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經濟學》教科書
曼昆的經濟學原理吧
PRINCIPLES OF ECONOMICS
英文版的
有翻譯版的
梁小民 北京大學出版社
我們用的這個內 西財容
下面有介紹
http://www.douban.com/subject/1028842/
『貳』 關於大學生寫讀書筆記,該讀哪些經濟類書籍
《剩餘價值論》,馬克思著,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
《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亞當.斯密著,商務印書館1972年版
《政空棗兄治經濟學及賦稅原理》,大衛.李嘉圖著,商務印書館1962年版
《政治經濟學原理》下卷,約翰.穆勒著,商務印書館1991年版
《政治經濟學的國民體系》,費.李斯特著,商務印書館1967年版
《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凱恩斯著,商務印書館1988年版
《西方經濟學》,高鴻業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經濟學原理》,[美]曼昆著,三聯書店、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
《經濟學》,[美]斯蒂格利茨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
《國際經濟學》,[美]保羅.克魯格曼,茅瑞斯.奧伯斯法爾德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
《國際經濟學》,[美]多梅尼克.薩爾瓦托著,清華大學出版社1997年(中、英文)版
《國際經濟學》[美]彼特.林德特著,經濟科學出版社1992年版
《國際經濟學》[美]丹尼斯.R.阿普爾亞德,小艾爾佛雷德.J.菲爾德著,機械工業出版社2002年英文版。
《國際經濟學教程》,黃衛平,彭剛編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新編國際經濟學》,岩陵曲如曉,閆慶悅編著,經濟管理出版社2004年版
《世界經濟學——理論.機制.格局》,杜厚文,朱立南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4年版
《世界經濟學》,張幼文主編,立信會計出版社1999年版
《國際貿易教程》,高成興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國際貿易教程》教學輔導,高成興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國際貿易》海聞,P.林德特,王新奎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國際貿易學》, 趙春明主編,石油工業出版社2003年版
《國際貿易教程》, 尹翔碩編著,復旦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國際貿易——原理.政策.實務》, 陳憲,韋金鸞等編著,立信會計出版社2003年版
《國際貿易學》, 朱鍾棣,郭羽誕,蘭宜生主編,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國際金融》,陳雨露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
《貨幣銀行學》,黃達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
《微觀經濟學: 現代觀點》,范里安,上海三聯書店。
《微觀經濟學基本理論與擴展》,尼科爾森,中國經濟出版社
《宏觀經濟學》,曼昆,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全球視角的宏觀經濟學》,薩克斯,上海三聯書店
《金融學》,博迪、默頓,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國際金融》,Clark,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
《國際經濟學》(第一卷、第二卷),甘道爾夫,中國經濟出版社,1999年。
《投資學》(第五版),夏普、亞歷山大、貝利,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年。
《貨幣金融學》(第四版),米什金,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8年。
《計量經濟學導論》,伍德里奇,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國際金融市場》,斗襲萊維齊,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貨幣理論與政策》,瓦什,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叄』 怎麼准備北外國際經濟學考研求解答
你好!
北外外交學專業國際經濟學方向屬國際商學院,考試科目包括:政治、外語(回可選英俄日法德答西)、725經濟學、925國際經濟學。
參考書目包括:1.高鴻業編:《西方經濟學(微觀部分)》第五版,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年;
2. [美]多恩布希、費希爾等著:《宏觀經濟學》(第十版),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年;
3. 海聞等著:《國際貿易》,上海:格致出版社,2012年;
4. 任康鈺編著:《國際金融》,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5. [美] 克魯格曼、奧伯斯法爾德著:《國際經濟學:理論與政策》(第八版)(中文版),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年。
希望對你有幫助。
參考資料:http://blog.sina.com.cn/s/blog_8c9d38cb0102xo2t.html
『肆』 運用國際經濟學相關理論,比如:絕對優勢相關貿易理論;發現你一個你身邊的以經濟現象並解答。
美國著名經濟學家、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教授保羅·克魯格曼(Paul Krugman)主編的《戰略性貿易政策和新國際經濟學》保羅·克魯格曼:《戰略性貿易政策和新國際經濟學》(海聞等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和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第31頁。在全球經濟學理論界享有盛譽。該書是美國商務部在20世紀80年代初召開的一次研討會的理論成果,初版於1986年,由麻省理工學院出版發行,至1995年已重印七次。該書共收錄了15位經濟學家撰寫的12篇有關國際貿易新理論的力作,從不同角度探討了國際貿易理論的「新思路」。 一、新貿易理論的基本思想 英國古典經濟學家亞當·斯密在其代表作《國民財富的性質及原因的研究》(1776年)中提出的「絕對優勢說」堪為自由貿易理論之濫觴。鑒於亞當·斯密「地域分工論」存在著明顯缺陷,大衛·李嘉圖對其進行了修正,創立了「相對優勢說」,標志著國際貿易理論的重大突破。但該理論仍然不能完全解釋國際貿易的發生機制。1933年,瑞典經濟學家赫克歇爾及其學生俄林以「資源稟賦說」科學地解決了這個問題。戰後國際貿易理論成了赫俄理論的一統天下。 (一)戰略性貿易理論。20世紀80年代初,國際貿易形態發生了很大變化,實際上已經不再是古典理論所設想的那種交換了,如資本要素豐裕的國家傾向於出口資本密集性產品,有熟練勞動力的國家傾向於出口技術密集型產品,而不發達國家則出口原材料,等等。第二次世界大戰尤其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雖然國家的技術差異和資源稟賦仍然主要決定了國際貿易的基本模式,但相當部分國際貿易不可簡單地歸因於出口國的自然優勢,相反,越來越多的貿易來源於規模經濟和因技術創新而形成的人造優勢。 這說明國際貿易形態的歷史性變遷對經濟學家提出了挑戰。只有在現有貿易思想基礎上發展一套新理論,才能重新解釋國際貿易領域里正在發生的巨大變遷。70年代發展起來的產業組織學提出了分析寡頭競爭產業的新方法,從而催生了國際貿易新理論。 古典貿易理論建立在市場不會偏離「完全競爭」太遠的假設之上,市場上有許多生產者,每個生產者力量都很小,不會試圖去影響價格或其競爭對手未來的行為。然而,戰後以來產業內貿易和發達國家之間貿易的迅速增長說明完全競爭的假設是不合適的,現在相當一部分貿易是由大規模生產的優勢、積累的經驗和通信技術的創新所決定的,由眾多小企業之間展開的原子狀的競爭已經難以看到,而少數幾家大型企業之間的不完全競爭卻隨處可見。例如,大型客機市場基本上由「波音」和「空中客車」兩家寡頭航空公司所壟斷,每一方都有影響價格的能力,它們做出戰略性的行動,以期影響競爭對手的行為。 古典貿易理論在於證明自由貿易是最好的。古典理論假定市場競爭是完全的。一國在某一產業的比較優勢是貿易發生的根本原因,每個國家都因其各自的要素稟賦而參與國際分工。因此,在一個競爭激烈的經濟中,「租」非常少,因而經濟中不存在「戰略性」部門,自由貿易政策是各國最好的選擇,在各國都支持自由貿易的情況下,每個國家都能從貿易中獲益,且一國的收益並不以他國的損失為代價,自由貿易不是零和博弈。古典理論甚至認為,即使世界上只有一個國家奉行自由貿易原則,其他國家都一律實行貿易保護主義政策,該國仍能從自由貿易中獲益。因此,自由貿易是古典理論的鐵律。 在產業組織學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新貿易理論對古典貿易理論提出挑戰。新理論既是對古典貿易理論的繼承,又有所超越。它認為,國際分工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歷史的偶發性,是一國特定的歷史、某個偶發事件和經濟政策的產物,並不是完全由各國資源稟賦差異所決定的。新理論最有意義的創新在於引入了不完全競爭和規模經濟理論,從而使國際貿易理論從完全競爭這一假定條件的束縛下擺脫出來,市場中不完全競爭是普遍現象,完全競爭才是特例。在不完全競爭市場下,產業領域存在著規模經濟報酬遞增的現象,這個理論有力地挑戰了古典貿易理論所認為的規模經濟報酬不變的傳統觀點。由於市場競爭是不完全的,「租」不可能因競爭而完全消失,在一些產業,資本和勞動有時會獲得比其他產業高得多的回報率,因而經濟中存在著「戰略性」部門。如果政府能夠識別出這些戰略性部門,就有可能採取戰略性貿易政策。所謂戰略性貿易政策,是指在「不完全競爭」市場中,政府積極運用補貼或出口鼓勵等措施對那些被認為存在著規模經濟、外部經濟或大量「租」的產業予以扶持,擴大本國廠商在國際市場上所佔的市場份額,把超額利潤從外國廠商轉移給本國廠商,以增加本國經濟福利和加強在有外國競爭對手的國際市場上的戰略地位。政府參與國際經濟競爭顯然會從根本上改變國際貿易的通行規則,因而被視為提升其國際競爭力的戰略性活動。 (二)選擇戰略性產業的基本標准。如果說經濟中存在著戰略性部門,那麼企業家或經濟學家該怎樣識別它們?克魯格曼提出了識別戰略性部門的兩項標准,一是看該部門是否有大量的「租」存在,即該部門的資本或勞動回報率是否特別高;二是看該部門是否存在著外部經濟,即某一企業的研究開發活動或經驗對其他企業會產生技術外溢。然而,由於外溢是沒有市場價格的,根據這項標准去衡量戰略性部門有一定難度。 (三)戰略性貿易政策的幾種形式。一旦選定某些產業為戰略性產業,政府應該採取什麼措施保護這些優選產業的發展呢?克魯格曼和詹姆斯·布蘭德(James Brander)提出了戰略性貿易政策的幾種可能的應用形式。 1.以轉移利潤為目的的補貼。這項戰略性政策涉及到運用補貼來加強在有外國競爭對手的國際市場上的戰略地位,其基本思想是要把利潤從國外廠商轉移給國內廠商。政府補貼可能使本國廠商降低產品成本,從而在有利可圖的國際市場上佔有更大份額。由於成本補貼迫使外國競爭對手削減產量,使本國廠商得到額外利潤,這些利潤超過政府的補貼數額,即廠商的受益超過納稅人的損失。這說明出口補貼(或生產補貼)增加了國內經濟福利。
『伍』 國際經濟學克魯格曼 國際分工是哪一章
傳統國際貿易理論是以李嘉圖的「比較優勢理論」為支撐的,但是當代國際貿易的實踐並不能充分地支持這一論斷。克魯格曼在上世紀末提出「規模經濟是國際貿易產生的原因」,他以壟斷競爭模型來分析規模經濟及產業內部的貿易行為,深入闡述了規模經濟、不完全競爭市場結構與國際貿易之間的關系。
另外,克魯格曼將最初的產業集聚歸於一種隨機性的「初始資源分配」,初始的優勢因歷史演化的「路徑依賴」而被放大,從而產生「鎖定」效應,所以產業的地理聚合具有「歷史慣性或依賴性」。克魯格曼將貿易理論和區位理論整合,通過簡略的數理模型論證了產業集聚的根源。
『陸』 誰有經濟學類的書籍的讀書報告
《剩餘價值論》,馬克思著,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亞當.斯密著,商務印書館1972年版《政治經濟學及賦稅原理》,大衛.李嘉圖著,商務印書館1962年版《政治經濟學原理》下卷,約翰.穆勒著,商務印書館1991年版《政治經濟學的國民體系》,費.李斯特著,商務印書館1967年版《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凱恩斯著,商務印書館1988年版《西方經濟學》,高鴻業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經濟學原理》,[美]曼昆著,三聯書店、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經濟學》,[美]斯蒂格利茨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國際經濟學》,[美]保羅.克魯格曼,茅瑞斯.奧伯斯法爾德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國際經濟學》,[美]多梅尼克.薩爾瓦托著,清華大學出版社1997年(中、英文)版《國際經濟學》[美]彼特.林德特著,經濟科學出版社1992年版《國際經濟學》[美]丹尼斯.R.阿普爾亞德,小艾爾佛雷德.J.菲爾德著,機械工業出版社2002年英文版。《國際經濟學教程》,黃衛平,彭剛編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新編國際經濟學》,曲如曉,閆慶悅編著,經濟管理出版社2004年版《世界經濟學——理論.機制.格局》,杜厚文,朱立南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4年版《世界經濟學》,張幼文主編,立信會計出版社1999年版《國際貿易教程》,高成興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國際貿易教程》教學輔導,高成興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國際貿易》海聞,P.林德特,王新奎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國際貿易學》,趙春明主編,石油工業出版社2003年版《國際貿易教程》,尹翔碩編著,復旦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國際貿易——原理.政策.實務》,陳憲,韋金鸞等編著,立信會計出版社2003年版《國際貿易學》,朱鍾棣,郭羽誕,蘭宜生主編,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國際金融》,陳雨露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貨幣銀行學》,黃達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微觀經濟學:現代觀點》,范里安,上海三聯書店。《微觀經濟學基本理論與擴展》,尼科爾森,中國經濟出版社《宏觀經濟學》,曼昆,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全球視角的宏觀經濟學》,薩克斯,上海三聯書店《金融學》,博迪、默頓,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國際金融》,Clark,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國際經濟學》(第一卷、第二卷),甘道爾夫,中國經濟出版社,1999年。《投資學》(第五版),夏普、亞歷山大、貝利,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年。《貨幣金融學》(第四版),米什金,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8年。《計量經濟學導論》,伍德里奇,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國際金融市場》,萊維齊,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貨幣理論與政策》,瓦什,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柒』 經濟類書籍都有哪些
《剩餘價值論》,馬克思著,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
《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亞當.斯密著,商務印書館1972年版
《政治經濟學及賦稅原理》,大衛.李嘉圖著,商務印書館1962年版
《政治經濟學原理》下卷,約翰.穆勒著,商務印書館1991年版
《政治經濟學的國民體系》,費.李斯特著,商務印書館1967年版
《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凱恩斯著,商務印書館1988年版
《西方經濟學》,高鴻業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經濟學原理》,[美]曼昆著,三聯書店、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
《經濟學》,[美]斯蒂格利茨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
《國際經濟學》,[美]保羅.克魯格曼,茅瑞斯.奧伯斯法爾德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
《國際經濟學》,[美]多梅尼克.薩爾瓦托著,清華大學出版社1997年(中、英文)版
《國際經濟學》[美]彼特.林德特著,經濟科學出版社1992年版
《國際經濟學》[美]丹尼斯.R.阿普爾亞德,小艾爾佛雷德.J.菲爾德著,機械工業出版社2002年英文版。
《國際經濟學教程》,黃衛平,彭剛編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新編國際經濟學》,曲如曉,閆慶悅編著,經濟管理出版社2004年版
《世界經濟學——理論.機制.格局》,杜厚文,朱立南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4年版
《世界經濟學》,張幼文主編,立信會計出版社1999年版
《國際貿易教程》,高成興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國際貿易教程》教學輔導,高成興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國際貿易》海聞,P.林德特,王新奎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國際貿易學》, 趙春明主編,石油工業出版社2003年版
《國際貿易教程》, 尹翔碩編著,復旦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國際貿易——原理.政策.實務》, 陳憲,韋金鸞等編著,立信會計出版社2003年版
《國際貿易學》, 朱鍾棣,郭羽誕,蘭宜生主編,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國際金融》,陳雨露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
《貨幣銀行學》,黃達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
《微觀經濟學: 現代觀點》,范里安,上海三聯書店。
《微觀經濟學基本理論與擴展》,尼科爾森,中國經濟出版社
《宏觀經濟學》,曼昆,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全球視角的宏觀經濟學》,薩克斯,上海三聯書店
《金融學》,博迪、默頓,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國際金融》,Clark,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
《國際經濟學》(第一卷、第二卷),甘道爾夫,中國經濟出版社,1999年。
《投資學》(第五版),夏普、亞歷山大、貝利,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年。
《貨幣金融學》(第四版),米什金,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8年。
《計量經濟學導論》,伍德里奇,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國際金融市場》,萊維齊,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貨幣理論與政策》,瓦什,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