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微觀經濟學的基本假設是什麼
整個微觀經濟學的論證都是建立在三個基本的假設條件之上的,即完全理性、完全競爭、完全信息。而這三大假設都與事實難以相符。 首先,完全理性不可能。對於微觀經濟學研究的兩大行為主體:居民戶和廠商,雖然他們都在自覺或不自覺地追求自身最大化的效用和利潤,但在現實經濟生活中,他們的理性都只是有限的。居民戶在日常的消費活動中難以實現效用的最大化;廠商也不可能把生產活動總是安排在利潤最大化點上進行。其次,完全競爭不現實。西方經濟學對完全競爭具有嚴格的限定,包括市場上有大量的買者和賣者;市場上每個廠商提供的商品都是同質的;所有的資源具有完全流動性;信息是完全的。條件如此之苛刻,以致很多西方經濟學家也坦言:在現實經濟生活中,真正符合這四個條件的市場是不存在的。再次,完全信息不成立。完全信息假設在微觀經濟學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如果信息是完全的,那麼市場價格機制才會是有效的,資源就能實現最優配置。但是,現實經濟生活中的各種信息往往卻是不完全、不對稱的。在這種情況下,信息經濟學家們預言,價格機制的作用會導致「劣幣驅逐良幣」的結局,市場就會是無效率的。可見,假設不同,結論就完全不同了。西方經濟學精緻的理論大廈卻是建立在這樣一些脆弱的假設基礎之上,它的科學性自然就會遭到嚴重的損害。
㈡ 微觀經濟學的兩個基本假設條件
第一,理性人假定。
消費者與廠商都是以利己為目的的經濟人,他們自覺的按利益最大化的原則行事,既能把最大化作為目標,又知道如何實現最大化
第二,完全信息假定。
消費者和廠商可以免費而迅速的獲得各種市場信息。
微觀經濟學是研究社會中單個經濟單位的經濟行為,以及相應的經濟變數的單項數值如何決定的經濟學說;分析個體經濟單位的經濟行為,在此基礎上,研究現代西方經濟社會的市場機制運行及其在經濟資源配置中的作用。
(2)微觀經濟學的假設條件擴展閱讀
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只是研究對象有所分工,兩者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並無根本分歧。兩者均使用均衡分析與邊際分析,在理論體繫上,它們相互補充和相互依存,共同構成現代西方經濟學的理論體系。
1、基本假設不同
微觀經濟學的基本假設是市場出清、完全理性、充分信息,認為市場經濟通過「看不見的手」能自由調節實現資源配置的最優化。宏觀經濟學則假定市場機制是不完善的,政府有能力調節經濟,通過「看得見的手」糾正市場機制的缺陷。
2、中心理論不同
微觀經濟學的中心理論是價格理論,還包括消費者行為理論、生產理論、分配理論、一般均衡理論、市場理論、產權理論、福利經濟學、管理理論等。宏觀經濟學的中心理論則是國民收入決定理論,還包括失業與通貨膨脹理論、經濟周期與經濟增長理論、開放經濟理論等。
㈢ 微觀經濟學的基本假設是什麼
整個微觀經濟學的論證都是建立在三個基本的假設條件之上的,即完全理性內、完全容競爭、完全信息。而這三大假設都與事實難以相符。
㈣ 簡述微觀經濟學的基本假設條件
微觀經復濟學有三個基本前提假制設:第一個基本前提假設是理性人假設,又稱經濟人假設,或最大化原則,是西方經濟學中最基本的前提假設。第二個基本前提假設是信息完全假設。價格機制是傳遞供求信息的經濟機制,信息完全假設具體體現在自由波動的價格上。最大化原則加上完全競爭假設才能推導出信息完全假設。第三個基本前提假設是市場出清假設,它與前兩個基本前提假設具有明確的因果關系,是前兩者的邏輯推論。現代經濟學的發展圍繞著對這三個基本前提假設的反思而展開。西方經濟學從以上三個基本前提假設出發,通過數學演繹推理,得出結論
㈤ 微觀經濟學的基本假定條件有哪些
微觀經濟的基本復假設主要有兩個:制
1、理性選擇的基本假設
即在一切經濟生活中的行為都是合乎所謂的理性的,力圖以最小的經濟代價去追逐和獲得自身的最大的經濟利益。
2、完備信息的基本假設假設
市場上每一個從事經濟活動的個體都對有關的經濟情況具有完全信息。
㈥ 微觀經濟學的一個基本假設是什麼
微觀經濟學抄的理論是以如下三個基本假設條件為前提的:第一,市場出清。即堅信在價格可以自由而迅速升降的情況下,市場上一定會實現充分就業的均衡(equilibrium)狀態。在這種狀態下,資源可以得到充分利用,不存在資源閑置或浪費問題。第二,完全理性。即消費者和廠商都是以利已為目的的理性人(rational man),他們自覺地按利益最大化的原則行事,既能把最大化作為目標,又知道如何實現最大化。第三,完全信息。即消費者和廠商可免費而迅速地獲得各種市場信息(information)。只有在這種條件下,微觀經濟學關於價格調節實現資源配置最優化,以及由此引出自由放任的經濟政策,才是正確的。
㈦ 微觀經濟學的三大基本假設條件是
1、第一個基本前提假設是理性人假設,又稱經濟人假設,或最大化原則,是西方經濟學中最基本的前提假設。
2、第二個基本前提假設是信息完全假設。價格機制是傳遞供求信息的經濟機制,信息完全假設具體體現在自由波動的價格上。最大化原則加上完全競爭假設才能推導出信息完全假設。
3、第三個基本前提假設是市場出清假設,它與前兩個基本前提假設具有明確的因果關系,是前兩者的邏輯推論。
現代經濟學的發展圍繞著對這三個基本前提假設的反思而展開。西方經濟學從以上三個基本前提假設出發,通過數學演繹推理,得出結論。
(7)微觀經濟學的假設條件擴展閱讀:
一、產生與發展
微觀經濟學的歷史淵源可追溯到亞當·斯密的《國富論》,阿爾弗雷德·馬歇爾的《經濟學原理》。20世紀30年代以後,英國的羅賓遜和美國的張伯倫在馬歇爾的均衡價格理論的基礎上,提出了廠商均衡理論。
標志著微觀經濟學體系的最終確立它的體系主要包括:均衡價格理論,消費經濟學,生產力經濟學,廠商均衡理論和福利經濟學等。
微觀經濟學的發展,迄今為止大體上經歷了四個階段:第一階段:17世紀中期到19世紀中期,是早期微觀經濟學階段,或者說是微觀經濟學的萌芽階段。
第二階段:19世紀晚期到20世紀初葉,是新古典經濟學階段,也是微觀經濟學的奠定階段。第三階段:20世紀30年代到60年代,是微觀經濟學的完成階段。第四階段:20世紀60年代至今,是微觀經濟學的進一步發展、擴充和演變階段。
二、方法發展
20世紀西方經濟學的長足發展,還集中體現在其研究方法和研究角度的巨大變化方面。分析方法的變化帶來的是西方經濟學研究深度的推進和廣度的拓展。
可以說,20世紀西方經濟學之所以產生諸多「革命」和理論創新,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其研究方法和角度的巨大變化。
方法論的變化對20世紀西方經濟學的發展產生了重大的推動作用,從而使其呈現出鮮明的時代特徵,研究方法的演變甚至在某種意義上講體現了西方經濟學的發展脈絡。
㈧ 什麼是微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的研究以哪些假設條件為前提
微觀經濟學(復Microeconomics)(「微制觀」是希臘文「 μικρο 」的意譯,原意是「小")又稱個體經濟學,小經濟學,是現代經濟學的一個分支,主要以單個經濟單位(單個生產者、單個消費者、單個市場經濟活動)作為研究對象分析的一門學科。 微觀經濟學是研究社會中單個經濟單位的經濟行為,以及相應的經濟變數的單項數值如何決定的經濟學說。亦稱市場經濟學或價格理論。
微觀經濟學的理論是以如下三個基本假設條件為前提的:
第一,市場出清。即堅信在價格可以自由而迅速升降的情況下,市場上一定會實現充分就業的均衡(equilibrium)狀態。在這種狀態下,資源可以得到充分利用,不存在資源閑置或浪費問題。
第二,完全理性。即消費者和廠商都是以利已為目的的理性人(rational man),他們自覺地按利益最大化的原則行事,既能把最大化作為目標,又知道如何實現最大化。
第三,完全信息。即消費者和廠商可免費而迅速地獲得各種市場信息(information)。只有在這種條件下,微觀經濟學關於價格調節實現資源配置最優化,以及由此引出自由放任的經濟政策,才是正確的。
㈨ 微觀經濟學中完全競爭市場的四個假設條件是什麼
第一,市場上有無數的買者和賣者。由於市場上有為數眾多的商品需求者和供給者。他們中的每一個人的購買份額或銷售份額,相對於整個市場的總購買量或總銷售量來說是微不足道的,好比是一桶水中的一滴水。他們中的任何一個人買與不買,或賣與不賣,都不會對整個商品市場的價格水平產生任何影響。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每一個消費者或每一個廠商都是市場價格的被動接受者,對市場價格沒有任何控制力量。
第二,同一行業中的每一個廠商生產的產品是完全無差別的。這里的完全無差別的商品,不僅指商品之間的質量完全一樣,還包括在銷售條件、商標、包裝等方面是完全相同的。因此,對消費者來說,購買哪一家廠商的商品都是一樣的。如果有一個廠商提價,他的商品就會完全賣不出去。當然,單個廠商也沒有必要降價。因為在一般情況下,單個廠商總是可以按照既定的市場價格實現屬於自己的那一份相對來說是很小的銷售份額。
第三,廠商進入或退出一個行業是完全自由的。廠商進出一個行業不存在任何障礙,所有的資源都可以在各行業之間自由流動。這樣,各行業的廠商規模和廠商數量在長期內是可以任意變動的。但是在短期內,廠商規模和廠商數量仍然是不可變的。
第四,市場中每一個買者和賣者都掌握與自己的經濟決策有關的商品和市場的全部信息。這樣,市場上的每一個消費者或生產者都可以根據自己所掌握的完全的信息,確定自己的最優購買量或最優生產量,從而獲得最大的經濟利益。而且,這樣也排除了由於市場信息不暢通而可能產生的一個市場同時存在幾種價格的情況。
㈩ 微觀經濟學的一個基本假設是什麼微觀經濟理論的建立
微觀經濟學的理論是以如下三個基本假設條件為前提的:第一,市場出清。即堅信專在價格可屬以自由而迅速升降的情況下,市場上一定會實現充分就業的均衡(equilibrium)狀態。在這種狀態下,資源可以得到充分利用,不存在資源閑置或浪費問題。第二,完全理性。即消費者和廠商都是以利已為目的的理性人(rational man),他們自覺地按利益最大化的原則行事,既能把最大化作為目標,又知道如何實現最大化。第三,完全信息。即消費者和廠商可而迅速地獲得各種市場信息(information)。只有在這種條件下,微觀經濟學關於價格調節實現資源配置最優化,以及由此引出自由放任的經濟政策,才是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