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曼昆經濟學原理的一道題
邊際成本 英文叫做Marginal Cost
指的是邊際增量。
LZ你沒有理解「邊際」到底是什麼意思啊。。。。是單位增專量的意思
這里意屬思就是說,使人們花在醫療保險上的成本等於濫用醫療獲得邊際利益,這樣子大家就不會故意去濫用醫療保險來獲益了。
但是反對這個理論的理論也說,這樣子的話,醫療保險的意義就大幅度削減了。
經濟學當中,最基礎的理論之一就是MC=MR,即Marginal Cost = Marginal Revenue,單位成本增量(邊際成本)= 單位收入增量(邊際收入)。
當MC<MR時,人們會傾向於繼續做這件事。放到這個醫療保險的案例上,就是說當邊際成本低於邊際利益時,即人們從濫用醫療獲得的利益大於人們付給醫療保險公司的錢的時候,人們就傾向於更加濫用醫療保險,這是大家不想看到的。
當MC>MR時,人們則會傾向於減少當前做的事情。本案例上,就是說人們付給保險公司的錢比從醫療保險中獲得的利益多,人們就不願意保險了。這也是管理者不想看到的事情,因為這會增加人們患上重症而沒錢治療的風險。
而只有當MC=MR的時候,這是一種平衡的狀態,人們願意投保,又不會去濫用醫療保險。
『貳』 曼昆的經濟學原理上幾個問題
問題1:市場均衡時的價格代表了完成交易的消費者中對該商品的最低評價,也代表了廠商在均衡產量下生產最後一單位的邊際成本。事實上你可以將供求達到均衡看作一個消費者和廠商相互談判出價的過程,廠商會首先將產品賣給評價最高的消費者,而消費者會首先選擇生產成本最低(也即可以賣出最低價格)的廠商。考慮到生產的邊際成本遞增和消費者評價逐漸降低,市場將最終達到一個穩定狀態,即最後一個完成交易的消費者對商品的評價恰好等於廠商售出這最後一單位產品的邊際成本,這就達到了均衡,產生了均衡價格。所以在均衡價格下,除了最後一個消費者和生產者外,其他完成交易的消費者和生產者都有剩餘,總剩餘不為0。問題2:如問題1所述,總剩餘最大化只是表示在這個市場中所有可能進行的交易所達到的剩餘總和最大,不管買者評價和賣者成本如何,只要最高的消費者評價不低於最低的賣者成本,均衡總能達到。問題3:數量大於均衡數量時,你可以在供求兩條線之間畫出四個直角三角形,即作出斜向上的供給線、斜向下的需求線、水平的均衡價格線和豎直的數量線(是完成交易的數量,不是均衡數量)。消費者剩餘等於左上方的三角形面積減去右下方的三角形面積,生產者剩餘等於左下方的三角形面積減去右上方的三角形面積,那麼總剩餘就是左側兩個三角形面積和減去右側兩個三角形面積和。之所以要減去右邊是因為超過均衡數量的部分,消費者和生產者的剩餘都是負的。
『叄』 曼昆微觀經濟學關於壟斷競爭中的問題,求高手
完全競爭P=MC是短期均衡,因為價格固定,所以邊際需求就是P
壟斷競爭和完全競爭類似,只要售價高於MC,就會降價,長期上由於競爭降價,價格會無限趨近0,也就沒有利潤了。
『肆』 曼昆經濟學原理第六章中關於稅收的問題
那並不是價格本身的變化,賣者不可能對買者說因為要收稅,所以要多賣你一塊錢。 價格的變化應該是指其他條件(包括稅收水平)都不變的情況下,只有價格一個變數變化。
『伍』 關於曼昆《經濟學原理》中的一個問題
是供求機制。正如原文所說的,第一句相當於一個引起句,然後作者內舉出一些例子用以說明,最容後得出一些結論,誠然,最後一句相當於對前面所說的一個總結,所以並不存在什麼前面已經強調過,後面就沒有必要再強調了的問題,因為他講的就是同一個問題。
『陸』 關於曼昆的經濟學原理中生產可能性邊界的問題
斜率=(y2-y1) / (x2-x1),y是計算機數量,x是汽車來數量,斜率衡量了一個自變數對另一個變數的反應有多大,也就是說,你可以根據斜率,來看當汽車數量發生變化時,你要犧牲多少電腦(機會成本)來替換汽車
『柒』 求曼昆《經濟學原理》第七版課後習題的答案(中文版)!!
這是「學霸筆記」第一次和大家見面。在里,聚集了高頓ACCA F9學霸考神,小姐姐們精心總結了學習考試中,你應該注意的知識點,定期更新。Follow ACCA學習幫,助你在ACCA之路,好風景~戳>>>2019年ACCA備考資料免費領
作為把經濟看做一個整體的宏觀經濟來說,有4個目標:
1) Economic growth
經濟增長:指一個國家或地區生產的物質產品和服務的持續增加,它意味著經濟規模和生產能力的擴大,可以反映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實力的增長,狹義指GDP增長。此處增長不考慮通貨膨脹。
2) Low unemployment
低失業率(或者叫做充分就業):指包含勞動在內的一切生產要素都以願意接受的價格參與生產活動的狀態。該目標包含兩種含義:一是指除了摩擦失業和自願失業之外,所有願意接受各種現行工資的人都能找到工作的一種經濟狀態;二是指包括勞動在內的各種生產要素,都按其願意接受的價格,全部用於生產的一種經濟狀態,即所有資源都得到充分利用。
3) Low inflation
低通脹:通脹率保持在保持一個低而穩定的狀態。通貨膨脹可以分為:未預期到的通貨膨脹和預期到的通貨膨脹。
預期到的通貨膨脹會產生一些成本,比如:鞋底成本(Shoe-Leather Cost)。當發生通貨膨脹時,資金貶值,假設沒有獲得更高的資金回報的途徑(沒有其他渠道保值增值資金)的話,人們更傾向於把錢存入銀行,以便獲取利息收入來抵消通貨膨脹對貨幣購買力的削弱。為了盡可能把錢放入銀行、減少手上持有的貨幣,辦法是每次盡量少取錢,雖然這樣會增加取錢的次數,但可以使存在銀行的錢盡可能的多。 由於頻繁地光顧銀行,必然使鞋底磨損得較快,所以將這種成本稱為鞋底成本。
4) Balance of Payment
國際收支平衡,指一國國際收支凈額即凈出口與凈資本流出的差額為零。即:國際收支凈額=凈出口-凈資本流出。在特定的時間段內衡量一國對所有其他國家的交易支付。如果其貨幣的流入大於流出,國際收支是正值。此類交易產生於經常項目,金融賬戶或者資本項目。國際收支平衡被視作一國相關價值的另一個經濟指標,包括貿易余額,境外投資和外方投資。丨文:財管超人——肖春燕
急速通關計劃 ACCA全球私播課 大學生僱主直通車計劃 周末面授班 寒暑假沖刺班 其他課程
『捌』 曼昆的經濟學原理 第四版和第五版區別
第四版和第五版沒有直接的大的改動,主要就是其中的例子和一些相關的信息有所更新就是了。我現在已經將第四版看完一遍,內容上面還是不錯的。除開關於美國經濟的一些論述可能對中國學生沒太大幫助以外,核心經濟知識完全涵蓋在其中,而且相比之下比中國人自己編的經濟學著作更加簡單易學,沒有太多復雜的內容。
『玖』 曼昆經濟學原理問題!
所謂看不見的手就是市場自發調節價格,某商品價格高於價值時,生產者增加,供應量增加,價格回歸價值。反之亦然。
市場本身有自發調節價格的功能,這正是市場經濟制度的理論基礎。但市場自發調節也有先天不足:價格反饋的滯後、生產過程時滯導致市場調節滯後,使價格波動頻繁,幅度較大;完全的市場經濟必然形成壟斷,而市場無法調節壟斷商品的價格等等。
政府阻止價格自發調整有兩種情況:1、政府引導價格回歸價值,這是對市場機制的校正,有利於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價格調節。但做到這一點很難,需要有系統的理論研究還要有及時的信息支持。2、政府想引導價格回歸價值,但方法不對,導致價格調節機制紊亂,不利於經濟發展和價格調節。
稅收對資源配置具有計劃性,有利於經濟可持續發展。看不見得手只能調節同一時間的價格,不具有前瞻性和計劃性。假如完全依靠市場調節資源產品價格,資源會以很低的價格(略高於開發成本)賣出,但資源貧乏時,價格又會很高,高到等同於經濟生產的所有收益。當然稅收有一個合理性,這需要系統的經濟理論指導。根本的是不能違背價值規律。
租金控制這類直接控制價格的政策是不對的,會扭曲價格調節。租金是租用房產、設備所附帶費用。而房產設備是不能創造價值的,知識一種資本得利。經濟發展過程中通過資產公有來剔除租金這一塊,經濟發展會更健康。
現在還談不上共產主義的失敗,因為還沒有出現過共產主義社會。社會主義公有制和計劃經濟的失敗是由於缺乏系統的理論指導和詳盡的價格信息以及人人自覺遵循價值規律的意識。
當前的經濟發展中既需要看不見得手,也需要看的見的手,但要用好看到見的手,不使其違背價值規律,使看不見得手和看的見的手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