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西方經濟學問題,奢侈品是富有彈性還是缺乏彈性為什麼理由最好詳細些,謝謝
如題所問抄,針對奢侈品的屬性我個人理襲解奢侈品具有雙重性。有關西方經濟學中所提出的富有彈性和缺乏彈性的解釋,奢侈品富有彈性還是缺乏彈性不是單方面的產生,還有要考慮其他的因素。奢侈品降價銷售量增加,奢侈品漲價,消費者追漲就是雙重性的體現。
2. 急求中國奢侈品消費的經濟學分析的文獻綜述求大神幫助
奢侈性消費的經濟學解釋 奢侈品是與必需品相對應的一個概念,也是一個動態的概念。隨著技術的進步和社會生產力水平的提高,原來被認為是奢侈品的東西,可能會不斷在社會上擴散,最終成為必需品,進而又有新的奢侈品出現。 奢侈品具有超出實用價值的「符號價值」,是人們炫耀財富、身份地位和生活方式的象徵符號。奢侈性消費與炫耀性消費具有相似的含義。 按經濟學「理性人」的假設,在消費中理性的做法應該是選擇價錢便宜而實用的東西,但為什麼時尚男女卻鍾情於勞力士手錶、LV手包等昂貴的東西呢?行為經濟學家把這種似乎「不理性」的消費選擇稱作炫耀性消費,認為炫耀性消費之所以存在,是因為它能夠給人帶來超出基本需求的滿足。在商業社會里,要想表現財力並藉此獲得或維持好名聲,炫耀性消費是主要途徑和手段之一。 美國經濟學家、社會學家凡勃倫在《有閑階級論》里指出,「對有閑階級而言,價格標簽與地位的關系極為重要;要表現財力並藉此取得或維持名聲,手段就是招搖式的揮霍行為」。富人的這種做法看上去是違背常情的自我放縱,但卻很有目的性——要把自己跟窮人區別開。 炫耀性消費主要是為了炫耀財富,而不是滿足真實需求 這種消費的動機是謀求某種社會地位。人們之所以熱衷於炫耀性消費,是因為它對於增加自己的財富有好處。藉助炫耀性消費所表達的象徵符號,人們容易認清自己要交往的對象。中國的新富階層,一方面是要通過奢侈性消費顯示自己的經濟實力和社會地位;另一方面是要通過炫耀式消費來維系和創造個人生存與發展的關系網路。 全球奢侈品行業的發展軌跡表明,一個國家奢侈品消費的增長,是與其GDP增長密切相關的,奢侈品消費背後有富豪作動力。奢侈揮霍性消費方式,典型地表現在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和地區。馬克吐溫發表於1873年的小說《鍍金時代》,反映了當時工業與商業的發展給美國帶來的巨大財富,造就了摩根、卡內基、洛克菲勒等一大批富翁,富翁們在肆意的奢侈中展示其財富實力,成全了美國人富甲天下、紙醉金迷的夢想。20世紀80年代開始,美國的高科技又造就了新一代的富翁和新的奢侈性生活方式。 美國社會學家丹尼爾貝爾在《資本主義的文化矛盾》一書中認為,資本主義有雙重起源——禁慾苦行主義和貪婪攫取性。在現代西方社會,支持經濟社會發展的似乎不是新教倫理的節儉與苦行精神,而是一種以奢侈消費為主要特徵的消費主義精神。今天,全球化使得這種消費方式逐漸向全球擴展,已經具有了相當的普遍性。中國等亞洲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的人們,在面對自己突然增加的財富時,也毫不猶豫地選擇富貴的標志——奢侈品來表明自己的經濟和社會地位。 大量涌現的新的消費手段,如快餐店、信用卡、購物中心、電視和網路購物、商品目錄冊等,它們賦予人們某些能力,使人們能夠做以前不能做的事情。但是,它們在資金、心理以及物質上強制人們,使人們超出自己的需要進行花費。這是資本家夢寐以求的,這樣也可以促使經濟始終保持快速增長。 另外,現代社會的大眾傳媒與廣告,作為消費主義意識形態的主要傳播渠道,使得奢侈(炫耀)性消費成為一種可以在全球范圍內廣泛散播的現象。廣告、傳媒操縱著人們的慾望和趣味 激發著人們追逐變化不定的時尚,「使消費者神魂顛倒」。傳媒在商業利益等因素的驅動下,不僅展示著人們的消費現實,也不斷創造著消費現實。 另據經濟學人智庫預測,到2008年,中國的年境外旅行人數將達4900萬人次,2010年將達到6000萬人次,2015年則會增長到1億人次。 奢侈品市場的經濟學解釋 (1)需求理論悖論 經濟學中的需求,定義為有能力購買並且願意購買的某種產品的數量,對目前僅僅步入小康水平的中國消費市場而言,奢侈品市場的火爆現象顯然並不足以用需求理論來解釋。因為按照經濟學的觀點,對於奢侈品而言絕大多數有購買的意願但卻並不具備對該商品的支付能力,因此,只有所謂的富人才具有對奢侈品的真正需求。但從當前奢侈品的消費現狀來看,奢侈品並不完全是富人的專利品,普通居民尤其是年輕一代對高品質生活的追求使得他們的需求層次不斷增加。滿足生活的基本需要以及量入為出的思想對於當前的許多消費者而言已經不復存在,在考慮到物價上漲因素以及基於馬斯洛的五需求層次理論,居民對於奢侈品消費的需求將遠遠超出經濟學理論中所定義的需求。 (2)效用理論悖論 按照薩繆爾森給出的幸福方程式:幸福=效用,慾望,不難發現,從效用最大化的觀點出發,對人本身影響最大的效用不是財富,而是幸福本身。財富僅僅是能夠帶來幸福的很小的因素之一,人們是否幸福,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很多和絕對財富無關的因素。因此,財富的多少並不能最終決定人們的幸福,當人們在對奢侈品的消費者(有能力支付或者超前消費)中能夠獲得足夠的效用越來越接近其慾望水平,甚至超出其慾望水平時,其幸福程度不斷增加。當然,這一效用既可以是消費者在對奢侈品的直接消費中所獲得的滿足程度,亦可以認為是該奢侈品並無實用性但其可為消費者提供足夠的炫耀資本而使消費者獲得一定的滿足程度(如虛榮心得到滿足)。另外,從經濟學的效用理論來說,當消費者追求的目標過於單一,邊際效用遞減規律將迅速產生作用,消費者最大化的總效用自然會降低,當從消費者追求的目標具有多樣性時,各種效用不會遞減,並且總效用最大化。因此,效用理論可以預測,對於某一消費者或某個單一市場而言,對於奢侈品的消費將逐步趨向於多元化發展。 (3)彈性理論悖論 從現實來看,奢侈品(如豪華別墅、名玩古董等)在很多情況下的價格要高出其價值本身很多,其主要原因在於對於奢侈品的炒作抬高了奢侈品的價值。根據彈性理論,對於不同類型的商品(奢侈品和正常商品),廠商所採取的定價策略亦將隨之不同。比如在一般情況下,對於缺乏彈性的商品(正常商品)由於其價格彈性小於l,廠商將提高價格從而獲得更大收益,對於富有彈性的商品(奢侈商品)由於其價格彈性大於1,廠商可降低價格從而獲得更大收益。筆者認為,以上結論的產生是基於消費者的收入水平以及消費偏好趨同的條件而產生。當消費人群能夠根據收入水平或者消費偏好而有效細分時,上述結論並不完全成立。這主要是因為即使對於同一種商品,由於收入水平與消費偏好不同,消費者對於商品的價格彈性也將不同。另外,由於攀比心理的驅使,當奢侈品提高價格時反而會使得消費需求增加,價格較低時卻無人問津。因此,在奢侈品市場中,奢侈品往往被定義為缺乏彈性的商品,必須通過提高價格以獲得更多收入。 希望有些可以用到
3. 奢侈品和一般正常商品在經濟學上有什麼不同
價格彈性一般情況下是小於0的,大於0是吉芬商品,收入彈性大於0是正常品,小於0是低檔品,在0-1之間是必需品,大於1是奢侈品。
4. 徵收奢侈品稅經濟學原理
主要是引導消費,有些消費品要耗費相當多的緊缺資源,消費一點就會少一點,有些對人休有害,但又有消費群,所以用稅收調節一下,還有其他理由.
5. 現代西方經濟學問題:奢侈品是富有還是缺乏彈性為什麼
富有彈性!首先,需求層次理論可以用到經濟學中來分析人們的消費行為。高一層次的慾望在比其低層次的慾望得到滿足後就必然會產生和發生實際作用,慾望的層次越高,其帶給人的滿足就越強烈,人們願意為之付出的代價也就越高。基於這一點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隨著人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當人們的低級慾望如食慾等得到滿足的時候,人們會把大量的金錢投入到更高層次的精神消費上來,並且隨著人們收入的不斷增多,人們對精神商品的消費也會越來越多,其結果導致人們物質消費的比重不斷下降,精神消費的比重不斷上升。奢侈品是最高層次的精神商品,隨著人們收入的增加,人們對奢侈品的消費也將飛速增加。
奢侈品的這種特點,可以用需求的收入彈性進行描述。假定某虛榮品的需求量Q是消費者收入I的函數,即Q=F( I ).則該商品的需求的收入彈性公式為:
EI=(⊿Q/Q)/ (⊿I/I)= (⊿Q/⊿I)×(I/Q) (1)
或EI=(dQ/dI) ×(I/Q) (2)
現在來分析上述公式.公式1中的分母(⊿I/I)表示的消費者收入的變化率,也即是消費者收入的變化速度, 分子(⊿Q/Q)表示的是在消費者收入以某一速度變化的情況下,帶來的消費者對某虛榮品的需求量的變化率(變化速度).基於收入以某一速度的提高將帶來虛榮品消費的更大速度的提高這一客觀事實,我們可以推斷,虛榮品的需求的價格彈性是大於1的,即EI>1.反過來也成立,當我們已知某種商品的EI>1,我們就可以下結論,該商品屬於虛榮品.
要是上面理解有困難,我就說白話吧。大米和珠寶:大米天天要吃,少一天不行,珠寶少帶一天沒啥事,大米沒啥彈性,珠寶彈性很大。能理解嗎?
6. 西方經濟學問題,奢侈品是富有彈性還是缺
在理論模型下,提高對徵收奢侈品稅收起到「劫富」的作用,在政府使用稅收提高整體社會福版利權,或進行公共建設投資,從而達到「濟貧」效果,然而在某些情況下,對奢侈品高征稅,提高其價格,可能導致的結果是奢侈品消費總量減少,使得部分群體消費者逃避高征稅處地進行消費,高稅率得到的稅收未必比未提高稅率錢徵收的稅收多。並且政府對稅收使用的合理與否也直接關繫到是否可以「濟貧」。
7. 【關於奢侈品】 經濟學老師一日講到奢侈品,為了便於理解,說道:「同學們知道什麼是奢侈品么,假設你跟
第一次的奢侈品指的是情,禮輕情意重的意思,後面的意思是你女朋友的眼裡只有物質享受,一般人養不起。
8. 用經濟學解釋為什麼中國人要去國外購買奢侈品
先回答一下經濟學中對奢侈品的定義:價值與品質關系比最高的商品;
購買奢侈品的動機:這里我引用網路中的內容——(數量稀少這是前置條件)
1.奢侈品的價值比較持久,因而可以作為貯藏財富的有效工具。例如,珠寶在保值方面的作用與黃金類似。
2.奢侈品可以顯示一個人的社會地位。這是人類區別於其他動物的一個特徵。對於大多數物種來說,它們通過體型的大小來決定其地位。在人類社會中,地位不僅僅取決於體力,競爭是多方面的,其中就包含對消費行為的不可復制性追求。
3.人類對美的追求也是產生奢侈品需求的重要因素。
那麼回到正題——中國人為什麼去國外買奢侈品:
1)價格因素:由於中國是奢侈品的新興市場,而教育配套滯後於經濟發展以及中國經濟的強勢發展等因素,中國消費者對奢侈品擁有強烈的需求。對此價格方面,奢侈品的數量是稀少的,也就是其供給相對恆定,而中國市場對其需求時旺盛的,這就造成了奢侈品商家在中國市場上存在的價格歧視現象(這是不是信口雌黃,而是當前市場事實)。再結合我國對奢侈品徵收重稅,從而造成同樣的款式,國內買的更貴的現象。
2)市場信任危機:我國國民對我國生產或出售的產品不信任,不信任包括:質量品質懷疑、品牌真假懷疑(我國的山寨工業名不虛傳)、價格水平。讓我們試想一下,消費者都擔心自己手上提著的高檔包包被人當街認出是A貨!這是何等的難堪!
3)國門開放:由於簽證辦理越來越容易,出國旅行越來越方便,出去玩不帶點「特產」回來是不是有些不好,特別是這些特產可以夢寐以求的!
綜上所述:我國改革開放後,國名收入增長結合我國護照「品質」提升,出國非常容易,國外可以買到——「物美價廉」的奢侈品,這是多麼的美好!
9. 用微觀經濟學來解釋,什麼是奢侈品
經濟學將奢侈品定義為對其需求的增長高於收入增長的物品。它涵蓋范圍可能很廣,從人參、名牌手錶到豪華汽車,都可能是奢侈品。
不過,通常人們認為奢侈品是那些非常昂貴的物品,即大部分人消費不起的物品。有些奢侈品既不是必需的又沒有實際用途的昂貴物品,如名牌箱包、高級成衣和高檔汽車。私人飛機和豪華遊艇當然也屬於奢侈品的范疇。尼曼-馬庫斯是美國一家擁有一百多年歷史的、以經營奢侈品為主的高端連鎖百貨。2012年3月,尼曼-馬庫斯以注資國內電商魅力惠的方式進入中國市場,9個月之後尼曼-馬庫斯的電子商務平台在中國正式上線,並將運營中心和倉庫均設立在了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