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窮人經濟學的《窮人經濟學》
作 者: 盧周來
出 版 社: 上海文藝出版社
ISBN : 753212397
原 價: ¥18 盧周來寫作的是一種大多數人讀得懂的經濟學散文。與那些越來越臭名遠揚的御用經濟學家不同,盧周來作為當下中國非主流經濟學家中的中堅人物,他關注的重心更多的是對社會公正的承擔,他用良知和責任感來指揮手中的筆……
對捐款維修故鄉小學校舍的抵拒和質疑、 「殺掉山羊,保衛北京」是一句轉嫁沙塵暴肇首於牧民的可笑口號……盧周來提供給我們的是一個新的視角:它審視出眾多社會現象中的不合理因素。
後記: 收入這本小書中的文字,是我自前年以來寫作的部分經濟學札記。其中絕大多數都已經公開發表過,有不少文字除被一些學術媒體轉載外,還被轉載於《讀者》、《報刊文摘》等多種大眾媒體。為此,我感到很欣慰,因為據此我對我的這些小文字於讀者的親和力建立了一種信心。也正是這種信心,促使我一直將寫這種小文字作為一種正業,不敢稍有懈怠。 但我的文字也自然招致了許多非議。有的人說,其實寫這種東西對於一個經濟學家來說恰恰是不務正業,尤其是搞國防經濟學的專門家,更是有些過分了;還有人說,不僅寫這些東面是不務正業,而且這些東西本身也不全是經濟學的;即使是經濟學的,因為其中包括了太多的價值判斷,也有違經濟學家的職業本性。對於這種批評,說我完全沒有想法是不可能的。但我總有另外兩方面的考慮:一者,經濟學在中國如此年輕,通過寫這些小文字,可以幫助這門十分年輕的學科走向普通民眾,也憑此可以打破國人中對於經濟學及經濟學家在中國與其地位及貢獻不相稱的一種迷信;二者,的確,包括著名的新制度學派代表人物道格拉斯·諾思都說過:「經濟學家不應該告訴人們孰好孰壞,不能夠告訴人們他們應該做什麼,經濟學家只能揭示各種不同變數的成本與收益,以便使民主社會中的公民能夠作出更好的選擇。」因此理論上講,我是不適宜在經濟分析中糅進個人的價值判斷。但我又想,在中國社會各階層力量很不均衡,以致即使是通過民主程序也無法充分反映這個社會中弱勢群體的利益訴求的情況下,我不能只做一個純粹的經濟專門家,而要利用我僅有的一點話語空間,為社會中的底層百姓說說話。 也因為我基於以上思考後表現出的倔強,我很清楚奉新自由主義經濟學為圭臬的精英經濟學家們對我的態度。也因此,在以精英經濟學家們為主組成的主流經濟學家這個大家庭中,我是一個「攪夢者」。也許我如果稍微圓滑一些,出生與背景再雄厚一些,不定也能像某些同樣被指稱為「新左派」經濟學家那樣左右逢源,但可惜這又有違我的本性。於是,也就認了自己的邊緣位置。這也是我為什麼將幾年前一篇讀後感《何處是歸程》作為本書結束篇的原因。 但我不是沒有同道者。這些同道者,除了認可我文字的讀者以外,也還有許多經濟學界和思想界人士及媒體編輯。在寫作這些文字過程中,崔之元、王紹光、溫鐵軍、左大培、楊帆、韓德強、王小東、房寧、韓少功、韓毓海、程曉農、何清漣等等都給予過或多或少的支持,盡管他們也不是完全同意我文字中表達出的傾向;《經濟學茶座》的詹小洪,《中國經濟時報》編輯部趙明、陳大均、張劍荊、徐冰等,《中國改革報》的袁喜清,《深圳特區報》的畢敏,《博覽群書》雜志社常大林、李炎,《粵海風》雜志社的徐南鐵,以及《科學時報·讀書》的王卉、傅婷等,《湘聲報》的向繼東,還有約請我為「經濟茶座」專欄作家的《中國產經新聞報》的徐瑗與《惠州房地產》的何華,我要十分感謝他們對我的這些原本就無甚高論的文字的看重,我的文字大多見於他們編輯的版面。我更要感謝《書屋》原主編周實先生,哪怕是在自己因為維系一份知識界雜志而十分艱難困苦的時候,他還是始終不忘記表現出對我這個其實至今也未謀過面的作者的厚愛與支持。沒有他的督促及力薦,我是無法完成這本集子的。最後,還要向為此書的出版與編輯付出極大心血的上海文藝出版社的趙南榮先生表達謝意。 盧周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