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學法 >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考點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考點

發布時間:2020-12-03 02:03:30

Ⅰ 考研政治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怎麼復習

看了上面兩個人的評論,想發表一下個人意見。我是今年參加的考研,政治考了75分。是九月中旬開始看的政治,考數學的。我看書比較慢,喜歡細嚼慢咽的通讀內容,所以耗時比較多,如果你看書比較快或者記憶力比較好的話可以做適當調整。開始的時候應該將政治這幾塊部分的大致內容和框架進行通篇了解,頭一遍可以不用那麼詳細,我開始的時候就是過於詳細了,看了起航的輔導資料和跨考的輔導資料還有穿插看大綱解析,看一章做一章題,差不多整個半天都是在看政治,這樣看書有一個好處就是正確率會比較高。詳細看的地方主要是哲學部分和史綱部分,這兩塊占的分值不低,而且在看毛中特之前建議先看史綱,這樣對於歷史過程會比較了解,再根據時間段去記毛中特會比較容易。對於第一遍復習,我建議要控制在一個月或者一個半月之內,可以根據個人進度做適當調整,我個人其實復習的比較失敗,因為進度比較慢,最後毛中特和思修法基的內容都沒怎麼看就直接做練習題了,到了後來會很慌亂,絲路會不清晰。建議第一遍看的話看大綱解析,通篇看的話會輪廓很清晰,如果你看不進去的話也可以看任汝芬的序列二,那個框架很清晰,重點內容也有標記。看的時候一定要跟著練習題做,看一章做一章題,將錯題涉及內容要摘記到教材上。其實考研政治就是不斷的重復的過程,做得多了就會發現有很多重題。在十月份之前不要報政治輔導班,因為你內容還不了解就直接跟著輔導班做題會很有挫敗感而且復習並不系統,不利於記憶。到了秋天的時候起航會有政治的輔導班,我復習的時候報了好幾個班也聽了好幾個班,起航的,文燈的,跨考的,海文的,海天的,綜合考慮覺得起航的真是不錯,當然跨考的也可以,但是收費很高。起航的政治一直是強項,裡面有個石磊老師,他總結了很多公式,對於以後做大題有很大幫助。剛開始復習政治的時候會興趣很濃,因為和其他科目比較起來會覺得政治比較有意思,而且沒有那麼枯燥難懂,做幾套題之後覺得自己好像也沒那麼差,題目好像也沒那麼難,所以推薦剛開始看政治的時候可以多加些時間。像和我一起復習的一個同學,連續看三天政治,就將大綱解析和配套題做完了。我覺得「集中力量大事」還是有道理的。至於什麼時候看什麼書,一天看多少個小時之類的我就不多做贅述,每個人的情況不一樣,我主張看自己想看的科目,可以不限時,只要想看就一直看,一直看到升出了想看其他科的時候就馬上換,注意,不限時但是要講究效率,不能在一篇文章上耗幾個小時,那就得不償失了。等到了十一月份是最慌亂,壓力最大的時候,很多人到了那個時候都會有一種壓迫感,逐漸就缺乏信心,都抱著聽之任之的放任態度了。因為那個時候所有的復習都要進入最終沖刺階段,基本的復習內容都走了一兩遍甚至,那個時候主要是要背政治的答題部分和專業課,但是數學英語呢又得不斷的做題,所以時間要安排得銜接得當。這個時候我推薦不要再重復看大綱或者教材了,做題,多買幾套題來做,這個時候各個輔導班也都開始出內部練習題做,所以題很多,最後還有兩三套模擬題做,你會覺得每天都是做題做題做題,但是效果很好。我後期的時候就是一直跟著起航學習政治,他到了十二月份的時候會出一個二十天二十題的小冊子,我主要就是背裡面的知識點了,今年五道大題中了四道。到了後期的時候會發現遺忘速度很快,背了也記不住,所以要每天都重復,個人不推薦光口頭在背,要默寫,不出聲的默寫。那個時候你會看到樓道路上很多人在背書,但是效果真的沒有在圖書館默寫來得效果好,畢竟最後我們是需要寫上去的。慢慢寫的過程就是增加記憶的過程,光口頭背的話,時間很快就可以背完一道題,但是很快也忘了。以上就是個人對政治復習的方法,希望對你有幫助。其實政治只要背了,就會有不錯的效果,不用太擔心。加油!

Ⅱ 理解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樞紐( )

理解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樞紐是生產商品的勞動二重性理論。

馬克思創立了勞動二重性學說,揭示了價值的源泉,揭示了商品價值體現著商品生產者之間相互交換勞動的關系,從而為剩餘價值理論等其他理論奠定了基礎。

資本主義生產的實質、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歷史過渡性的揭示,都離不開馬克思所闡述的勞動二重性學說的理論基礎。

勞動二重性理論正確地解釋了價值和價值量、價值本質和價值形態、以及商品貨幣關系,從而創立了剩餘價值學說;科學地說明了資本有機構成理論、資本積累理論、社會資本再生產理論等等,它是理解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的樞紐。

(2)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考點擴展閱讀:

勞動二重性理論為理解剩餘價值論奠定了理論基礎。生產商品的勞動區分為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以後,就可以把資本主義生產過程區分為勞動過程和價值增殖過程。

資本主義生產過程作為勞動過程,工人的具體勞動轉移生產資料的價值;作為價值增殖過程,工人的抽象勞動一方面創造了勞動力自身的價值,另一方面也為資本家創造了剩餘價值。

根據勞動二重性理論,可以把資本區分為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不變資本就是由具體勞動轉移的生產資料價值的資本;可變資本就是轉化為勞動力並在生產過程中通過抽象勞動能使價值增殖的資本。

這就區分了資本的不同部分在價值增殖過程中的不同作用,揭示了剩餘價值的真正來源,從而為理解剩餘價值論奠定了科學的基礎。

Ⅲ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說研究的出發點是什麼

馬克思恩格斯研究政治經濟學的最初動因,是為了解決實際的經濟問題,捍衛勞動人回民的物質利益答.同時,也是為了探索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揭示階級斗爭和黨派斗爭的根源.恩格斯認為,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作為有關時代的經濟學,是理解社會經濟現象和經濟過程內在的、本質的、必然的趨勢的科學,也是理解整個社會發展和變遷的理論科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任務在於:證明現在開始顯露出來的社會弊病是現存生產方式的必然結果,同時也是這一生產方式快要瓦解的標志,並且在正在瓦解的經濟運動形式內部發現未來的、能夠消除這些弊病的、新的生產組織和交換組織的因素.當今世界的經濟學主要有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和西方經濟學兩大體系,這兩大體系對經濟體的分析側重點有所不同: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偏重的是對本質層次的分析,及對生產關系的分析;而西方經濟學則偏重的是對經濟運行層次的分析,及對微觀與宏觀經濟運行中各種變數之間關系的分析.當然,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也會涉及經濟運行,但他的重點是分析生產關系在經濟運行中的作用和調整;西方經濟學也會涉及經濟制度的分析,但他是把資本主義作為永恆的社會制度而分析其具體體制的.

Ⅳ 誰給我講講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用比較好懂的話大概講講知識點就好了。

馬正經的核心是這樣的,一個社會所有的人都參與其中,這裡面的無產勞動者貢獻了大版部分權勞動和財富,但是資本家通過掌握生產資料來剝削勞動者獲得不應該屬於他們的超額回報。為了解決這種不均衡就要無產者聯合起來和資本家斗爭。但是這種理論假設生產這件事是確定的,就跟種田一樣,地主剝削佃農。但是實際中的生產會有一個決策的問題,並不像農民種地那摩簡單。比如一個廠子決定明年是生產膠鞋還是皮鞋呢?這是有風險的,弄錯了可能血本無歸。弄好了可能賺大錢,但是你不能說他最後賺錢了就是剝削勞動者的來的,其實資本家在生產中最重要的貢獻就是對未來的決策並承擔責任。或者說得更直白一點,如果我們都從事體力勞動,那馬克思說的沒錯,但是腦力勞動就不成立了。

Ⅳ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根本任務是什麼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的根本任務是揭示經濟規律 。

經濟規律是經濟現象和經濟過程內在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系。

經濟規律的客觀性: 經濟規律和自然規律一樣,具有客觀性:

1、經濟規律是在一定的客觀經濟條件基礎上產生的,是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 這里講的經濟條件包括生產力水平、生產關系、市場條件等等。

2、經濟規律的作用是客觀的,無論人們對它認識或不認識,它都會按照自己的要求發揮作用。

人們在經濟規律面前可以發揮主觀能動作用:

1、人們可以認識和利用經濟規律,按經濟規律的要求辦事;

2、人們可以研究各種經濟條件下經濟規律的作用,結合現存的經濟條件,選擇和利用經濟規律對自己有利的實現形式。

(5)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考點擴展閱讀:

馬克思研究政治經濟學的方法主要有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從具體到抽象、再從抽象到具體的分析方法,以及邏輯分析與歷史分析方法相結合的研究與敘述的方法等。

1、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

辯證唯物主義是建立在唯物論基礎上的辯證方法。在政治經濟學的研究中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就是運用對立統一規律、量變質變規律和否定之否定規律,來分析經濟現象和經濟過程的矛盾運動及其發展變化過程,從而揭示經濟現象和經濟過程的本質及其發展運動的本質。

2、從具體到抽象和從抽象到具體的方法

研究政治經濟學,還必須運用科學的抽象法。科學的抽象法是從具體到抽象的研究方法和從抽象到具體的敘述方法的統一,它是在唯物辯證法的指導下進行的。

3、科學思維邏輯方法和歷史唯物主義方法

科學思維邏輯方法,是在研究社會經濟現象時,按照經濟范疇的邏輯關系,從比較簡單的經濟關系和經濟范疇,逐步上升到比較復雜的具體的經濟關系和經濟范疇,闡明社會經濟現象和經濟過程的邏輯發展進程。

歷史方法,則是在研究社會經濟現象和經濟過程時,按照它的歷史發展的真實進程來把握其規律。

Ⅵ 如何高效復習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

很多同學已經開始了英語和專業課的復習,至於政治,有的也許已經著手准備了,有的還沒有開始,如何高效復習政治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更好地抓住重難點呢。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是一個完整地理論體系,由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三個主要部分組成。它緊緊圍繞什麼是馬克思主義,為什麼要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發展馬克思主義這一主題,以闡述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為重點,以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為主線,全面闡述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培養學生樹立為實現物質財富極大豐富、人民精神境界極大提高、人類自由而全面發展的共產主義社會而奮斗的遠大理想和堅定信念。其中,馬克思主義最根本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包括世界的物質統一性原理、唯物辯證法原理、主觀與客觀、理論與實踐具體地歷史地統一的原理、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辯證關系的原理、社會基本矛盾的原理、階級和階級斗爭理論和人民群眾是歷史創造者的原理等七大理論。它亦構成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主旨內容。馬克思恩格斯既在分析資本主義社會中,進一步豐富了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同時又發現了剩餘價值學說,揭開了資本家階級剝削雇傭工人的秘密,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為共產主義(第一階段是社會主義)社會所代替的必然性,從而為工人階級認識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銳利的思想武器。此亦構成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主體。

一、釐清理論發展脈絡,著重宏觀把握

(一)從一般意義而言,馬克思主義哲學系統地回答了「世界是什麼?」(辨證唯物論)、「世界怎麼樣」(唯物辯證法)、「怎樣認識世界」(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等三個主要問題。其中,馬克思主義哲學在「世界是什麼」的問題上,不僅指出客觀世界是物質的,更指出人類社會是一個特殊的物質體系,有其自身發展的基本規律,形成了歷史唯物主義理論,克服了舊哲學的缺陷,使馬克思主義哲學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推本溯源,對於哲學的派別劃分及唯物主義、唯心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在本體論、辯證法、認識論、歷史觀和可知論的不同觀點,是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的基礎,也是一個關鍵命題點,但其劃分較為復雜,現用圖表加以列舉,以期考生獲得總體認識。

2.哲學上三種不同觀點的綜合主張

(二)相對於之前的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單行本,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中的政治經濟學原理,從分析勞動力這個特殊商品開始,系統地闡述了剩餘價值的生產、積累、流通及分配,揭示了剩餘價值的運動規律及其作用,創立了剩餘價值理論。剩餘價值論是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的基石,是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揭示資本主義制度剝削本質的銳利武器。由於唯物史觀和剩餘價值的發現,社會主義由空想變為科學。

1.馬克思在分析剩餘價值的生產、積累、流通以及分配過程,揭示資本主義經濟特殊規律的同時,也揭示了商品經濟和社會化生產的一般規律,例如資本循環周轉規律,社會再生產規律,積累規律等。這些規律,在資本主義條件下,由於受到資本主義制度的制約,具有了特殊的表現形式。如果拋開制度因素,則對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也具有重大指導意義。

2.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只有從理論上闡明了資本主義經濟基礎的形成及其本質特徵,才能准確認識和把握資本主義上層建築的本質和作用。只有科學認識資本主義經濟制度和政治制度及其意識形態的本質,才能深刻理解資本主義產生、發展和滅亡並被社會主義所取代的歷史趨勢,堅定社會主義必然勝利的信念。這亦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中的新增考點。

3.在資本主義發展的歷史進程中,經歷了自由競爭資本主義,私人壟斷資本主義,國家壟斷資本主義以及資本主義全球化等四個階段。資本主義發展呈現出的階段性的特徵,是資本主義生產關系適應生產社會化的要求而調整和變化的結果。資本主義發展的階段性,既意味著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舊形式的緩和和克服,同時也意味著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新形式的形成和發展。這是由資本主義的性質決定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二戰後,資本主義經濟和政治制度也發生了巨大變化。所應堅持的基本的觀點是:看不到資本主義的新變化,完全否定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局部變化和調整,是錯誤的,它不利於我們正確認識和評價資本主義,也不利於我們在與資本主義進行斗爭時採取正確的戰略和策略。認為資本主義已經發生了根本變化,完全否認資本主義的歷史局限性,也是完全錯誤的,它不利於我們堅定社會主義必勝的信念,不利於我們在與資產階級和資本主義的斗爭中堅持正確的方向。

(三)科學社會主義部分闡述了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產生、創新,特別是重點闡述了經濟文化相對落後國家建立社會主義制度的歷史合理性和建設社會主義的長期性艱巨性及堅持和完善無產階級政黨領導的重要性。同時闡述了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對共產主義社會的展望,共產主義社會的基本特徵及共產主義社會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

二、讀薄用精,重點認知關鍵原理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在考研政治課中屬於基礎學科,其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邏輯性的嚴謹。作為考查考生理論聯系實際的應用分析能力的典型學科,其基本概念、原理、范疇及其之間的內在邏輯關系以至體系,均為命題者命制綜合性較強的分析題提供了較好的素材。反之,我們是否可以這樣理解,從測試學的角度看,只要我們對該學科的關鍵原理加以梳理,找出其作為主觀題的考查角度,這樣我們就可以把教材中的內容分為兩部分,即客觀題和主觀題的兩部分的內容。對於客觀題部分,以重點閱讀、理解為主;對於主觀題部分內容,以重點記憶、思考其命題角度為主。

(一)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中的重點原理及其考查方式

1.在辨證唯物論中,其重點原理是如何看待主觀能動性和客觀規律性的關系。

2.在唯物辯證法中,其由「兩個觀點、三大規律和五對范疇」組成。

(1)兩個觀點分別是聯系的觀點和發展的觀點。應重點記憶普遍聯系的觀點及其方法論要求。至於內容,以記憶2006年第38題選作題Ⅱ第一問運用普遍聯系的觀點說明人類發展所面臨的三重困境。至於答題
思路,可以分為三個層次:第一是普遍聯系的觀點是什麼?(唯物辯證法認為,世界是普遍聯系的整體,事物之間及事物的內部各要素之間相互聯系,每一事物都是世界普遍聯系中的一個成分或環節。)第二是普遍聯系觀點的方法論要求是什麼?(唯物辯證法普遍聯系的觀點要求我們用整體的觀點認識事物,正確處理整體和部分以及事物內部諸要素之間的關系。)第三是人類發展所面臨的三重困境是否違背了普遍聯系觀點的方法論要求。(結構圖所呈現的正是人類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三重困境,人口的增長需要有足夠的經濟規模來承受,而經濟規模的擴大將消耗更多的資源,特別是能源、水資源的消耗將大規模增加,從而導致環境的破壞和生態失衡。)至於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則是第二問「分析人類怎樣走出三重困境的戰略選擇」的內容。這也是唯物辯證法中的重點原理考查的一個重點指向即理論聯系實際型。

(2)在「三大規律」的質量互變規律中,應重點記憶度的觀點及其方法論要求,參考真題是2005年第34題。至於內容,不再贅述。另外,質量互變規律內容及其方法論要求屬於未考點,考生需重視。

(3)否定之否定規律揭示了事物發展的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明確了事物發展呈現出波浪式前進或螺旋式上升的總趨勢。它要求我們對待一切事物採取科學分析的態度,反對肯定一切和否定一切的形而上學的否定觀。它亦是我們分析資本主義社會的理論武器。因此,需引起高度重視。參考真題是2004年第37題選做題Ⅱ。另外,該題的第2問是「用唯物史觀評析資本主義「自由民主的『理念』已不能再改良了」的觀點。這是從哲學的角度對資本主義的「自由民主」的理念的分析。它應和政治經濟學中新增考點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實質及其變化結合理解。這樣,就有了針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中的跨章節、跨學科的綜合命題的一個重要指向。

(4)對立統一規律揭示了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矛盾分析方法是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它的主要原理有:


從總的看,矛盾學說的主要內容(2002年理第35題: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實施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但也出現了某些負面效應。請用辯證唯物主義的矛盾學說,談談你對這個問題的認識)及其方法論要求(2008年第34題第3問:你在現實生活中遇到類似醫患關系的矛盾,按照矛盾辯證法該如何對待和處理?)


矛盾的基本屬性及其方法論要求(2007年第38題選作題Ⅱ第1問:用辯證法的觀點說明為什麼「不同文明在競爭比較中取長補短,在求同存異中共同發展?」)。需要指出的是這里的「用辯證法的觀點」指的是辯證法的某個觀點。至於其它則是指唯物辯證法的總的觀點要求(2006年第34題第2問:守河堤老兵關於石獸「逆流而上」的見解對我們辯證地思考問題有何啟示?),其主要內容是:所謂辯證的思考問題,就是用聯系的、發展的、全面的觀點,特別是用對立統一的觀點看問題,從對立中把握同一,從同一中把握對立。

③ 矛盾的基本屬性在事物發展中的作用的原理中,應重點認識和諧的本質,它是本學科的新增考點,亦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哲學基礎,這是需要引起高度重視的。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關系構成了矛盾問題的精髓。盡管2009年第34題第2問:這個故事對我們理解「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有何啟示?)考查了矛盾的特殊性,但由於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是我們革命、改革和建設堅持走自己道路(毛鄧三概論)的哲學依據之一,因此,需引起重視。


由於2009年第34題第2問考查了唯物辯證法中的現象和本質、原因和結果兩對范疇,因此,要復習的其他三對范疇分別是必然性和偶然性、可能性和現實性及原因和結果等,其命題指向應為客觀題。

3.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回答了認識的產生、本質、過程和結果。

(1)在復習中首先要注意的是可知論與不可知論之間的區別;其次是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和形而上學唯物主義認識論之間的區別;再次是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和徹底的唯心主義認識論之間的相同點(都承認世界是可知的)

(2)其主觀題的命制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單純考查認識論中的相關理論。如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辯證關系(2007年第34題)、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在認識過程中的作用原理、真理和謬誤的辯證關系原理(1996年理第29題)。第二,運用認識論的相關原理分析社會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如運用馬克思主義關於認識運動的不斷反復和無限發展的原理,說明對社會主義認識的不斷深化(1989年理第39題)、檢驗真理標準的唯物論和辯證法(1997年文第27題);第三,真理和價值的辯證關系原理(未考點)。

4.在唯物史觀中,其主觀題的命制體現在四個層面:第一,其基礎原理是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辯證關系原理(未考點);第二,運用社會基本矛盾原理(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發展的規律、上層建築一定要適應經濟基礎發展的規律)分析社會生活中重大問題(2000理第35題);第三,社會發展規律和人的自覺能動活動的辯證關系原理。第四,黨的歷史觀和群眾觀原理。

(二)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中的重點原理及其考查方式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主觀題考查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層面:

1.從一般意義上說,研究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根本任務在於揭示經濟運行的規律。經濟運行的規律可分為三個層面:一是商品經濟運行的最一般規律即價值規律。其考查的指向包括三個層面:

(1)是價值規律的作用(1997年理第27題:試述價值規律的作用,並用以闡明我國企業必須注重技術進步,改善經營管理的原因);

(2)是價值規律的要求(2001年理第36題第1問:從價值規律的要求出發,結合材料1說明說明邯鋼主要改革措施的科學依據);

(3)是價值規律的客觀性(2006年第34題第2問:「倒奶事件」中隱含著什麼樣的經濟規律?)第二個層面的經濟運行的規律是商品經濟和社會化生產的一般規律,例如資本循環周轉規律(1993年文第30題:試述產業資本循環進行的條件極其對社會主義企業資金運用的意義)、社會再生產規律(2000理第33題:運用馬克思關於社會宗本再生產的有關原理,分析我國經濟生活中存在的部分生產資料和消費品的供過於求對省會再生產的影響及採取的政策),平均利潤形成理論(1995年理第27題:試述馬克思關於平均利潤形成過程中的理論及其對我國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啟示)等。第三個層面資本主義經濟運行特有的規律。如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理論(2006年第34題第1問:歷史上資本主義國家經濟危機發生時,農場主把牛奶導入大海的現象與材料中的「倒奶事件」有何本質區別?)

2.資本主義的產生、發展及其變化,在某種程度上適應了人類社會發展基本規律的基本要求。對此應如何看待呢?從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發展的角度所涉及到的命題指向有:一是壟斷和競爭的關系(2008年第35題);二壟斷資本主義的實質;三是當代資本主義經濟新變化的原因及其實質(2004年第35題:①根據材料分析當代資本主義社會實行「雇員擁有股票計劃「的原因?②評析工人股東的兩種看法)。從上層建築一定要適應經濟基礎變化的角度所涉及的命題指向則是新增考點,著重於闡述資本主義政治制度和意識形態的實質及其變化,其命題指向應是主客觀題。

3.在科技革命和生產國際化的推動下,實現了經濟全球化。對於經濟全球化,其考查的指向有三個層面:一是經濟全球化的原因、對世界各國經濟的影響及我國對經濟全球化的對策(2002年理第37題);二是經濟全球化與國家主體之間的關系(2000年文第36題);三是在當前世界性的金融危機面前,如何維護國家經濟安全、發展開放型經濟成為中國對外開放的一個關鍵問題(力拓間諜案)。這也是當前考查的一個重點問題。

(三)至於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因其屬於新增考點,其命題指向應包含主客觀題。其復習指向應以全面為主。至於復習中的重點以上已提到,不在贅述。

通過以上闡述,我們可以得出復習本學科的思路:掌握宏觀框架+認知已考點和新增考點+重點原理+歷年真題練習。如此,方能實現對教材「讀薄用精」、事半功倍的復習目的。

Ⅶ 公務員考試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知識點是什麼考試內容的深度是多少希望有總結性的復習筆記。

考試點很散,每年考的都不一樣,只記知識點肯定不行。你復習下高中的政治書,會有很多幫助。

Ⅷ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的方法包括哪些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的方法包括:

一、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

辯證唯物主義是建立在唯物論基礎上的辯證方法。在政治經濟學的研究中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就是運用對立統一規律、量變質變規律和否定之否定規律,來分析經濟現象和經濟過程的矛盾運動及其發展變化過程。

從而揭示經濟現象和經濟過程的本質及其發展運動的本質。列寧指出,馬克思和恩格斯的一個重要貢獻,就是運用唯物主義辯證法從根本上來修改整個政治經濟學。

二、從具體到抽象和從抽象到具體的方法

研究政治經濟學,還必須運用科學的抽象法。科學的抽象法是從具體到抽象的研究方法和從抽象到具體的敘述方法的統一,它是在唯物辯證法的指導下進行的。

三、科學思維邏輯方法和歷史唯物主義方法

科學思維邏輯方法,是在研究社會經濟現象時,按照經濟范疇的邏輯關系,從比較簡單的經濟關系和經濟范疇,逐步上升到比較復雜的具體的經濟關系和經濟范疇,闡明社會經濟現象和經濟過程的邏輯發展進程。歷史方法,則是在研究社會經濟現象和經濟過程時,按照它的歷史發展的真實進程來把握其規律。

(8)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考點擴展閱讀: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概念內容:

一、價值是商品的社會屬性,反映了商品生產者之間的社會關系;

二、創造價值的唯一要素是勞動,其他任何生產要素都不是價值的源泉;

三、形成價值的勞動是抽象勞動,即無差別的人類勞動。具體勞動創造商品的使用價值,但具體勞動不是價值的源泉;

四、創造價值的勞動是活勞動,即正在進行的生產過程中耗費的抽象勞動。物化勞動即死勞動,只是作為過去勞動的凝結物,在新的商品生產過程中只轉移自身的價值,而不能創造價值。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

閱讀全文

與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考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