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有關於發展經濟學的試題及答案嗎
練習題1、任何一個所得稅表都體現了兩種稅率——平均稅率和邊際稅率。(題中的表見課本12章)a、平均稅率定義為支付的總稅收除以收入。對表12—7中的比例稅制來說,賺5萬美元、10萬美元和20萬美元的人,其平均稅率分別是多少?在累退稅制和累進稅制中相對應的平均稅率是多少?答:從表12—7中很容易看出,賺5萬美元、10萬美元和20萬美元的人,其平均稅率都是25%。在累退稅制中,賺5萬美元、10萬美元和20萬美元的人,其平均稅率分別是30%,25%,20%。在累進稅制中,賺5萬美元、10萬美元和20萬美元的人,其平均稅率分別是20%,25%,30%。b、邊際稅率定義為額外收入支付的稅收除以增加的額外收入。計算比例稅制下,收入從5萬美元增加到10萬美元的邊際稅率。計算收入從10萬美元增加到20萬美元的邊際稅率。計算累退稅制和累進稅制下相對應的邊際稅率答:(1)比例稅制。當收入從5萬美元增加到10萬美元時,稅收量增加了1.25萬,因此邊際稅率為1.25/5=0.25,即25%。當收入從10萬美元增加到20萬美元時,稅收量增加了2.5萬,因此邊際稅率為2.5/10=0.25,即25%。(2)累退稅制。當收入從5萬美元增加到10萬美元時,稅收量增加了1萬,因此邊際稅率為1/5=0.2,即20%。當收入從10萬美元增加到20萬美元時,稅收量增加了1.5萬,因此邊際稅率為1.5/10=0.15,即15%。(3)累進稅制。當收入從5萬美元增加到10萬美元時,稅收量增加了1.5萬,因此邊際稅率為1.5/5=0.3,即30%。當收入從10萬美元增加到20萬美元時,稅收量增加了3.5萬,因此邊際稅率為3.5/10=0.35,即35%。c、描述這三種稅制中每一種的平均稅率和邊際稅率之間的關系。一般來說,某人在決定是否接受工資比目前工作略高一點的工作時,哪一種稅率更適用?在判斷稅制的縱向平等時,哪一種稅率更適用?答:在比例稅制下,平均稅率和邊際稅率相等,且都不隨收入變動而變動。在累退稅制下,平均稅率高於邊際稅率,且都隨收入增加而下降。在累進稅制下,平均稅率低於邊際稅率,且都隨收入增加而上升。一般來說,某人在決定是否接受工資比目前工作略高一點的工作時,邊際稅率更適用,因為邊際稅率能告訴這個人增加的收入需要交多少稅收。在判斷稅制的縱向平等時,平均稅率更適用,因為平均稅率很容易看出收入高的人是否多交了稅。2、給規模經濟下定義並解釋為什麼會產生規模經濟。給規模不經濟下定義並解釋為什麼會產生規模不經濟。答:規模經濟是指長期平均總成本隨產量增加而減少的特徵。規模經濟的產生是因為較高的產量水平允許在工人中實現專業化,而專業化可以使工人更精通自己的業務。規模不經濟是指長期平均總成本隨著產量增加而增加的特徵。規模不經濟的產生是由於任何一個大型組織中固有的協調問題。企業生產的產量越多,管理團隊變得越龐大,管理者壓低成本的效率就越低。3、化肥市場是完全競爭的。市場上的企業在生產產品,但它們現在有經濟虧損。a、與生產化肥的平均總成本、平均可變成本和邊際成本相比,化肥的價格如何?答:化肥市場是完全競爭的,市場上的企業根據邊際成本等於邊際收益(價格)來確定產量。現在它們有經濟虧損,說明價格低於平均總成本,但它們並沒有退出市場,說明價格大於平均可變成本。價格、成本MC價格S2ATCS1P2AVCP2P1P1D0q1q2產量0Q2Q1數量圖14—11典型企業的成本曲線圖14—12整個市場的供求圖b、並排畫出兩個圖形,說明一個典型企業和市場上現在的狀況。答:圖14—11和14—12分別為典型企業的成本圖和市場的供求圖。由圖14—12可知,市場處於均衡狀態。就典型企業而言,此時存在虧損。c、假設需求或企業的成本曲線都沒有變動,解釋長期中化肥的價格,每個企業的邊際成本、平均總成本、供給量以及市場總供給量會如何變動。答:由於企業存在虧損,所以部分企業會離開該行業,這導致行業的總供給減少,於是供給曲線向左上方平移,如圖14—12所示。市場價格一直上升到P2為止,此時邊際收益(價格P2)與邊際成本相交於ATC的最低點。因此,在長期中,化肥的價格上升,每個企業的邊際成本及平均總成本不變,典型企業的供給量增加,市場總供給量減少。4、Larry、Curly和Moe經營鎮里唯一的一個沙龍。Larry想在不賠錢的情況下盡量多賣飲料,Curly想讓沙龍帶來盡可能多的收益,Moe想使利潤盡量多。用一個該沙龍的需求曲線和成本曲線圖形說明每個合夥人各自贊成的價格和數量的組合。解釋原因。答:價格、成本及收益MCATCPCPMPLMRD0QMQCQL數量圖15—11沙龍的成本和需求曲線由圖15—11所示,Larry想在不賠錢的情況下盡量多賣飲料,則他會根據平均總成本定價,此時的價格為PL,產量為QL;Curly想讓沙龍帶來盡可能多的收益,則他會根據MR=0來確定產量及價格,因為當MR=0時,收益達到最大,此時的價格為PC,產量為QC;Moe想使利潤盡量多,則他會根據邊際成本等於邊際收益來確定產量及價格,此時的價格為PM,產量為QM。5、一家出版公司面臨一位著名作家的下一部小說的以下需求表:價格(美元)需求量(本)90000001000000向作者支付的稿酬是200萬美元,印刷一本書的邊際成本是不變的10美元。a、計算總收益、總成本和每種數量時的利潤。出版社選擇的利潤最大化產量是多少?它收取的價格是多少?答:表15—1列出了每種數量的總收益、總成本、利潤、邊際收益及邊際成本。從該表可以看出,出版社選擇的利潤最大化產量是500000本,它收取的價格是50元每本。表15—1價格需求量總收益總成本利潤邊際收益邊際成本(美元)(萬本)(萬美元)(萬美元)(萬美元)(美元)(美元)10000200–200–––1010307021009001200–3010208016001000600–501010909001100–200–7010010001200–1200–9010b、計算邊際收益。(回想一下,MR=ΔTR/ΔQ。)然後比較邊際收益與價格?解釋原因。答:在表15—1中列出了每種數量的邊際收益,它們小於所對應的價格。該出版社是一個壟斷者,它面臨一條向右下方傾斜的需求曲線。當增加銷售量時,它不僅將降低對所銷售的每一本書收取的價格,而且,這種價格下降減少了它已經賣出的各單位的收益。因此,壟斷者的邊際收益小於其價格。c、畫出邊際收益曲線、邊際成本曲線和需求曲線。在哪個數量時邊際收益曲線和邊際成本曲線相交?這一交點表示什麼?答:圖15—3畫出了出版社的邊際收益、邊際成本及需求曲線。在500000本處邊際成本與邊際收益相交,這一點表示利潤最大化。成本和收益(美元)100無謂損失50MR10MCD05000001000000數量(本)圖15—3出版社的邊際收益、邊際成本及需求曲線d、在你的圖中,用陰影表示無謂損失。用文字解釋該陰影代表什麼。答:圖中陰影部分是壟斷造成的無謂損失。壟斷者根據邊際成本等於邊際收益確定產量和價格,從圖中可以看出,壟斷者收取的價格高於邊際成本。此時,一些潛在的消費者對物品的評價高於其邊際成本,但低於壟斷者的價格,於是,這些消費者最終不購買物品。因為這些消費者對物品的評價大於生產這些物品的成本,所以這個結果是無效率的。因此,壟斷定價使一些對雙方有益的交易無法進行,從而產生了無謂損失。e、如果向作者支付的稿酬是300萬美元而不是200萬美元,這將如何影響出版社關於收取的價格的決策?答:如果出版社向作者支付的稿酬是300萬美元,雖然總成本增加了,但這並不影響出版社關於收取的價格的決策,因為此時的邊際成本和邊際收益都沒有發生變化。唯一的變化就是,出版社的利潤減少了。f、假設出版社的目標不是利潤最大化,而是關注經濟效率最大化。那麼它對這本書收取的價格是多少?在這種價格時能獲得多少利潤?答:如果出版社關注經濟效率最大化,那麼它會以邊際成本定價,即對每本書收取10美元。在這一價格下,出版社的需求曲線與邊際成本曲線相交。根據表15—1,出版社虧損200萬美元。6、解釋為什麼壟斷者的產量總是在需求曲線富有彈性的范圍內。(提示:如果需求缺乏彈性,而且企業提高價格,總收益和總成本會發生什麼變動?)答:因為企業的總收益為TR=PQ所以其邊際收益MR===(*)其中ed=(點彈性公式)根據(*)可知,當01時,MR>0當ed=1時,MR=0價格BMCEAMR需求0Q1C數量圖15—13根據上圖可知,當00,也就是說,需求曲線BA部分的彈性大於1;當Q1
⑵ 發展經濟學的考試題有沒有
發展經濟學,產來生並逐步形成於自20世紀中葉,是以研究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為對象的新興學科。
對我過而言,作為發展中的社會主義國家,中國的經濟建設除了具有社會經濟制度的特殊性外,還必然具有世界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的共性。面對改革與發展的中國,急需吸收與借鑒別國的發展經驗,研究和探索共同的經濟發展規律。因此,中國經濟學界關注與研究發展經濟學盡在情理之中。
⑶ 高分跪求這套題的答案 高手些幫幫忙吧 我這是考試復習資料 所學的書是發展經濟學教程-彭剛 黃衛平主編的
祝樓主金榜題名,學業進步,思維敏捷,身體健康。
⑷ 發展經濟學期末考試難不難有沒有人考過或者學過
不難,掌握那幾個模型就行了
⑸ 發展經濟學考研題目
嚴格意義上,經濟學本身就是發展經濟學。
發展經濟學,20世紀40年代後期在西方國家逐步形成的一門綜合性經濟學分支學科,是主要研究貧困落後的農業國家或發展中國家如何實現工業化、擺脫貧困、走向富裕的經濟學。
發展經濟學研究的規律,是研究經濟發展規律、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相互關系規律、以經濟發展為基礎的社會發展規律
在研究方法上,發展經濟學要求用主客體的對稱分析代替純客體的線性分析,用五維空間分析代替平面二維分析,用復雜系統論分析代替還原論分析,用規范分析代替實證分析,用規模分析代替邊際分析,用「邊際效益分析」提升「邊際效率分析」,用價值經濟學代替價格經濟學,用價值機製取代價格機製成為市場的核心機制,用國民福利體系代替GDP增長體系,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代替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用科學發展代替增長,秉持線性思維方式不可能建構真正的發展經濟學。
⑹ 發展經濟學問題,急,等兩天。兩大題
1. 就發經來講,資本形成理論主要是哈羅德多馬模型和索羅模型的分歧。前者專的結論是投資形成屬資本增長,後者主要是說明技術進步的重要性。詳細模型你可以查看教科書。中國發展的話這兩方面都注意到了,科教興國和改革開放是兩個主要的政策,但具體實行中還是有很多的問題。引進外資中會有污染、當地工人受到不公平待遇等現象,而科技成果的商業化始終與發達國家距離太大。
2. 這道題網上東西太多了。可持續發展的概念、具體做法一查就有,搬上去就是了。如果要更詳細的可以參照Sachs的common wealth,他整本書就是在講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