎班,特別是數學班和英語班。不要急於做模擬試題,著重於基礎的復習。
②6月全面關注考研公共課的考試大綱,購買最新的輔導用書,准備暑期復習。
(3)第二輪復習
7-8月制定一個全面復習計劃,開始第二輪復習。
⑧ 區域經濟學,自考的,怎麼學有沒有真題啊
自考學習要講究方法才能事半功倍,自考怎麼學,快來江西自考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