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區域經濟學 考研 專業課 考哪幾門
區域經濟學實際上到讀碩士時才學一門 空間經濟學和區域經濟學,基本和地理,尤其是自然地理關聯不大,主要研究城市經濟,區域規劃,城鄉統籌發展等等。
至於就業嘛,最近幾年招生才開始火暴,以前畢業生少,由於區域開發目前是經濟熱點,所以就業上比較樂觀。
考研的初試科目都是西方經濟學為多,很少學校考區域經濟學的,個別學校會考政治經濟學和西方經濟學綜合。當然還考數學政治英語。
復試涉及區域經濟學的也少
我空間有其他詳細內容,樓主有空可以看看。
㈡ 區域經濟學非均衡增長理論的要點及現實意義
區域經濟學非均衡增長理論的要點:發展某一類或幾類有帶動作用的內部門,通過這幾容類部門的發展,帶動其他部門的發展。 現實意義:非均衡發展理論對發展中國家更有合理性和現實指導意義。將有限的資源 首先投向效益較高的區域和產業,以獲得區域經濟的高速增長,並帶動其他區域、其他產業的戰略。使經濟在全國范圍內實現一體化,各區域優勢充分發揮,經濟獲得全面發展
㈢ 國內區域經濟學有哪些大牛
你好,還是很多的,李大霄,李迅雷等,都比較有威望。
㈣ 區域經濟學的基本理論有哪些
區域經濟學基本理論
一、區域經濟發展梯度理論
這種理論認為區域經濟發展是不平衡的,就好像是處於不同的階梯上,高收入地區處於高梯度,低收入地區處於低梯度,而在高收入地區和低收入地區之間,還有幾個中間梯度。有梯度就必然有空間上的轉移,高梯度地區首先應用新技術,先發展一步,而後隨時間推移,逐步有序的從高梯度地區向處於二級、三級的低梯度地區推移。隨著經濟發展,梯度推移加快,區域間差距可以逐步縮小,最終實現經濟分布的相對均衡。
二、區域經濟發展輻射理論
(一)現代化與經濟發展中的輻射理論 輻射是一個物理學的概念,是指能量高的物體和能量低的物體通過一定的媒介互相傳送能量的過程。輻射有這么幾個特點:(1)輻射是一個雙向的過程;(2)輻射的結果是隨著能量的傳遞而逐漸拉平物體之間的能量;(3)一個物體的能量只要高於周圍其他物體,凈輻射出去的能量就大於自然吸收的能量;(4)兩個物體距離越近,能量輻射越大;(5)兩個物體的能量落差越大,輻射越強烈;(6)輻射的速度和程度與輻射媒介有關,輻射媒介越有效,輻射越充分。
經濟發展與現代化進程中的輻射是指經濟發展水平和現代化程度相對較高的地區(輻射源)與經濟發展水平和現代化程度相對較低的地區進行資本、人才、技術、市場信息(輻射媒介)等的流動和思想觀念、思維方式、生活習慣等方面的傳播。通過流動和傳播,進一步提高經濟資源配置的效率,以現代化的思想觀念、思維方式、生活習慣取代與現代化相悖的舊的習慣勢力。我們把經濟發展水平和現代化程度較高的地區稱為輻射源。輻射的媒介是交通條件、信息傳播手段和人員的流動等。 原理:
(1)輻射源和被輻射地區間是雙向輻射,現代化和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地區的技術、人才、資金、思想觀念、思維習慣和生活習慣等向現代化和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的地區擴散,前者對後者產生強有力的影響,而後者也會對前者產生一定的影響。兩者之間的差距是擴大還是縮小,取決於輻射的媒介和輻射方式。 (2)輻射從輻射源向周邊城市或地區逐步推開,范圍大小取決於其現代化和經濟發展水平。水平越高,輻射范圍越大,帶動能力越強。如在輻射中實現優勢互補的話,輻射源也能夠得到增強。
(3)輻射媒介包括道路、交通、通信等,它們所決定的市場一體化水平,直接決定著輻射的有效性。當市場一體化水平較高,市場分割現象不顯著時,地區間的經濟交易和其他交流就會高效率的進行,輻射效率就高。反之,亦然。
(4)輻射的內容是所有影響現代化和經濟發展的積極因素和消極因素,包括技術、資金、人才、自然資源、市場信息、文化、環境和法律制度等意識形態方面的因素。 形式:
(1)點輻射:以大中城市為中心輻射源向周邊地區輻射擴散,逐步擴散到較遠的地區。 (2)線輻射:以鐵路、公路干線、大江大河以及大湖沿邊航道和瀕臨沿海的陸地帶為輻射的帶狀源,向兩翼地區或上下游地區推開。這里,這些鐵路、公路干線和河湖航道及陸地帶稱為輻射干線,處於輻射干線上的城市和地區是輻射源。線輻射不同於點輻射的重要特點是不僅包括輻射干線向兩翼的輻射,而且包括輻射干線上下游之間的輻射。上下游的縱向線輻射和向兩翼的橫向線輻射同時向兩個方向推開,形成了一個有效的線輻射體系,輻射的范圍和程度都比點輻射寬廣。
(3)面輻射:點輻射和線輻射形成以中心城市或輻射干線為核心的經濟發展水平和現代化程度相對較高的區域,這些地區形成的輻射源,進一步和周邊落後地區進行相互輻射,稱為面輻射。面輻射又分為攤餅式輻射和跳躍式輻射兩類。攤餅式輻射是現代化和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地區與周遍地區進行資金、技術、人才、市場信息的交流。這種輻射導致的發展時間是漸進的,空間是連續的,先進地區和落後地區沒有出現盲點。跳躍式輻射是各經濟發展水平和現代化相對較高的地區跨過一些地區直接與落後地區相互輻射,使後者的發展速度進一步加快。這種輻射從空間上來看是跳躍的,先進地區和落後地區之間出現盲區。
㈤ 區域經濟學的特點
區域經濟學的特點 ①區域經濟發展是一個社會、經濟發展的綜合系統,它不僅涉及各個產業之間的關系,而且涉及與經濟基礎相對應的「上層建築」——區域的管理、政府的效率等。②區域經濟除了是一個產業系統以外,還是一個地域系統,是一個由區域內具有不同形式和功能的地理單元,如城鎮、鄉村和道路,和由具有不同產業分工的地理單元,如工業區、農業區、交通運輸樞紐等構成的地理空間。③因為區域經濟是一個產業系統和地域系統,所以它必然與區域的地理條件、地理環境發生必然的關系,區域的氣候、地形、礦物資源、地表植被、土地資源、水資源,以及區域的生態環境質量都會對區域經濟發展產生積極的或消極的影響。④區域之間的差異是必然的,區域之間的經濟發展條件、水平、產業結構、發展障礙和發展道路等許多方面差異是必然的。⑤區域經濟由於是一個小於國民經濟的尺度系統,所以它不可能具有國民經濟的全部功能和內容。
㈥ 當代區域經濟學有哪些主要流派
目前關於區域經濟的研究對象尚未形成統一的觀點,具有代表性的專觀點主要有:屬
(1)區域經濟學是研究特定地理范圍的經濟學,它與一般經濟學並無什麼差別,只是其研究范圍是區域而不是國家,持此種觀點的多為初學者。
(2)研究人類經濟活動的地理分布和空間組織規律,所以又將其稱為空間經濟學,持這種觀點的代表人物有諾斯、里查森、胡佛等。
(3)研究區域的主要問題,持這種觀點的代表人物有諾斯、里查森、胡佛、艾薩德(被譽為西方區域經濟學的創始人)、周起業和劉再興等。
(4)研究區際差異和聯系,持此種觀點的代表人物主要是杜貝。
(5)研究區域與經濟相互作用規律和相互關系,持此種觀點的代表人物是張敦富。
(6)從宏觀角度研究國內不同區域經濟發展及其相關關系的決策性科學,持此種觀點的主要代表人物有陳棟生、李京文、郝壽義和安虎森等。
㈦ 區域經濟學的研究方向都有哪些
經濟學研究生對數學要求都比較高。因為經濟學的研究方法往往是定性+定量,定性這版種權需要有一定水平了才做的出,研究生一般就做做定量研究,一般涉及到統計、計量、建模。三高是為了訓練你的經濟學思維,是方法論的訓練。區域經濟學有很偏文科么?沒有,絕對沒有,你可以看看一些C刊的區域經濟學的文章,裡面用的模型、。怎麼學好,這個太難回答了。學好一門經濟學學科無非三方面,理論、方法、歷史。對這三方面有一個系統把握,我覺得對這個學科就學的很不錯了。你的理工科背景對跨考經濟學還是有一定幫助的,研究生導師都比較喜歡有數理背景的學生。不知道你選好導師了沒有,選好的話,你就把你導師的文章看看好了。尤其是近三年的文章,更是要好好拜讀下。建議的話,不大好給。若你要考博的話,研一紮實基本功,三高好好學,多看看好期刊的文章,如經濟研究、經濟學季刊等。研二開始跟隨導師的方向,做一些研究,努力發幾篇論文出來。研三的話聯系博導,准備下英語。若是要就業,一般銀行隨便去去沒問題。想要檔次高一點,比如去地方發改革委、金融、中國人民銀行或是其他研究院所的話,那你也是需要幾篇論文傍身的。一家之言,僅供參考。若還有問題請追問。
㈧ 請問區域經濟學研究生,哪些學校好
開設區域經濟學的高校,國內目前有170多所。
擁有區域經濟學國家重點學科的高校,有中版國人民大學、權中央財經大學、南開大學、廈門大學(上述四所系應用經濟學覆蓋區域經濟學國家重點學科)、蘭州大學(區域經濟學二級國家重點學科)。
純粹從本專業實力看,區域經濟學做得突出的國內當屬蘭州大學。該校在國內率先開展區域經濟學的教學與研究工作。1987年,在政治經濟學碩士專業中增設了西北區域經濟發展的研究方向,並連續培養碩士研究生。1995年,在國內首批申請到區域經濟學碩士學位授予權,開始較大幅度地招收區域經濟學碩士研究生,為我國區域經濟學學科獨立地位的確立作出了應有的貢獻。1998年獲得區域經濟學博士學位授權,在學科建設上取得了突破性的發展。同年被評定為甘肅省高等學校省級重點學科。2001年被評定為國家重點學科。2003年以區域經濟學博士點為基礎,申請應用經濟學博士後流動站並獲得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