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學法 > 經濟學32o分

經濟學32o分

發布時間:2020-12-04 10:39:45

㈠ 想較全面了解經濟學的幾種模型和理論(如H-O理論,競爭優勢等),讀哪本書比較好

給你推薦幾本經來濟學入源門書籍:
1、首推《經濟學原理》,曼昆著,梁小民譯。
本書沒有任何高深的理論,簡單易學、淺顯易懂,知識覆蓋面廣,傳授的是廣義的經濟學原理。通過學習這本書,初學者將有望對經濟學的主要知識和內容有一個整體性的了解,非常適合沒有任何基礎的投資者閱讀。
2、《經濟學》,薩繆爾森著,蕭琛譯。
這是經典中的經典,是一本質量非常高的經濟學教材。本書難度要略高於曼昆的《經濟學原理》,文字和論述非常嚴謹,也是一本針對初學者的經濟學教材。
3、《經濟學》,斯蒂格利茨著,黃險峰譯。
本書重視不完全競爭和信息經濟學,且加入了博弈論,特別貼近時代、貼近中國。該書很多有趣的、貼近生活的案例,對讀者的理解是很有幫助的。
可以改變人思維方式的書:
1、《牛奶可樂經濟學》,弗蘭克著,閭佳譯。
這是一本暢銷書,本書通過講故事的方式,面向女性市場,讓讀者在不知不覺中接受了經濟學的思維方式,值得女性朋友一讀。
2、《吳敬璉專集》,吳敬璉著。
這本書收錄了吳敬璉從1982年至2005年的全部重要文章,客觀記錄了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的變化,對提高研判經濟政策走向的能力很有好處。

㈡ 2o17年經濟學考研政治的國家線是多少

17年經濟學考研政治的國家線估計要50左右,2016年經濟學考研政治的國家線是45.

㈢ 試析博弈論在經濟學理論發展中的基本線索和作用 求一篇3000-5000的論文 字數多多益善啦 謝謝各位O(∩_∩)O

無處不在的博弈

日常生活中的一切,均可從博弈得到解釋,大到美日貿易戰,小到今天早上你突然生病。可能讀者會認為,貿易爭端用博弈論來分析是可以的,但對自己生病也可以用博弈論來理解就有點不可思議,因為自己就一個人,和誰進行游戲?

實際上,並非只有一個人,還有一個叫做「自然」(Nature)的參與者。「自然」可以理解為無所不能的上帝,上帝現在有兩種策略,讓人生病或不生病。人一旦生病,就不得不根據生病的信息判斷上帝的策略,然後採取對應的策略。上帝採取讓人生病的策略,人就採取吃葯的策略來對付;上帝採取不讓人生病的策略,人就採取不予理睬的策略。這正是一場人和上帝進行博弈的游戲。

「自然」是研究單人博弈的重要假定。再比如一個農夫種莊稼也是同自然進行博弈的一個過程。自然的策略可以是:天旱、多雨、風調雨順。農夫對應的策略分別是:防旱、防澇、放心地休息。當然,「自然」究竟採用哪種策略並不確定,於是農夫只有根據經驗判斷或氣象預報來確定自己的行動。如果估計今年的旱情較重,就可早做防旱准備;如果估計水情嚴重,就早做防澇准備;如果估計是風調雨順,農夫就可以悠哉游哉了。

生活中更多的游戲不是單人博弈,而是雙人或多人的博弈。比如,某一天你覺得應該是你太太的生日,但又不能肯定:如果是太太的生日的話,你可以送一束花,太太會特別高興;你不送花,太太會埋怨你忘了她的生日;如果不是太太的生日的話,你可以送太太一束花,太太感到意外的驚喜;你不送花,結果生活同往常一樣。

在這個博弈里,我們看到,「自然」可以有兩種策略:確定今天是太太的生日或確定今天不是太太的生日,但不論「自然」採取何種策略,你的最好行動都是買花。

夫妻吵架也是一場博弈。夫妻雙方都有兩種策略,強硬或軟弱。博弈的可能結果有四種組合:夫強硬妻強硬、夫強硬妻軟弱、夫軟弱妻強硬、夫軟弱妻軟弱。

根據生活的實際觀察,夫軟弱妻軟弱是婚姻最穩定的一種,因為互相都不願讓對方受到傷害或感到難過,常常情願自己讓步。動物學的研究有相同的結論,性格溫順的雄鳥和雌鳥更能和睦相處,壽命也更長。

夫強硬妻強硬是婚姻最不穩定的一種,大多數結局是負氣離婚。夫強硬妻軟弱和妻強硬夫軟弱是最常見的一種,許多夫妻吵架都是這樣,最後終歸是一方讓步,不是丈夫撤退到院子里點根煙,就是妻子避讓到卧室里號啕大哭。

在競爭激烈的商業界,博弈更為常見。比如兩個空調廠家之間的價格戰,雙方都要判斷對方是否降價來決定自己是否降價,顯而易見,廠家之間的博弈目標就是盡可能獲得最大的市場份額,賺取最多的收益。

事實上,這種有利益(或效用)的爭奪正是博弈的目的,也是形成博弈的基礎。經濟學的最基本的假設就是經濟人或理性人的目的就是為了效用最大化,參與博弈的博弈者正是為了自身效用的最大化而互相爭斗。參與博弈的各方形成相互競爭相互對抗的關系,以爭得效用的多少決定勝負,一定的外部條件又決定了競爭和對抗的具體形式,這就形成了博弈。

如象棋對局的參與者是以將對方的軍為目標,戰爭的目的是為了勝利,古羅馬競技場中角鬥士在爭奪兩人中僅有的一個生存權,企業經營的目的是為了生存發展,而股市中人們所爭的很實在,就是金錢。從經濟學角度來看,有一種資源為人們所需要,而資源的總量具是稀缺的或是有限的,這時就會發生競爭,競爭需要有一個具體形式把大家拉在一起,一旦找到了這種形式就形成了博弈,競爭各方之間就會走到一起開始一場博弈。

《孫子兵法》上說:「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可見競爭對抗還有博弈各方擁有信息的特徵。比如上一個例子中,博弈雙方都明白對方的策略,從博弈理論來說,更拗口的說法是一方知道另一方知道自己的策略,反之另一方亦然,這種句法我們可以一直這么用下去,一直用到打「……」,而這正是博弈雙方所掌握的公共信息。

因此我們可以了解到,形成一個博弈有4個要素:

1.博弈要有2個或2個以上的參與者(Player)。在博弈中存在一個必須的因素,那就是不是一個人在一個毫無干擾的真空里做出決策。比如一個單身漢,就不可能存在夫妻吵架的博弈,更不存在是否送花討太太歡心的困擾。

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如果是一個人做決策而不受到他人干擾的話,那就是一個傳統經濟學或管理學中最經常研究的最優化問題,也就是一個人或一個企業在一個既定的局面或情況下如何決策的問題。
最簡單的一個最優化的例子就是,吸煙傷肺,不吸煙卻又傷心,煙民是選擇抽煙還是不抽煙,這就需要進行權衡(Tradeoff)。如果這個煙民非單身貴族,而是有妻子或女友,這種情況下就很有可能形成一個博弈。這也就是,博弈者的身邊充斥著具有主觀能動性的決策者,他們的選擇與其它博弈者的選擇相互作用、相互影響。這種互動關系自然會對博弈各方的思維和行動產生重要的影響,有時甚至直接影響著其他參與者的決策結果。

在馮·諾依曼(Von Neumann)的博弈論奠基之作《博弈論與經濟行為》一書中舉過這樣一個經典的例子。在《魯濱遜漂流記》中,與世隔絕的「魯濱遜」(Robinson Crusoe)一個人組成一個獨立的經濟系統,有中學數學水平的人都能夠清楚,這只是一個普通的求解最大值的問題。

因為魯濱遜面對的是一些死的數據,而不是有主觀意願的人。一旦「星期五」(《魯濱遜漂流記》中魯濱遜的黑人僕人)加入這個系統,這個經濟系統就形成了一個博弈問題。

2.博弈要有參與各方爭奪的資源或收益(Resources或Payoff)。資源指的不僅僅是自然資源,如礦山、石油、土地、水資源等,還包括了各種社會資源,如人脈、信譽、學歷、職位等。

如果這些資源是無限供給的,那麼我們也不需要為共產主義而奮鬥了,因為一步就可以邁入「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已,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已。」「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的大同社會。

當然,不可否認是,一方面,博弈者之間會發生沖突;另一方面,他們當中也包含著合作的潛力。

值得強調的是,資源是有主觀性的。人們之所以會參與博弈是受到利益的吸引,預期將來所獲得利益的大小直接影響到競爭博弈的吸引力和參與者的關注程度。

經濟學的效用理論可以用來解釋這個問題,凡是自己主觀需要的就是資源,反之亦然。比如,「孩子總是自己的好,妻子總是別人的好」:自己的孩子在眼裡是無價之寶,而在別人面前相對是無價值的;即使是眾人公認的美妻嬌眷也會產生審美疲勞,資源的價值不斷下降,這正是效用遞減規律起了作用。

最極端的例子大概就是明代小說《鏡花緣》中所描繪的君子國,人人禮讓使得客觀的資源就變得毫無價值,自然就不存在競爭與博弈。

3.參與者有自己能夠選擇的策略(Strategy)。所謂策略,就是「計利以聽,乃為之勢,以佐其外。勢者,因利而制權也。」這指的是直接實用的針對某一個具體問題所採取的應對方式。通俗地說,策略就是計策,是博弈參與者所能夠選擇的手段方法。

一般日常生活中,策略選擇僅是解決問題的方法,並不牽涉到分析關鍵因素、確定局勢特徵這些理論化的內容。而博弈論中的策略選擇,是先對局勢和整體狀況進行分析,確定局勢特徵,找出其中關鍵因素,然後在最重要的目標上進行策略選擇。由此可見,博弈對局中的策略是可以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這直接對整個局勢造成重大影響。

4.參與者擁有一定量的信息(Information)。比如在「合縱連橫」的故事中,秦國與六國之間所擁有的信息就是完全的。

但有些時候,信息並不是完全的,俗話說「天有不測風雲」,比如今天是陰雲密布、狂風大作,氣象台預報明天是「陰轉小雨」,明天出門上班到底要不要帶傘呢?這種情況的信息是不完全的,人們決策的信息條件是不確定。當然從情理上說,在實際生活中一般是要帶傘以防不測。

通俗地說,博弈就是個人或組織在一定的環境條件與既定的規則下,同時或先後,僅僅一次或是進行多次地選擇策略並實施,從而得到某種結果的過程。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就不可避免地要與他人打交道,這是一個利益交換的過程,也就不可避免地要面對各種矛盾和沖突。

所謂博弈論聽似拗牙聱齒,看似深不可測,但其思想極易理解。簡單說來博弈論就是研究人們如何進行決策,以及這種決策如何達到均衡的問題。每個博弈者在決定採取何種行動時,不但要根據自身的利益和目的行事,還必須考慮到他的決策行為對其他人的可能影響,以及其他人的反應行為的可能後果,通過選擇最佳行動計劃,來尋求收益或效用的最大化。

博弈是一種競合游戲

2000多年前,雄才大略的秦始皇第一次統一了中國大地,並創建了當時世界上最龐大的帝國,得以名垂青史。從當時的歷史條件來看,秦國雖然在商鞅變法之後實力大增,但其經濟、政治、軍事實力是遠遠不能與六國總和相匹敵的。這種情況下,六國與秦國的形勢就產生了兩種針鋒相對的可能:其一,六國採用「合縱」政策對抗秦國,也就是各國締結軍事盟約,共同抵禦秦國的侵略,秦國若對任一國家發動侵略,其它國家必須無條件出兵營救;其二,六國採用「連橫」政策與秦國妥協,也就是各國都與秦國簽訂友好互助條約,保持雙邊和平關系。

當時七國之中,只有齊國實力比秦國稍遜一籌,成為六國軍事同盟的核心。一旦齊國放棄「合縱」政策,六國的軍事同盟就土崩瓦解。真實的歷史也證明了這一點,秦國對六國聯盟的破壞正是從齊國開始的。

在這種情況下,秦國與齊國都有兩種戰略政策可以選擇,那就是「合縱」與「連橫」。秦國如果默許六國「合縱」,齊國採用「合縱」政策,結果是秦國勢力擴張被遏制,而齊國成為六國領袖,勢力得以擴張。秦國採取「連橫」政策,齊國仍然採取「合縱」政策,結果是秦國與六國處於對峙狀態。秦國默許六國「合縱」,齊國卻採用「連橫」政策與秦國示好,結果是秦國沒有吞並六國的野心自然無法一統天下,齊國的勢力也沒有得以擴張。而歷史的真相是,秦國採取「連橫」政策,齊國默許秦國的「連橫」政策並與秦國建立友好外交關系,齊國最終被滅,千古一帝秦始皇得以名揚千秋。

「博弈論」的英文是「Game Theory」,實際上Game的本意是游戲,博弈論直接翻譯成中文最貼切的直譯是「游戲理論」。更准確點說,是一種競合的智力游戲。

從秦始皇的故事中,我們看到博弈中包含了競爭沖突與合作兩種截然不同的策略。所謂競合,就是競爭合作的簡寫,一個博弈,並不僅僅是競爭,實際上競爭中包含著潛在合作的種子,合作中包含著潛在競爭的種子。

合作博弈並不是指合作各方具有合作的意向或態度,而是指在博弈中有一些對博弈各方有約束力的協議或契約,或者說是博弈各方不能公然「串通」或「共謀」。

合作博弈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Organization of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簡稱Opec)。1960年9月,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烏地阿拉伯和委內瑞拉的代表在巴格達開會,決定聯合起來共同對付西方石油公司,維護石油收入。歐佩克在這個時候應運而生。歐佩克現在已發展成為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一些主要石油生產國的國際性石油組織。它統一協調各成員國的石油政策,並以石油生產配額制的手段來維護它們各自和共同的利益,把國際石油價格穩定在公平合理的水平上。比如有些時候為防止石油價格飈升,歐佩克可依據市場形勢增加其石油產量;為阻止石油價格下滑,歐佩克則可依據市場形勢減少其石油產量。

對於個人來說,從博弈論的角度來看,在人生、事業一籌莫展的時候,如何能尋找到一個快速突破困境的辦法?

首先要尋找一個合理的策略,而這個合理的策略,勢必要建立在一個牢固的基點之上,才能切實可行。如果在困境之中,有人與你因為同樣的原因無法抽身,那麼是否能夠和這個人一起擺脫不利的處境,在合作的基礎上走向雙贏呢?

《紅樓夢》裡面形容四大家族的時候,用過一個評語,叫做「一榮俱榮,一損皆損」,就是因為這四個家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之間有利益的合作,也有親緣關系,所以結成一個牢固的聯盟。

那麼,如果兩個同時處在困境中的人,也有這種利益 親緣的雙重關系,他們合作起來就會更加容易,而且形成的合力就會更大。正所謂「二人同心,其利斷金」,而要做到「同心」,只有利益上的合作是不夠的,還需要一種近乎親情的親緣關系。顯然,這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因為親緣關系不是能夠隨便形成的。

㈣ 經濟學里 「支付外部性」 怎麼理解 求名詞解釋 O(∩_∩)O謝謝

外部性是指當一個行動的某些效益或成本不在決策者的考慮范圍內時所產生的一些低效率現象;也就是某些效益被給予,或某些成本被強加給沒有參加這一決策的人。
支付外部性應該是指一些於見不到的支付成本吧~

㈤ 為什麼經濟學博士炒期貨3年賠了3O萬元錢不是說學歷越高越會賺錢嗎真搞不明白。

  1. 博士學的是理論,不是實操

  2. 證券市場賺錢的有兩類人,一類是政府及關聯人員,另一類就是文盲。

㈥ 大約只考47O分想學經濟學哪些公辦大學可上

470分是上不了本科的,只能讀一些大專,具體可以讓老師幫你參考一下,看看哪些學經濟學的大專適合你?

㈦ 有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產業經濟學的前輩嗎急求,萬分感謝呀^O^

你好 我是南航經管院的 國防經濟 研究生

你是考研的還是准備復試的?

我學弟就有一個產業經濟學的,是13年的第一名 呵呵 400多分

有什麼問題 留言吧

㈧ 世界經濟史上被稱作經濟學之父的是誰,體育盛會的說法o

嘻嘻,經濟史上最長作為的經濟之父是誰?覺得他可能是我們大道和龍。

㈨ 請問初級經濟學,中級經濟學,高級經濟學的經典教材(國內外)分別有哪些O(∩_∩)O謝謝

初級的是曼昆的《經濟學原理》,語言風趣,通俗易懂,非經濟學專業也可以很快上手,而且還很全面,俗稱百萬美元一本書。
中級的有平狄克的《微觀經濟學》,裡面將經濟學的一些問題研究深入了些,所以有很多計算,需要用到簡單的高數知識。中山大學研究生好像就是這本書。
高級的大概是薩繆爾森的吧~

另外,中國教材裡面高鴻業出的一些書不錯,可以作為上述幾本的參考,上面幾本是系統的,而高鴻業是把一些比較難的問題專門列出,多是計算,適用於考試。

你要考復旦經濟方向的研究生,又是零基礎,建議先看曼昆的《經濟學原理》,那個不難,很快就能看完,之後對經濟學有一定了解,再去復旦那看指
定的參考教材,這樣比較容易理解,不會死磕。那些指定的教材一定要吃透!餘下時間就看真題,做指定教材後的練習題。千萬別花無謂的時間去看一些雜七雜八的參考書。

p.s 你要決定考研,可以上 天下考研論壇 之類的,上面有各個學校各個專業的考生互相交流,很不錯。

㈩ 樓主你好,請問什麼是經濟學所講的「交易費用」,越通俗越好o( ̄ε ̄*)

交易費用就是為了完成交易所需要花的錢,比如,一個人開一個小店,他的目的是盈利,途徑·是與消費者交易,為了實現這個目標,他必須購買經營的商品,辦理手續,裝修房屋,或者雇傭工人,這些准備工作的支出就是交易費用。

閱讀全文

與經濟學32o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