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學法 > 古希臘經濟學領域

古希臘經濟學領域

發布時間:2020-12-02 15:51:28

經濟學最早來自古希臘的什麼

西方語言中的「經濟學」一詞源於古希臘的οἰκονομία(英語:wikt:οἰκονο專μία)。起初這一領域被屬稱為政治經濟學,但19世紀經濟學家採用簡短的「經濟學」一詞來代表「經濟科學」,這也是為避免被誤解為政治學、數學和倫理學等領域。
1776年蘇格蘭哲學家和經濟學家亞當·斯密將政治經濟學定義為「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讓-巴蒂斯特·賽伊在1803年將經濟學從公共政策裏獨立出來,並定義其為對於財富之生產、分配、和消費的學問。

⑵ 古希臘時期的經濟學說主要有哪些代表人物

有:色諾芬、亞里士多德等人
亞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前322),古代先哲,古希臘版人,世界古代史上權偉大的哲學家、科學家和教育家之一,堪稱希臘哲學的集大成者。他是柏拉圖的學生,亞歷山大的老師。
色諾芬(Ξενοφών,前427年-前355年)雅典人。軍事家,文史學家。蘇格拉底的弟子。他以記錄當時的希臘歷史、蘇格拉底語錄而著稱。

⑶ 經濟學最早源自希臘的什麼

wikt:οἰκονομί西方語言中的「經濟學」一詞源於古希臘的οἰκονομία(英語、分配、內和消費容的學問;α)。起初這一領域被稱為政治經濟學,但19世紀經濟學家採用簡短的「經濟學」一詞來代表「經濟科學」,這也是為避免被誤解為政治學、數學和倫理學等領域。
1776年蘇格蘭哲學家和經濟學家亞當·斯密將政治經濟學定義為「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讓-巴蒂斯特·賽伊在1803年將經濟學從公共政策裏獨立出來,並定義其為對於財富之生產

⑷ 古希臘在哪些經濟活動中佔有優勢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現實的存在決定文化的本質。古希臘沒有尼羅河流域和底格里斯河、幼回發拉答底河流域帶來的肥沃土地,沒有大規模的農業生產活動,但它們卻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和茂密的森林,這些使它在采礦業、冶金業和造船業等方面發達起來,加上地處地中海中心,與古埃及、美索不達米亞、愛琴海等文明古國的貿易交往,使古希臘國迅速富強起來,物質富足了,人們就有精力從事藝術、哲學、美學、文學等活動。

⑸ 古希臘的經濟

古希臘時代經濟相當發達,工商業雖然規模不大,不過仍有一定程度的發展。除了斯巴達採取管回制答經濟的體制外,其他各城邦大都寬松且自由。不過各城邦都有貧富懸殊的情況。
希臘化時代各國,尤其是埃及與西亞對於工商業和對外貿易採取嚴格的控制。托勒密王朝在埃及幾乎每一鄉村都設置政府經營的工廠或商店,用來充實財政,對於私營工商業也是嚴格管理;西亞的政府也有相似的手段,只不過規模較小。但是,貧富懸殊的情況,以及工資下降和物價上升的情形相當普遍,這些現象讓人民的生活相當辛苦。另外,大都市的興起亦為希臘化世界的特色。敘利亞的安提亞克在百年之內人口成長四倍,底格里斯河上的塞流西亞從渺無人煙之地成長為數十萬人口之多,埃及的亞歷山大城為當時最大城市,大約有一百萬人口。

⑹ 為什麼說古希臘的經濟分析具有強烈的「前市場」性質

希臘這個國家的人民是一個喜歡消費又不愛勞動的民族,國家又實行福利政策,所以致使希臘經濟在一個低的水平上長期負有高額債務,現在一旦要緊縮財政民眾就抗議,這是可恥的行為,金融學講,只有儲蓄是最健康的貨幣來源,可是儲蓄是要多勞動和低消費積累的,這就是德國馬克為什麼堅挺的原因,德國這樣一個勤勞的民族背負了全歐洲那幾個好吃懶做的國家的債務,希臘、西班牙不值得同情。但是希臘又不能退出歐元區,希臘一旦退出歐元區,希臘貨幣一定狂跌到底,因為經濟差而且債務高,沒人願意持有希臘資產,這樣一來,就出現了當年亞洲金融危機時泰國的一幕,希臘的那些債務鐵定還不起,這樣會有多米諾骨牌效應,那樣先前那些龐氏騙局式的拯救行動就前功盡棄,另外,從政治上來講,希臘一旦退出,就是一個極其可怕的示範作用,使得歐元區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經濟共同體內經濟不好的國家人人自危,話說回來,後次貸危機時代,有幾個國家能獨善其身呢,所以會從此走向解體,可能這就是為什麼德法要救助希臘的原因吧。想了解關於希臘經濟的問題,建議關注一下網路貼吧歐洲風情吧。

⑺ 古希臘的經濟生產概況

歐洲最早期的文明發源於歐洲東南部的希臘半島(約於公元前800年)及歐洲南部義大利半島的羅馬(約於公元753年)稱為:古希臘.羅馬文明。
由於古希臘和古羅馬的文明都是孕育於地中海沿岸一帶,它們被稱為「內海文明」。古希臘文明較古羅馬文明早產生。由於居住在沿海地區,古希臘人以航海貿易為主要生計之一。隨著貿易的往來,他們逐漸學習了新月沃土和尼羅河流域的文明,從而開創了自己的文明。而古羅馬文明則深受古希臘文明的影響,又將其發揚光大。這兩種文明被稱為西方的「古典文明」,成為今日西方文明的基礎。古希臘和古羅馬亦被歷史學家稱為「西方文化搖籃」。
古希臘文明約於公元前800年在歐洲東南部的希臘半島上開始。它孕育自克里特島的米諾斯文明和希臘半島南面的邁錫尼文明。
米諾斯文明(公元前3000-1450年)約於公元前3000年,米諾斯人開始在克里特島定居。米諾斯人善於造船和精於航海,經常前往新月沃土和埃及等地進行貿易。借著與古埃及人和巴比倫人的貿易往來,他們學懂了文字、建宮殿、制陶和造珠寶的方法,從而開創了「米諾斯文明」。
約於公元前1450年,「米諾斯文明」被毀。被毀原因至今不明,一說是邁錫尼人南侵所致,一說是被火山爆發所毀。
邁錫尼文明(公元前1450-1100年)。邁錫尼人源自米索不達米亞北部的一個印歐游牧民族。
約於公元前2000年,他們遷往希臘半島的南面並建立邁錫尼市,創造了「邁錫尼文明」。相傳邁錫尼人曾於公元前1194年對小亞細亞的特洛伊發動了一場長達10年的「特洛伊戰爭」。著名的「木馬屠城記」傳說就是以此為背景。
公元前1100年,來自希臘半島北面的多利亞人南侵邁錫尼,摧毀了當地的文明。從公元前1100年開始,古希臘進入了城市荒廢,文化沒落的「黑暗時代」,直至
公元前800年為止。古希臘城邦的興起,在黑暗時代,由於希臘境內山多平原少,交通往來不便,古希臘人大多聚居在被山嶺分隔的細小村落里。
至公元前800年,各村落逐漸發展為擁有屬於自己的政府、軍隊和法律制度的城市。稱為「城邦」。城邦的興起,標志著「古希臘文明」(公元前800-146年)的開始。古希臘約有150個城邦,當中最著名的有雅典和斯巴達。它們分別代表著兩種不同形式的城邦。
在古希臘羅馬文明裡我們不的不提到的是它的文化,大約從公元前800年到公元476年,主要的代表人物有普羅泰戈拉、安提豐、德謨克里特、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伊壁鳩魯、芝諾、克呂西波、安提斯泰尼、第歐根尼、波利比阿,潘尼提烏、波塞東、盧克萊修、西塞羅、塞內卡、愛比克泰德、奧勒留、查士丁尼等。
古希臘羅馬時期為後世提供了豐富的思想遺產,特別是提供了多種多樣的政治觀、觀察政治的獨特視角,以及解釋政治的基本立足點;.從神命政治觀、自然政治觀、人本政治觀到倫理政治觀,是一條大致的線索;柏拉圖的《理想國》和亞里士多德的人政治學的學科體系,標志著古希臘的政治思想發展到了巔峰。希臘化時期,政治思想呈多元化發展態勢,主要是出現了伊壁鳩魯派和斯多葛派的對立。古羅馬的思想家們延續了前人的思維模式,也創生了自己的共和主義思想,政治思想最終走向神事和人事的二元化.
大約從公元69年至公元79年,普魯塔克因公務被派往羅馬,並在那裡講授哲學。其間結識了很多名人,他也游歷了義大利的其他地方。這使他有機會更多地了解羅馬的歷史、政治和文化。普魯塔克深知自己是來自僻壤小鎮的外鄉人,所以十分重視親臨大城市,博覽群書,廣交社會有識之士,搜集材料。盡管他獲得了羅馬公民權,他還是從羅馬回到了家鄉克羅涅亞。他一邊潛心著述,一邊擔任了許多公務職位,熱心公益事業。他曾多次擔任德爾菲阿波羅神廟的祭司。德爾菲位於克羅涅亞以西約20英里,被稱為普魯塔克的第M故鄉。普魯塔克於公元120年去世後,德爾菲人為他樹立了一座雕塑以紀念這位傑出的公民。
普魯塔克以歷史傳記名垂於世,但他卻沒有給後世留下本人的傳記或自述材料。正像對於很多古代史學家、文學家一樣,我們關於普魯塔克的生平事跡大多是從散見在他本人著作中的敘談插話推斷而來。普魯塔克約於公元46年生於希臘中部貝奧提亞地區的克羅涅亞小鎮。他的家境富裕而有文化素養,父親阿里斯托布洛斯就是一位有名的傳記作家並對哲學很有研究。普魯塔克幼承庭訓,早就養成了對學問的愛好,渴求知識,孜孜不倦。青年時代游學雅典,師從阿莫尼烏斯研習數學、哲學、修辭學、歷史學和醫學。他曾廣泛遊歷希臘本土的歷史名城,如底比斯、科林斯、佩雷斯等;遍訪愛琴海諸島,並到過埃及、小亞細亞、義大利。所到之處,普魯塔克總是留心研究當地的宗教、政治問題,同時注意搜集歷史文獻和人物傳說、趣聞佚事、諺語格言,他甚至還收集各種碑刻、繪畫、圖表等等。所有與歷史有關的一切,只要是他感興趣的,就無所遺漏。這就為他日後的寫作積累了大量豐富的第一手資料。他通曉當時的多種學間,並能關心世道人心,成為當時一位學識淵博而又富有人道精神的飽學之士。
古代希臘的經濟特點 18世紀啟蒙運動期間,學者們在辯論斯巴達與雅典孰優孰劣時涉及到了經濟問題,是為探討古代希臘經濟特點的開始。(對於西方學術界的有關研究,主要參見晏紹祥:《20世紀的古代希臘經濟史研究》,《史學理論研究》1998年第4期;晏紹祥:《古典歷史研究發展史》,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但對這一問題的真正突破,則要等到19世紀末。1893年,德國經濟學家卡爾·布徹爾出版了《國民經濟的起源》一書,把整個經濟史按古代、中世紀和近代劃分為「家庭經濟」、「城市經濟」和「國民經濟」三個階段。他認為,整個古代都屬於閉塞、無交換型的家庭經濟時期。歷史學家愛德華·邁耶爾對此說表示反對,在《古代經濟的發展》一文中,他堅持認為,古代同樣經歷了它的中世紀、近代和現代。具體說來,公元前7——前6世紀希臘的工商業已有了較大發展,與14、15世紀的歐洲水平相當;公元前5——前4世紀的希臘更是已經處在了資本主義的旗幟之下,與18、19世紀以來的英德兩國頗為相似。此後,不斷有學者加入雙方陣營,從而形成了一場「原始派」和「現代化派」之爭。邁耶爾這種歷史循環論的看法把古代歷史嚴重地現代化了,但他也確實發現了古希臘商品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事實,因此得到了一批著名史學家的支持,如英國的烏爾、法國的賈德、格格茲等。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邁耶爾的觀點在西方古史學界取得了統治地位,並在俄裔美籍歷史學家羅斯托夫采夫那裡達到了頂峰。

⑻ 1,古希臘思想家的經濟思想,主要包括哪幾個方面

古希臘文明是一個燦爛的文明.但在經濟管理學方面, 古希臘人的系統論述卻不多, 但卻不能據此否認古希臘經濟管理思想的存在性.本文主要對古典和馬其頓時期古希臘民眾的經濟管理思想進行論述.
「希臘文明是一個失落的文明.它的消逝已去我們生活的時代兩千餘年.但創造者以其特出的理性和智慧建構起來的巍峨宏闊的文化大廈, 至今仍令世人驚嘆不已! 」在這個巍峨的文化大廈中, 古代希臘民族在文學、戲劇、雕塑、建築、哲學、史學、科學技術等方面創造出一個又一個的輝煌, 其傑作至今還繼續給我們以藝術的享受; 但在經濟管理方面, 古希臘人的系統論述卻少而又少,這不能不說是希臘文明的一大遺憾.據此, 近現代有些學者認為古希臘根本不存在經濟思想.
這種觀點以波蘭依、芬利、熊彼得等為代表, 尤其是芬利曾指出: 色諾芬在其著作中「沒有一句話能夠表達出經濟原理或進行經濟分析, 也沒有生產效率、理性選擇、農作物市場化等有關內容的描述」; 同樣, 在亞里斯多德的論述中, 他認為「即使經濟分析的蛛絲馬跡也難以找到」.另外, 更早一些的經濟學家熊彼得在其《經濟分析史》的腳注中也認同此類觀點.在他們眼中, 這些古希臘思想家都沒有涉獵經濟思想的研究, 更何況普通民眾乎?而「其他一些學者, 比如史德克、康德、高登、朗後姆、洛瑞、麥克、思德瑞斯、西德克等, 則認為古希臘經濟思想不僅存在, 而且富有價值, 既能解釋古代的經濟關系, 也與現代經濟學的發展有關」.
我認同後一觀點, 作為人, 他要吃、穿、用; 而要消費, 必先生產; 生產出產品之後, 要考慮分配的問題; 當生產力水平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後, 交換也就應運而生.因而, 古代社會的人們為了生存就要開始思考最初的經濟問題, 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 有些通過文獻和作品等方式存留下來, 有些則被時間沖刷地盪然無存.但我們仍可通過當時的經濟現象和經濟活動窺視出其背後潛藏的經濟思想.
在目前所涉及到的相關資料中, 只有幾篇是有關古希臘經濟思想的, 但都集中於精英思想.比如斯坦福大學經濟系的安妮·曹的2003 年的學位論文《試析亞里斯多德的思想對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影響》, 另外一篇是考文垂大學經濟系的教授喬治·派托克勒斯在「全球貿易和經濟概覽」1999 年第一卷發表的《希臘人對西方經濟思想之貢獻》, 還有其他學者的作品, 也都集中於精英的經濟思想, 對於民眾的經濟思想沒有涉獵, 更談不上民眾的經濟管理思想.所以,到目前為止, 在西方學術界, 還沒有一篇系統地探討從古希臘某個歷史時期或整個歷史時期的有關普通民眾經濟管理思想的文章.在國內學術界, 也有一些學者涉足古希臘經濟思想的研究, 但都集中於色諾芬、亞里斯多德等精英思想的研究, 這與國外的研究現狀是基本相同的.而筆者在本文中, 則主要試圖探討古典和馬其頓時期的希臘民眾的經濟管理思想.
在古典和馬其頓時期的希臘, 盡管生產的規模已經有所擴大,但生產的基本組織仍然是以家庭為單位的.作為社會單元的家庭與作為經濟單元的企業是合二為一的, 手工業作坊、店鋪、商號和農場同時也是家庭所在地.色諾芬的《家政學》同時也是經濟管理之學.這種不妨稱之為「家庭經濟」的形式是前資本主義時代的普遍特徵,中世紀也是如此.但是, 希臘經濟是沒有行會束縛的, 是自由的「家庭經濟」, 這是它與中世紀的明顯不同.在希臘, 「一個完整的家庭應
包括奴隸和自由人家庭的最主要的和最基本的組成部分是主人和奴隸, 丈夫和妻子, 父親和孩子.」這段時期, 奴隸已成為希臘社會的重要經濟承擔者, 其地位和作用可從偽亞里斯多德的描述中窺見一斑, 他認為: 「在財產當中, 第一位的、最必要的、最好的和最易控制的是人.因此, 首先獲得好的奴隸, 而在奴隸當中, 又分為兩類: 監工和勞動者.」基於此, 再加上當時的奴隸價格低廉, 所以奴隸的數量肯定要遠遠超過自由人.由於這次統計發生在奴隸制全盛時期的馬其頓帝國時代, 因而奴隸數目要遠遠多於正常的城邦時代, 自由人則可能少於正常時期.因此, 以雅典來說, 每個自由人平均擁有大約13 個奴隸的比例肯定要比平時高許多.但一個擁有至少3 個奴隸的訴訟當事人在法庭里尚自稱資產卑微, 據此推定普通人的奴隸不會少於4 到5 名,如果再考慮到動輒擁奴以千、百計的尼西阿、希珀尼庫斯、菲勒墨尼達斯之流, 則平均下來, 每個自由人擁有6 到7 名奴隸應當是較為合理的推測, 以4 萬自由民( 公民、外僑) 計算, 奴隸總數當為24 到28 萬之間.由上可見, 奴隸制度已經成為決定希臘社會形態的主導性生產關系和經濟基礎; 而且, 它的擴張還導致其他依附形式, 包括租佃制、僱傭制、保護人制度以及收養制的萎縮, 尤其是後兩種形式已基本消失.因而, 自由人與奴隸之間的經濟關系則是筆者探討的主要內容.

在采礦業, 盡管奴隸受到最為嚴重的摧殘和剝削, 但這不是社會的主流;在其他行業, 奴隸除了沒有政治權利和軍事權利, 其他權利, 如果跟其他奴隸制社會比起來, 應該說與自由人沒有什麼不同,基本上是可以稱為平等的.就此而言, 它真正體現了希臘民眾的以人為本的管理智慧.在當時的歷史時期, 這是古希臘的一種主流思想.

所謂「以人為本」, 即人本主義, 是指一種思想態度, 它認為人和人的價值具有重要意義, 是以人為中心的一種世界觀, 強調的是人的價值, 要求尊重個人的獨立人格、正當權益和尊嚴, 以人的自我完善和發展作為追求的理想; 反映在經濟管理方面, 就是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它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 在經濟司法領域方面, 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在實際經濟生活中, 盡管奴隸常被物化為生產工具, 但他們可以購買人身自由, 說明奴隸在希臘民眾的心目中具有潛在的人格; 而在公元前四世紀的商業糾紛中,他們甚至具備獨立的法人資格.這樣的奴隸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已與自由人難分彼此了.在經濟司法領域, 就一般的奴隸而言( 不包括礦工奴隸) , 如果跟其他奴隸制社會比起來, 他們與自由人大致是可以稱為平等的.這種在經濟司法領域的平等則說明, 絕大多數普通民眾, 不僅意識到奴隸的人格問題, 而且還通過法律的形式給予保障.它真正體現了希臘民眾的人本主義情懷.

其二, 在工商業的生產和經營方面, 給予奴隸相當的自主權和適當的利潤分成, 甚至許以人身自由的前景.比如, 在商業和銀行業,其職員則幾乎是清一色有技能的奴隸, 包括銀行經紀人這一類職務.至於如何經營, 則是奴隸的事情, 主人並不進行過多干涉.當奴隸閑置時, 他們常被租出去賺錢, 或者讓他們自謀職業, 做家外奴,
只要繳足貢金, 主人並不幹預他們的事情.有時還給奴隸一定析產,讓他們開作坊、立商號、辦錢庄, 成為企業擴大的一種特殊方式.這種從經濟上給予適當利潤分成的做法, 體現了把人作為「經濟人」的管理思想; 許以人身自由更是「社會人」管理思想的一種反映; 給予奴隸相當的自主權、對不同類型的奴隸安排不同的工作, 這恰恰也是「復雜人」管理思想的早期實踐.

其三, 在農業經濟生活領域, 也反映了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在古希臘, 基本生產單位是家庭, 男主人在經濟方面的職責就是「如何挑選、培訓管家和工人, 如何使他們始終忠順而愉快地工作.」在這種家庭組織中, 一般來說, 最主要的直接管理人仍然是女主人, 為調動女主人的積極性, 男主人往往會告訴女主人: 之所以「選擇了她和她的家庭, 是將她當作最合適的伴侶, 為他管好他們的家」, 「將他賺來的一切安排得最為合理合意」.「另外, 還有一種職責, 可能會讓年輕的妻子更加難以接受, 那就是照看生病的奴隸.但是, 這位年輕夫人的回答, 使他的憂慮一掃而空.『這是最令人愉快的工作』, 她說道, 『因為那些受到悉心照顧的人就可能會心存感激, 並會比以前更加喜愛我, 』」因而也就會更加忠順而愉快的工作.二千多年前的希臘普通民眾, 就人本管理思想而言, 毫無疑問可以跨越時空與現代的日本管理人員進行經濟管理思想方面的深層次對話, 並能達成基本的一致, 即人不僅僅是「經濟人」, 也是「社會人」.這位普普通通的希臘農家婦女不僅意識到人有經濟需求, 還有社會需求, 人不僅僅為利而活著, 他更需要社會的尊重, 也渴望社會的歸屬感.所以, 在古希臘, 奴隸與主人共同勞動, 同桌而食, 同屋而居, 甚至在稱呼上也被虛擬為家庭之一員, 這是常有的事.在這種朝夕相處中, 培養出了一種超越地位與身份界限的同類間的感情.這種普遍存在於主奴之間的合作關系保證了奴隸處境的優化, 也使得奴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得以增強, 生產效率得以提高, 而作為主人, 也得到了最大利潤的回報.

因而, 在雅典, 盡管時當古代, 卻經常展現主奴關系較為人道和文明的一面, 在農業、手工業、商業等領域無不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管理智慧.在兩千多年前的古希臘時代, 奴隸只是主人的財產, 更是一種活工具, 但為什麼卻在古希臘的大多數城邦的經濟領域得到如此高的禮遇, 原因基於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 古希臘城邦的經濟性質要求勞動者有較高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由於古希臘的自然條件所限, 因而古希臘的農業主要是以葡萄、橄欖種植為主, 而葡萄、橄欖的種植、培養以及葡萄酒、橄欖油的加工都是一種較為精細的工作( 與穀物相比) .勞動者認真也好, 不認真也好, 勞動效果的優劣在短時間內很難被管理者發覺, 這就要求主人( 管理者) 必須給予較為寬松的環境, 使其從內心裡願意為主人勞動.對雅典的手工作坊來說, 有責任心和主動精神的雇傭工人顯然更為合適; 象銀行、商號的經紀人和代理人一類職務, 更不是消極的工具意義上的奴隸所能勝任的.當這些本應由自由人充實的崗位, 由於特定的歷史條件而不得不由奴隸充任時, 奴隸便不得不同時具備自由勞動者的某些特徵, 不得不被賦予某些基本的權利和自由.

第二, 由於雅典地產的普遍細小, 奴隸主佔有的奴隸相對分散, 數量較少, 相比較集中的大規模的奴隸而言, 強迫勞動的成本較高, 因而希臘民眾沒有必要採用強迫勞動的方式, 善待奴隸也就成為他們獲取利潤的最佳方式.

第三, 古希臘人的民族特徵也對古希臘的人本管理思想產生了不可低估的影響.公元前8- 6 世紀, 古希臘人就是利用所具備的航海條件, 向海外進行了大規模的殖民運動.一方面, 大殖民時代使東西方文明發生了劇烈的碰撞, 並因此發生了深刻的契合, 並在與其他民族的交往中, 吸納異域的文化精髓, 為古希臘文化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另一方面也加深了他們對人以及人與自然界關系的認識, 使他們感到人並不完全是大自然的從屬物, 人可以依靠自身的力量向自然界索取自己所需要的一切.這就鑄成了他們特殊的文化心理, 不滿足於既有的物質和精神生活, 積極探索自然的奧秘, 征服自然, 創造嶄新的生活.

第四, 古希臘人本主義哲學的發展也對古希臘民眾的管理思想的形成、蔓延產生重要影響.眾所周知, 古希臘是西方文明的搖籃,西方人本主義思想即源於此.古希臘哲學家普羅泰戈拉說: 「人是萬物的尺度, 是存在者存在的尺度, 也是不存在者不存在的尺度.」盡管這是一種以人為本位的主觀唯心主義, 但它的意義卻是深刻的,它表達了希臘人對自我的肯定, 因而被認為是人本主義的最早宣言.蘇格拉底則進一步宣布: 作為思維者的人是萬物的尺度, 同時他也開始了對人自身的反省, 「人應當知道自己無知」 的深刻反思和「認識你自己」的反躬自問, 表現了蘇格拉底突出強調個人內心理智的確信.雖然他的基點是唯心主義的, 但他在確認人的理性方面是有積極意義的.當希臘已相繼受到馬其頓和羅馬統治時, 希臘人已不再具有那種關心政治和國家的熱情, 不再從整體中看自我; 相反,「由於被剝奪了獨立性和破碎的政治生活不再喚起虔誠, 每個人在內心深處深深感到只有依靠自己」.在這種情況下, 人們需要的是一種新的指導思想, 伊壁鳩魯派、斯多噶派和懷疑派應運而生.在個體與整體的分離中, 它對人的本性等問題做了三個不同向度的探究,即「自我的個體性」、「自我的普遍性」和「自我的差異性」, 從而大大深化了人類的自我認識.在這種認識的指導下, 古希臘民眾能夠把人看得高於一切, 重視人的能動作用( 人是萬物的尺度) , 做到了尊重奴隸的潛在人格, 最大限度地發揮奴隸的積極作用, 不僅運用了「經濟人」、「社會人」( 「自我的普遍性」) 的調控手段, 還運用了「復雜人」( 「自我的個體性」、「自我的差異性」) 等現代人還在研究的高級管理手段, 從而把人本管理思想發展到一個較高的水平.

因而, 在奴隸制生產條件下, 盡管奴隸常被物化為生產工具, 但那也只是適用於軍事和政治領域.即使在這兩個領域也不是絕對的, 他們可以充當雅典的警察和低級辦事人員, 有時也作為後勤和輔助人員同主人一起上戰場.所以, 「有些人基於道德或經濟上的人本主義, 對於此種蓄奴的古老制度曾有所顧忌.普通民眾在經濟領域對待奴隸, 往往以人為本.人道主義的情感以哲學副產品的方式興起了」, 而哲學的興起又會影響到更多的希臘民眾, 因此, 到了「大希臘時代的末期, 釋放奴隸的情形有顯著的增加」, 這個時代的世界主義也使人忽略了種族界限.

綜上所述, 由於古希臘的產業性質, 地產的相對狹小, 人本主義哲學的興起及古希臘人的民族特性等因素的影響, 希臘民眾在思想上往往非常重視以人為本的管理智慧, 並把它應用於實際的經濟生活領域.它的成果之一便是今天所見到的希臘建築和工藝品的精美絕倫, 讓人很難想像, 它們大都出自希臘奴隸之手.

古希臘的人本思想, 在漫長的中世紀里, 被宗教神學視為異端,受到殘酷的扼殺.直到文藝復興時代才得以復生, 並獲得了進一步的發展.因而, 現代西方管理思想起源於古希臘時期, 這是無庸置疑的.首先, 二者的發展過程極為相似, 都經歷了經濟人、社會人、復雜人的演變過程, 但程度不同; 其次, 發展的最終目的都是逐漸地向人性回歸, 但人性的內涵不同, 現代西方管理思想所探討的人性內涵更為豐富.但有些經濟學者卻認為「西方管理思想萌芽於文藝復興時期」, 這未免有些學術上的近視眼現象, 並未對歷史, 尤其是古代、中世紀作深入的探討.還是讓我們重溫多年前顧准先生留下的這段文字吧: 「歐洲文明的傳統, 離不開希臘.希臘的社會經濟類型、希臘思想, 被羅馬幾乎全盤繼承.誰都承認, 文藝復興是世界近代化, 亦即資本主義化的一個重要因素.外國人承認這一點, 隨而肯定, 迄今的西歐文明可以名之曰希臘羅馬文明.中國人也承認這一點, 可是他們目光所及, 以中世紀為限, 不再上溯到希臘羅馬時代.種種誤會, 可以說大部分由之而起.」確切地說, 西方管理思想應當是萌芽於古希臘時期, 形成於文藝復興時期, 得益於西方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 發展於19 世紀末和20 世紀初期, 成熟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 即20 世紀70 年代末到80 年代初這段時期.由於「20 世紀70 年代以後日本在短時間內成為世界經濟大國, 在國際競爭中使歐美企業連連敗北, 使得西方企業界和管理界開始對西方的管理思想進行了深入地思考, 從而形成了許多不同觀點的管理思想, 企圖為西方的企業找出一種靈丹妙葯.」所以, 「進入20 世紀80 年代後, 西方新的管理思想也正在形成而且處於不斷的演化之中.在這種演化過程中表現出的一個比較突出的特點是西方的現代管理思想明顯地向人性回歸, 對於人的研究大大地加強了.」這種演化過程與古希臘的演化過程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這不是歷史的巧合, 而是歷史的必然, 因為在一個漫長的歷史時期中, 歷史是不能被割斷的,正如列所說: 「人的認識不是直線( 也就是說, 不是沿著直線進行的) , 而是無限地近似於一串圓圈, 近似於螺旋的曲線.」

⑼ 古希臘的經濟發展依靠於哪些方面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現實的存在決定文化的本質。古希臘沒有尼羅河流域和底格里斯河、幼發拉底河流域帶來的肥沃土地,沒有大規模的農業生產活動,但它們卻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和茂密的森林,這些使它在采礦業、冶金業和造船業等方面發達起來,加上地處地中海中心,與古埃及、美索不達米亞、愛琴海等文明古國的貿易交往,使古希臘國迅速富強起來,物質富足了,人們就有精力從事藝術、哲學、美學、文學等活動。

⑽ 1、古希臘思想家的經濟思想,主要包括哪幾個方面他們對經濟學理論產生怎麼樣的影響

古希臘文明是一個燦爛的文明。但在經濟管理學方面, 古希臘人的系統論述卻不多, 但卻不能據此否認古希臘經濟管理思想的存在性。本文主要對古典和馬其頓時期古希臘民眾的經濟管理思想進行論述。

「希臘文明是一個失落的文明。它的消逝已去我們生活的時代兩千餘年。但創造者以其特出的理性和智慧建構起來的巍峨宏闊的文化大廈, 至今仍令世人驚嘆不已! 」在這個巍峨的文化大廈中, 古代希臘民族在文學、戲劇、雕塑、建築、哲學、史學、科學技術等方面創造出一個又一個的輝煌, 其傑作至今還繼續給我們以藝術的享受; 但在經濟管理方面, 古希臘人的系統論述卻少而又少,這不能不說是希臘文明的一大遺憾。據此, 近現代有些學者認為古希臘根本不存在經濟思想。

這種觀點以波蘭依、芬利、熊彼得等為代表, 尤其是芬利曾指出: 色諾芬在其著作中「沒有一句話能夠表達出經濟原理或進行經濟分析, 也沒有生產效率、理性選擇、農作物市場化等有關內容的描述」; 同樣, 在亞里斯多德的論述中, 他認為「即使經濟分析的蛛絲馬跡也難以找到」。另外, 更早一些的經濟學家熊彼得在其《經濟分析史》的腳注中也認同此類觀點。在他們眼中, 這些古希臘思想家都沒有涉獵經濟思想的研究, 更何況普通民眾乎?而「其他一些學者, 比如史德克、康德、高登、朗後姆、洛瑞、麥克、思德瑞斯、西德克等, 則認為古希臘經濟思想不僅存在, 而且富有價值, 既能解釋古代的經濟關系, 也與現代經濟學的發展有關」。

我認同後一觀點, 作為人, 他要吃、穿、用; 而要消費, 必先生產; 生產出產品之後, 要考慮分配的問題; 當生產力水平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後, 交換也就應運而生。因而, 古代社會的人們為了生存就要開始思考最初的經濟問題, 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 有些通過文獻和作品等方式存留下來, 有些則被時間沖刷地盪然無存。但我們仍可通過當時的經濟現象和經濟活動窺視出其背後潛藏的經濟思想。

在目前所涉及到的相關資料中, 只有幾篇是有關古希臘經濟思想的, 但都集中於精英思想。比如斯坦福大學經濟系的安妮·曹的2003 年的學位論文《試析亞里斯多德的思想對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影響》, 另外一篇是考文垂大學經濟系的教授喬治·派托克勒斯在「全球貿易和經濟概覽」1999 年第一卷發表的《希臘人對西方經濟思想之貢獻》, 還有其他學者的作品, 也都集中於精英的經濟思想, 對於民眾的經濟思想沒有涉獵, 更談不上民眾的經濟管理思想。所以,到目前為止, 在西方學術界, 還沒有一篇系統地探討從古希臘某個歷史時期或整個歷史時期的有關普通民眾經濟管理思想的文章。在國內學術界, 也有一些學者涉足古希臘經濟思想的研究, 但都集中於色諾芬、亞里斯多德等精英思想的研究, 這與國外的研究現狀是基本相同的。而筆者在本文中, 則主要試圖探討古典和馬其頓時期的希臘民眾的經濟管理思想。

在古典和馬其頓時期的希臘, 盡管生產的規模已經有所擴大,但生產的基本組織仍然是以家庭為單位的。作為社會單元的家庭與作為經濟單元的企業是合二為一的, 手工業作坊、店鋪、商號和農場同時也是家庭所在地。色諾芬的《家政學》同時也是經濟管理之學。這種不妨稱之為「家庭經濟」的形式是前資本主義時代的普遍特徵,中世紀也是如此。但是, 希臘經濟是沒有行會束縛的, 是自由的「家庭經濟」, 這是它與中世紀的明顯不同。在希臘, 「一個完整的家庭應
包括奴隸和自由人家庭的最主要的和最基本的組成部分是主人和奴隸, 丈夫和妻子, 父親和孩子。」這段時期, 奴隸已成為希臘社會的重要經濟承擔者, 其地位和作用可從偽亞里斯多德的描述中窺見一斑, 他認為: 「在財產當中, 第一位的、最必要的、最好的和最易控制的是人。因此, 首先獲得好的奴隸, 而在奴隸當中, 又分為兩類: 監工和勞動者。」基於此, 再加上當時的奴隸價格低廉, 所以奴隸的數量肯定要遠遠超過自由人。由於這次統計發生在奴隸制全盛時期的馬其頓帝國時代, 因而奴隸數目要遠遠多於正常的城邦時代, 自由人則可能少於正常時期。因此, 以雅典來說, 每個自由人平均擁有大約13 個奴隸的比例肯定要比平時高許多。但一個擁有至少3 個奴隸的訴訟當事人在法庭里尚自稱資產卑微, 據此推定普通人的奴隸不會少於4 到5 名,如果再考慮到動輒擁奴以千、百計的尼西阿、希珀尼庫斯、菲勒墨尼達斯之流, 則平均下來, 每個自由人擁有6 到7 名奴隸應當是較為合理的推測, 以4 萬自由民( 公民、外僑) 計算, 奴隸總數當為24 到28 萬之間。由上可見, 奴隸制度已經成為決定希臘社會形態的主導性生產關系和經濟基礎; 而且, 它的擴張還導致其他依附形式, 包括租佃制、僱傭制、保護人制度以及收養制的萎縮, 尤其是後兩種形式已基本消失。因而, 自由人與奴隸之間的經濟關系則是筆者探討的主要內容。

在采礦業, 盡管奴隸受到最為嚴重的摧殘和剝削, 但這不是社會的主流;在其他行業, 奴隸除了沒有政治權利和軍事權利, 其他權利, 如果跟其他奴隸制社會比起來, 應該說與自由人沒有什麼不同,基本上是可以稱為平等的。就此而言, 它真正體現了希臘民眾的以人為本的管理智慧。在當時的歷史時期, 這是古希臘的一種主流思想。

所謂「以人為本」, 即人本主義, 是指一種思想態度, 它認為人和人的價值具有重要意義, 是以人為中心的一種世界觀, 強調的是人的價值, 要求尊重個人的獨立人格、正當權益和尊嚴, 以人的自我完善和發展作為追求的理想; 反映在經濟管理方面, 就是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它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 在經濟司法領域方面, 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在實際經濟生活中, 盡管奴隸常被物化為生產工具, 但他們可以購買人身自由, 說明奴隸在希臘民眾的心目中具有潛在的人格; 而在公元前四世紀的商業糾紛中,他們甚至具備獨立的法人資格。這樣的奴隸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已與自由人難分彼此了。在經濟司法領域, 就一般的奴隸而言( 不包括礦工奴隸) , 如果跟其他奴隸制社會比起來, 他們與自由人大致是可以稱為平等的。這種在經濟司法領域的平等則說明, 絕大多數普通民眾, 不僅意識到奴隸的人格問題, 而且還通過法律的形式給予保障。它真正體現了希臘民眾的人本主義情懷。

其二, 在工商業的生產和經營方面, 給予奴隸相當的自主權和適當的利潤分成, 甚至許以人身自由的前景。比如, 在商業和銀行業,其職員則幾乎是清一色有技能的奴隸, 包括銀行經紀人這一類職務。至於如何經營, 則是奴隸的事情, 主人並不進行過多干涉。當奴隸閑置時, 他們常被租出去賺錢, 或者讓他們自謀職業, 做家外奴,
只要繳足貢金, 主人並不幹預他們的事情。有時還給奴隸一定析產,讓他們開作坊、立商號、辦錢庄, 成為企業擴大的一種特殊方式。這種從經濟上給予適當利潤分成的做法, 體現了把人作為「經濟人」的管理思想; 許以人身自由更是「社會人」管理思想的一種反映; 給予奴隸相當的自主權、對不同類型的奴隸安排不同的工作, 這恰恰也是「復雜人」管理思想的早期實踐。

其三, 在農業經濟生活領域, 也反映了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在古希臘, 基本生產單位是家庭, 男主人在經濟方面的職責就是「如何挑選、培訓管家和工人, 如何使他們始終忠順而愉快地工作。」在這種家庭組織中, 一般來說, 最主要的直接管理人仍然是女主人, 為調動女主人的積極性, 男主人往往會告訴女主人: 之所以「選擇了她和她的家庭, 是將她當作最合適的伴侶, 為他管好他們的家」, 「將他賺來的一切安排得最為合理合意」。「另外, 還有一種職責, 可能會讓年輕的妻子更加難以接受, 那就是照看生病的奴隸。但是, 這位年輕夫人的回答, 使他的憂慮一掃而空。『這是最令人愉快的工作』, 她說道, 『因為那些受到悉心照顧的人就可能會心存感激, 並會比以前更加喜愛我, 』」因而也就會更加忠順而愉快的工作。二千多年前的希臘普通民眾, 就人本管理思想而言, 毫無疑問可以跨越時空與現代的日本管理人員進行經濟管理思想方面的深層次對話, 並能達成基本的一致, 即人不僅僅是「經濟人」, 也是「社會人」。這位普普通通的希臘農家婦女不僅意識到人有經濟需求, 還有社會需求, 人不僅僅為利而活著, 他更需要社會的尊重, 也渴望社會的歸屬感。所以, 在古希臘, 奴隸與主人共同勞動, 同桌而食, 同屋而居, 甚至在稱呼上也被虛擬為家庭之一員, 這是常有的事。在這種朝夕相處中, 培養出了一種超越地位與身份界限的同類間的感情。這種普遍存在於主奴之間的合作關系保證了奴隸處境的優化, 也使得奴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得以增強, 生產效率得以提高, 而作為主人, 也得到了最大利潤的回報。

因而, 在雅典, 盡管時當古代, 卻經常展現主奴關系較為人道和文明的一面, 在農業、手工業、商業等領域無不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管理智慧。在兩千多年前的古希臘時代, 奴隸只是主人的財產, 更是一種活工具, 但為什麼卻在古希臘的大多數城邦的經濟領域得到如此高的禮遇, 原因基於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 古希臘城邦的經濟性質要求勞動者有較高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由於古希臘的自然條件所限, 因而古希臘的農業主要是以葡萄、橄欖種植為主, 而葡萄、橄欖的種植、培養以及葡萄酒、橄欖油的加工都是一種較為精細的工作( 與穀物相比) 。勞動者認真也好, 不認真也好, 勞動效果的優劣在短時間內很難被管理者發覺, 這就要求主人( 管理者) 必須給予較為寬松的環境, 使其從內心裡願意為主人勞動。對雅典的手工作坊來說, 有責任心和主動精神的雇傭工人顯然更為合適; 象銀行、商號的經紀人和代理人一類職務, 更不是消極的工具意義上的奴隸所能勝任的。當這些本應由自由人充實的崗位, 由於特定的歷史條件而不得不由奴隸充任時, 奴隸便不得不同時具備自由勞動者的某些特徵, 不得不被賦予某些基本的權利和自由。

第二, 由於雅典地產的普遍細小, 奴隸主佔有的奴隸相對分散, 數量較少, 相比較集中的大規模的奴隸而言, 強迫勞動的成本較高, 因而希臘民眾沒有必要採用強迫勞動的方式, 善待奴隸也就成為他們獲取利潤的最佳方式。

第三, 古希臘人的民族特徵也對古希臘的人本管理思想產生了不可低估的影響。公元前8- 6 世紀, 古希臘人就是利用所具備的航海條件, 向海外進行了大規模的殖民運動。一方面, 大殖民時代使東西方文明發生了劇烈的碰撞, 並因此發生了深刻的契合, 並在與其他民族的交往中, 吸納異域的文化精髓, 為古希臘文化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另一方面也加深了他們對人以及人與自然界關系的認識, 使他們感到人並不完全是大自然的從屬物, 人可以依靠自身的力量向自然界索取自己所需要的一切。這就鑄成了他們特殊的文化心理, 不滿足於既有的物質和精神生活, 積極探索自然的奧秘, 征服自然, 創造嶄新的生活。

第四, 古希臘人本主義哲學的發展也對古希臘民眾的管理思想的形成、蔓延產生重要影響。眾所周知, 古希臘是西方文明的搖籃,西方人本主義思想即源於此。古希臘哲學家普羅泰戈拉說: 「人是萬物的尺度, 是存在者存在的尺度, 也是不存在者不存在的尺度。」盡管這是一種以人為本位的主觀唯心主義, 但它的意義卻是深刻的,它表達了希臘人對自我的肯定, 因而被認為是人本主義的最早宣言。蘇格拉底則進一步宣布: 作為思維者的人是萬物的尺度, 同時他也開始了對人自身的反省, 「人應當知道自己無知」 的深刻反思和「認識你自己」的反躬自問, 表現了蘇格拉底突出強調個人內心理智的確信。雖然他的基點是唯心主義的, 但他在確認人的理性方面是有積極意義的。當希臘已相繼受到馬其頓和羅馬統治時, 希臘人已不再具有那種關心政治和國家的熱情, 不再從整體中看自我; 相反,「由於被剝奪了獨立性和破碎的政治生活不再喚起虔誠, 每個人在內心深處深深感到只有依靠自己」。在這種情況下, 人們需要的是一種新的指導思想, 伊壁鳩魯派、斯多噶派和懷疑派應運而生。在個體與整體的分離中, 它對人的本性等問題做了三個不同向度的探究,即「自我的個體性」、「自我的普遍性」和「自我的差異性」, 從而大大深化了人類的自我認識。在這種認識的指導下, 古希臘民眾能夠把人看得高於一切, 重視人的能動作用( 人是萬物的尺度) , 做到了尊重奴隸的潛在人格, 最大限度地發揮奴隸的積極作用, 不僅運用了「經濟人」、「社會人」( 「自我的普遍性」) 的調控手段, 還運用了「復雜人」( 「自我的個體性」、「自我的差異性」) 等現代人還在研究的高級管理手段, 從而把人本管理思想發展到一個較高的水平。

因而, 在奴隸制生產條件下, 盡管奴隸常被物化為生產工具, 但那也只是適用於軍事和政治領域。即使在這兩個領域也不是絕對的, 他們可以充當雅典的警察和低級辦事人員, 有時也作為後勤和輔助人員同主人一起上戰場。所以, 「有些人基於道德或經濟上的人本主義, 對於此種蓄奴的古老制度曾有所顧忌。普通民眾在經濟領域對待奴隸, 往往以人為本。人道主義的情感以哲學副產品的方式興起了」, 而哲學的興起又會影響到更多的希臘民眾, 因此, 到了「大希臘時代的末期, 釋放奴隸的情形有顯著的增加」, 這個時代的世界主義也使人忽略了種族界限。

綜上所述, 由於古希臘的產業性質, 地產的相對狹小, 人本主義哲學的興起及古希臘人的民族特性等因素的影響, 希臘民眾在思想上往往非常重視以人為本的管理智慧, 並把它應用於實際的經濟生活領域。它的成果之一便是今天所見到的希臘建築和工藝品的精美絕倫, 讓人很難想像, 它們大都出自希臘奴隸之手。

古希臘的人本思想, 在漫長的中世紀里, 被宗教神學視為異端,受到殘酷的扼殺。直到文藝復興時代才得以復生, 並獲得了進一步的發展。因而, 現代西方管理思想起源於古希臘時期, 這是無庸置疑的。首先, 二者的發展過程極為相似, 都經歷了經濟人、社會人、復雜人的演變過程, 但程度不同; 其次, 發展的最終目的都是逐漸地向人性回歸, 但人性的內涵不同, 現代西方管理思想所探討的人性內涵更為豐富。但有些經濟學者卻認為「西方管理思想萌芽於文藝復興時期」, 這未免有些學術上的近視眼現象, 並未對歷史, 尤其是古代、中世紀作深入的探討。還是讓我們重溫多年前顧准先生留下的這段文字吧: 「歐洲文明的傳統, 離不開希臘。希臘的社會經濟類型、希臘思想, 被羅馬幾乎全盤繼承。誰都承認, 文藝復興是世界近代化, 亦即資本主義化的一個重要因素。外國人承認這一點, 隨而肯定, 迄今的西歐文明可以名之曰希臘羅馬文明。中國人也承認這一點, 可是他們目光所及, 以中世紀為限, 不再上溯到希臘羅馬時代。種種誤會, 可以說大部分由之而起。」確切地說, 西方管理思想應當是萌芽於古希臘時期, 形成於文藝復興時期, 得益於西方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 發展於19 世紀末和20 世紀初期, 成熟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 即20 世紀70 年代末到80 年代初這段時期。由於「20 世紀70 年代以後日本在短時間內成為世界經濟大國, 在國際競爭中使歐美企業連連敗北, 使得西方企業界和管理界開始對西方的管理思想進行了深入地思考, 從而形成了許多不同觀點的管理思想, 企圖為西方的企業找出一種靈丹妙葯。」所以, 「進入20 世紀80 年代後, 西方新的管理思想也正在形成而且處於不斷的演化之中。在這種演化過程中表現出的一個比較突出的特點是西方的現代管理思想明顯地向人性回歸, 對於人的研究大大地加強了。」這種演化過程與古希臘的演化過程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這不是歷史的巧合, 而是歷史的必然, 因為在一個漫長的歷史時期中, 歷史是不能被割斷的,正如列所說: 「人的認識不是直線( 也就是說, 不是沿著直線進行的) , 而是無限地近似於一串圓圈, 近似於螺旋的曲線。」

閱讀全文

與古希臘經濟學領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