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關於宏觀經濟學的問題,主要是不懂這個GDP指數有什麼用,應該不是指GDP平減指數。把題目附上給大神
(GDP Deflator),又稱GDP縮減指數 ,是指沒有剔除物價變動前的GDP(現價GDP)增長與剔除了回物價變動後的GDP[即不答變價GDP(constant-price GDP)或實質GDP]增長之商(也可是名義GDP與真實GDP之比)。該指數也用來計算GDP的組成部分,如個人消費開支。它的計算基礎比CPI更廣泛,涉及全部商品和服務,除消費外,還包括生產資料和資本、進出口商品和勞務等。因此,這一指數能夠更加准確地反映一般物價水平走向,是對價格水平最宏觀測量。
之所以有名義GDP與實際GDP的區別,是因為在一個宏觀經濟中,產品與勞務的市場價格總是處於不斷的變動之中。而在同一年份中,名義GDP與實際GDP之間的差別則反映了這種價格變動的影響。
由於GDP有名義GDP與實際GDP之分,為了反映兩者之間的內在聯系,必須去除價格變動的影響,由此提出了GDP價格調整指數的概念。它是指名義GDP與實際GDP之間的百分比值。即:
GDP平減指數=名義GDP/實際GDP*100%
❷ 一道宏觀經濟學的題。名義利率為百分之十,GDP平減指數從50.88上升到了55.22,求通貨膨脹率和實際利率。
通脹率=(55.22-50.88)/50.88=8.53%
實際利率有兩種演算法,粗略估算,就是10%-8.53%=1.47%
精確算,就是(1+10%)/(1+8.53%) - 1= 1.35%
❸ 宏觀經濟學的問題,主要是沒搞懂這個GDP指數是什麼。我覺得不是那個GDP平減指數,下面附上完整的題
國內生產總值(GDP)。
國內生產總值指數是指反映一定時期內國內生產總版值變動趨勢和程度的相權對數。按不變價格計算。能在國家統計局中直接查詢到的國內生產總值指數有兩種,一種是以1978年為基期計算的定基指數國內生產總值指數(1978年=100),另一種是以上一年為基期計算的指數國內生產總值指數(上年=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