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在經濟學中直接效應和間接效應的具體含義
直接效應一定要在受惠者身上體現,本題是使得貧困家庭的孩子獲得了教育。
簡介效應不直接在受惠者身上體現,本題是提高了整個國家的受教育水平、提高勞動力素質、降低犯罪率等等。
❷ 請教,經濟學里的效用收益是什麼意思
效用理論是用來描述不確定條件下決策行為的一種理論,其核心內容是效用及效用函數。通常用效用函數來反映決策人對風險的態度。
3.1 效用的含義
一般意義下的效用是指消費者在消費商品時所感受到的滿足程度。在經濟領域,是指決策人對特定風險事件的期望收益(或期望損失)產生的獨特的興趣、感覺或取捨反應。
3.2 期望收益、期望效用和期望收益的效用
3.2.1 期望收益
即收益的期望,設收益為Z,則期望收益為E(Z)。
3.2.2 期望效用和期望收益的效用
假定某決策人所面臨的一種彩票具有兩種可能的結果:這兩種結果不會同時發生,第一種結果以概率p(0<p<1)發生,此時擁有的貨幣收益為x ;第二種結果以概率1-p發生,此時擁有的貨幣收益為x 。
(1)期望效用
假定決策人的效用函數為u(ω)。
則以上模型的期望效用為:E(u(x))=pu(x )+(1-p)u(x ).即期望效用就是各種可能的結果的效用的加權平均數。(註:若Z的分布函數為F(x),則E(u(x))= )
(2)期望收益的效用
彩票的期望收益的效用為:u(E(x))=u(p x +(1-p) x )
即期望收益的效用是決策人所擁有的貨幣收益量的加權平均數的效用。
❸ 西方經濟學中效用是什麼意思
效用是指對於消費者通過消費或者享受閑暇等使自己的需求、慾望等得到的滿足的一個度量。經濟學家用它來解釋有理性的消費者如何把他們有限的資源分配在能給他們帶來最大滿足的商品上。在維多利亞女王時代,哲學家和經濟學家曾經輕率的將效用當做一個人整個福利指標。效用一度被認為是個人快樂的數學測度。
❹ 微觀經濟學:總效用與邊際效用
因為邊際效用遞減,所以MU的值是一直在變小的,所以曲線越來越接近於水平,之所以只是中間點,是因為單個邊際效用遞減的數值對總體效用影響有限。離散其實不用太在意,離散和連續對立,而連續的意思是曲線上的每個點都有自己的意義,某一點的數值代表什麼。離散則不具備這種性質,而所謂離散,是因為這些點都是曲線上的一個點,因為商品是一件來算的,所以效用都是整點的,不會出現3.2件或者1.3件商品的效用(沒有意義),而效用曲線是把所有的點連起來的,所以是離散的。
❺ 請教,經濟學里的效用收益是什麼意思
效用理論是用來描述不確定條件下決策行為的一種理論,其核心內容是效用及效用函數。通常用效用函數來反映決策人對風險的態度。
3.1
效用的含義
一般意義下的效用是指消費者在消費商品時所感受到的滿足程度。在經濟領域,是指決策人對特定風險事件的期望收益(或期望損失)產生的獨特的興趣、感覺或取捨反應。
3.2
期望收益、期望效用和期望收益的效用
3.2.1
期望收益
即收益的期望,設收益為Z,則期望收益為E(Z)。
3.2.2
期望效用和期望收益的效用
假定某決策人所面臨的一種彩票具有兩種可能的結果:這兩種結果不會同時發生,第一種結果以概率p(0
評論
0
0
載入更多
❻ 經濟學 效用的三個角度
西方經濟學效用理論的思想淵源也許可以追溯到以邊沁(Bentham,1789)和密爾(Mill,1848)為代表的英國功利主義哲學1,但其直接奠基卻是產生於19世紀50~70年代的「邊際革命」。在此期間,德國的戈森(Gossen,1854)、英國的傑文斯(Jevons,1871)、奧地利的門格爾(Menger,1871)以及法國的瓦爾拉斯(Walras,1974年)等人差不多同時但又都各自獨立地發現了「邊際效用遞減規律」。邊際效用學說建立在效用可以直接計量的假設之上,因此也被稱為「基數效用論」。邊際效用學說對西方經濟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第一,它是馬歇爾創立新古典經濟學一個重要的理論來源,而現代西方經濟學則是建立在新古典經濟學基礎上的;第二,它通過邊際方法把微積分引入經濟分析,從而為現代西方經濟理論成功地運用數學工具奠定了基礎。
❼ 擴散效應的經濟學意義
岡納·繆爾達爾和阿爾伯特·赫希曼(Albert Otto Hirschman)對增長極的運行機製作了補充。繆爾達爾(G.myradal)在其《進退維谷的美國:黑人問題和現代民主》中提出「循環的或積累的因果關系」原理,即「累積的地區增長和下降」理論,並在《經濟理論和不發達地區》(1957年)和《亞洲戲劇:各國貧困問題考察》(1968年)等著述中,使用「回波」和「擴散」概念,說明經濟發達地區(增長極)對其它落後地區的雙重作用和影響,因此而形成的「地理上的二元經濟結構」論以及相應的政策主張,豐富和發展了區域經濟和增長極理論。
繆爾達爾認為,社會經濟發展過程是一個動態的各種因素(其中包括產出與收入,生產和生活水平,制度和政策等六大因素)相互作用、互為因果、循環積累的非均衡發展過程。任何一個因素「起始的變化」會引致其它因素相應變化,並促成初始因素的「第二級強化運動」。如此循環往復的累積,導致經濟過程沿初始因素發展的方向發展,進而提出兩種循環積累因果運動及其正負效應:
一種是發達地區(增長極)對周圍落後地區的阻礙作用或不利影響,即「回波效應」,促進各種生產要素向增長極的迴流和聚集,產生一種擴大兩大地區經濟發展差距的運動趨勢;
另一種是對周圍落後地區的推動作用或有利影響,即「擴散效應」,促成各種生產要素在一定發展階段上從增長極向周圍不發達地區的擴散,從而產生一種縮小地區間經濟發展差距的運動趨勢。
同時,由於市場機制的作用,回波效應總是先於和大於擴散效應,因為一個區域的發展速度一旦超過了平均發展速度,這一地區就獲得了連續積累的競爭優勢,市場的力量通常傾向於增加而不是減少區域經濟差異,即在市場機製作用下,發達地區在發展過程中不斷積累對自己有利的因素,而落後地區則不斷積累對自己不利的因素。因此由於循環積累因果的作用使經濟在空間上出現了「地理二元經濟」結構:即經濟發達地區和經濟不發達地區同時存在。
繆爾達爾寄希望於政府採取積極地干預政策(不應消極等待發達地區或增長極的「擴散效應」)來刺激增長極周圍落後地區的發展,填補累積性因果循環所造成的經濟差距。後來的學者把這種情況歸結為國家干預主義占上風的「誘導的增長極」現象,這是繆爾達爾增長極理論的精髓。
❽ 經濟學中,偏好與效用這兩個概念之間有什麼關系嗎
經濟學上的效用不可以兩個人之間比。
效用,是經濟學中最常用的概念之一。一般而言,效用是指對於消費者通過消費或者享受閑暇等使自己的需求、慾望等得到的滿足的一個度量。
效用的兩個原理:
邊際效用遞減原理
一個人對於財富的佔有多多益善,即效用函數一階導數大於零;隨著財富的增加,滿足程度的增加速度不斷下降,效用函數二階導數小於零。
2.最大效用原理
在風險和不確定條件下,個人的決策行為准則是為了獲得最大期望效用值而非最大期望金額值。
其他概念:
1、總效用與邊際效用。總效用是指消費者在一定時期內,消費一種或幾種商品所獲得的效用總和。邊際效用是指消費者在一定時間內增加單位商品所引起的總效用的增加量。總效用與邊際效用的關系是:當邊際效用為正數時,總效用是增加的;當邊際效用為零時,總效用達到最大;當邊際效用為負數時,總效用減少;總效用是邊際效用之和。
2、邊際效用遞減規律和需求定理。邊際效用遞減規律決定需求定理 :即需求量和價格成反方向變化。因為消費者購買商品是為了取得效用,對邊際效用大的商品,消費者就願意支付較高價格,即消費者購買商品支付價格以邊際效用為標准。按邊際效用遞減規律:購買商品越多,邊際效用越小,商品價格約低;反之,購買商品越少,邊際效用越大,商品價格越高。因此,商品需求量與價格成反方向變化,這就是需求定理。
3、消費者均衡。消費者均衡是研究消費者把有限的貨幣收入用於購買何種商品、購買多少能達到效用最大,即研究消費者的最佳購買行為問題。實現消費者均衡的條件:限制條件:P1X1 +P2X2 + ···+PnXn = M均衡條件:MU1 / P1 =MU2 / P2 =··· = MUn / Pn
4、收入效應、替代效應、總效應。替代效應是指當消費者購買兩種商品時,由於一種商品價格下降,一種商品價格不變,消費者會多購買價格便宜的商品,少買價格高的商品。收入效應是指當消費者購買兩種商品時,由於一種商品名義價格下降,可使現有貨幣收入購買力增強,可以購買更多的商品達到更高的效應水平。總效應是指其他條件不變,某一種商品價格下降後(如X)消費者從一個均衡點移到另一個均衡點時,對X商品數量的增加或減少。總效應=替代效應+收入效應X1X2=X1X3+X3X2 類別。
❾ 西方經濟學理論體系中有哪兩種效用理論,它們之間的區別是什麼
基數效用論
序數效用論
兩者都是研究消費者行為的一種理論.
後者是前者的補充和完善.兩者用的研究方法也不相同.前者用邊際效用分析法,後者用無差異曲線分析法
一、基數效用
基數效用論是研究消費者行為的一種理論.其基本觀點是:效用是可以計量並加總求和的,因此,效用的大小可以用基數(1、2、3……)來表示,正如長度單位可以用米來表示一樣.
基數效用論採用的是邊際效用分析法.
慾望——消費的動機;滿足——消費的結果;效用——滿足程度的度量.
效用——消費者在消費活動中獲得的滿足程度,它是衡量消費效果的綜合指標.
效用概念有兩個特點:1、是中性的
2、具有主觀性.效用會因人、因時、因地而異.
基數效用論認為效用大小是可以測量的,其計數單位就是效用單位.
二、序數效用論是為了彌補基數效用論的缺點而提出來的另一種研究消費者行為的理論.其基本觀點是:效用作為一種心理現象無法計量,也不能加總求和,只能表示出滿足程度的高低與順序,因此,效用只能用序數(第一、第二、第三……)來表示.
序數效用論採用無差異曲線分析法.
序數效用論用消費者偏好的高低來表示滿足程度的高低.該理論建立在以下假定上:
1、完備性,即指對每一種商品都能說出偏好順序.
2、可傳遞性,即消費者對不同商品的偏好是有序的,連貫一致的.若A大於B,B大於C,則A大於C.
3、不充分滿足性,即消費者認為商品數量總是多一些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