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畫圖說明進口關稅對一國福利的影響。西方經濟學(微觀)
徵收進口關稅對來福利的影自響會因這個國家市場規模(能否影響世界市場價格)、徵收方式(從量稅還是從價稅)、市場結構(完全競爭、壟斷還是寡頭壟斷)等因素的不同而不同。
答案如下:
(1)關稅是一國政府從自身的經濟利益出發,依據本國的海關法和海關稅則,對通過其關境的進出口商品所徵收的稅;
(2)徵收關稅將產生下述的一系列經濟效應:
第一,使進口國國內消費者福利受到損失;
第二,使進口國生產者的生產者剩餘增加;
第三,增加進口國政府的財政收入;
第四,降低進口國國內的競爭程度,扭曲國內資源配置;
第五,進口關稅將增加受保護商品中密集使用的生產要素的收入。
從總體上講,徵收進口關稅會降低徵收國的經濟福利水平。供參考。
❷ 跪求解答此微觀經濟學課本問題!關於社會福利與消費者剩餘
這不是復一個有效的分配系統,並制未最大化總體福利。
這其實是設置了一個價格限制(priceceiling或pricefloor)。我們假設,如果按照「出價高者得之」的市場化原則來處理超級杯大賽的門票分配,也就是按照價格從高到低,進行拍賣,那麼最後一張票價就是「市場出清」價格,也就是均衡價格。不妨假設這個門票價格是100美元。
而設定的規定價格,幾乎不可能恰好准確地猜中這個市場出清價格(因為事前不知道市場出清價格是多少),不是過高,就是過低。而為了保證門票能盡可能賣出去,這個價格往往定得過低。不妨假設定價低於100美元,為90美元。這時來看相應的供需曲線情況(參見附圖)
如圖所示,由於存在固定的價格限制,無謂損失(deadweightloss)就出現了,售票者的生產者剩餘會下降,而粉絲們的消費者剩餘有可能上升,也有可能下降,但是,生產者剩餘的下降一定高於消費者剩餘的上升。這就產生了社會總福利的損失。因此,這種「限價+抽簽」的方式不是一個有效的分配系統,並未最大化總體福利。
❸ 微觀經濟學中 什麼是經濟福利
微觀抄里的福利經濟學是經濟學的一個理論分支,致力於把道德評價標准運用於經濟制度。
它認為,實際的社會經濟目標是假設的,而不是由經濟分析所決定的。例如,從福利的觀點評價一種經濟制度的作用時,首要的社會目標可能是:個人選擇的最大自由、公平的收入分配以及每個人都能達到最適宜的生活水平,而這種生活水平決定於人們的愛好和抉擇並只受可利用的資源和技術方面的限制。福利經濟學通常認為,最好的答案是最大多數人的福利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而不是讓某個人或某個廠商得到最大限度的利潤。福利經濟學的大部分工作是在如何最大限度地滿足消費者需要這一領域。在收入分配既定的條件下,只有競爭性的邊際成本定價才會使資源的分配使用達到最優狀況。只有在所消費的兩種商品之間的邊際替換率與這兩種商品在生產中的邊際變換率相等時,才有可能根據消費者的偏好對生產進行最優調整。
❹ 價格管制對社會福利有什麼影響 用微觀經濟學的原理解釋
完全競爭條件下,價格充分反映了邊際成本和邊際收益,即P=MC=MR。所以是不需要管版制的權,管制部門也不可能比市場了解的多。現實中,即使沒有壟斷,也有外部性、公共品,那價格就不等於邊際成本和邊際收益啦,價格不能充分反映個人和企業的決策。但管制過多會破壞市場的正常運行,因此,並不是所有不完全的市場都需要管制的
❺ 微觀經濟學題目,劃線部分怎麼算的,關於消費者剩餘,還有社會福利水平
陰影部分是稅收,損失是那個三角形
❻ 從微觀經濟學的福利經濟學看,怎樣平衡窮人和富人的福利
加大對富人的納稅,減少對窮人的稅收,提高對窮人的補助。
❼ 在微觀經濟學中,從價稅的福利效應如何分析
從量稅:按商品數量徵收。Pd=Ps+t
從價稅:按每單位商品價值的百分比徵收的稅。內Pd=(1+r)Ps
假設:pd為消費者容所支付的價格(購買價格);
ps為生產者所得到的價格(銷售價格);
征從量稅時的均衡條件為:Pd=Ps+tD(Pd)=S(Ps)
要不給我個郵箱號,這里又不能畫圖說明。
❽ 微觀經濟學:論述無論補貼還是收稅都會降低社會福利總水平(畫圖並說明)。
賦稅無謂損失的含義
一種物品的稅收使該物品買者與賣者的福利減少了,而且,消費者剩回余和生產答者剩餘的減少常常超過了政府籌集到的收入。無謂損失指稅收(或其他某種政策)扭曲了市場結果時所引起的總剩餘的減少。如圖5所示:征稅後,征稅減少了消費者剩餘(用面積B+C代表)和生產者剩餘(用面積D+E代表)。由於生產者剩餘和消費者剩餘的減少量大於稅收收入(面積B+D),所以,稅收引起了無謂損失(面積C+E)。
❾ 微觀經濟學中的「福利凈損失」是什麼意思
西方經濟學認為,壟斷導致產量減少、資源浪費和技術上的低效專率。壟斷不僅使消費者屬剩餘向生產者剩餘轉移,而且還涉及製造和竭力防止這類轉移的成本。處於壟斷地位的企業作為謀求壟斷利潤的組織,必然造成較低產量和較高價格,使消費者剩餘減少,並造成社會性損失。這種福利損失也稱無謂損失(deadweight loss),是指實際收入的損失,或由於壟斷、關稅、配額或其他破壞所引起的消費者剩餘和生產者剩餘的損失。
如圖所示。
❿ 微觀經濟學里講的福利廣義指的是什麼
福利是一個主觀的概念。狹義的福利是指收入、財富給人們帶來的效用,或者說是指人們的需要得到滿足的程度。 把社會福利由社會的經濟福利擴大到社會的經濟福利、政治福利和文化福利的總和,這既擴大了社會福利概念的外延,也加深了社會福利概念的內涵,我們將這個意義上的社會福利理論稱之為廣義的社會福利理論。與狹義的社會福利理論相比,廣義的社會福利理論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第一,廣義的社會福利理論所講的福利並非僅僅是一個經濟學的概念,而且也是一個政治學、社會學的概念。在狹義的社會福利理論看來,社會福利主要是甚至僅僅是經濟福利,因而這樣的福利概念主要是甚至僅僅是一個經濟學的概念。因此,長期以來,社會福利問題僅僅是或主要是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其中福利經濟學則代表著這方面研究的主要成果。廣義的社會福利理論則不同,它所理解的社會福利不僅包括經濟福利,而且還包括政治福利和文化福利,因此從廣義上理解的福利概念就不是經濟學一個學科所能概括的,而且還包括了政治學和社會學的內容。實際上,這一理論對社會福利的研究從學科上進行了擴展,由經濟學學科擴展到了政治學和社會學等學科。
第二,廣義的社會福利理論雖然也重視個人的福利問題,但更為重視社會的福利,認為個人福利的好壞是以社會福利的好環為前提的。廣義社會福利理論也認為社會福利是社會中全體個人福利的總和,但它不贊成把社會福利看成是個人福利的簡單相加(即加總)的觀點。廣義的社會福利理論把社會看成一個系統,個人只是這個系統中的一分子。如果把社會看成一個整體,個人只是這個整體中的一分子。如果把社會福利看成一個整體,個人福利也只是這個整體中的一部分。在整體與部分的關繫上,系統論強調整體決定部分,而不是相反。因此,在廣義社會福利理論看來,社會福利優先於個人福利,個人福利是由社會福利決定的,只有當整個社會的福利水平提高了的時候,個人福利才能從根本上得到改善。或者說,只有當社會福利得到改進時,個人福利的改進才是合理的。
第三,廣義的社會福利理論不僅僅以經濟學為理論基礎,而且還要以政治學、社會學等其他社會科學為其理論基礎,是運用各門社會科學綜合研究社會福利問題的結果。既然狹義的社會福利理論的福利概念主要是甚至僅僅是一個經濟學的概念,很自然,其理論基礎也主要是甚至僅僅是經濟學。廣義的社會福利理論則不同,它所講的福利既是一個經濟學的概念,也是一個政治學、社會學的概念,因此其理論基礎就不僅僅是經濟學,還有政治學和社會學。這一理論需要運用經濟學、政治學和社會學及其他相關社會科學對社會的經濟福利、政治福利和文化福利問題進行綜合研究,因而它實際上是一門綜合性的社會科學理論。對廣義社會福利理論的學科基礎的這種理解,與當代公共政策理論對其學科基礎的理解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