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nba中硬工資帽和軟工資帽是什麼意思
NBA工資帽的目的:為了保證各支球隊的平衡,讓比賽觀賞性更加足,所以設置了工資帽以此來限制各支球隊的老闆在招募球員時,所能承受的薪資。如果超過這個工資帽,就會按照超過的多少來扣除相應的奢侈稅,通常超出的越多,而扣除的奢侈稅就越高,這是球隊老闆不能接受的,所以在選擇與球員簽約的時候,就會考慮到工資帽的問題;
硬工資帽的意思是:就是簽約的球員薪資總和不能超過這個線,即使球隊老闆有錢不在乎,也不行,這個就是限制多名球星在一個球隊簽約!
而超過了硬工資帽還想簽約球員,那就只能是中產特例和拉里伯德條款:
1、每支球隊每年有一個中產特例 即超過工資帽以後仍可以用500W+簽下一名自由球員
2、當一名球員在3年內沒有通過自由球員市場轉簽其他球隊 則該球員符合拉里·伯德條款 球隊在超過工資帽以後仍可以與該球員簽下超過底薪的和約
軟工資帽的意思是:就是簽約的球員薪資總和有個超過的基本的線,這個線是浮動的,超過多少,就要相應的付出多少奢侈稅,超過的越多付出的奢侈稅就越高,直到達到硬工資帽為止!
『貳』 怎麼算nba球隊的工資帽啊
「工資帽」的出處是根據NBA前一年的總收入,在nba,工資帽是最著名工資限制條款。每年的「工資帽」是根據nba前一年的總收入,然後取這個總收入的48%作為nba球隊工資總額。再拿這48%的總收入除以nba球隊總數30支球隊,得出的平均數就是當年的「工資帽」,球隊花在球員身上的工資總額不得超過這個數字。 由於NBA的合同一般規定每年有一定漲幅,因此同一年工資的排名並不真正反映該球員合同總價值的排名。
排名沒有計入當年在特赦條款下被裁的球員,比如芬利,他除了領到0607賽季新東家的工資外,按原合同還可以從小牛隊得到1727萬美元,不過由於他們被原球隊買斷合同時都有君子協議,剩餘工資大多將在若干年內分期支付,而不嚴格按照原合同規定的年限和比例。 NBA當中實行的是軟工資帽政策。在硬工資帽的例子當中,任何球隊不允許超過規定的工資總額進行操作。而我們所說的軟工資帽恰好相反,在相關條件下可以略超上限(比如繳納奢侈稅)。事實上,在現實操作中,很少球隊能夠把薪金降低到工資帽以下。
做出這種規定是為了促使有能力的球員盡量留隊。球員的工資額是與日俱增的,如果某支球隊出於上限的原因不能留下一名深受當地歡迎的、有能力的資深球員,那就太可惜了,所以聯盟設置了軟工資帽。
『叄』 NBA的工資帽是什麼意思
NBA工資帽是什麼意思
NBA工資帽的出處是根據NBA前一年的總收入,在nba,工資帽是最著名工資限制條款。每年的「工資帽」是根據nba前一年的總收入,然後取這個總收入的48%作為nba球隊工資總額。再拿這48%的總收入除以nba球隊總數30支球隊,得出的平均數就是當年的「工資帽」,球隊花在球員身上的工資總額不得超過這個數字。工資帽的概念1984年被引入,NBA聯盟和球員工會之間首先進行談判,只有雙方同意,工資帽才被正式公布。每年NBA的工資帽都在增加,1997-98
賽季是2690萬美元,上賽季是4384萬美元,而2010年則是5800萬美元。
各球隊花在球員身上的工資總額不得超過這個數字。
如果哪支超出工資帽就要向聯盟交納NBA奢侈稅
。
『肆』 nba中硬工資帽和軟工資帽是什麼意思
NBA工資帽的目的:為了保證各支球隊的平衡,讓比賽觀賞性更加足,所以設置了工資版帽以此來限制各權支球隊的老闆在招募球員時,所能承受的薪資。如果超過這個工資帽,就會按照超過的多少來扣除相應的奢侈稅,通常超出的越多,而扣除的奢侈稅就越高,這是球隊老闆不能接受的,所以在選擇與球員簽約的時候,就會考慮到工資帽的問題;
硬工資帽的意思是:就是簽約的球員薪資總和不能超過這個線,即使球隊老闆有錢不在乎,也不行,這個就是限制多名球星在一個球隊簽約!
而超過了硬工資帽還想簽約球員,那就只能是中產特例和拉里伯德條款:
1、每支球隊每年有一個中產特例 即超過工資帽以後仍可以用500W+簽下一名自由球員
2、當一名球員在3年內沒有通過自由球員市場轉簽其他球隊 則該球員符合拉里·伯德條款 球隊在超過工資帽以後仍可以與該球員簽下超過底薪的和約
軟工資帽的意思是:就是簽約的球員薪資總和有個超過的基本的線,這個線是浮動的,超過多少,就要相應的付出多少奢侈稅,超過的越多付出的奢侈稅就越高,直到達到硬工資帽為止!
『伍』 NBA工資帽演算法
工資帽的概念來1984年被引入,NBA聯盟和源球員工會之間首先進行談判,只有雙方同意,工資帽才被正式公布。每年NBA的工資帽都在增加,1997-98賽季是2690萬美元,上賽季是4384萬美元,而如今則是4387萬美元。那麼什麼是工資帽呢?工資帽的具體數額和NBA前一年的總收入密切相關。具體來說,這個工資帽是根據NBA前一年的總收入,然後取這個總收入的48%作為NBA球隊花錢的資本,再拿這個48%後的收入再除以29(NBA上賽季球隊總數),得出的平均數就是當年的工資帽,各球隊花在球員身上的工資總額不得超過這個數字。
『陸』 NBA工資帽是什麼帽
為了限制花錢,NBA引入了工資帽和奢侈稅兩個概念。
如果沒有工資帽,財力更好的球版隊就會權比其他隊更容易地獲得更好的自由球員。 基本思想是如果球隊的總工資單沒有超出工資帽球隊只能簽一位自由球員。如果哪支超出工資帽就要向聯盟交納NBA奢侈稅。因此所有隊都在同一起跑線上。
NBA工資帽(Salary cap)是NBA最著名工資限制條款。球隊花在球員身上的工資總額不得超過這個數字。工資帽的概念1984年被引入,NBA聯盟和球員工會之間首先進行談判,只有雙方同意,工資帽才被正式公布。每年NBA的工資帽都在增加,1997-98 賽季是2690萬美元,2010年是5800萬美元。2013-2014賽季又遞增到了5867.9萬美元。
2015年7月,NBA公布2015-2016賽季的工資帽是7000萬美元[1]
『柒』 NBA的工資帽是怎麼計算出來的
簡單的是:
「工資帽」的出處是根據NBA前一年的總收入,在nba,工資帽是最著名工資限制條款。每年的「工資帽」是根據nba前一年的總收入,然後取這個總收入的48%作為nba球隊工資總額。再拿這48%的總收入除以nba球隊總數30支球隊,得出的平均數就是當年的「工資帽」,球隊花在球員身上的工資總額不得超過這個數字。
復雜的是:
契約稅系統的作用是幫助確保工資總額不超過BRI的指定百分比。如果支付給球員的工資超過了這個百分比,那麼他們的部分工資(不超過10%)將會返還給球隊老闆。盡管如此,如今的球員們工資還是高得很,契約稅不足以把聯盟工資總額壓制在那個百分比之下,這時候,有些球隊就中招了 -- 交稅吧!傳說中的「奢侈稅(luxury tax)」閃亮登場。其實CBA中只是簡單的稱為「稅(tax)」或者「球隊付款(team payment)」。
當聯盟工資和紅利總額超過了大約BRI的61.1%(理論上講是循環小數61.111...%=55%/(1-10%),04-05賽季是63.333...%=57%/(1-10%))時,奢侈稅就被觸發。如果聯盟工資和紅利總額少於這個數,那麼沒有球隊需要支付奢侈稅,不管他們工資有多高。如果奢侈稅被觸發,那麼所有工資額高於奢侈稅觸發線(在CBA中叫做「球隊契約上限(team escrow limit)」)的球隊都將支付奢侈稅,支付的金額為球隊工資超過奢侈稅觸發線的部分(見下表)。
在01-02賽季,工資和紅利大約是BRI的59.8%(契約稅足夠用於使實際工資降低到BRI的55%),所以奢侈稅沒有被觸發。在02-03賽季,工資和紅利是65.5%,所以聯盟開始徵收奢侈稅:
賽季 02-03
BRI 26.62億
工資+紅利 17.44億(BRI的65.5%)
BRI是26.62億,它的指定百分比(55%)的就是14.64億,所以超過的部分(工資和紅利總額減去指定百分比數額)是2.8億,而契約稅最大隻能是工資和紅利總額的10%,也就是1.744億。這就是當契約稅不夠用於降低工資水平到指定百分比時,奢侈稅將被觸發的場景。於是所有的契約稅 -- 1.744億全部返還給了球隊,而且,工資總額高於奢侈稅觸發線的球隊付了稅。基本思路是這樣的:高消費的球隊應該承擔使得工資水平提高的最大責任,他們應當在這方面作出補償。
奢侈稅觸發線(球隊契約上限)等於BRI的61.1%減去紅利,除以球隊數目。02-03賽季的紅利是9340萬,於是02-03賽季的奢侈稅觸發線就是5288萬。球隊工資(基於球隊在常規賽最後一天的工資,參見問題13)超過了奢侈稅觸發線的球隊支付跟超過部分等額的稅。這樣,一支工資在6000萬的球隊將要支付712萬的稅。工資低於奢侈稅觸發線的球隊將不需要付稅。
重申:不管一支球隊的工資有多高,只要聯盟奢侈稅沒有被觸發,它都不需要付奢侈稅。舉例來說,01-02賽季,紐約尼克斯的工資總額達到了大約8550萬,但是,該賽季的奢侈稅沒有被觸發,他們一分錢稅都沒有付。
有些老闆希望把在新的CBA出台之前(97-98賽季或者更早)簽的合約刨除在球隊稅的計算之外。最後老闆們決定,所有合約都將被計入,不管是什麼時候簽的。
聯盟規定:永久傷病名單上的球員的工資,在奢侈稅計算時可以獲得豁免,在球員受傷病之後有一個一年的等待期。豁免的金額用傷病球員特例來計算(球員工資的一半,或者平均工資,兩者中較小的那個 -- 參見問題22中「平均工資」的定義),從球隊需要支付的奢侈稅中減去。這個規定遵守了一罪不兩罰(double jeopardy)的原則,否則球隊就得既為傷病球員的工資付稅,又要為他的替代者的工資付稅。有趣的是,如果這個傷病球員在他被列入永久性傷病名單之前被交易,那麼,交易雙方都不能獲得這個豁免。這個豁免只在02-03賽季有效,不過,很可能在03-04賽季也繼續生效。
問題11:什麼是球隊工資帽?是什麼時候由誰設定的?是不是每個賽季都在變化?
令人吃驚的是,NBA早在成立的第一個賽季(46-47)就有了工資帽。那時候的工資帽是5萬5000美元,而大多數球員的年薪是4000-5000美元(大球星Joe Fulks收入8000塊,而Tom King賺得最多,16500塊,因為他是底特律獵鷹隊的球員兼公關主管和業務經理)。
現代的NBA工資帽從84-85賽季開始實行,當時是360萬元。每年穩定遞增大約1到2百萬,94-95賽季達到1596萬。同NBC簽了巨額的電視轉播合同之後,工資帽在95-96賽季陡增到2300萬,97-98賽季是2690萬,這是上一屆勞資條款的最後一年(十三年內工資帽上升了747%)。ABC/ESPN的電視轉播合同在02-03賽季生效,在六年內帶來46億的收入,但是在02-03賽季比NBC在01-02賽季要支付得少一些。所以,工資帽在02-03賽季第一次走低。
如果問題7中詳述的,現行CBA根據如下表格定義工資帽(BRI=籃球相關收入):
98-99 3000萬
99-00 3400萬
00-01 48.04%BRI(但不低於3550萬)
01-02 計劃BRI的48.04%
02-03 計劃BRI的48.04%
03-04 計劃BRI的48.04%
04-05 計劃BRI的48.04%
從計劃BRI的48.04%中減去紅利再除以29(NBA球隊數目),最後得到工資帽的數額。
工資帽在每個賽季的七月凍結期後的第一天被計算出來。
『捌』 NBA球隊薪資和工資帽的問題
工資帽和奢侈稅
這兩個概念是NBA薪資條例的根本,所有條款和補充條款圍繞這個展開。所謂工資帽就是NBA球隊的工資上限,原則上你球隊的總薪水不能超過一個數額,這個數額根據每年NBA聯盟總收入進行調節,今年為5800w,也就是原則上今年各隊薪水不能超過5800w,超過則簽約球員的請求會被聯盟駁回。
當然工資帽不是絕對的硬帽子,而是有一些例外條款可以突破的軟帽子,大家比較熟悉的有「伯德條款」和「中產條例」,一般來說超過工資帽的球隊都是因為行使了鳥權和中產。(這兩個條例大家很熟,就不專門解釋了)
當一個球隊大量執行鳥權,而且每年都簽中產的時候,工資必然超過工資帽無數。比如說開拓者,前幾年看著好像薪水總額還不高,羅伊和阿爾德里奇兩個新秀合同一到,立馬轉千萬,工資總額瞬間就上去了,然後過兩年奧登啊費爾南德斯啊巴圖姆啊這幫人都等著領大合同,一個一個續完了,球隊的薪水早不知道有幾千萬年了。
聯盟當然不會坐視球隊無限制的突破工資帽,因此設立了奢侈稅這一標桿,大概高出工資帽百分之二十,今年為7000w左右,當你球隊的薪水超過奢侈線的標準的時候,聯盟將對你處以重稅:每超過一元就要交一元的稅。
記住,奢侈稅不是想交就能交的
球隊達到奢侈稅標準的途徑一般就三個:球隊工資的自然增長,比如你球隊去年總工資6000w,球員第二年薪水當然比前一年高,漲了百分之十,今年就6600了,明年你就可以交稅了;伯德條款對本隊隊員的續約還有每年一個的中產條例。
由於奢侈稅是一比一的征稅,所以很多球隊老闆在球隊工資達到奢侈線後對中產的運用和球員續約慎之又慎。比如今年湖人續約老魚,老魚要價500w,湖人就不給開,因為湖人的工資早過了奢侈稅,給你老魚500w還得再給聯盟500w,等於花1000w養個替補PG,湖人老闆雖然有錢,也不想這么奢侈。
我們還注意到一個現象,就是有些球隊工資剛過奢侈線一兩百萬甚至幾十萬,也急著做交易,用一些低薪球員跟薪水在工資帽下的隊伍換個未來選秀權將薪水控制到奢侈線以下。其實該隊的運作不是為了避免那幾十萬的奢侈稅,而是NBA聯盟有這樣一個規定:
所有球隊交納的奢侈稅,將平分給其他沒有交納奢侈稅的球隊
『玖』 NBA的工資帽說明
NBA工資來帽(Salary cap)是NBA最著名工資自限制條款。球隊花在球員身上的工資總額不得超過這個數字。工資帽的概念1984年被引入,NBA聯盟和球員工會之間首先進行談判,只有雙方同意,工資帽才被正式公布。每年NBA的工資帽都在增加,1997-98 賽季是2690萬美元,2010年是5800萬美元。2013-2014賽季又遞增到了5867.9萬美元。
2015年7月,NBA公布2015-2016賽季的工資帽是7000萬美元。
工資帽的具體數額和NBA前一年的總收入密切相關。具體來說,這個工資帽是根據NBA前一年的總收入,然後取這個總收入的48%作為NBA球隊花錢的資本,再拿這個48%後的收入再除以30(NBA上賽季球隊總數),得出的平均數就是當年的工資帽,各球隊花在球員身上的工資總額不得超過這個數字。
『拾』 NBA各球隊的「工資帽」是什麼
NBA工資帽(Salary cap)是NBA最著名工資限制條款。球隊花在球員身上的工資總額不得超過這個數字。專工資帽屬的概念1984年被引入,NBA聯盟和球員工會之間首先進行談判,只有雙方同意,工資帽才被正式公布。每年NBA的工資帽都在增加,1997-98 賽季是2690萬美元,2010年是5800萬美元。2013-2014賽季又遞增到了5867.9萬美元。
2015年7月,NBA公布2015-2016賽季的工資帽是7000萬美元。
與足球聯賽不同,NBA是一個沒有升降級的封閉聯賽,所以他們必須有自己的規定來保持整個體系的「生態平衡」,讓沒錢的球隊也有自己的生存空間,避免發生一個或者數個豪門包攬冠軍的情況發生。總之一句話就是,在NBA,花錢也要受到各種限制。
為了限制花錢,NBA引入了工資帽和奢侈稅兩個概念。
如果沒有工資帽,財力更好的球隊就會比其他隊更容易地獲得更好的自由球員。 基本思想是如果球隊的總工資單沒有超出工資帽球隊只能簽一位自由球員。如果哪支超出工資帽就要向聯盟交納NBA奢侈稅。因此所有隊都在同一起跑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