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學法 > 高考政治經濟學

高考政治經濟學

發布時間:2020-12-05 03:59:30

⑴ 高考政治經濟中的套話

中國共復產黨的正確領導
堅持制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解放思想,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自主創新,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應對公共安全突發事件,重視信息安全保障
深化農村改革,統籌城鄉發揮在那,推動城鄉一體化
發展現代農業,保障糧食安全,鞏固農業基礎地位
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
堅持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勇擔大國責任,共建和諧世界

⑵ 高考政治經濟學部分解析

關系:1、單位商品的價值量與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成正比
2、單位商品的價值量與社會勞動生產率———成反比
3、單位商品的價值量與個別勞動時間———無關,商品的價值量僅與生產該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有關
4、單位商品的價值量與個別勞動生產率———無關
5、社會必要勞動時間與社會勞動生產率成——成反比
6、商品價值總量與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無直接關系,商品的價值總量是商品的數量與單位商品的價值量的乘積,若社會必要勞動時間越長,則單位商品的價值量就越大,那麼生產該商品的數量愈多,商品的價值總量就愈大。
7、個別勞動時間與個別勞動生產率————反比
8、商品價值總量與社會勞動生產率———反比,社會勞動生產率越高,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就縮短了,單位商品的價值量就降低了,商品的價值總量就降低了
9、個別勞動時間與個別生產者生產的價值總量—無關,個別勞動時間與個別生產者在單位時間內生產的價值總量成反比 --這方面的計算題--例1:(全國高考海南政治卷第1卷第2題)假設某國生產M商品的企業只有甲乙兩家。2007年甲企業的產量為10萬件,每件商品的生產時間為6小時;乙企業的產量為8萬件,每件商品的生產時間為10小時。如果2008年甲企業的勞動生產率提高20%,其他條件不變,則2008年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為( )
A.5小時 B.7小時 C.7.5小時 D.8小時
【解析】本小題主要考查了對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含義的理解。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是指在現有的社會正常生產條件下,在社會平均勞動熟練程度下製造某種使用價值所需要的勞動時間。從題中可知生產M商品的甲乙兩家企業都是在社會正常的生產條件下,要求出2008年單位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也就是要求出在社會平均勞動熟練程度下生產單位商品M的勞動時間。首先要計算出甲乙兩家企業2008年生產M商品的數量和,10×(1+20%)+8=20萬件。並計算出2008年兩企業生產所有商品所耗費的總時間 6÷(1+20%)×12萬+10×8萬=140萬小時。最後就可算出2008年每件M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 140萬÷20萬=7小時。

2. 假定生產一件甲商品的社會要勞動時間為2小時,價值為40 元。如果生產者A生產該商品的個別勞動時間為1小時,A在4小時內生產的使用價值總量、生產出的商品的交換價值總量和單位商品的價值量分別是( )
A.2 80 40 B.2 40 20 C .4 80 20 D.4 160 40
【解析】該題考查考生對商品價值量與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關系的理解,對商品價值量與個別勞動時間的關系的理解,涉及價值總量、交換價值總量和使用價值總量的認識。可以分三步解決:第一步,先求出勞動生產率提高後4小時所生產的商品總數。根據題意可知,生產者A在4小時內生產的商品數量為4件,即使用價值總量為4。第二步求出4件商品的價值總量,商品的價值量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題目中的個別勞動生產率提高,而社會勞動生產率未變,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未變,所以,單位商品的價值量仍為40元,價值總量應該為4×40=160元。第三步求出交換價值總量。商品價值總量160元,按照等價交換原則,商品的交換價值總量也因該是160元。

3:(高考文科綜合全國卷Ι)假設2007年某國一單位M商品,其價值用該國貨幣表示為15元。如果2008年生產M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生產率提高50%,且該國的貨幣價值下降20%(貶值20%),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2008年一單位M商品的價值用貨幣表示為( )
A.12元 B.12.5元 C.18元 D.18.75元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的知識點,商品的價值由生產該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單位商品價值量與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成正比、與社會勞動生產率成反比,商品價值總量與社會必要勞動時間以及社會勞動生產率無關,幣值的大小與商品價格的高低成反比。本題把數學知識與政治經濟學知識做了有機的結合。具有很大的迷惑性。這是今年高考中考生認為比較難的一道選擇題。下面用兩種不同的方法進行解答。方法一:解答此題,首先要明白「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50%」時,單位商品價值量為15÷(1+50%)=10(元)。其次,貨幣貶值20%,意味著等量貨幣只具有了原來80%的購買力,故該國的貨幣價值下降20%(貶值20%),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2008年一單位M商品的價值用貨幣表示為:10÷(1-20%)=12.5。方法二:運用數學方法進行計算,假設2007年該國在單位時間內能夠生產x件商品,價格為15元。現在,由於生產該種商品的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50%,那麼,單位時間內該國能夠生產(1+50%)x件商品,假設每件M商品價格為y元。又因為同一勞動在同一時間內創造的價值總量不變,所以15X=(1+50%)xy,從而得出:y=10(元),即在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後、貨幣貶值前,該國一單位M商品的價格為10元,由於現在該國貨幣價值下降(貶值)20%,即2008年1元的實際購買力只相當於2007年的0.8元,注意此時不能簡單地認為就是在10元的基礎上增加20%。假設在貨幣貶值前,一單位M商品的價格10元只相當於貶值後的N元,那麼用比例關系表示,可以看出,1:0.8=N:10(注意等式前後的比例相等)通過計算,得出:N=12.5(元)。

4:(全國高考文科綜合北京卷)2006年、某商品價值為1元。2007年,生產該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生產率提高了25%,其它條件不變,該商品的價值是( )
A.0.75元 B.0.80元 C.0.85元 D.1.25元
【解析】此題相對於全國卷Ι和四川卷要容易的多。此題考查價值總額,單位商品價值量,及其與社會勞動生產率的關系。把1元看成1單位商品的價值量,社會必要勞動生產率提高25%,即商品數量為1+25%,價值總量依然為1元,則單位商品價值量為1元÷(1+25%)=0.80元。

5:(全國高考文科綜合四川卷)假設某國2007年生產M商品10億件,單位商品的價格為10元,M商品的價值總額和價格總額均為100億元。如果2008年從事M商品生產的勞動者數量增加10%,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10%,其它條件不變,則2008年M商品的價值總額和價格總額分別為( )
A.100億元和110億元 B.110億元和110億元
C.110億元和121億元 D.121億元和121億元
【解析】此題考查的主要知識點有:勞動生產率,社會勞動生產率與價值總額的關系,價格和價值的關系。如果把2007年M商品的價值總額100億元看成一個單位商品的價值量,其它條件不變,2008年勞動者數量增加10%,即為M商品的使用價值量增加10%,使用價值總量為1+10%,則2008年M商品的價值總額為100億×(1+10%)=110億元。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10%,M商品的價值總額不變,但M商品數量增加10%,即現在的數量為1+10%。把110億元看成1單位商品價格總額,則1+10%個單位的M商品的價格總額為110億×(1+10%)=121億元。即M商品在2008年的價值總額=100億×(1+10%)=110億;價格總額=100×(1+10%)×(1+10%)=121億。

⑶ 高考政治經濟常識

一、經濟生活部分
、貨 幣:職能、匯率(計算)、通貨膨脹(價格、計算)
2、價 格:價值決定價格(計算)、供求影響價格、價值規律、價格變動的影響
3、消 費:
(1)影響消費的因素
客觀因素:居民的收入和物價水平(當前收入、未來收入預期與收入差距)。根本因素是經濟發展水平; 主觀因素:消費心理
做理智的消費者:①量入為出,適度消費。②避免盲從,理性消費。③保護環境,綠色消費。④勤儉節約,艱苦奮斗。
(3)影響消費結構的因素:經濟發展水平和收入的變化。恩格爾系數(計算)
(4)生產與消費的關系
4、企業:公司的經營和發展
5、勞動者:就業、勞動者權益
6、投資理財:投資收益與風險(利率、股票等收入的計算)
7、分配:
多種分配方式並存,收入分配方式對效率公平的影響,提高效率、促進公平
財政、稅收的作用,財政政策、貨幣政策與經濟的適應性
8、市場經濟
(1)市場調節及其弊端、市場配置資源、市場秩序、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徵、
宏觀調控
9、又好又快科學發展: 科學發展觀,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優化經濟結構
10、對外開放:經濟全球化的影響、對外開放、「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的戰略
溫馨提示:
1、注意與計算題相關的內容(價值量與生產率、匯率、通脹、恩格爾系數、利率、股票、稅收)
2、注意對各類經濟主體的要求:
(1)消費者: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勞動者維護自己的權益
(2)企業 :堅持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 、承擔社會責任
(3)國家(政府)堅持完善基本經濟制度、大力發展生產力→加持完善分配製度促進社會公平→在市場的調節的基礎上加強宏觀調控→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
二、政治生活部分
1、國家:我國的國家性質,人民民主的廣泛性和真實性,民主與專政的關系
2、公民:公民的政治權利和義務、參與政治生活要遵循的原則、各種選舉方式的優點局限和適用范圍、公民參與民主決策的的方式和意義,公民進行民主監督的渠道和意義及如何行使監督權
3、政府:宗旨、原則(願意和要求)、權利的行使(依法行政的角度)和監督(體系、意義)
4、政黨:性質、地位、宗旨、執政方式、指導思想
5、人民代表大會和政協職能、人民代表與政協委員的權利和義務
6、國際社會:主權國家的構成要素、基本權利,國際組織的作用、聯合國的宗旨和作用國際關系及其決定因素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標、宗旨和立場,對外關系的基本准則,我國的和平發展道路,國際競爭的實質
中國外交政策的實踐充分說明:中國是維護世界和平與穩定的積極因素和堅定力量,是促進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對國際事務發揮著重要的建設性作用。

⑷ 高考政治經濟常識怎麼答

經濟常識問題設置角度及解答
一、企業

1.市場(價值規律):
(1)企業是最重要的市場主體。要以市場為導向,生產出適銷對路的產品,占據更廣闊的市場。
(2)依靠科技,加強管理,提高勞動生產率,使個別勞動時間低於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增強市場競爭力。
(3)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調整產品結構,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在市場競爭中處於優勢。
(4)遵守市場交易原則,開展正當競爭,提高產品、服務的質量,提高企業的信譽和形象。
(5)堅持自主創新,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
(6)依法經營,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及政策。

2.產品:

(1)生產出適銷對路的產品。商品的使用價值是商品價值的物質承擔者。要生產出合格的使用價值,才能更好地實現商品的質量。
(2)自主創新,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
(3)依靠科技和管理,提高勞動生產率,使生產商品的個別勞動時間低於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形成產品價格優勢。
(4)提高產品的質量提高企業的信譽和形象。
(5)以市場為導向,更好地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3.科技:
(1)企業作為最重要的市場主體,是推動經濟技術進步的主要力量。
(2)遵循價值規律,提高勞動生產率。
(3)依靠科技,根本轉變企業經濟增長方式,提高企業經濟效益。
(4)依靠科技,提高產品、服務的質量,開展正當競爭,提高企業信譽和形象。
(5)堅持自主創新,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在引進科技過程中,注重吸收、消化和創新,提高企業國際競爭力。

4.提高企業經濟效益:
(1)企業經濟效益是企業一切經濟活動的根本出發點。
(2)生產出最多的適合市場需要的商品和勞務。
(3)依靠科技進步,採用先進技術,用現代科技武裝企業,提高企業職工的科學文化水平和勞動技能,使企業的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
(4)採用現代管理方法,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水平,提高勞動生產率,以最少的消耗生產出最多的適合市場需要的產品。
(5)進行經濟結構調整,合理進行投資結構調整、調整產品結構。

5.經營者:
(1)地位:在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處於中心地位和指揮作用。
(2)提高企業經營者的素質:思想政治素質、職業道德、業務素質
(3)開展正當競爭,反對不正當競爭,提高企業的信譽和形象。
(4)正確處理好企業與國家,企業與職工的關系,協調好整體與局部利益,長遠與眼前利益。

6.勞動者
(1)確保勞動者的主人翁地位,不得侵害勞動者的合法公益。(2)依法簽訂勞動合同,積極履行相應義務。(3)支持勞動者參加社會保障,以維護勞動者權利。

7.稅法:
(1)要依法履行納稅義務。
(2)平等地參與市場競爭(中外資企業統一稅率,體現市場經濟的平等性和競爭性。)。

8.對外貿易:
(1)積極開展對外貿易,以充分利用國際資源和科學技術,擴大更廣闊的市場。
(2)堅持獨立自主,平等互利的原則,維護好民族工業的健康發展。
(3)堅持自主創新,在技術引進中吸收、消化、創新,提高企業國際競爭力。

9.消費:
(1)生產出合格的商品,提供優質的服務,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2)不得侵害消費者合法權利。
(3)發展生產,提高消費者消費水平和轉變消費方式,並為消費創造動力。

二、政府

1.市場:
(1)充分發揮市場調節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健全市場運行機制。
(2)加強國家宏觀調控,彌補市場調節的弱點和缺陷。
(3)加強市場監管,整頓和規范市場秩序。
(4)強化公共服務,為市場主體的經濟活動提供優質服務。
(5)加強市場體系建設,促進國民經濟健康發展。

2.產品:
(1)加強市場監管,規范市場秩序,促使企業提供合格的產品和服務。
(2)加大科技投入,促進企業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
(3)加強國家宏觀調控,促進各類產品生產的標准化。

3.科技:
(1)深化改革,優化科技發展,為自主創新創設良好的環境。
(2)加大財稅,金融和產業政策的調節,支持自主創新。

(3)加強市場監管和公共服務。
(4)大力發展教育,全面提高勞動者素質。

4.經營者:
(1)深化改革,促使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進行規范的公司制改革。
(2)依法規范經營者的經營行為。
5.勞動者:
(1)依法賦予勞動者的基本權利和義務。
(2)加強就業,建立社會保障制度,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是實現社會安寧的根本性措施。
(3)規范勞動合同的簽訂和實施,維護勞動者權利,體現勞動者主人翁地位。

6.分配:
正確處理積累與消費的關系。(1)(2)(3)(見教材)

7.財政、
稅收的作用(見教材)——特別重視

8.消費
(1)大力發展經濟,為提高消費者消費水平,轉變消費方式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並為消費創造動力。
(2)加強宏觀調控,實施擴大內需的方針,重點擴大消費需求。
(3)加強分配體制改革,增加居民收入,有效增加居民消費需求。

9.產業:
(1)調整產業結構,推進我國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
(2)產業政策
(3)產業路子:農業——高產、高效、優質、生態、安全的現代農業發展道路:工業——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積極發展第三產業。

10.結構(主線):
(1)所有制結構(分別從不同的所有制經濟角度去把握)
(2)區域經濟(東、中、西部及東北老工業基地,省際間的經濟聯系,國際區域合作)。
(3)產業結構(三大產業——發展路子)。
(4)投資、消費、出口結構的協調。
(5)產品結構

三、消費者:

1.依法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遵守社會公德,維護他人合法權益,不得損害經營者的利益。
2.樹立正確消費觀念,提倡適度消費,堅持物質消費與精神消費協調發展,提高消費的科學性。
3.堅持節約、環保、文明的消費模式。 4.必須發揚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精神。

四、勞動者
1.依法享有自己的基本權利。
2.依法履行勞動者的基本義務。(職業技能、道德)
3.勞動者的職業技能高低直接影響著勞動生產率水平,決定產品質量的好壞;一國勞動者技能水平代表著這個國家的技術實力,甚至是生產力水平。
4.勞動合同制度:依法與用人單位簽訂勞動合同,為維護勞動者權利提供法律保障。增強自我保護意識,珍惜自己的權利,敢於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5.社會保障制度:勞動者應在履行法定義務的前提下,去享受社會保障待遇的權利,做到權利與義務的統一。

五、投資者
1.理性投資,要有風險意識。
2.要根據自己的經濟條件和承受能力,進行投資。
3.投資者在投資理財時,通常會考慮三個因素:安全性、收益率、流通性。但三者往往不可兼得,投資者一般會根據自己的經濟實力、金融產品的具體情況進行選擇。

⑸ 高考政治經濟學的答題技巧

大題都會給材料的,讀材料很關鍵,比如經濟學的話,如果講到版國家怎麼樣,那就一權定是國家的宏觀調控,先寫書上的原理,再把這一小段相關材料抄上去就OK。哲學同理。
還有要看清提問方式,問影響就有積極和消極兩面,問意義就只有積極面(如果沒有特別寫明,意義要同時答政治意義和經濟意義,但通常會寫出來要你答什麼的)
答題也很重要,一定要分點答,不會被老師改漏。
總之,就是「認真讀題+原理+材料=有分」(我們老師說的)

⑹ 高考政治經濟學怎麼考

學過的知識點都會考,
高考政治生活和經濟生活都是很重要的考點,選擇版題肯定會考四道題左權右,經濟生活有可能會出一道計算題 ,然後是主觀題,就是大題 。高考政治大題每本書都會出一道大題,大概就是這么考的。
你可以網路一下政治經濟的考點,網路文庫裡面有很多,但是如果你上課認真聽了,我覺得老師的課堂筆記更為重要。
這是我找的圖,你看看。
希望能幫到你。

⑺ 高考政治經濟學的問答題要怎麼答求答題模式或方法。

(一)政府(國家)
1、政府(國家)這樣做的政治學依據。
在《政治生活》裡面命題,凡是要求回答:政府(國家)這樣做的政治學依據是什麼?都要從以下知識點去考慮:①我國的國家性質;②我國的國家職能;③我國國家機構應該堅持的原則;④國家這樣做的意義。
2、政府(國家)這樣做的經濟學依據
在《經濟生活》裡面命題,凡是要求回答:政府(國家)這樣做的經濟學依據是什麼?都要從以下知識點去考慮:①社會主義的本質;②社會主義的生產目的;③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根本目標;⑤市場在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但是有弱點和缺陷,需要國家的宏觀調控;⑥國家宏觀調控主要運用經濟(財政政策、貨幣政策)、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⑦國家這樣做的經濟意義。
3、政府(國家)在經濟學裡面的行為是宏觀調控;政府(國家)在政治學裡面的行為是履行國家職能。

(二)國際關系
1、(政治學)為什麼會出現錯綜復雜的國際關系?
在《政治生活》裡面命題,凡是要求回答:為什麼會出現錯綜復雜的國際關系?都要從以下知識點去考慮:國際關系極其決定因素。
2、(政治學)中國為什麼極力主張構建和諧世界?
在《政治生活》裡面命題,凡是要求回答:中國為什麼極力主張構建和諧世界?都要從以下知識點去考慮:①主權國家的權利與義務;②聯合國憲章的宗旨與原則;③中國是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之一,積極參加聯合國及其專門機構有利於世界和平與發展的活動;④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順應了經濟全球化和世界多極化發展的要求,有利於促進國際關系民主化;⑤國際競爭的實質;⑥我國的國家性質和國家利益決定我國的外交政策;⑦我國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宗旨和目標等)。
3、(經濟學)國際經濟關系
在《經濟生活》裡面命題,凡是要求回答:發展國際經濟關系的依據,都要從以下知識點去考慮:①是生產社會化、特別是經濟全球化的要求;②市場經濟開放性的要求;③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必要條件;④對外貿易的作用。
4、(哲學)國際關系
在《生活與哲學》裡面命題,凡是要求回答:發展國際關系的哲學依據,都要從以下知識點去考慮:①事物是普遍聯系的;②整體和部分的關系;③內因和外因的關系;④事物是變化發展的;⑤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的辨證關系。

(三)政黨
在我們平時的練習和高考中,經常出現運用「政黨」的知識分析說明一些政治現象。回答此類問題,一定要用以下知識點考慮:①中國共產黨的性質;②中國共產黨的宗旨;黨的指導思想;③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執政地位;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必須由中國共產黨領導;⑤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⑥加強黨的建設;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⑧中國共產黨的執政理念——立黨為公、執政為民;⑨我國的政黨制度。

(四)企業
企業是市場的重要活動主體,是《經濟生活》的重要內容,高考政治在《經濟生活》部分經常考到企業的知識,而且牽涉的知識面廣,知識之間關聯度大。但是也有規律可遵循。
我們在回答企業該怎麼辦之類的問題時,與企業有關的知識如下:
①商品的使用價值與價值的關系;(因為企業生產的是商品、要重視產品質量)
②掌握市場信息,調整產品結構,面向市場組織生產適銷對路的商品;
③加強管理,提高勞動者的素質,提高個別勞動生產率;
④採用先進技術,進行技術開發和創新,建設創新型企業;開展節能減排,發展循環經濟,建設生態文明,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企業;
⑤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調整經濟結構,以較少的資源,較低的成本,生產較多符合社會需要的產品;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⑥經營者必須具有良好的素質,還要提高企業勞動者的素質,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⑦企業要搞好售後服務,樹立良好的信譽和形象,實施名牌戰略,堅持正當競爭,反對惡性競爭;
⑧企業必須遵循價值規律,按價值規律辦事情;要自覺遵守市場交易原則,維護市場經濟秩序;
⑨企業要走新興工業化道路;必須實施「引進來」與「走出去」戰略;
⑩堅持科學發展觀。

(五)公民
1、《政治生活》在公民這個知識點上命題,經常要考慮如下知識:
⑴公民與國家的關系——是統一和諧的關系。國家權力機關由民主選舉產生,國家權力來源於人民,人民是國家的主人。在政治方面,我國公民享有廣泛的政治權利和自由,國家依法保護公民的政治權利和自由;公民應該履行維護國家利益的義務。
⑵要正確對待公民的權利與義務
⑶三大原則:①堅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則;②堅持公民權利與義務統一的原則;③堅持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相結
合的原則。
⑷公民監督。
2、《生活與哲學》在公民(個人)這個知識點上命題,經常要考慮如下知識:
⑴人生價值的兩個方面是統一的關系;
⑵人與自然要和諧相處;
⑶人與規律的關系;人與聯系的關系;人與矛盾的關系;
⑷個人與社會的關系;個人活動與社會發展的關系;
⑸人民群眾是實踐的主體、是歷史的創造者。
3、《經濟生活》在公民(消費者、勞動者)這個知識點上命題,經常要考慮如下知識:
⑴個人消費品的分配;
⑵勞動者的權利與義務;勞動合同制度;
⑶公民應該有納稅人意識
⑷公民的幾種投資行為——購買股票、購買商業保險、存款儲蓄、購買債券;
⑸依法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消費者要全面提高自己的思想文化素質,享受了權利,就必須承擔相應的義務,要遵守社會公德,維護他人的合法權益。維護正常的市場經濟秩序。

(六)《文化生活》主要命題點
1、文化的作用:文化精神力量;文化對社會的作用;文化與經濟、政治的關系;文化綜合國力;文化對人的影響(優秀文化的作用)。
2、文化發展與創新:創新的重要性;創新的途徑(根本途徑和具體途徑);處理好兩對關系,克服兩種錯誤傾向;創新的主體—人民。
3、中華民族精神:內涵;核心;為什麼要弘揚(必要性和重要性);怎樣弘揚。
4、先進文化建設: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教育、科學、文化事業);思想道德建設與社會主義榮辱觀;思想道德修養與科學文化修養;如何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凡是經濟學中見到如何經營類題時,應想到:
⑴市場:面向市場進行產業、產品結構調整,生產適銷對路商品;遵循價值規律,將生產資料與勞動力進行優化合理配置。
⑵科技:貫徹科教興國戰略,運用高新技術,加強自主創新;
⑶管理:加強管理,貫徹人才強國戰略
⑷素質:提高經營者,勞動者的素質;
⑸效益:努力降低生產成本,增大產出,提高經濟效益,走新型工業化之路。
⑹品牌: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與信譽,創立品牌,生產優質無公害商品,沖破國際「綠色壁壘」;
⑺競爭力: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將企業做大做強,增強國際競爭力,積極參與國際競爭。
運用政治學知識回答如何做,一般會從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兩個角度來回答,但具體的又可以從黨、國家機關、公民角度回答:
從國家角度回答時:要注意從履行國家職能和堅持國家機構的組織活動原則方面回答
從黨的角度回答時:要注意從黨的領導和執政方式及加強黨的建設角度回答;
從公民的角度回答時:要注意從公民的權利與義務及其關系的處理角度回答。
從哲學角度回答怎樣做的問題,一般要側重於方法論,原理不用過多表述,但一定要結合實際問題來談,要體現哲學的思想與方法的要求。

【解題技巧】一般意義類主觀題回答的角度和術語可以歸納如下:
第一、經濟意義
描述國內經濟意義:
①(有利於)調動積極性,解放生產力,提高經濟效益,增加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②(有利於)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促進結構調整(經濟結構產業結構等),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促進就業。
③(有利於)落實科學的發展觀;走新型工業化道路。
④(有利於)體現社會主義本質,縮小差距,實現共同富裕;全面實現小康目標,提高我國的國際競爭力
⑤(有利於)統籌區域發展;促進經濟合作交流,實現生產要素合理流動,經濟互補;增強競爭力
⑥(有利於)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鞏固基礎地位;產業化經營,促進結構調整,增產增收,提高農業經濟效益。
描述對外經濟意義:
①(有利於)提高對外開放水平,促進對外貿易,增強國際競爭力;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吸收引進資金,技術,管理經驗;實施走出去戰略,為我國的現代化建設創造良好的國際(周邊)環境。
②(有利於)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等。

第二、政治意義
對國家的政治意義:
國內有關活動
①(有利於)人民當家作主,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對人民負責);真正做到」三個代表」鞏固國家政權,促進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
②(有利於)依法治國(依法執政,建設法治政府),轉變政府職能。
③(有利於)為現代化建設創造良好的環境;民族團結,社會穩定,國家的長治久安,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高綜合國力,構建和諧社會

對外交往活動
①對我國的意義:(有利於)提高我國的國際地位,綜合國力,國際影響力,國際形象;創造良好的國際環境,維護國家安全;進一步對外開放,促進國際合作,維護國家利益。
②對地區,世界的意義:(有利於)經濟全球化,世界多極化,國際關系民主化;建立國際政治新秩序,維護共同利益,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
對黨的政治意義:
(有利於)提高黨的執政能力,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基礎);保持黨的先進性,密切黨同人民群眾的聯系,真正做到」三個代表」,做到立黨為公,執政為民;關系中國社會主義事業興衰成敗,關系中華民族前途命運,關系黨的生死存亡和國家的長治久安。
第三、思想文化意義
(有利於)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提供精神動力,智力支持,思想保證,;發揚愛國主義,民族精神;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提高國民素質,以德治國

⑻ 高考制度對國家政治經濟的影響

近年來出現大批精英是人才放棄高考原本他國去接受他國的教育 這句話說得我認為內不太對 我是一名容中學教師,我知道的沒參加高考去國外就讀的多數不是精英,而是要麼家裡有錢要麼家裡有權的人。真正的精英在哪都是精英。
我國的高考制度許多人質疑,可是大家知不知道現在的高考考試的選拔已經有了很大的改變,可以說高分低能的情況越來越少了,書獃子是越來越少的。我國必須要有選拔制度的這是我國國情決定的,而高考是目前最公平的選拔方式,可能短時間內是改不掉的。

⑼ 高中政治經濟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和哲學與生活還有一本選修在高考中所佔的比重和分值分別是多少

新課標全國卷各模塊所佔比例為:經濟生活30%,政治生活24%,文化生活16%,生活與哲學30%。希望此回答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閱讀全文

與高考政治經濟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