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學法 > 經濟學產生條件

經濟學產生條件

發布時間:2020-12-04 20:52:03

1. 西方經濟學發生的條件

社會資源有限,參與資源分配的人都是理性的人,每個理性的人都是利己的。於是在這3個假設的前提下,西方經濟學產生了,主要研究的規律是社會資源怎樣在理性又利己的人的活動中進行分配的規律,這就是西方經濟學。

2.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產生的條件是什麼

①經濟危機的周期性爆發,資本主義內在矛盾的暴露,為科學揭示資本主義生回產方式的本答質及其發展趨勢提供了可能性
②歐洲三大工人運動表明,歷史進入了無產階級獨立開展政治斗爭的新階段,工人運動呼喚科學理論的指導
③空想社會主義者的思想同古典經濟學的理論成果一同成為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直接理論來源

3. 經濟學需求產生的條件是什麼

需求產生的原因:主要有自然驅動力、功能驅動力、人的自身經驗總結、人際交往活動、經營活動等
應該很好理解的吧 餓了要吃包子 冷了要穿衣服 開店得進貨 求人得送禮 洗衣機解放了人手得買

4. 簡述經濟學產生的兩個前提條件

商品經濟——「自然經濟」的對稱,是商品的生產、交換、出售的總和,即為商品經濟.商品經濟最早產生於第二次社會分工即手工業從農業中分離並進一步擴大,在第三次社會大分工時出現了商品經濟的重要媒介——商人.當商品經濟不斷發展,商品之間的交換主要由市場調配時,這種社會化,由市場進行資源調配的商品經濟就是市場經濟.
產生商品經濟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產物.在原始社會末期,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出現了偶然的交換;當發生了畜牧業和農業的分工時,商品交換逐漸擴大;後來發生了手工業和農業的分工,從而出現了直接以交換為目的的商品生產;商品生產的產生使商品交換經常化,進而產生了貨幣,出現了商品經濟.在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商品經濟是在自然經濟的縫隙中生長的;而在資本主義社會,商品經濟才取代自然經濟,成為普遍的經濟形式;社會主義社會仍然存在商品經濟.
商品經濟產生的條件
商品經濟的產生和發展是以一定的經濟條件為前提的.這些經濟條件主要有:
1、社會分工
人們為了獲取不同的物質資料,就要從事各種不同質的有用的具體勞動.這種不同質的有用的具體勞動,一旦各自獨立,發展成為一個由屬、種、亞種、變種分類的多支體系,就表現為社會分工.在社會分工體系中,每個生產者固定地從事某一具體勞動,勞動具有單一性和獨立性;各自不同的具體勞動,創造出各自不同的產品.同時,每個生產者的需求又是多樣化的.為了滿足生產者各自的需要,彼此之間用自己的產品交換對方的產品,由此就產生了生產者之間相互交換各自勞動產品的必要性.
2、生產資料和勞動產品歸於不同的所有者
不同的生產資料和勞動產品的所有者,不能無償地佔有對方的產品,彼此要取得對方的產品,必須通過等價交換,即把各自的產品作為商品來交換.在生產資料私有制經濟中,生產產品的勞動是私人勞動,生產的產品是私人勞動的產品.這種獨立的互不依賴的私人勞動的產品,是作為商品互相對立的.在生產資料公有制經濟中,生產資料和勞動產品歸於不同的所有者,是由以生產資料公有制為主體,各種經濟成分並存的所有制結構的性質決定的.各種不同的所有制形式是各種具有獨立經濟利益的不同經濟實體,它們之間也必須按照等價交換的原則發生商品交換關系,實現各自的經濟利益.商品經濟產生和發展的主要經濟條件,決定了勞動產品必然成為不同生產者之間相互交換其勞動的物質承擔者,決定了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必然成為不同生產者之間經濟交往關系的實現形式.

5. 經濟學三個重要的假設前提條件是什麼

經濟學有三個基本前提假設:
第一個基本前提假設是理性人假設,又稱經內濟人假設,或最大化容原則,是西方經濟學中最基本的前提假設。
第二個基本前提假設是信息完全假設,價格機制是傳遞供求信息的經濟機制,信息完全假設具體體現在自由波動的價格上,最大化原則加上完全競爭假設才能推導出信息完全假設。
第三個基本前提假設是市場出清假設,它與前兩個基本前提假設具有明確的因果關系,是前兩者的邏輯推論,現代經濟學的發展圍繞著對這三個基本前提假設的反思而展開。

6. 學好經濟學的條件

如上所說,學好經濟學的必要條件是勤奮和努力,這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首先回告訴你一件開心的事情答,經濟學特別有意思,不管是西方學派還是馬克思主義學派。如果你喜歡邏輯化的推理,那麼所謂的西方經濟學你應該會喜歡,如果你喜歡深刻的思辨,馬克思主義經濟學你也可以學。
西方經濟學入門的教材有高鴻業的《西方經濟學》包括宏微觀。
就目前來說經濟學是一級學科是理論學科,直接頒發經濟學學士學位。
既然你已經問了權威性的考試,那麼你肯定是想做具體的經濟類工作而不是研究了。
這么說吧,純理論的經濟學權威考試我也不知道有什麼,但是現在很火的金融證書,精算師等證件都是需要考西方經濟學相關知識的。
如果是考研,推薦你選計量經濟學(數量經濟學)方向。我覺得不管是做理論研究還是應用,這門課都是極其有用的。性價比高的學校有吉大、東財等等
最後,不管怎麼樣,都應該學習一點經濟學,重要的不是證件還是什麼,重要的是思想,你要學會了經濟學所交給你的思想,在人生中,在面對抉擇時,你將理性很多。

7. 宏觀經濟學是在什麼條件下產生的宏觀經濟學研究的基本問題是什麼

宏觀經濟學來源於法國魁奈的《經濟表》和英國馬爾薩斯的「馬爾薩斯人口論」。1933年,挪威經濟學家弗瑞希提出《宏觀經濟學》的概念。現代宏觀經濟學在凱恩斯的《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1936)出版後迅速發展起來。凱恩斯把國民收入和就業人數聯系作為中心進行了綜合分析。

「宏觀經濟學」一詞,最早是挪威經濟學家弗里希在1933年提出來的。經濟學中對宏觀經濟現象的研究與考察,可以上溯到古典學派。法國重農學派創始人魁奈的《經濟表》,就是經濟學文獻對資本主義生產總過程的初次分析。

然而,在古典經濟學家和後來的許多庸俗經濟學家的著作中,對宏觀經濟現象和微觀經濟現象的分析都並存在一起,並未分清。特別是自所謂「邊際主義革命」以來,經濟學家大多抹煞經濟危機的可能性,無視國民經濟總過程中的矛盾與沖突,只注重於微觀經濟分析,以致宏觀經濟問題的分析在一般經濟學著作中幾乎被淹沒了。

但隨著傳統庸俗經濟學在二十世紀30年代經濟危機的襲擊下破產,隨著凱恩斯的《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一書出版,宏觀經濟分析才在凱恩斯的收入和就業理論的基礎上,逐漸發展成為當代經濟學中的一個獨立的理論體系。

宏觀經濟學,是以國民經濟總過程的活動為研究對象,主要考察就業總水平、國民總收入等經濟總量,因此,宏觀經濟學也被稱做就業理論或收入理論。

宏觀經濟學研究的是經濟資源的利用問題,包括國民收入決定理論、就業理論、通貨膨脹理論、經濟周期理論、經濟增長理論、財政與貨幣政策。

(7)經濟學產生條件擴展閱讀

經濟學是一門建立在各種假設之上的學科。最開始經濟學家們假設市場是競爭的,無摩擦的;馬歇爾經典的經濟學理論認為微觀經濟學研究對象是同質的。

薩繆爾森在1947年出版的《經濟分析的基礎》一書寫道:均衡體系建立在理性人的基礎上,同質性,完全競爭,信息完全和確定性是經濟學研究的假設。

20世紀30年代,張伯倫提出「壟斷競爭」,羅賓遜提出「不完全競爭」,逐漸放開了經濟學的假設,讓經濟學的研究更加貼近現實生活。

馮·諾依曼和O·摩根斯坦在1944年發表《博弈論與經濟行為》一書,後來阿羅和德布魯提出經濟學的不確定性,打破了經典的微觀個體面臨著確定性的環境假設,讓經濟學假設更進一步貼近現實。

20世紀八九十年代的信息革命,打破了經典經濟學「信息完全」的假設,從阿爾洛夫的舊車市場,斯賓塞的勞動力市場信號,到霍姆斯特羅姆,哈特的契約合同經濟學。經濟學假設逐漸的貼近現實。

8. 微觀經濟學的三大基本假設條件是

1、第一個基本前提假設是理性人假設,又稱經濟人假設,或最大化原則,是西方經濟學中最基本的前提假設。

2、第二個基本前提假設是信息完全假設。價格機制是傳遞供求信息的經濟機制,信息完全假設具體體現在自由波動的價格上。最大化原則加上完全競爭假設才能推導出信息完全假設。

3、第三個基本前提假設是市場出清假設,它與前兩個基本前提假設具有明確的因果關系,是前兩者的邏輯推論。

現代經濟學的發展圍繞著對這三個基本前提假設的反思而展開。西方經濟學從以上三個基本前提假設出發,通過數學演繹推理,得出結論。

(8)經濟學產生條件擴展閱讀:

一、產生與發展

微觀經濟學的歷史淵源可追溯到亞當·斯密的《國富論》,阿爾弗雷德·馬歇爾的《經濟學原理》。20世紀30年代以後,英國的羅賓遜和美國的張伯倫在馬歇爾的均衡價格理論的基礎上,提出了廠商均衡理論。

標志著微觀經濟學體系的最終確立它的體系主要包括:均衡價格理論,消費經濟學,生產力經濟學,廠商均衡理論和福利經濟學等。

微觀經濟學的發展,迄今為止大體上經歷了四個階段:第一階段:17世紀中期到19世紀中期,是早期微觀經濟學階段,或者說是微觀經濟學的萌芽階段。

第二階段:19世紀晚期到20世紀初葉,是新古典經濟學階段,也是微觀經濟學的奠定階段。第三階段:20世紀30年代到60年代,是微觀經濟學的完成階段。第四階段:20世紀60年代至今,是微觀經濟學的進一步發展、擴充和演變階段。

二、方法發展

20世紀西方經濟學的長足發展,還集中體現在其研究方法和研究角度的巨大變化方面。分析方法的變化帶來的是西方經濟學研究深度的推進和廣度的拓展。

可以說,20世紀西方經濟學之所以產生諸多「革命」和理論創新,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其研究方法和角度的巨大變化。

方法論的變化對20世紀西方經濟學的發展產生了重大的推動作用,從而使其呈現出鮮明的時代特徵,研究方法的演變甚至在某種意義上講體現了西方經濟學的發展脈絡。

9. 簡述宏觀經濟學產生的微觀經濟邏輯與條件

微觀經濟學主要是研究經濟活動中個體行為的經濟學,宏觀經濟學是以國民經濟總過程的活動為研究對象,就是考察說明國民收入,就業水平,價格水平等經濟總量是如何決定的如何波動的充值為總量分析和總量經濟學。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是互為補充的,微觀經濟學是宏觀經濟學的基礎,微觀經濟學並不是宏觀經濟學的剪紙中村合福重復兩者中的西方經濟。

閱讀全文

與經濟學產生條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