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麻煩介紹幾本通俗易懂的經濟學原理的書
很大眾的:牛奶可樂經濟學,
稍系統的:經濟學原理、薩繆爾遜的書、曼昆的書、平荻克地,伊伯成。
呵呵,昨天去經濟系蹭幾節課結果今天就用上了。
希望對你有用啊,對了經濟學茶座也不錯啊,你也可以看看,多想想你會有收獲的
『貳』 舉一個簡單的經濟學的例子,短一點!
鱷魚效應
這是經濟學交易技術法則之一,它的意思是:假定一隻鱷魚咬住你的腳,如果你用手去試圖掙脫你的腳,鱷魚便會同時咬住你的腳與手。你愈掙扎,就被咬住得越多。所以,萬一鱷魚咬住你的腳,你唯一的辦法就是犧牲一隻腳。
由於人性天生的弱點,時時不自覺地影響我們的操作,一次大虧,足以輸掉前面99次的利潤,所以嚴格遵守止損紀律便成為確保投資者在風險市場中生存的唯一法則。止損是證券投資的一項基本功。
也是美國投資界有一個有用而簡單的交易法則,就是「鱷魚法則」(Alligator Principle)。所有世界上成功的證券投資人在進入市場之前,都在反復訓練對這一原則的理解程度。這源自於鱷魚的吞噬方式:獵物愈試圖掙扎,鱷魚的收獲愈多。假定一隻鱷魚咬住你的腳;它咬著你的腳並等待你掙扎。如果你用手臂試圖掙脫你的腳,則它的嘴巴便同時咬你的腳與手臂。你愈掙扎,就越陷越深。所以,萬一鱷魚咬住你的腳,務必記住:你唯一生存的機會便是犧牲一隻腳!
編輯本段
處理方法
若以市場的語言表達,這項原則就是:當你知道自己犯錯誤時,立即了結出場!不可再找借口、期待、理由或採取其他任何動作,趕緊離場!其實,不論是股市、匯市、期權交易,其交易技巧在這一點上都是相似的。在證券市場上生存,有時需要耐心,有時需要信心,但耐心、信心不代表僥幸,不懂得止損的投資者,不就是輸在僥幸心理上嗎?
譬如在股市中,鱷魚法則就是:當你發現自己的交易背離了市場的方向,必須立即止損,不得有任何延誤,不得存有任何僥幸。
當你知道自己犯錯時,立即了結出場!不可再找借口、期待、禱告或採取其他任何動作,趕緊離場……不可試圖調整頭寸、避險或其他無謂的措施,趕緊認賠出場!
『叄』 推薦幾本通俗易懂的經濟學方面的書籍
朋友 我是學微觀經濟學的,下面是我的老師介紹的 很不錯 加油
《經濟學》華夏出版社,2000
平狄克的微觀經濟學,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碩士
曼昆《經濟學原理》 北大出版社
『肆』 推薦幾本有關經濟學的 通俗易懂的書 不要找百度
給你介紹2本我喜歡讀的吧
《牛奶可樂經濟學》、《魔鬼經濟學》,最好是看完前者再看後者,因為前者是從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很常見的小事闡釋經濟學原理的;後者就是根據一些社會現實,更詳細的剖析經濟學現象。這兩本都不是難懂的書,放心去讀吧
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伍』 哪些簡單的經濟學知識,對普通人很有用
普通人應該知道哪些財務常識?1、機會成本和沉沒成本。這兩項更多是用在決策的考量上,日常生活中有各種相關的選擇,和這兩項有關系。機會成本,簡而言之,就是為了做出一個收益選項而喪失的潛在收益。例如:大學畢業後,你選擇讀研 or 就業,選擇讀研,你的機會成本就是就業的收入;從上海到北京,為了速度快,選擇做高鐵而不選擇特快,那麼高鐵票價和特快票價的差額就是機會成本。沉沒成本,就是已經發生不能在再挽回的支出。很多人在涉及沉沒成本的決策上會陷入誤區,包括部分「資深」財務人員,再舉例子,我們很多人決定在持有的數只基金或者股票中賣掉其中一隻或者兩只股票、基金時,假設不考慮其他因素,不少人選擇是賣掉盈利最高的股票或者基金,留下盈利少、虧損的股票或者基金,等著賺更多或者翻本,實際上已經投資損失的錢,與你做新的決策已經沒有任何關系了;你已經選擇讀了一年研究生,然後又決定考公務員或者其他就業,那麼需要考慮的就是在這個時點考公務員或者其他就業的收益,而不是糾結於已經讀了一年研究生花費了的時間和金錢成本(沉沒成本)。
2、利率與年化利率,還有各種眼花繚亂的「手續費」「服務費」。年化利率就是一筆借款,在一年到期後還本付息,以付息的金額除以本金就是年化利率。如果是在銀行借款或者支付寶花唄,正式合同中註明的是利率,那麼應該就是「利率」,換算成年化利率很簡單,其他各種借貸機構就不一定了,所以一定要看清楚支付的成本計算是不是依據「利率」,一般銀行或者花唄這樣的機構書面說的是利率,那麼就表示是實際利率(逐月還息,非常接近)。時不時就有人在相關的論壇問,支付寶花唄或者網商貸日利率0.25,額度2 萬,等額本金還款,實際利率多少?或者是用來做 P2P,年化利率10%,能不能賺錢?首先,日利率0.25,年利率就是9.125%(365天)或者9.15%,不受等額本金或者等額本息影響,還掉的本金在下一期就不會計算利息;其次,2萬的額度,等額本息,實際年度平均可用的錢不超過1 萬元,10%的收益扣除9.125%的借貸成本,一年的收益不超過100元,而且投資會有計息間隔日,實際連100元也賺不到,賺的是折騰;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各種其他借貸機構收取的「手續費」、「服務費」通常是按照總本金來計算的,而不考慮你分期還掉了部分本金,實際利率會遠高於「手續費率」「服務費率」。
3、流動性、收益率與風險。同一類產品中,流動性好的產品收益低。如果流動性好、收益也高,那麼你投資損失本金的風險一定也高,不會天上掉餡餅。債券中,國債的流動性好,收益率低,風險低,評級低的企業債收益高,流動性差,不剛性兌付的時候,指不定就會「踩上雷」。
4、總資產與凈資產。某甲與某乙在帝都都擁有2 套房子,假設每套都是800萬元吧,那麼某甲與某乙的總資產都是1600萬元,那麼他們財富是不是就一樣呢?還要看凈資產,假設某甲兩套房都沒有貸款,某乙兩套房共還欠銀行貸款900萬元,那麼某甲的凈資產是1600萬元,某乙的凈資產是700萬元。凈資產,對個人來說就是凈財富,是衡量財富的重要口徑。
5、貸款的等額本金與等額本息。很多人會問房屋貸款時選擇等額本金還是等額本息劃算,其實這個問題在於你想要的是什麼結果,選擇等額本金與等額本息還款方式下的利息都是根據實際利率計算的(月利息=未還的本金* 年利率/12),所以不存在銀行虧還是借款人虧的問題。我覺得更多要考慮是機會成本,要是覺得利率高,選擇等額本金還款方式,每期還的本金多,所以月還款額(本、息)就高,隨著未還本金的減少,每月利息也逐步降低。你比等額本息還款方式下多還的錢,如果投資是否有更高的收益率,如果急需,你是否需要費更大的周折或者成本去取得(借)。還有的人,欠著一大筆錢(這個「大」取決於心理感受)心裡總是寢食難安,又能省吃儉用還上,那麼等額本金還款是值得的。就我個人來說,我覺得現在通脹實際遠超過官方公布水平,貨幣貶值速度這么快,收入會隨著通脹快速增長,提前還款或者是等額本金還款都是不劃算的,
『陸』 最好的經濟學著作是什麼書(通俗易懂)
1.薩繆爾森的《經濟學》,斯蒂格利茨的《經濟學》,薩繆爾森的《經濟學》也很好,曼昆的也不錯,這幾本書先看那本都可以。
2.學經濟學你可以看薩繆爾森的教科書,
學經濟你千萬不要去看這些理論書。
3.尹伯成的《西方經濟學》不錯。上海人民出版社
提綱挈領,能讓你幾天之內了解經濟學的大概。然後你再去找什麼曼這個,薩那個去看吧,反正國情不一樣,舉的例子也讓人覺得在隔山打牛,國內找不到對應的現象。然後在去看看生活中的例子(某些學者寫了一些通俗的書)
4.曼昆的《經濟學》我剛看過,寫得通俗易懂,集各家之精要,對於初涉經濟學的人挺有幫助。
『柒』 最通俗易懂的經濟學書籍有哪些
富爸爸窮爸爸系列 牛奶咖啡經濟學系列 國富論 在小吃店遇見凱恩斯 以前讀過的 感覺不錯
『捌』 有沒有什麼簡單易懂的經濟學書籍
入門?意思就是不是經濟研究.那就是《國富論》《資本論》《就業利息與貨幣通論》三大巨回著要答求太高,保羅·薩繆爾森的《經濟學》也要求過高。
1、那就學高鴻業的《西方經濟學》分宏觀和微觀兩冊 還有就是《政治經濟學》《國際金融》 這是最基本的理論 必須會
2、《貨幣戰爭》《石油戰爭》《反熱錢戰爭》《糧食戰爭》《財富戰爭》《大災難後的金融變局》這些書可讀性強 生動不枯燥 通過這些學習 當前國際金融危機 美國次貸危機 伊拉克戰爭 人民幣升值 歐盟及歐元的產生 大國關系 地緣政治等等的現象你都會很明白
『玖』 經濟學的書求推薦,一般人能看的明白的,簡單易懂有用的
看你想干什麼?如果想系統的把經濟學當做一門科學來學習的話:
《經濟學原理》回,曼昆著,梁小民譯。答這本是我見過教材里最「平易近人」的了,很通俗易懂,而且知識面很全面,很系統。
如果是閑暇時間看一看,充實自己的知識面和見識的話,可以看這本:
《牛奶可樂經濟學》,弗蘭克著,閭佳譯。很簡單易懂,不過缺乏專業性和系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