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什麼是資本總公式及其矛盾在線等。政治經濟學考試
資本總公式:G—W—G 【G—W—G′ (G'=G+m)】 公式中,G—W—G表示的是貨幣——商品——貨幣的流通過程。即貨幣所有者用貨幣購買商品,然後把商品賣出去,重新換回貨幣,不是一般的商品流通過程,而是買賣經濟行為。
從形式上看,資本總公式與價值規律存在著矛盾:按照等價交換原則,商品交換過程只能使價值形式在商品與貨幣之間轉換,而不能引起價值量的變化。但是,資本總公式在流通過程中發生了價值量的增值。這就是資本總公式的矛盾。
⑵ 關於高一政治經濟學的計算公式
巧記《馬克思政治經濟學》公式(1)貨幣流通規律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 =(待售商品的數量 X 物價水平)/單位貨幣流通速度 =待售商品的價格總額/單位貨幣流通速度當貨幣充當支付手段後,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 =(待售商品的價格總額+到其支付總額-延期支付總額-相互抵消支付總額)/單位貨幣流通速度(2)率 剩餘價值率:衡量資本剝削勞動的程度 揭示資本家的剝削m』= m/v = 剩餘勞動/必要勞動 = 剩餘勞動時間/必要勞動時間利潤率:衡量資本增值程度 掩蓋資本家的剝削 p』= m/(c+v)影響利潤率的因素:利潤率與剩餘價值率成正比利潤率與c/v(資本有機構成)成反比利潤率與資本周轉速度成正比利潤率與不變資本的節省程度成正比年剩餘價值率:衡量一年中預付可變資本的增值程度M』=年剩餘價值量/可變資本=m』v n/v=m』n年利潤率:衡量一年中預付總資本的增值程度 p』=M/(c+v)利息率=利息/借貸資本 衡量借貸資本的增值程度銀行利潤率=銀行利潤/自有資本 衡量銀行資本家的自有資本的增值程度平均利潤率:取決於各部門利潤率 社會預付資本在各部門中所佔比例(3)剩餘價值形式公式:超額剩餘價值 = 商品社會價值 - 商品個別價值 超額利潤 = 商品社會價格 - 商品個別價格生產價格 = 生產成本 + 平均利潤 股票價格 = 股息 / 利率 土地價格 = 地租 / 利率(4)地租級差地租 = 劣等土地農產品的社會價格 - 優等土地農產品的社會價格絕對地租 = 農產品價值 - 社會生產價格(5)資本理論資本周轉次數n = 1年 / 周轉一次花費時間折舊費 = 固定資本原值 / 使用年限 折舊率 = 折舊費 / 固定資本原值預付資本總周轉(平均周轉)= (1年中固定資本周轉的總價值+1年中流動資本周轉的總價值)/全部預付資本(6)社會資本再生產簡單再生產的實現條件:基本條件: I(v + m) = II c具體實現條件: I(c + v + m) = I c + II c II(c + v + m) = II(v + m) + I(v + m)擴大再生產的實現條件:擴大再生產的前提條件:首先追加生產資料 I(v + m)>II c I(c + v + m)>I c + II c追加消費資料 II(c + m – m / x)>I(v + m / x) II(c + v + m)>II(v + m / x) + I(v + m / x)擴大再生產實現條件: 基本條件: I(v + v + m / x) = II(c + c) 具體實現條件:I(c + v +
⑶ 政治經濟學 中國市場經濟下是否存在 資本總公式矛盾做出解釋
存在
資本總公式:G—W—G 【G—W—G′ (G'=G+m)】
公式中,G—W—G表示的是貨幣專——商品——貨幣的流通屬過程。即貨幣所有者用貨幣購買商品,然後把商品賣出去,重新換回貨幣,不是一般的商品流通過程,而是買賣經濟行為。
從形式上看,資本總公式與價值規律存在著矛盾:按照等價交換原則,商品交換過程只能使價值形式在商品與貨幣之間轉換,而不能引起價值量的變化。但是,資本總公式在流通過程中發生了價值量的增值。這就是資本總公式的矛盾。
解決資本總公式的矛盾,關鍵是要說明剩餘價值是在什麼條件下從哪裡產生的。對資本總公式的分析說明,在流通領域無論是等價交換還是不等價交換,都不能發生價值增值;離開流通領域,也不能產生剩餘價值。所以,從貨幣到資本的轉化,既不能發生在流通領域,也不能離開流通領域,這就是解決資本總公式矛盾的條件。
⑷ 政治經濟學計算
【答案】年利潤率為25%
【解釋】公式M=m'×v×n,其中M是年剩餘價值量,版m'是剩餘價值率權,v是可變資本,n是可變資本年周轉次數。
代入數字,年剩餘價值量=100%×1000×1/(9+1)]×2.5=250萬元
利潤率是指剩餘價值量與全部預付資本的比值
故,年利潤率=(250/1000)×100%=25%
⑸ 政治經濟學公式
政治經濟學在一定意義上可以稱為考研政治中的「數學」,考研大綱中明確要求掌握的公式主要為以下三個:
1、資本有機構成=不變資本/可變資本 (c:v)
2、剩餘價值率=剩餘價值/可變資本 (m』= m/v)
3、商品價值=不變資本+可變資本+剩餘價值 (w=c+v+m)
(5)政治經濟學的資本公式擴展閱讀
政治經濟學是一個傳統學科,經濟學從中繁衍出來,政治學也與其息息相關。但是,政治經濟學在中國並沒有被全面認識。
在西方(特別是美國),雖然政治經濟學不是一個獨立的學科,但能夠比較穩定地在政治學里發展,因此它的發展趨勢也與政治學的發展趨勢有直接的關系。
政治經濟學研究有以下特點:
1、研究視角的多樣性
從以個體為中心的理論視角到以國家為中心的理論視角,可以說是花樣繁多。比如,以國家為中心的理論視角在國內層面有國家主義。國家主義研究的脈絡主要是建立在國家的概念以及國家自主性、國家能力這一系列概念之上,通過國家和社會的關系來探討政府對經濟的影響。
2、研究層次的多樣性
從個體到國家、再到國際多種研究層次。比如國家自主性這個概念的得來直接涉及到個體、國家、國際三個層次。因為國家自主性在政治經濟學當中經常關繫到這個國家有沒有能力去指導經濟的發展。
如果國家缺少自主性的話,它對國家經濟的干預經常是破壞性的,而國家自主性強的話,它就可能為國家去設定並貫徹一個全面發展計劃。
3、研究方法的多樣性
1988年出版的《統治與財政收入》(Margaret Levi, Of ruleand revenue,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98.)就是從理性選擇的視角來做政治經濟分析的。
4、關注政策背後的政經互動
政治經濟學研究一般是政策的研究,但政治經濟學家從來不相信政策是由幾個專家、學者研究然後向政府提建議所形成的。政治經濟學家認為政策尤其是經濟政策肯定要涉及到不同利益集團的爭奪,無論這些利益集團是在政府內還是在政府外。
⑹ 在政治經濟學中,公式p』=M/(c+v)應該怎樣讀
P一飄
我們老師是這么讀的哈
⑺ 政治經濟學,資本循環公式
首先要正確理解,資本總公式的矛盾。資本總公式:G — W — G′,即資本家先用貨幣購買商品,再出賣商品換回更多的貨幣,收回的貨幣G′大於最初預付的貨幣G。這里G′=G+ 腉 。 腉 是運動過程中的價值增殖額,稱為剩餘價值(m)。資本總公式表明,貨幣在運動中發生了價值增殖。從形式上看,資本總公式存在矛盾。這個矛盾表現在:按照價值規律,商品交換應按其價值實行等價交換,因而在流通過程中,無論是G — W,還是W — G′,商品價值都不能變化,不能發生價值增殖。但資本總公式表現出來的卻是,經過流通過程,資本價值量卻發生了變化,實現了價值增殖。這就是資本總公式的矛盾。資本總公式的這一矛盾,實際上也就是剩餘價值生產的秘密。
可見,要解決資本總公式的矛盾,關鍵在於說明剩餘價值是在什麼條件下,從哪裡產生的。首先,剩餘價值不能從流通領域中產生。因為在商品流通過程中,無論是等價交換,還是不等價交換,都不能產生剩餘價值。其次,離開流通領域,價值也不能發生增殖。如果把貨幣貯藏起來,退出流通領域,即使等到世界末日,價值量也不會增加。根據以上分析,剩餘價值的產生,既不在流通領域,又離不開流通領域。換句話說,剩餘價值的產生,貨幣到資本的轉化,必須在流通領域中,又必須不在流通領域中。這就是解決資本總公式矛盾的條件。
根據這個條件來解決資本總公式的矛盾,就可以弄清楚價值為什麼會增殖,剩餘價值究竟是從哪裡產生的。首先,價值增殖不會發生在G — W階段的貨幣上,因為這里的貨幣作為購買手段或支付手段,只是實現商品的價格,其價值量沒有增殖。其次,價值增殖也不可能發生在W — G階段上,這里商品的價值是已定的,也不會因商品的出賣而發生價值增殖。最後,價值增殖必然是發生在G — W階段的商品上。資本家必須在流通領域買到一種特殊的商品,這種商品具有特殊的使用價值,通過對它的使用能創造價值,而且能創造比特殊商品自身價值更大的價值。這種特殊的商品就是勞動力。因此,勞動力成為商品,是貨幣轉化為資本的前提,這便揭穿了剩餘價值的秘密。
(1)資本總公式是G — W — G′
(2)從形式上看,資本總公式同價值規律是矛盾的,這個矛盾表現在:按等價交換的原則,不會引起價值量的變化。而資本總公式卻通過流通過程,使價值量發生了增殖。這就是資本總公式的矛盾。
(3)解決資本總公式矛盾的條件:①剩餘價值不能在流通中產生,②離開流通領域,價值也不能發生增殖。
(4)資本家必須在流通領域買到一種特殊的商品:它的使用價值有創造價值的能力,而且能夠創造比自身價值更大的價值,這種特殊的商品就是勞動力,勞動力成為商品,是貨幣轉化成資本的前提.
解決:
解決資本總公式矛盾的條件:解決資本總公式的矛盾,關鍵是要說明剩餘價值是在什麼條件下從哪裡產生的。對資本總公式的分析說明,在流通領域無論是等價交換還是不等價交換,都不能發生價值增殖;離開流通領域,也不能產生剩餘價值。所以,從貨幣到資本的轉化,既不能發生在流通領域,也不能離開流通領域,這就是解決資本總公式矛盾的條件。
資本總公式矛盾的解決:價值增殖不能發生在G—W階段的貨幣上,也不能發生在W—G′階段上,只能發生在G—W階段的商品上。貨幣所有者購買到的這種特殊商品,通過對它的適用能創價值,而且創造出比這個商品自身價值更大的價值。這種特殊商品就是勞動力。因此,勞動力成為商品,是貨幣轉化為資本的前提,並使資本總公式的矛盾得到解決。
⑻ 關於馬克思政治經濟學裡面的資本總公式的問題
資本論是德國的馬克思寫的~ 所以縮寫也是德語的~ Ware 商品 Geld貨幣
⑼ 政治經濟學中的相關計算公式
1、關於社會必要勞動時間
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是指在現有的社會正常生產條件下,在社會平均勞動熟練程度和平均勞動強度下製造某種使用價值時所需要的勞動時間。
2、關於商品價值量的計算
商品價值量是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商品的價值量和社會勞動生產率成反比;與個別勞動時間、個別勞動生產率無關。
3、關於企業利潤的計算
生產總值超過生產成本的差額就是利潤。用公式表示:利潤=生產總量-生產成本
4、關於經濟效益的計算題
企業利潤=總收益(平均售價×銷售量)-總成本
5、關於恩格爾系數的計算
恩格爾系數是指居民的食物支出占家庭消費總支出的比重,用公式表示為:恩格爾系數(%)=(食品支出總額÷家庭或個人消費支出總額)×100%。
6、關於匯率與幣值變化的計算
匯率又叫匯價,是兩種貨幣之間的兌換比率。我國通常採用100單位外幣作為標准,折算為一定數量的人民幣。如果某一國貨幣匯率升高,即意味著相同數量的該國貨幣可以兌換更多的其他國家的貨幣,該國貨幣升值了。(外匯匯率上升,說明人民幣貶值;反之,人民幣匯率升值,說明外幣貶值)
⑽ 政治經濟學中的W-G-W公式分解講解
商品 waref wares
G 我覺得是GOLD的意思!
因為最開始資本是貨幣嘛 貨幣開始是黃金來衡量的啊! 馬克思說過:"金銀天然不是貨幣,貨幣天然是金銀"
再說了G開始的英語 沒有表示資本的
資本的英語capital
更多相關:
<negative debt> <principal>
貨幣 money
monetary
curren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