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講座:什麼叫做生產力
生產力是人類征服和改造自然的客觀物質力量。
馬克思主義對生產力范疇內的科學界說。生產力是容物質生產過程中人們與自然界的關系。生產力是一個由多種要素構成的復雜系統,它的基本要素是勞動者、勞動資料和勞動對象。
②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和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是不是同一門課程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和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不是一門課。
前者是馬克思主義的一部分——政治經濟學;
後者包括馬克思主義三個組成部分: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
直接詢問主考院校!
③ 你覺得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這門課程對你今後的人生會有什麼幫助
其實這門課挺抄好的,馬克思在社會學中屬沖突論,這門課會給你一個看待政治經濟的視角,而且是一個很好的視角,不要習慣性的把它同當前社會中被高度意識形態化的東西等同起來,馬克思主義的學說只能為你提供一種視角,也要注意其他的學說對相關問題的解釋
④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概論 上課沒有聽過
這種深層的東西根本不適合教學,教育失敗的原因
⑤ 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與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是不是同一門課
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與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不是同一門課.
德國學者卡爾·馬克思關於經濟問題的基本觀點主要包括在馬克思的重要社會學著作《資本論》中,馬克思研究了經濟學和英國歷年的經濟統計資料,對經濟學理論進行了分析。「社會科學全部理論內容是從研究經濟問題產生的。」
課程說明1 、課程的性質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是政治教育專業學生的必修課程,是政治教育專業學生必須掌握的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知識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2 、課程的任務本課程主要對學生進行唯物主義哲學的基本原理教育,使學生掌握馬克思主義。
⑥ 誰給我講講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用比較好懂的話大概講講知識點就好了。
馬正經的核心是這樣的,一個社會所有的人都參與其中,這裡面的無產勞動者貢獻了大版部分權勞動和財富,但是資本家通過掌握生產資料來剝削勞動者獲得不應該屬於他們的超額回報。為了解決這種不均衡就要無產者聯合起來和資本家斗爭。但是這種理論假設生產這件事是確定的,就跟種田一樣,地主剝削佃農。但是實際中的生產會有一個決策的問題,並不像農民種地那摩簡單。比如一個廠子決定明年是生產膠鞋還是皮鞋呢?這是有風險的,弄錯了可能血本無歸。弄好了可能賺大錢,但是你不能說他最後賺錢了就是剝削勞動者的來的,其實資本家在生產中最重要的貢獻就是對未來的決策並承擔責任。或者說得更直白一點,如果我們都從事體力勞動,那馬克思說的沒錯,但是腦力勞動就不成立了。
⑦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 高手幫忙..
我提示你幾點,寫起來太麻煩
一、馬主義重要論點是:剩餘價值,從這個入手,專不但能解決勞動價值理論,還屬能解決姓資姓社的問題。
二、我認為,區別是不大的,所有區別,均在於馬理論的理論家怎麼說了。你隨便找一本中學課本,將這一章的理論看一下,借題發揮一下就行了,再輔之以幾個例證即可。
三、這就更簡單了。在中學課本中,論述這個是再清楚不過。實事也如此。從資本原始積累,到殖民運動。再到國家資本主義的產生,都與什麼有關呢?那就是利潤和市場,緊緊圍著這一主題,那沒跑。最根本的,也可歸結到剩餘價值之上。這是資本論的核心所在。也是由此揭示了資本主義的本質。不論我信不信仰,就這一點,我是贊成馬主義的。
⑧ 有沒有政治經濟學和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的視頻
現在經濟學正處於歷史性大突破的前夜,所有基本條件都已經成熟,抓住這個機遇是我們這一代人的榮幸
⑨ 如何高效復習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
很多同學已經開始了英語和專業課的復習,至於政治,有的也許已經著手准備了,有的還沒有開始,如何高效復習政治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更好地抓住重難點呢。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是一個完整地理論體系,由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三個主要部分組成。它緊緊圍繞什麼是馬克思主義,為什麼要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發展馬克思主義這一主題,以闡述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為重點,以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為主線,全面闡述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培養學生樹立為實現物質財富極大豐富、人民精神境界極大提高、人類自由而全面發展的共產主義社會而奮斗的遠大理想和堅定信念。其中,馬克思主義最根本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包括世界的物質統一性原理、唯物辯證法原理、主觀與客觀、理論與實踐具體地歷史地統一的原理、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辯證關系的原理、社會基本矛盾的原理、階級和階級斗爭理論和人民群眾是歷史創造者的原理等七大理論。它亦構成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主旨內容。馬克思恩格斯既在分析資本主義社會中,進一步豐富了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同時又發現了剩餘價值學說,揭開了資本家階級剝削雇傭工人的秘密,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為共產主義(第一階段是社會主義)社會所代替的必然性,從而為工人階級認識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銳利的思想武器。此亦構成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主體。
一、釐清理論發展脈絡,著重宏觀把握
(一)從一般意義而言,馬克思主義哲學系統地回答了「世界是什麼?」(辨證唯物論)、「世界怎麼樣」(唯物辯證法)、「怎樣認識世界」(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等三個主要問題。其中,馬克思主義哲學在「世界是什麼」的問題上,不僅指出客觀世界是物質的,更指出人類社會是一個特殊的物質體系,有其自身發展的基本規律,形成了歷史唯物主義理論,克服了舊哲學的缺陷,使馬克思主義哲學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推本溯源,對於哲學的派別劃分及唯物主義、唯心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在本體論、辯證法、認識論、歷史觀和可知論的不同觀點,是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的基礎,也是一個關鍵命題點,但其劃分較為復雜,現用圖表加以列舉,以期考生獲得總體認識。
2.哲學上三種不同觀點的綜合主張
(二)相對於之前的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單行本,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中的政治經濟學原理,從分析勞動力這個特殊商品開始,系統地闡述了剩餘價值的生產、積累、流通及分配,揭示了剩餘價值的運動規律及其作用,創立了剩餘價值理論。剩餘價值論是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的基石,是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揭示資本主義制度剝削本質的銳利武器。由於唯物史觀和剩餘價值的發現,社會主義由空想變為科學。
1.馬克思在分析剩餘價值的生產、積累、流通以及分配過程,揭示資本主義經濟特殊規律的同時,也揭示了商品經濟和社會化生產的一般規律,例如資本循環周轉規律,社會再生產規律,積累規律等。這些規律,在資本主義條件下,由於受到資本主義制度的制約,具有了特殊的表現形式。如果拋開制度因素,則對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也具有重大指導意義。
2.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只有從理論上闡明了資本主義經濟基礎的形成及其本質特徵,才能准確認識和把握資本主義上層建築的本質和作用。只有科學認識資本主義經濟制度和政治制度及其意識形態的本質,才能深刻理解資本主義產生、發展和滅亡並被社會主義所取代的歷史趨勢,堅定社會主義必然勝利的信念。這亦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中的新增考點。
3.在資本主義發展的歷史進程中,經歷了自由競爭資本主義,私人壟斷資本主義,國家壟斷資本主義以及資本主義全球化等四個階段。資本主義發展呈現出的階段性的特徵,是資本主義生產關系適應生產社會化的要求而調整和變化的結果。資本主義發展的階段性,既意味著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舊形式的緩和和克服,同時也意味著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新形式的形成和發展。這是由資本主義的性質決定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二戰後,資本主義經濟和政治制度也發生了巨大變化。所應堅持的基本的觀點是:看不到資本主義的新變化,完全否定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局部變化和調整,是錯誤的,它不利於我們正確認識和評價資本主義,也不利於我們在與資本主義進行斗爭時採取正確的戰略和策略。認為資本主義已經發生了根本變化,完全否認資本主義的歷史局限性,也是完全錯誤的,它不利於我們堅定社會主義必勝的信念,不利於我們在與資產階級和資本主義的斗爭中堅持正確的方向。
(三)科學社會主義部分闡述了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產生、創新,特別是重點闡述了經濟文化相對落後國家建立社會主義制度的歷史合理性和建設社會主義的長期性艱巨性及堅持和完善無產階級政黨領導的重要性。同時闡述了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對共產主義社會的展望,共產主義社會的基本特徵及共產主義社會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
二、讀薄用精,重點認知關鍵原理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在考研政治課中屬於基礎學科,其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邏輯性的嚴謹。作為考查考生理論聯系實際的應用分析能力的典型學科,其基本概念、原理、范疇及其之間的內在邏輯關系以至體系,均為命題者命制綜合性較強的分析題提供了較好的素材。反之,我們是否可以這樣理解,從測試學的角度看,只要我們對該學科的關鍵原理加以梳理,找出其作為主觀題的考查角度,這樣我們就可以把教材中的內容分為兩部分,即客觀題和主觀題的兩部分的內容。對於客觀題部分,以重點閱讀、理解為主;對於主觀題部分內容,以重點記憶、思考其命題角度為主。
(一)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中的重點原理及其考查方式
1.在辨證唯物論中,其重點原理是如何看待主觀能動性和客觀規律性的關系。
2.在唯物辯證法中,其由「兩個觀點、三大規律和五對范疇」組成。
(1)兩個觀點分別是聯系的觀點和發展的觀點。應重點記憶普遍聯系的觀點及其方法論要求。至於內容,以記憶2006年第38題選作題Ⅱ第一問運用普遍聯系的觀點說明人類發展所面臨的三重困境。至於答題
思路,可以分為三個層次:第一是普遍聯系的觀點是什麼?(唯物辯證法認為,世界是普遍聯系的整體,事物之間及事物的內部各要素之間相互聯系,每一事物都是世界普遍聯系中的一個成分或環節。)第二是普遍聯系觀點的方法論要求是什麼?(唯物辯證法普遍聯系的觀點要求我們用整體的觀點認識事物,正確處理整體和部分以及事物內部諸要素之間的關系。)第三是人類發展所面臨的三重困境是否違背了普遍聯系觀點的方法論要求。(結構圖所呈現的正是人類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三重困境,人口的增長需要有足夠的經濟規模來承受,而經濟規模的擴大將消耗更多的資源,特別是能源、水資源的消耗將大規模增加,從而導致環境的破壞和生態失衡。)至於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則是第二問「分析人類怎樣走出三重困境的戰略選擇」的內容。這也是唯物辯證法中的重點原理考查的一個重點指向即理論聯系實際型。
(2)在「三大規律」的質量互變規律中,應重點記憶度的觀點及其方法論要求,參考真題是2005年第34題。至於內容,不再贅述。另外,質量互變規律內容及其方法論要求屬於未考點,考生需重視。
(3)否定之否定規律揭示了事物發展的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明確了事物發展呈現出波浪式前進或螺旋式上升的總趨勢。它要求我們對待一切事物採取科學分析的態度,反對肯定一切和否定一切的形而上學的否定觀。它亦是我們分析資本主義社會的理論武器。因此,需引起高度重視。參考真題是2004年第37題選做題Ⅱ。另外,該題的第2問是「用唯物史觀評析資本主義「自由民主的『理念』已不能再改良了」的觀點。這是從哲學的角度對資本主義的「自由民主」的理念的分析。它應和政治經濟學中新增考點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實質及其變化結合理解。這樣,就有了針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中的跨章節、跨學科的綜合命題的一個重要指向。
(4)對立統一規律揭示了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矛盾分析方法是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它的主要原理有:
①
從總的看,矛盾學說的主要內容(2002年理第35題: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實施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但也出現了某些負面效應。請用辯證唯物主義的矛盾學說,談談你對這個問題的認識)及其方法論要求(2008年第34題第3問:你在現實生活中遇到類似醫患關系的矛盾,按照矛盾辯證法該如何對待和處理?)
②
矛盾的基本屬性及其方法論要求(2007年第38題選作題Ⅱ第1問:用辯證法的觀點說明為什麼「不同文明在競爭比較中取長補短,在求同存異中共同發展?」)。需要指出的是這里的「用辯證法的觀點」指的是辯證法的某個觀點。至於其它則是指唯物辯證法的總的觀點要求(2006年第34題第2問:守河堤老兵關於石獸「逆流而上」的見解對我們辯證地思考問題有何啟示?),其主要內容是:所謂辯證的思考問題,就是用聯系的、發展的、全面的觀點,特別是用對立統一的觀點看問題,從對立中把握同一,從同一中把握對立。
③ 矛盾的基本屬性在事物發展中的作用的原理中,應重點認識和諧的本質,它是本學科的新增考點,亦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哲學基礎,這是需要引起高度重視的。
④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關系構成了矛盾問題的精髓。盡管2009年第34題第2問:這個故事對我們理解「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有何啟示?)考查了矛盾的特殊性,但由於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是我們革命、改革和建設堅持走自己道路(毛鄧三概論)的哲學依據之一,因此,需引起重視。
⑤
由於2009年第34題第2問考查了唯物辯證法中的現象和本質、原因和結果兩對范疇,因此,要復習的其他三對范疇分別是必然性和偶然性、可能性和現實性及原因和結果等,其命題指向應為客觀題。
3.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回答了認識的產生、本質、過程和結果。
(1)在復習中首先要注意的是可知論與不可知論之間的區別;其次是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和形而上學唯物主義認識論之間的區別;再次是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和徹底的唯心主義認識論之間的相同點(都承認世界是可知的)
(2)其主觀題的命制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單純考查認識論中的相關理論。如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辯證關系(2007年第34題)、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在認識過程中的作用原理、真理和謬誤的辯證關系原理(1996年理第29題)。第二,運用認識論的相關原理分析社會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如運用馬克思主義關於認識運動的不斷反復和無限發展的原理,說明對社會主義認識的不斷深化(1989年理第39題)、檢驗真理標準的唯物論和辯證法(1997年文第27題);第三,真理和價值的辯證關系原理(未考點)。
4.在唯物史觀中,其主觀題的命制體現在四個層面:第一,其基礎原理是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辯證關系原理(未考點);第二,運用社會基本矛盾原理(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發展的規律、上層建築一定要適應經濟基礎發展的規律)分析社會生活中重大問題(2000理第35題);第三,社會發展規律和人的自覺能動活動的辯證關系原理。第四,黨的歷史觀和群眾觀原理。
(二)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中的重點原理及其考查方式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主觀題考查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層面:
1.從一般意義上說,研究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根本任務在於揭示經濟運行的規律。經濟運行的規律可分為三個層面:一是商品經濟運行的最一般規律即價值規律。其考查的指向包括三個層面:
(1)是價值規律的作用(1997年理第27題:試述價值規律的作用,並用以闡明我國企業必須注重技術進步,改善經營管理的原因);
(2)是價值規律的要求(2001年理第36題第1問:從價值規律的要求出發,結合材料1說明說明邯鋼主要改革措施的科學依據);
(3)是價值規律的客觀性(2006年第34題第2問:「倒奶事件」中隱含著什麼樣的經濟規律?)第二個層面的經濟運行的規律是商品經濟和社會化生產的一般規律,例如資本循環周轉規律(1993年文第30題:試述產業資本循環進行的條件極其對社會主義企業資金運用的意義)、社會再生產規律(2000理第33題:運用馬克思關於社會宗本再生產的有關原理,分析我國經濟生活中存在的部分生產資料和消費品的供過於求對省會再生產的影響及採取的政策),平均利潤形成理論(1995年理第27題:試述馬克思關於平均利潤形成過程中的理論及其對我國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啟示)等。第三個層面資本主義經濟運行特有的規律。如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理論(2006年第34題第1問:歷史上資本主義國家經濟危機發生時,農場主把牛奶導入大海的現象與材料中的「倒奶事件」有何本質區別?)
2.資本主義的產生、發展及其變化,在某種程度上適應了人類社會發展基本規律的基本要求。對此應如何看待呢?從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發展的角度所涉及到的命題指向有:一是壟斷和競爭的關系(2008年第35題);二壟斷資本主義的實質;三是當代資本主義經濟新變化的原因及其實質(2004年第35題:①根據材料分析當代資本主義社會實行「雇員擁有股票計劃「的原因?②評析工人股東的兩種看法)。從上層建築一定要適應經濟基礎變化的角度所涉及的命題指向則是新增考點,著重於闡述資本主義政治制度和意識形態的實質及其變化,其命題指向應是主客觀題。
3.在科技革命和生產國際化的推動下,實現了經濟全球化。對於經濟全球化,其考查的指向有三個層面:一是經濟全球化的原因、對世界各國經濟的影響及我國對經濟全球化的對策(2002年理第37題);二是經濟全球化與國家主體之間的關系(2000年文第36題);三是在當前世界性的金融危機面前,如何維護國家經濟安全、發展開放型經濟成為中國對外開放的一個關鍵問題(力拓間諜案)。這也是當前考查的一個重點問題。
(三)至於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因其屬於新增考點,其命題指向應包含主客觀題。其復習指向應以全面為主。至於復習中的重點以上已提到,不在贅述。
通過以上闡述,我們可以得出復習本學科的思路:掌握宏觀框架+認知已考點和新增考點+重點原理+歷年真題練習。如此,方能實現對教材「讀薄用精」、事半功倍的復習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