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經濟學中qs代表什麼
應該用大寫的:
Qs
代表供給曲線
所謂供給是指個別廠商在一定時間內,在一定條件下,對某一商品願意並且有商品出售的數量。兩個條件:一是廠商願意出售;二是廠商有商品出售,二者缺一不可。
供給曲線是以幾何圖形表示商品的價格和供給量之間的函數關系,供給曲線是根據供給表中的商品的價格—供給量組合在平面坐標圖上所繪制的一條曲線。
2. 微觀經濟學問題 dvd市場供給曲線和需求曲線給出了p = 2 qs和p = 42-qd b)計算均
供給曲線: qs=p/2,從原點出發斜率為2的直線
需求曲線:qd=42-p,縱截距專和橫截距都為42
令qs=qd,則均衡價格屬為28,對應的需求量是14
消費者剩餘是需求曲線以下均衡價格以上部分A的面積,生產者剩餘是均衡價格以下供給曲線以上的部分B的面積
A:14*(42-28)*1/2=98
B:14*28*1/2=196
3. 微觀經濟學均衡價格題
1. 10-2p=0.5p
p=4
2.棉布的價格會下降到¥3,需求會上升同時供應會下降,市專場出現短缺
3.棉布的供應曲線會向左移動一個屬單位,價格上升需求減少。
均衡價格為5元
我學的微觀經濟是英文的,第三題不是很確定。
4. 西方經濟學微觀部分,需求曲線qd=阿爾法-貝塔.p滴讀法,【阿爾法與-貝塔滴連接關系是
α>0是基本需求,也就是一個商品肯定有人買
β也應該>0因為前面是減號,當價格上漲,需求下降,而價格下跌,需求增加。
α和β沒有必然聯系。
望採納。
5. 經濟學中 為什麼用Qd表示需求 請教各位 謝謝
Qd表示的是需求量,而不是需求。英文全稱是Quantity demanded.Q即quantity(數量),d即demand(需求)。
需求量是指消費者在一定時期,在一定的價格水平下,願意並且能夠購買的某種商品的數量,指有效的需求。
需求的變動是指由該商品價格以外的其他因素引起的變動,比如消費習慣、工資變動等等,在圖上表現為需求曲線發生位移; 需求量的變動是指由該商品的價格變動所引起的變動,表現為一條需求曲線上不同點之間的關系。
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如果是價格引起的變化,就是需求量的變化,直觀的表示就是在同一條需求曲線上從A點移動到B點;如果價格不變,但其他條件引起發生的變化就是需求的變化,直觀表示就是需求曲線本身(整條)在位移。
(5)微觀經濟學qd怎麼求擴展閱讀:
影響因素:
1、商品自身的價格
商品的需求量隨著商品自身價格的變化而變化。由於要滿足同一種需求可以有多種商品供選擇,在其他商品價格不變的前提下如果某種商品的價格下降了,消費者就會購買更多的這種商品以代替其他商品,因而這種商品的需求量將增加。
反之, 這種商品的需求量將減少。在經濟學中,商品價格的變化對需求量的這種影響稱作替代效應(substitution effect)。
另外,因為消費者的收入在一定的時期內是既定的,當某種商品價格上升的時候,消費者將感覺到實際收入下降而減少購買這種商品,因而這種商品的需求量將減少。
反之,這種商品的需求量將增加。在經濟學中,商品價格的變化對需求量的這種影響稱作收入效應(income effect)。消費的替代效應和收入效應的存在,使一種商品的需求量與自身的價格呈反方向變化。
2、消費者的偏好
需求量是消費者希望購買的商品數量,它必然受到消費者偏好的制約。如果消費者對商品X的偏好強於對商品Y的偏好,他對商品X的需求量就會大於對商品Y的需求量。生產者進行廣告宣傳的目的不僅在於告訴人們有什麼商品,而且還在於通過改變人們的偏好而增加對某種商品的需求量。
3、消費者的收入
需求量是有效的需求,因而它還取決於消費者的收入。當消費者的收入逐漸提高時,他將改變所購商品的結構。這樣,一些商品的需求量會增加得快些,一些商品的需求量會增加得慢些,而一些商品的需求量將會減少。
4、消費者的人數
如果消費者人數的增加意味著就業的增加、產量的增加和收入的增加,那麼商品的需求量也將增加。但是如果消費者人數的增加沒有伴隨著實際購買力的增加,即這種增加的需求不是有效的需求,那麼商品的需求量也不一定增加。
6. 微觀經濟學!假定某種商品的需求函數和供給函數分別為:Qd=100-2P,Qs=10+4P.試求:
1.supply curve(供給曲線)和demand curve(需求曲線)沒有直接聯系。
2.生產者的征稅,商家會把他當做成本全都加在內supply curve里,容因為假定商家和消費者都是理性的,商家不想承擔tax,所以會把tax=1.5加入p內。
如圖,雖然商家把所有的稅收AC=1.5都加在了供給曲線里,但是由於是在自由競爭市場中,賣出價格是由需求曲線給出的。所以實際稅收BD=1.5分成了兩份,分別是藍色的BE和紫色的ED。在這個例子中,BE是消費者承擔的稅收,ED是商家承擔的稅收。ABD這個三角形部分就是這個市場的deadweight loss.
在這種情況下,價格升高,需求減小是唯一合理的解釋。不會有哪個人願意承擔所有稅收,因為消費者在經濟學的前提條件下是理性的。但是所有商家都會想把稅收都給消費者承擔。
如果還有不懂的可以繼續追問,圖文都是自己寫自己畫的。
7. 微觀經濟學政府增加稅收問題求解
征稅前,由需求曲線Q=260-60P和供給曲線為Q=100+40P,得均衡價格P=1.6,均衡數量Q=164
征稅後,版供給曲線為Q=100+40(P-0.5),即Q=80+40P,與需權求曲線Q=260-60P解得,均衡價格P『=1.8,均衡數量Q』=152
政府稅收收入=0.5×152=76
社會福利凈損失=0.5×(164-152)×1/2=3,即哈伯格三角的面積。
8. 微觀經濟學里的一到題:設某商品的市場需求函數為Qd=12-2P,供給函數為Qs=2P。1、求均衡價格及均衡產量
1、求均衡價格及均衡產量?
聯立二元一次方程組,解就可以了專(初中知識)
Qd=12-2P
Qs=2P
2、如市場需求曲線屬向右移動2個單位,求均衡價格及均衡產量
Qd=12-2(P-2)
Qs=2P
3、如市場供給曲線向右移動4個單位,求均衡價格及均衡曲線
Qd=12-2P
Qs=2(P-4)
會解方程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