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學法 > 經濟學研究過程大體可以分為哪幾個階段

經濟學研究過程大體可以分為哪幾個階段

發布時間:2020-12-02 10:57:39

『壹』 李嘉圖經濟學理論體系的發展可以分成哪幾個階段

李嘉圖經濟學理論體系的發展,很明顯地可以分成三個階段;第一,1799年開始閱讀有系統的經濟學著作,尤以《國富論》;第二,1813-1817年,論爭與著作的出版;第三,關於其觀點與著作的爭論。

『貳』 2.信息經濟學的產生和發展經歷了哪幾個階段每個階段有哪些主要代表性思 想和

發展經濟學的形成與發展演變大體經歷了以下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大致從40年代到60年代中期。這一時期發展學說的特點可以用唯資本化,唯計劃化和唯工業化來概括。由於這一階段是發展經濟學發展的初始階段,各種發展理論紛紛出現,因此,這一階段又被稱為發展理論的巨大創新和爭鳴階段。 第二階段從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末,這一階段發展的重點也從單純追求經濟增長轉變為既要取得經濟增長又要求公平分配,滿足人類基本需要的方向發展。 第三階段大致從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末期。在這一階段,以美國總統里根和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為代表的西方保守政府的上台帶來了一整套新古典主義的、鼓吹自由市場經濟力量的經濟理論和政策。在理論方面,出現了當時所謂的供給方面的經濟學。從政策上來說,則出現了鼓吹在發達國家實行國有企業私有化,在發展中國家實行私有化、非計劃化和減少政府幹預的潮流。在這一階段,新古典經濟主義經濟學逐漸占據了發展經濟學發展的主流。第四階段是從80年代末期到本世紀的現在為止的一段時間。隨著戰後高科技的發展,國際貿易和國際分工獲得了空前的發展,世界經濟日益國際化,全球化。在世界范圍內,出現了一種新的高科技競爭體系。80年代中期,人們提出了可持續發展的概念。

『叄』 米達爾在經濟學方面的研究工作可分哪些階段

第一階段20年代至30年代,他的經濟學研究屬於新古典主義傳統,研究純粹理論問題。他作為瑞典學派的創建者之一,繼承了威克塞爾的傳統,對資產階級的一般動態均衡理論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瑞典皇家科學院所指出的米達爾「在貨幣理論和經濟周期理論方面的首創性研究工作」,就是指他在這一階段的研究成果。1931年,米達爾在其名著《貨幣均衡論》中,對威克塞爾「自然利率」的基本理論進行了重要的修改、補充和發展。他指出,威克塞爾「自然利率」概念,在貨幣經濟中是自相矛盾和無法確定的。米達爾認為,貨幣利率也不須包含在用來確定自然利率的公式之中。他在分析資本主義經濟動態過程時,把收入、費用、貯蓄和投資等經濟變數區分為「事前的」和「事後的」兩種類型。前者指分析期間開始時的預計數值,後者指分析期間結束時的實現數值,由此來說明貨幣均衡條件,也就是經濟均衡條件,說明社會儲蓄與投資等式的事前觀察,為何經過供給和需求的調整,達到事後的均衡。這一觀點已被當代資產階級經濟學家廣泛採用。第二階段,自40年代起他就轉向制度經濟學研究,即從結構上或制度上來研究社會經濟問題。瑞典皇家科學院所指出的「對經濟的、社會的和制度現象的內在依賴性的精闢分析」,就是指他在第二階段的研究成果。使他研究的方向轉變,是由於他研究社會平等問題引起的。30年代世界性資本主義經濟危機,也嚴重地影響了瑞典的經濟,生產下降,企業倒閉,失業增加,廣大人民群眾陷於生活貧困的境地,可是同時社會上另一部分人卻仍然很富裕。這種情況,使他開始研究社會平等問題。1934年,他與妻子合作,出版了《人口問題的危機》一書,提出實行均等化社會改革的一些主張。1944年,他寫作的《美國的兩難處境:黑人問題和現代民主》,該書從生活條件最差的人的角度,研究了美國的社會不平等問題。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米達爾開始研究世界范圍內的平等問題,研究發展中國家大多數人的窮困問題和均等化社會改革問題,並進而研究發達國家和不發達國家之間的不平等問題。研究社會不平等問題涉及面很廣,經濟、政治、社會、生活習慣、行為方式、社會制度和社會結構問題,需要進行跨學科的研究,使他從理論經濟學的研究轉到制度經濟學的研究,而成為一名制度經濟學家。

『肆』 在經濟學中,簡述短期生產的三個階段的特徵

第一階段:勞動的平均產量開始上升,且達到最大值;勞動的邊際產量上升達最大值,燃後,專開始下降,且勞屬動的邊際產量始終大於勞動的平均產量;勞動的總產值量始終是增加的。

第二階段:在第一階段的階段,在第二階段會連續增加可變要素勞動的投入量,以增加總產量,並將生產不斷擴大。這一階段是生產者進行短期生產的決策區間。

第三階段:勞動的平均產量繼續下降,勞動的邊際產量降為負值,勞動的總產量也呈現下降趨勢。

(4)經濟學研究過程大體可以分為哪幾個階段擴展閱讀:

經濟學是研究人類社會在各個發展階段上的各種經濟活動和各種相應的經濟關系及其運行、發展的規律的學科。經濟學核心思想是物質稀缺性和有效利用資源,可分為兩大主要分支,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

經濟學起源希臘色諾芬、亞里士多德為代表的早期經濟學,經過亞當·斯密、馬克思、凱恩斯等經濟學家的發展,經濟學衍生出了演化證券學、行為經濟學等交叉邊緣學科。隨著國民經濟的高速發展,經濟學研究和應用受到國家和民眾的關注越來越高,理論體系和應用不斷完善和發展。

『伍』 西方經濟學的發展分為哪幾個主要階段

1.古典經濟學
從17世紀中期開始到19世紀70年代為止,包括英國經濟學家斯密、李嘉圖、西尼爾、穆勒、馬爾薩斯,法國經濟學家薩伊。以斯密為代表,其1776年出版的《國富論》被稱為經濟學上的第一次革命,建立了以自由放任為中心的經濟學體系,他標志著經濟學的誕生。代表性的教科書是穆勒《政治經濟學原理及其在社會哲學上的應用》流行了20年。
2.新古典經濟學
從 19 世紀的「邊際革命」開始到20世紀30年代為止。包括英國經濟學家傑文史、馬歇爾,法國經濟學家瓦爾拉斯 — 邊際效用價值論的提出被說成是經濟學上的第二次革命,他標志著新古典經濟學的開始,馬歇爾在1890年發表的《經濟學原理》是其代表性的教科書。
3.現代經濟學
開始於20世紀30年代凱恩史主義的產生。包括英國經濟學家凱恩斯、瓊·羅賓遜、斯拉伐,以及美國經濟學家薩繆爾森、弗里德曼和盧卡斯。其中凱恩斯在1936年出版的的《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標志著當代經濟學的產生,該書與愛因斯坦的《相對論》、達爾文的《物種起源》、馬克思的《資本論》被人們稱著改變世界歷史的四大著作;而薩繆爾森的1948年開始發行的《經濟學》至今已出第十六版,是第三本好教科書。

『陸』 貝克爾將經濟學分成了幾個階段

貝克爾是當代來最著名的經濟學源家之一。按照他的劃分,經濟學共經歷了三個階段:「在第一階段人們認為經濟學僅限於物質資料的生產和消費結構,僅此而已(即傳統市場學)。到了第二階段,經濟理論的范圍擴大到全面研究商品現象,即研究貨幣交換的關系。今天,經濟研究的領域已擴大到研究人類的全部行為及與之有關的全部決定。」加里·貝克爾就是這第三階段經濟學,也就是現代經濟學的奠基人之一。他對現代經濟學的突出貢獻體現在「時間價值」概念的引入,通過時間價值分析,經濟學關於「經濟人」的傳統假定被大大擴展了,經濟理性不僅在貨幣支出的行為中,而且在人類花費時間的一切行為中發揮作用,這樣,經濟學領域拓成了一門人類行為學。

『柒』 經濟學產生之後,歷經了那幾個階段

第一階段:17世紀中期到19世紀中期,此時以微觀經濟學為主,代表為亞當·斯密的《國富論》是經濟理論研究的萌芽階段。
第二階段:19世紀晚期到20世紀初葉,是新古典經濟學階段,代表作有馬克思的剩餘價值理論、阿爾弗雷德·馬歇爾的《經濟學原理》。第三階段:20世紀30年代到60年代,現代宏觀經濟學的開始建立,以凱恩斯主義為代表。 第四階段:20世紀60年代以後,現代西方經濟學體系最終確立,建立了均衡價格理論,消費經濟學,生產力經濟學,廠商均衡理論和福利經濟學等。

『捌』 古典政治經濟學分為哪幾個階段

古典經濟學是指大約從1750--1875年這一段政治經濟學創立時期內的除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之外的所有的政治經濟學。其起源以大衛·休謨(David Hume)的有關著作出版(1752年)為標志,以亞當·斯密(Adam Smith)的代表作《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出版(1776年)為奠基。
古典經濟學分析了自由競爭的市場機制,將其看作一隻「看不見的手」支配著社會經濟活動;反對國家干預經濟生活,提出自由放任原則;分析了國民財富增長的條件、促進或阻礙國民財富增長的原因。

代表人物:
英國:
威廉·配第
亞當·斯密
大衛·李嘉圖
法國:
布阿吉爾貝尓
魁奈
西斯蒙第

『玖』 經濟學發展過程一般可以劃分為幾個階段

1. 古典學派(The Classical School)--受重農學派「自由放任」思想影響。
A. 時間:大約起自1776年至1848年止
B. 創始學者:亞當斯密(Adam Smith)
C. 學派精神:
a) 主張自由放任、反對政府幹涉
b) 人類皆有「利己心」,經濟體系自動會達成均衡
c) 充份就業是社會常態,失業是短暫社會現象
D. 代表人物有:
a) 亞當斯密:
1) 出版「國富論」,為經濟學奠定基礎,使經濟學成為一門獨立的科學,後人尊稱為「經濟學之父」
2) 提出「價格機能」,即「一隻看不見的手」在人類「利己心」的催使下可解決人類基本的經濟問題
3) 提出「絕對利益法則」,主張國際間的分工與專業,強調自由貿易。
b) 馬爾薩斯(T.R.Malthus):1798年《人口論》,提出悲觀的經濟學論調,即糧食以等差級數增加,出生率以等比級數增加,所以人類終會有糧食不足的慘象,可喜的是其預測與現況差距頗大。
c) 賽伊(J.B.Say):1803年《經濟學泛論》,提出「賽伊法則」(Say』s Law)─供給創造需求,認為充分就業是常態。與現今「消費者導向」的時代亦背道而馳。
d) 李嘉圖(David Richard):1817年《政治經濟學與賦稅原理》,提出邊際報酬遞減法則、差額地價說、比較利益法則及生存費用說。
e) 約翰密爾(John S.Mill) 1848年出版《政治經濟學原理》。

閱讀全文

與經濟學研究過程大體可以分為哪幾個階段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