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學法 > 宏觀經濟學題思考題

宏觀經濟學題思考題

發布時間:2020-12-02 17:42:18

『壹』 本次作業為主觀作業題,請按照答題要求回答一道宏觀經濟學部分的綜合思考題。

自然失業率又稱「有保證的失業率」、「正常失業率」、「充分就業失業率」等,是指在沒有貨幣因素干擾的情況下,讓勞動市場和商品市場自發供求力量起作用時,總供給和總需求處於均衡狀態時的失業率。所謂沒有貨幣因素干擾,指的是失業率的高低與通貨膨脹的高低之間不存在替代關系。
自然失業率取決於經濟中的結構性和摩擦性的因素,即勞動市場的組織狀況、人口組成、失業者尋找工作的願望、現有工作的類型、經濟結構的變動、新加入勞動者隊伍的人數等眾多因素。
自然失業率是充分就業時仍然保持的失業水平。任何把失業降低到自然失業率以下的企圖都將造成加速的通貨膨脹。任何時候都存在著與實際工資率結構相適應的自然失業率。自然失業率是弗里德曼對菲利普斯曲線發展的一種觀點,他將長期的均衡失業率稱為「自然失業率」,它可以和任何通貨膨脹水平相對應,且不受其影響。

結構性失業是指勞動力的供給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業,其特點是既有失業,又有職位空缺,失業者或者沒有合適的技能,或者居住地點不當,因此無法填補現有的職位空缺。
根據凱恩斯的觀點,結構性失業既有失業,也有職位空缺,兩者並存,但不匹配。結構性失業經常被認為是摩擦性失業的極端形式,它不通過擴大總需求予以解決。一般認為對就業有嚴重影響的結構變化有:消費者偏好的變化、技術水平的變化、人口增長速度的變化以及政府政策的變化。消費者偏好和技術水平的長期變化會產生一些新行業,也會淘汰一些舊行業,從而造成失業。人口的增長由於它既能影響生產又能影響勞動力供給,所以也會影響失業。隨著政府在經濟中的作用越來越大,政府的開支和稅收政策對失業影響也在增加。
在宏觀經濟學界,對結構性失業還存在另一種觀點。新古典經濟學派認為,通過勞動者相對工資的調整可以反映出引起勞動力需求結構性失調的根本性需求變化,可以消除結構性失業,因而結構性失業不可能長期存在。他們還認為,自然失業率包含摩擦性和結構性因素。結構性因素來自勞動力和商品市場的特徵以及社會和法律的障礙。因此他們認為,失業和空缺的並存與結構性失業無關。

摩擦性失業是指在生產過程中由於難以避免的摩擦而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業。摩擦性失業是勞動力在正常流動過程中所產生的失業。在一個動態經濟中,各行業、各部門和各地區之間勞動需求的變動是經常發生的,即使在充分就業狀態下,由於人們從學校畢業或搬到新城市而要尋找工作,總是會有一些人的周轉,所以摩擦性失業的存在也是正常的。

『貳』 《宏觀經濟學》練習題

1.當經濟處於充分就業均衡狀態時,政府支出的增加會使:
A.總需求曲線右移一段時間;B.總需求曲線永久右移;C.總需求曲線和總供給曲線永久右移;D.總需求曲線右移,在連續幾個時期後,新的均衡位於更高的通貨膨脹率水平上
2.抑制需求拉上的通貨膨脹,應該:
A.控制貨幣供應量;B.降低工資;C.解除托拉斯組織;D.減稅
3.根據短期總供給曲線可能導出:
A.菲利普斯曲線;B.奧肯定率;C.拉弗曲線;D.IS-LM曲線
4.下列項目中,()不是要素收入:
A.總統薪水;B.股息;C.公司對災區的捐獻;D.銀行存款者取得的利息
5.在經濟處於充分就業均衡時,名義貨幣供給增長率的上升會:
A.使總需求曲線右移,使均衡水平位於更高的通貨膨脹率和產量水平上;B.使總需求曲線和總供給曲線右移,使均衡水平位於更高的通貨膨脹率和產量水平上;C.使總需求曲線和總供給曲線左移,使均衡水平位於更高的通貨膨脹率和產量水平上;D.使總需求曲線右移和總供給曲線左移,均衡水平通貨膨脹率水平上而產量不變
6.「滯漲」理論用菲利普斯曲線表示即:
A.一條垂直橫軸的菲利普斯曲線;B.一條長期存在的斜率為正的直線;C.短期菲利普斯曲線的不斷外移;D.一條不規則曲線
7.中央銀行變動貨幣供給可通過:
A.變動法定準備率以變動貨幣乘數;B.變動再貼現率以變動基礎貨幣;C.公開市場業務以變動基礎貨幣;D.以上都是
8.在下列引起通貨膨脹的原因中,哪一個最可能是成本推進的通貨膨脹的原因?
A.銀行貸快的擴張;B.預算赤字;C.世界性商品價格的上漲;D.投資率下降
9.一國的國民生產總值小於國內生產總值,說明該國公民從外國取得的收入()外國公民從該國取得的收入。
A.大於;B.小於;C.等於;D.可能大於也可能小於
10.在下列項目中,()不屬於政府購買。
A.地方政府辦三所中學;B.政府給低收入者提供一筆住房補貼;C.政府訂購一批軍火;D.政府給公務員增加薪水

D
A
D
C
B
B
D
C
B
B

1.假設經濟中的消費函數為C=150+0.6Y,投資函數I=100-6r,政府支出為50,貨幣需求函數為L=0.2Y-2r,實際貨幣供給為100
1)推導IS曲線和LM曲線方程
2)求解雙市場同時均衡條件下的產出水平和利率水平
3)如果實際貨幣供給增加為125,均衡收入和利率會怎樣變化?
4)如果政府支出增加為100,經濟中的均衡如何變化?
解:本題顯然沒有轉移支付和自發稅收問題,即T0=0,TR=0 t=0
另由題意知:a=150 b=0.6 e=100 d=6 h=2 k=0.2
P=1 M=100 G=50
1)IS曲線方程
r={a+b(TR- T0)+e+G}/d - {1-b(1-t)}Y/d
=(150+0.6×0+100+50)/6 - (1-0.6)Y/6
=50 – Y/15 ……①
LM曲線方程
r= -M/Ph +kY/h = -100/2 + 0.2Y/2
= -50 + 0.1Y ……②
2)雙市場同時均衡條件下的產出水平和利率水平
聯解方程①②
50 – Y/15 = -50 + 0.1Y
Y=600 代入②得 r=10
3)如果M變為125,則②變為
r= -M/Ph +kY/h = -125/2 + 0.2Y/2
= -62.5 + 0.1Y
與①聯解得 Y=675 r=5
4)如果G變為100,則①變為
r={a+b(TR- T0)+e+G}/d - {1-b(1-t)}Y/d
=(150+0.6×0+100+100)/6 - (1-0.6)Y/6
= 75 – Y/15
與②聯解得 Y=650 r=15
答:

2、已知經濟中消費函數為C=150+0.5Y,投資函數I=600-1000r,G=250,名義貨幣需求Md=(0.5Y-1000r)P,名義貨幣供給Ms=800
1)推導總需求函數,並指出P=1和P=2時,總產出水平各為多少?
2)假設G增加為350,總需求函數如何變化?
3)如果名義貨幣供給增加為900,對總需求函數有何影響?
解:
1)Y=AD=C+I+G=150+0.5Y+600-1000r+250
r=(1000-0.5y)/1000 ……①
Md=(0.5Y-4000r)P
r=(0.5Y -Md/P)/1000=(0.5Y –Ms/P)/1000 ……②
聯解方程①②
當Ms=800,P=1時,Y=1800,r=0.1
當Ms=800,P=2時,Y=1400,r=0.3
2)當G增加為350時,①變為r=(1100-0.5y)/1000
若P=1,與②聯解得 Y=1900,AD曲線右移
3)當名義貨幣供給增加為900時,代入②,與①聯解得,Y=1900,AD曲線右移
答:
3、假設總需求函數為Y=4500-1500P,總供給函數為Y=1500+500P。
1)求解均衡狀態下的價格水平和產出水平。
2)如果總供給函數變為Y=1000+500P,則均衡狀態如何變化?
3)如果總需求函數變為Y=5000-1500P,將如何影響均衡狀態?
解: 1) Y=1500+500P
Y=4500-1500P
易解得P=1.5,Y=2250
2)當總供給函數變為Y=1000+500P時,解方程組
Y=1000+500P
Y=4500-1500P
解得P=1.75,Y=1875
3)當總需求函數變為Y=5000-1500P時,解方程組
Y=1500+500P
Y=5000-1500P
解得P=1.75,Y=2375

『叄』 急求,宏觀經濟學的習題~~~,不是課後的答案,是一般的練習題哦~~謝謝~!!

宏觀經濟學習題
一、選擇題
1.下列哪一項不列入國民生產總值的核算( )
A.出口到國外的一批貨物; B.政府給貧困家庭發放的一筆救濟金;
C.經紀人為一座舊房屋買賣收取的一筆傭金;
D.保險公司收到一筆家庭財產保險費。
2.一個國家的國內生產總值小於國民生產總值,說明該國公民從外國取得的收入( )外國公民從該國取得的收入。
A.大於; B.小於; C.等於; D.可能大於也可能小於。
3.今年的名義國民生產總值大於去年的名義國民生產總值,說明( )
A.今年物價水平一定比去年高了;
B.今年生產的物品和勞務的總量一定比去年增加了;
C.今年的物價水平和實物產量水平一定都比去年提高了;
D.以上三種說法都不一定正確。
4.「麵粉是中間產品」這一命題( )
A.一定對; B.一定不對; C.可能對也可能不對; D.以上三種說法都對。
5.下列哪一項計入GNP?( )
A.購買一輛用過的舊自行車; B.購買普通股票;
C.汽車製造廠買進10噸鋼板; D.銀行向某企業收取一筆貸款利息。
6.經濟學上的投資是指( )。
A.企業增加一筆存貨; B.建造一座住宅;
C.企業購買一台計算機; D.以上都是。
7.已知某國的資本品存量在年初為10000億美元,它在本年度生產了2500億美元的資本品,資本消耗折舊是 2000億美元,則該國在本年度的總投資和凈投資分別是( )。
A. 2500億美元和500億美元; B.12500億美元和10500億美元;
C. 2500億美元和2000億美元; D.7500億美元和8000億美元。
8.在一個有家庭、企業、政府和國外的部門構成的四部門經濟中,GNP是( )的總和。
A.消費、總投資、政府購買和凈出口;
B.消費、凈投資、政府購買和凈出口;
C.消費、總投資、政府購買和總出口;
D.工資、地租、利息、利潤和折舊。
9.下列哪一項不是公司間接稅?( )
A.銷售稅; B.公司利潤稅; C.貨物稅; D.公司財產稅。
10.下列項目中,( )不是要素收入。
A.總統薪水; B.股息; C.公司對災區的捐獻; D.銀行存款者取得的利息。
11.在下列項目中,( )不屬於政府購買。
A.地方政府辦三所中學; B.政府給低收入者提供一筆住房補貼;
C.政府訂購一批軍火; D.政府給公務人員增加薪水。
12.在統計中,社會保險稅增加對( )有影響。
A.GDP; B.NDP; C.NI; D.PI。
13.下列哪一項不屬於要素收入但是被居民收到了。( )
A.租金; B.銀行存款利息; C.紅利; D.養老金。
14.在一個只有家庭、企業和政府構成的三部門經濟中,一定有( )。
A.家庭儲蓄等於凈投資; B.家庭儲蓄等於總投資;
C.家庭儲蓄加折舊等於總投資加政府支出;
D.家庭儲蓄加稅收等於凈投資加政府支出。
15.下列哪一項命題不正確。( )
A.NNP減直接稅等於國民收入; B.NNP加資本折舊等於GNP;
C.總投資等於凈投資加折舊; D.個人收入等於個人可支配收入加直接稅。
16.如果個人收入等於570美元,而個人所得稅等於90美元,消費等於430美元,利息支付總額為10美元,個人儲蓄為40美元,個人可支配收入等於( )
A.500美元; B.480美元; C.470美元; D.400美元。
17.如果在消費——收入圖形上,消費曲線向上移動,這意味著消費者( )。
A.由於減少收入而減少儲蓄S; B.由於增加收入而增加了儲蓄S;
C.不是由於增加收入,而是其他原因使儲蓄S增加;
D.不是由於增加收入,而是其他原因使儲蓄S減少。
18.在兩部門經濟中,均衡發生於( )的時候。
A.實際儲蓄等於實際投資; B.實際的消費加實際的投資等於產出值;
C.計劃儲蓄等於計劃投資; D.總支出等於企業部門的收入。
19.當消費函數為C = a + bY , a、b>0,這表明,平均消費傾向( )。
A.大於邊際消費傾向; B.小於邊際消費傾向;
C.等於邊際消費傾向; D.以上三種情況都有可能。
20.在凱恩斯的兩部門經濟模型中,如果邊際消費傾向為0.8,那麼自發支出乘數值必然是( )。
A.1.6; B.2.5; C.5; D.4。
21.如果投資支出I突然下降,那麼凱恩斯模型預期( )。
A.GNP將開始持續下降,但最終下降量將小於投資I的下降;
B.GNP將迅速下降,其量大於投資I的下降;
C.GNP將迅速下降,其量小於投資I的下降量,但將沒有進一步下降趨勢;
D.GNP開始持續下降,直到下大量大大超過投資I的下降量。
22.假定其他條件不變,廠商投資增加將會引起( )。
A.國民收入增加,但消費水平不變; B.國民收入增加,同時消費水平提高;
C.國民收入增加,但消費水平下降; D.國民收入增加,儲蓄水平下降。
23.如果由於計劃投資支出的減少而導致原來GNP的均衡水平改變,可以預期( )。
A.GNP將下降,但儲蓄S不變; B.GNP將下降,儲蓄S上升;
C.GNP和S都將下降; D.GNP不變,但儲蓄S下降。
24.消費者儲蓄增多而消費支出減少,則( )。
A.GNP將下降,但儲蓄S不變; B.GNP將下降,儲蓄S上升;
C.GNP和S都將下降; D.GNP不變,但儲蓄S下降。
25.GNP的均衡水平和充分就業的GNP水平的關系是( )。
A.兩者完全等同;
B.除了特殊的失衡狀態,GNP均衡水平通常就意味著是充分就業時的GNP水平;
C.GNP的均衡水平完全不可能是充分就業的GNP水平;
D.GNP的均衡水平可能是也可能不是充分就業的GNP水平。
26.GNP高於均衡水平,意味著( )。
A.從收入流量中漏出的儲蓄S大於注入收入流量的投資I;
B.計劃的消費支出C的總額超過計劃投資I的總額;
C.GNP偶然沿著消費曲線超過收入平衡點;
D.計劃投資I的總額和計劃消費C總額之和超過現值GNP水平。
27.下列哪一種情況不會使收入水平增加?( )。
A.自發性支出增加; B.自發性稅收下降;
C.自發性轉移支付增加; D.凈稅收增加。
28.如果由於投資支出下降而導致GNP下降,可以預期( )。
A.消費C和儲蓄S將上升; B.消費C和儲蓄S將下降;
C.消費C將下降,但儲蓄S將上升; D.消費C上升,儲蓄S下降;
E.消費C和儲蓄S不是必然會改變。
29.如果GNP是均衡水平,則要求( )。
A.收入總額必須正好等於消費者從收入中來的計劃的支出加上計劃的儲蓄;
B.GNP總額必須正好等於計劃儲蓄總額與計劃投資總額之和;
C.消費者支出總額必須正好等於收入的收支平衡水平;
D.所得收入總額必須正好等於全體消費者從收入中來的計劃支出加上計劃投資總額。
30.在一個不存在政府和對外經濟往來的經濟中,如果現期GNP水平為5000億元,消費者希望從中支出3900億元用於消費,計劃投資支出總額為1200億元,這些數字表明:( )。
A.GNP不在均衡水平,將下降; B.GNP不在均衡水平,將上升;
C.GNP在均衡水平; D.以上三種情況都有可能。
31.如果邊際儲蓄傾向為0.3,投資支出增加60億元,可以預期,這將導致均衡水平GNP增加( )。
A.20億元; B.60億元; C.180億元; D.200億元。
32.凱恩斯理論中的自發支出乘數可應用於( )。
A.當投資增加時; B.僅僅當在有閑置資源的經濟中增加投資時;
C.僅僅當某些經濟變數(比如投資)變化,從而增加或減少閑置資源;
D.僅僅在政府財政變化時。
33.三部門經濟中的平衡預算乘數是指( )。
A.政府預算平衡(即赤字為0)時的乘數;
B.政府支出和稅收同方向變化同一數量時,國民收入變化與政府支出或稅收量變化量之比;
C.政府轉移支付和稅收同方向變化同一數量時,國民收入變化與政府轉移支付變化量或稅收變化量之比;
D.政府購買和稅收同方向變化同一數量時,國民收入變化與政府購買或稅收變化量之比。
34.四部門經濟與三部門經濟相比,乘數效應( )。
A.變大; B.變小; C.不變; D.變大、變小或者不變都有可能,不能確定。
35.在四部門經濟中,如果投資、儲蓄、政府購買、稅收、出口和進口同時增加,則均衡收入( )。
A.不變; B.增加; C.減少; D.不能確定。
36.邊際消費傾向是值( )。
A.在任何收入水平上,總消費對總收入的比率;
B.在任何收入水平上,由於收入變化而引起的消費支出的變化;
C.在任何收入水平上,當收入發生微小變化時,由此而導致的消費支出變化對收入水平變化的比率;
D.以上都不對。
37.邊際消費傾向和邊際儲蓄傾向的關系為( )。
A.由於某些邊際收入必然轉化為邊際的消費支出,其餘部分則轉化為儲蓄,因而他們之和必定等於1;
B.由於可支配收入必定劃分為消費和儲蓄,他們之和必然表示現期收到的可支配收入的總額;
C.它們之間的比例一定表示平均消費傾向;
D.它們之和必定等於0。
38.如果人們不是消費其所有收入,而是將未消費部分存入銀行或購買證券,這在國民收入的生產中是( )。
A.儲蓄而不是投資; B.投資而不是儲蓄;
C.既非儲蓄也非投資; D.是儲蓄,但購買證券部分是投資。
39.在國民生產和國民收入中,哪種行為將被經濟學家看成是投資?( )。
A.購買新公司債券; B.生產性活動而導致的當前消費;
C.購買公司債券; D.以上都不對。
40.家庭消費——收入圖中的收入均衡點是( )。
A.儲蓄等於消費; B.消費等於投資; C.收入等於消費; D.儲蓄等於收入。
41.消費——收入圖形是指( )。
A.消費支出正好等於收入時的收入水平; B.消費支出額外的收入部分;
C.在不同的收入水平,一個家庭(或者社會)將支出多少金額在消費上;
D.在低收入時,家庭的消費支出比他們的收入總額多。
42.一般的家庭是按照如下方式從收入中支出消費的( )。
A.當收入增加時,收入中的消費支出比例增大;
B.除了很低的收入水平外,各收入水平中的消費支出比例是相同的;
C.各收入水平中的消費支出比例是相同的;
D.當收入增加時,收入中消費支出比例是減小的。
43.下列四個觀點中,( )是不正確的。
A.在當今社會,大部分儲蓄是由一群人完成的,而大部分投資則由另一群人完成;
B.公司未分配利潤(加上原已持有的利潤)造成這種情況:儲蓄和投資是由同一經濟單位完成的;
C.在當今社會,一旦極少或沒有機會投資,人們將不會儲蓄;
D.投資支出總額在各年間變化很大。
44.一個家庭當其收入為0時,消費支出為2000元;而當其收入為6000元時,其消費支出為6000元,在圖形上,消費和收入之間成一條直線,則其邊際消費傾向為( )。
A.2/3; B.3/4; C.4/5; D.1。

答案
1.B 2.A 3.D 4.C 5.D 6.D 7.A 8.A 9.B 10.C
11.B 12.D 13.D 14.D 15.A 16.B 17.D 18.C 19.A 20.C
21.D 22.B 23.C 24.C 25.D 26.A 27.D 28.B 29.D 30.B
31.D 32.C 33.D 34.B 35.D 36.C 37.A 38.A 39.D 40.C
41.C 42.D 43.C 44.A

二、計算題
1. 假設某國某年有下列國民收入統計資料(單位:10億美元)

資本消耗補償 356.4
雇員酬金 1866.3
企業支付的利息 264.9
間接稅 266.3
個人租金收入 34.1
公司利潤 164.8
非公司企業主收入 120.3
紅利 66.4
社會保險稅 253.0
個人所得稅 402.1
消費者支付的利息 64.4
政府支付的利息 105.1
政府轉移支付 347.5
個人消費支出 1991.9

請計算:
(1)國民收入;
(2)國民生產凈值;
(3)國民生產總值;
解:
(1)國民收入=雇員酬金+企業支付的利息+個人租金收入+公司利潤+非公司企業收入=1866.3+264.9+34.1+164.8+120.3=2450.4
(2)國民生產凈值=國民收入+間接稅
=2450.4+266.3=2716.7
(3)GNP=NNP+資本消耗補償
=2716.7+356.4=3073.1

2.設一經濟社會六種產品,它們在1990年和1992的產量和價格分別如下表。計算:
(1)1990年和1992年的名義GNP;
(2)如果以1990年作為基年,則1992年的實際GNP為多少?
(3)計算1990——1992年的GNP價格指數,1992年價格比1990年上升了多少?

產品 1990年產量 1990年價格(美元) 1992年產量 1992年價格(美元)
A 25 1.50 30 1.60
B 50 7.50 60 8.00
C 40 6.00 50 7.00
D 30 5.00 35 5.50
E 60 2.00 70 2.50

解:
(1)1990年名義GNP=1.5*25+7.5*50+6*40+5*30+2*60=922.5
1992年名義GNP=1.6*30+8*60+7*50+5.5*35+2.5*70=1245.5
(2)1992年的實際GNP=1.5*30+7.5+60+6*50+5*35+2*70=1110
(3)價格指數=1245.5/1110=112.2%,即1992年價格比1990年價格上升了12.2%。

3.假設一國有下列國民收入統計資料
國民生產總值 4800
總投資 800
凈投資 300
消費 3000
政府購買 960
政府預算盈餘 30

計算:
(1)國民生產凈值;
(2)凈出口;
(3)政府稅收減去政府轉移支付後的收入(即凈稅收);
(4)個人可支配收入;
(5)個人儲蓄。

解:
(1)NNP=GNP-資本消耗補償, NNP=4800-500=4300
資本消耗補償(即折舊)=總投資-凈投資=800-300
(2)GNP=C+I+G+(X-M),即凈出口X-M=GNP-C-I-G=4800-300-800-960=40
(3)凈稅收=政府購買+政府預算盈餘=30+960=990
(4)DPI=NNP-T=4300-990=3310
(5)個人儲蓄S=DPI-C=3310-3000=310

4.假設某國某年國民收入經濟數據如下
個人租金收入 31.8
折舊 287.3
雇員的報酬 1596.3
個人消費支出 1672.8
營業稅和國內貨物稅 212.3
企業轉移支付 10.5
統計誤差 -0.7
國內私人總投資 395.3
產品和勞務出口 339.8
政府對企業的凈補貼 4.6
政府對產品和勞務的購買 534.7
產品和勞務的進口 316.5
凈利息 179.8
財產所有者的收入 130.6
公司利潤 182.7

計算:
(1)用支出法計算GNP;
(2)計算NNP;
(3)用兩種方法計算NI。
解:
(1)用支出法計算的GNP=C+I+G+(X-M)=1672.8+395.3+534.7+(339.8-316.5)
=2626.1
(2)NNP=GNP-折舊=2626.1-287.3=2338.8
(3)支出法:NI=NNP-間接稅
=2338.8-212.3=2126.3
收入法:NI=個人租金收入+雇員報酬+凈利息+財產所有者收入+公司利潤+企業轉移支付-政府對企業的凈補貼+統計誤差
=31.8+1596.3+179.8+130.6+182.7+10.5-4.6-0.7=2126.4

5.假設某經濟社會的消費函數為C=100+0.8Y,投資為50(單位:10億美元)
(1)求均衡收入、消費和儲蓄。
(2)如果當時實際產出(即GNP或收入)為800,企業非意願存貨積累為多少?
(3)若投資增至100,求增加的收入。
(4)若消費函數變為C=100+0.9Y,投資仍為50,收入和儲蓄各為多少?投資增至100時收入增加多少?
解:
(1)Y=(100+50)/(1-0.8)=750——均衡收入
C=100+0.8*750=700——消費
S=Y-c=750-700=50——儲蓄
(2)800-750=50——企業非意願存貨積累
(3)若投資增加至100,則收入Y』=(100+100)/(1-0.8)=1000,比原來的收入750增加250。(Y』-Y=1000-750=250)
(4)Y=(100+50)/(1-0.9)=1500——消費函數變化後的收入
S=-a+(1-b)Y=-100+(1-0.9)*1500=50——儲蓄
如果投資增加至100,則收入Y=(100+100)/(1-0.9)=2000,比原來收入增加500,(2000-1500=500)
(5)消費函數從C=100+0.8Y變為C=100+0.9Y以後,乘數從5(K=1/(1-0.8)=5)變為10(K=1/(1-0.9)=10)

6.假設某經濟中有如下行為方程:
C=100+0.6yd——消費
I=50——投資
G=250——政府購買
T=100——稅收
求:
(1)均衡收入Y和可支配收入Yd;
(2)消費支出C;
(3)私人儲蓄SP和政府儲蓄SG;
(4)乘數KI。
解:
(1)Y=100+0.6(y-100)+50+250
Y=340/0.4=850
Yd=850-100=750
(2)C=100+0.6*750=550
(3)SP=750-550=200 , SG=100-250=-150
(4)KI=1/(1-0.6)=2.5

7.假設某經濟社會的消費函數為C=100+0.8Yd,投資支出為I=50,政府購買G=200,政府轉移支付tr=62.5,稅收T=250,求:
(1)均衡的國民收入;
(2)投資乘數、政府購買乘數、稅收乘數、轉移支付乘數和平衡預算乘數。
解:
(1)Yd=Y-T+tr=Y-250+62.5=Y-187.5
Y=C+I+G=100+0.8*(Y-187.5)+50+200=100+0.8Y-150+50+200=0.8Y+200
得Y=200/0.2=1000——均衡收入
(2)KI=1/(1-b)=1/0.2=5
KG=1/(1-b)=1/0.2=5
KT=-b/(1-b)=-0.8/0.2=-4
KTR=b/(1-b)=0.8/0.2=4
KB= KG - KT =(1-b)/(1-b)=1

8.假設某經濟社會的消費函數為C=100+0.8Yd,投資支出為I=50,政府購買G=200,政府轉移支付tr=62.5,稅收T=250,求:
(1)均衡的國民收入;
(2)投資乘數、政府購買乘數、稅收乘數、轉移支付乘數和平衡預算乘數。
解:
(1)Yd=Y-T+tr=Y-250+62.5=Y-187.5
Y=C+I+G=100+0.8*(Y-187.5)+50+200=100+0.8Y-150+50+200=0.8Y+200
得Y=200/0.2=1000——均衡收入
(2)KI=1/(1-b)=1/0.2=5
KG=1/(1-b)=1/0.2=5
KT=-b/(1-b)=-0.8/0.2=-4
KTR=b/(1-b)=0.8/0.2=4
KB= KG - KT =(1-b)/(1-b)=1
9.在一個封閉經濟中,有如下方程式:
Y=C+I+G(收入恆等式)
C=100+0.9YD(消費函數)
當I=300億美元,G=160億美元,稅率t=0.2,T0=0,問:
(1)當收支平衡時,收入水平和乘數各為多少?
(2)假設G增加到300億時,新的均衡收入水平為多少?
(3)假定I從300增加到400億,新的均衡收入為多少?
(4)假設I是由I=300+0.2Y所決定,求新的均衡收入。

『肆』 宏觀經濟學簡答題

1價值尺度、流通手段、貯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貨幣五種主要職能。
2當一定時期的利率水平專降到極屬低時,人們就會預期利率上升而債券價格下降,貨幣需求彈性會變得無限大,即無論增加多少貨幣,都會被人們儲存起來,貨幣政策失效,經濟增長停滯。
3交易動機、預防動機和投機動機

閱讀全文

與宏觀經濟學題思考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