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學法 > 201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201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發布時間:2020-12-04 23:55:09

A. 90年至今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的代表作

1.2001年,美國經濟學家喬治·阿克爾洛夫、邁克爾·斯彭斯和約瑟夫·斯蒂格利茨。他們在「對充滿不對稱信息市場進行分析」領域貢獻突出。

2.2002年,美國經濟學家丹尼爾·卡尼曼和弗農·史密斯。卡尼曼成功地把心理學分析法與經濟學研究結合在一起,為創立一個新的經濟學研究領域奠定了基礎。史密斯則開創了一系列實驗法,為通過實驗室實驗進行可靠的經濟學研究確定了標准。

3.2003年,美國經濟學家羅伯特·恩格爾和英國經濟學家克萊夫·格蘭傑。他們分別用「隨著時間變化的易變性」和「共同趨勢」兩種新方法分析經濟時間數列,從而給經濟學研究和經濟發展帶來巨大影響。

4.2004年,挪威經濟學家芬恩·基德蘭德和美國經濟學家愛德華·普雷斯科特。這兩位經濟學家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兩個方面,即有關宏觀經濟政策的「時間一致性難題」和商業周期的影響因素

5.2005年,羅伯特·約翰·奧曼和托馬斯·克羅姆比·謝林,通過博弈論分析促進了對沖突與合作的理解。

6.2006年,埃德蒙·費爾普斯,在宏觀經濟跨期決策權衡領域所取得的研究成就

7.2007年,里奧尼德·赫維茨,埃里克·馬斯金,羅傑·梅爾森,他們為機制設計理論奠定了基本。

8.2008年,保羅·克魯格曼,完成了對經濟活動的貿易模式和區域的分析。

9.2009年,埃莉諾·奧斯特羅姆,奧利弗·威廉姆森,他們經濟治理,尤其是對普通民眾作出的貢獻和經濟治理分析,尤其是企業邊際領域方面的貢獻。

10.2010年,彼得·戴蒙德,戴爾·莫滕森,克里斯托弗·皮薩里德斯,在"市場搜尋理論"中具有卓越貢獻

11.2011年,托馬斯·薩金特,克里斯托弗·西姆斯,在宏觀經濟學中對成因及其影響的實證研究。

12.2012年,埃爾文·羅斯,羅伊德·沙普利,創建「穩定分配」的理論,並進行「市場設計」的實踐。

13.2013年,拉爾斯·彼得·漢森,羅伯特·希勒,完成了對資產價格的實證分析。

14.2014年,讓·梯若爾,完成了對市場力量和管制的研究分析。

15.2015年,安格斯·迪頓,完成了對消費、貧困和福利的分析。

16.2016年,奧利弗·哈特,本特·霍姆斯特羅姆,在契約理論方面的貢獻。

17.2017年,理查德·H·泰勒,因行為經濟學方面的貢獻。

18.2018年,保羅·羅默,威廉·諾德豪斯,在創新、氣候和經濟增長方面研究的傑出貢獻

19.2019年,阿比吉特·班納吉,艾絲特·杜芙若,邁克爾·克雷默,在減輕全球貧困方面的實驗性做法。

B. 199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的主要貢獻

199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得者的主要貢獻如下:

1、1999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加拿大籍教授羅伯特·芒德爾。他通過對「不同匯率體制下的貨幣與財政政策」以及「最佳貨幣區域」進行分析,發展了開放型經濟的宏觀經濟理。

2、芒德爾沒有止步於穩定政策短期效果的研究。貨幣動力學是他的許多文章的主題。芒德爾研究的一個重要問題是在國際收支的情況下,調節經濟至非平衡狀態。在戰後時期,對非平衡狀態的研究強調對外貿易中的現金流量,但這些研究基於靜態的經濟學模型。休謨(David Humes)關於國際價格調節的經典理論(金幣流)強調貨幣因素和庫存變數。

3、芒德爾的理論對中國有一定的借鑒意義,特別是在中國即將加入WTO的時刻,我們更應該未雨綢繆。例如:我們可以研究內地和香港特別行政區是否滿足構成員優貨幣區的必要條件。這個問題的答案有助於內地和香港特別行政區制訂正確的金融政策。

C. 201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獲獎理由

三名經濟學復家為「現制有對資產價值的認知奠定了基礎」。幾乎沒什麼方法能准確預測未來幾天或幾周股市債市的走向,但可以通過研究對三年以上的價格進行預測。

「可預期性」是今年獲獎成就的核心。人們無法預期股票和債券在接下來三五天內的價格,但是卻可以預測更長期的走勢,例如在未來三年至五年內的走勢,這些看似矛盾卻又令人驚喜的發現,正是基於法馬、漢森和席勒的研究貢獻。

評選委員會在當天發表的聲明中說,獲獎者的研究成果奠定了人們目前對資產價格理解的基礎,資產價格一方面依賴波動風險和風險態度,另一方面也與行為偏差和市場摩擦相關。

這些成果有兩種解釋:一種是理性投資者對資產價格的不確定性,因為資產價格風險越大,回報率越高。另一種解釋側重於理性投資者行為的偏離,因為行為金融學需要考慮到制度的限制,比如限制聰明的投資者就錯誤的定價進行市場交易

D. 201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是第多少屆

應該是第45屆吧,從1969年第一次頒發諾貝爾經濟學獎,到今年2013年,共有2013-1969+1=45

E. 201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的5年內獲獎得主

近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2008年保羅・克魯格曼(美國)
對經濟活動的貿易模式和區域的分析
2009年埃莉諾・奧斯特姆(美國),奧利弗・E・威廉姆斯(美國)
經濟治理,尤其是對普通民眾作出的貢獻和經濟治理分析,尤其是企業邊際領域方面的貢獻。
2010年彼得・戴蒙德(美國),戴爾・莫滕森(美國),克里斯托弗・皮薩里德斯(塞普勒斯/英國)
在「市場搜尋理論」中具有卓越貢獻。
2011年托馬斯・薩金特(美國),克里斯托弗・西姆斯(美國)
在宏觀經濟學中對成因及其影響的實證研究
2012年阿爾文・羅思(美國),勞埃德・沙普利(美國)
創建「穩定分配」的理論,並進行「市場設計」的實踐。

F. 201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獲獎者介紹

尤金·法瑪(Eugene Fama,1939年2月14日-)
1939年出生於美國馬薩諸塞州的波士頓。1960年獲塔夫茨大學學士學位,1964年獲芝加哥大學博士學位。現任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教授。
法馬被認為是「現代金融之父」,主要研究領域是投資組合管理和資產定價。其研究理論享譽經濟學界和投資學界。法馬著有兩本專著,並發表過100多篇學術文章,包括《有效市場假說》、《證券溢價》、《盈利、投資和平均回報》等。
金融市場著名的「有效市場假說」就由法馬在1970年首次提出。1992年,法馬與肯尼思·弗倫奇共同提出「法馬-弗倫奇三因子模型」,對資本資產定價模型進行改進。模型基於對美國股市歷史回報率的實證研究,解釋了股票市場的平均回報率受哪些風險溢價因素影響。

彼得·漢森(Peter Hansen,1952年出生-)
1952年出生於美國伊利諾伊州,芝加哥大學經濟學教授。他1974年在猶他州立大學獲學士學位,1978年獲明尼蘇達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1981年起在芝加哥大學任教。
漢森的主要貢獻是研究出一種統計方法,它適用於檢測資產定價的合理性。除了在專業的計量經濟學方面享有盛名外,他也是一位卓越的宏觀經濟學家,他的重點研究課題是金融和實體經濟的關系。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之後,他逐漸將學術興趣轉向對「系統性風險」評估及其在金融危機中作用的研究。
羅伯特·席勒(Robert J. Shiller,1946年3月26日-)
1946年出生於美國底特律市,耶魯大學經濟學教授。他除了是一名專業素養深厚的經濟學家外,還是著名的暢銷書作家。他的暢銷書《非理性繁榮》經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後曾在國內風靡一時。
席勒於1967年獲密歇根大學學士學位,並於1972年獲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博士學位。他的研究領域包括金融市場、行為經濟學、房地產、公共選擇等多個方面。
席勒最為人所稱道的是兩次准確預言金融泡沫破裂。在2000年出版的《非理性繁榮》中,他准確預言了股市泡沫。幾乎在這本書開賣的同時,紐約股市出現暴跌。另外,從2003年開始他就預言美國房地產市場存在泡沫。在雷曼兄弟公司破產前一年的2007年9月,他撰文稱,美國即將出現房地產崩盤並將帶來嚴重金融恐慌。
據報道,在經濟學獎得主中,美國人的數量成為絕對的第一。而自2000年以來,每一屆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都有美國人的身影。

G. 近20年來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的主要貢獻是什麼

貢獻有:社會選擇理論,福利和貧困標準定義,不同匯率制度下的貨幣和財政政策,選擇抽樣原理和方法的發展,將心理學的全面洞察力運用到經濟學研究中,經濟時間序列分析,博弈論,宏觀經濟學。

1、1998年,印度人阿馬蒂亞·森(Amartya Sen)

貢獻:因在社會選擇理論、福利和貧困標準定義、稀缺性研究等福利經濟學若乾重大問題上的貢獻而獲獎。

2、1999年,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教授蒙代爾(robert mondale)

貢獻:對不同匯率制度下的貨幣和財政政策以及最優貨幣區域進行了深入分析。

3、2000年,james j.heckman和macfadden贊揚了heckman

貢獻:對分析選擇抽樣原理和方法的發展和貢獻,以及macfadden對分析離散選擇原理和方法的發展和貢獻。

4、2001年:美國三位教授斯蒂格利茨、斯賓塞和阿克洛夫

貢獻:「信息不對稱市場分析」領域的重要貢獻而獲獎。

2002年:弗農·史密斯和丹尼爾·卡尼曼。

貢獻:將心理學的全面洞察力運用到經濟學研究中,史米斯為實驗經濟學奠定了基礎。

2003年:美國經濟學家羅伯特·恩格爾和英國經濟學家克萊夫·格蘭傑。

貢獻:對經濟時間序列分析的貢獻表示肯定。

7、2004年:挪威經濟學家基德蘭(Finn Kidland)和美國經濟學家普雷斯科特(Edward Prescott)

貢獻:對動態宏觀經濟學的傑出貢獻而獲獎。

8、2005年:以色列希伯來大學數學研究所教授羅伯特·奧曼和馬里蘭大學公共政策學院教授托馬斯·謝林。

貢獻:對博弈論的貢獻而獲獎。

9、2006年: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經濟學教授邁克爾菲爾普斯(michael phelps)

貢獻:對宏觀經濟政策研究的貢獻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該研究旨在幫助人們更好地理解通貨膨脹與其對失業率的影響之間的關系。

10、2007:明尼蘇達大學的Hewitz、芝加哥大學的馬斯金和普林斯頓高級研究中心的邁爾森

貢獻:分享了經濟學獎,奠定了機構設計的理論基礎。

11、2008年:美國學者、普林斯頓大學教授保羅克魯格曼(paul krugman)

貢獻:分析國際貿易格局和經濟活動地區方面所做的貢獻。

H. 201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的主要貢獻

宏觀經濟中的因果關系。

薩金特展示了如何用結構宏觀計量經濟學來分析經濟政策的永久性調整。這一方法可用於研究家庭和公司調整它們預期以及同時期經濟發展的宏觀經濟關系。例如,薩金特研究了二戰後的經濟狀況,當時許多國家開始都傾向於推行高通脹政策,但最終它們對經濟政策做出系統性調整,進而轉化為通脹率的下降。

西姆斯已創立了一種基於向量自回歸的方法,來分析經濟如何受到經濟政策臨時性變化和其他因素的影響。西姆斯和其他研究者已使用這一方法來研究諸如央行加息等對經濟的影響。通常這需要一到兩年來使通脹率下降,同時經濟增長將在短期內逐步下降,需要幾年之後才能恢復正常的發展。

雖然薩金特和西姆斯都是獨立做出他們的研究,但他們的貢獻在幾個方面都是互補的。今年的得主在1970和1980年代的創造性貢獻已被世界各地的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所採用。現在,薩金特和西姆斯創立的方法已成為宏觀經濟分析的基本工具。

I. 201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是誰

讓·梯若爾獲得201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讓·梯若爾(Jean Tirole):法國國籍,法國圖盧茲經濟學院教授,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兼職教授,法國經濟學家。獲獎理由是對市場力量和管制的研究分析。

讓·梯若爾是世界著名的經濟學大師(1953-年),世界經濟學家排名第二。現擔任法國圖盧茲大學產業經濟研究所科研所長,同時在巴黎大學、麻省理工學院擔任兼職教授,並先後在哈佛大學、斯坦福大學擔任客座教授。

1984年至今擔任計量經濟學(Econometrica)雜志副主編。 同時還是普納思經濟管理研究院學術委員。

梯若爾主要研究和教學領域: 公司財務、國際金融、企業理論、規制與激勵、博弈論、宏觀經濟學。

J. 2013-2015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人有哪些

2013諾貝爾經濟學獎:尤金·法瑪 Eugene Fama(美國)、拉爾斯·彼得·漢森Peter Hansen(美國)、羅伯特·希勒Robert Shiller(美國)


2014諾貝爾經濟學獎:讓·梯若爾Jean Tirole(法國)


2015諾貝爾經濟學獎:安格斯·迪頓(英國)

諾貝爾經濟學獎是瑞典國家銀行為紀念阿爾弗雷德·諾貝爾而設立的獎項,瑞典銀行經濟學獎。
經濟學獎並非根據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的遺囑所設立的,但在評選步驟、授獎儀式方面與諾貝爾獎相似。

1968年起,獎項由瑞典皇家科學院每年頒發一次,頒獎遵循對人類利益做出最大貢獻的原則。1969年(瑞典國家銀行成立300周年慶典時)第一次頒獎,由挪威人弗里希和荷蘭人揚·廷貝亨共同獲得,美國經濟學家薩繆爾森、弗里德曼等人均獲得過此獎。


2019年10月14日,201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揭曉,由阿比吉特·班納吉、艾絲特·杜芙若及邁克爾·克雷默摘得獎項

閱讀全文

與201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