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學法 > 心理學經濟學定律

心理學經濟學定律

發布時間:2020-12-02 01:39:26

Ⅰ 心理學和經濟學有什麼互相聯系

心理學和經濟學最經典的結合
就是交叉學科:行為金融學(行為經濟學)

Ⅱ 請問 誰有 《心理學定律與經濟學定律大全集》 葉楓 2012版和《心理操控術大 全集上下》春之霖 2012版 電子

去網上找找收費的那些吧 這些書的電子版好像沒有

Ⅲ 經濟學與心理學有什麼關系

經濟學與心理學的互涉關系:
學科間互涉的日益加強是近年來科學發展的一個顯著趨勢,而心理學與經濟學本就有著特殊的親緣關系,近年來的學科際互動更是日益頻繁深入,採取跨學科的視角,圍繞經濟學與心理學的互涉關系,從如下方面展開具體論述:
(1)心理學與經濟學互涉的歷史淵源:二者共同發軔於近代英國經驗主義哲學,隨後經歷了一個從相互分離到再度結合的過程。
(2)心理學與經濟學的相互「越界」:隨著經濟學的發展,經濟學自身的研究領域逐漸擴張,從而與心理學的研究領域產生了日益增多的交疊,而心理學的發展也使得心理學家逐漸關注經濟學領域的課題。
(3)心理學與經濟學研究方法和分析工具的跨領域應用:心理學中的實驗方法給經濟學帶來了重大的方法論革命,功能性腦成像技術的成熟也促成了神經經濟學的出現;另一方面,經濟學中的博弈實驗範式對於心理學家有著高度的借鑒意義,經濟學家對心理學實驗方法的改造也值得引起心理學家的注意。
(4)心理學與經濟學研究成果的共享:認知心理學的進步為經濟學帶來了作為「有限理性的圖譜」的行為經濟學和優秀的建模工具——人工神經網路,而經濟博弈論作為一種針對人類交互決策行為的優秀分析框架,於心理學家對人際沖突與合作領域的深入理解和研究大有裨益。
(5)心理學與經濟學互涉的積極意義:二門學科互涉的意義表現為,推進二門學科的協同發展、促進二者理論定位、思維方式的差異互補、有助於深化對特定主題的探討。
(6)心理學與經濟學互涉的前景展望:近年來,心理學和經濟學表現出共同的「後現代」轉向、「文化」轉向和「快樂」轉向,從而產生了更多的理論共識,也出現了制度研究、復雜系統研究等二者皆大有可為的新興跨學科研究領域;更進一步地,二者有望在以生物學為理論基礎、以博弈論為建模平台、以理性行為者模型為通用工具的背景下達到整合,並進一步匯入行為科學學科群整合的洪流。

Ⅳ 心理學和經濟學的關系

有門交叉課程。心理學的這門交叉課程叫經濟心理學;經濟學的這門交叉課程叫行為經濟學。大概從這門課程可以看到兩者的關系

Ⅳ 經濟學管理學心理學哲學的種種法則、效應、原理有沒有大全集

1、墨菲定律 「墨菲定律」是一種心理學效應,是由愛德華·墨菲(Edward A. Murphy)提出的。 主要內容: 一、任何事都沒有表面看起來那麼簡單; 二、所有的事都會比你預計的時間長; 三、會出錯的事總會出錯; 四、如果你擔心某種情況發生,那麼它就更有可能發生。 墨菲定律的原句是這樣的:如果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方式去做某件事情,而其中一種選擇方式將導致災難,則必定有人會做出這種選擇。 墨菲定律主要內容是:如果事情有變壞的可能,不管這種可能性有多小,它總會發生。 以樂觀的心態看待工作和生活瑣事,悲觀情緒只能讓事情變得更糟,何不開心一點呢?
2、馬太效應 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現象 馬太效應,是社會學家和經濟學家們常用的術語,反映的社會現象是兩級分化,富的更富,窮的更窮 。 名字來自聖經《新約·馬太福音》一則寓言: 「凡有的,還要加倍給他叫他多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 中國古代哲學家老子曾提出類似的思想:「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
3、破窗效應 理論認為環境中的不良現象如果被放任存在,會誘使人們仿效,甚至變本加厲。 一個房子如果窗戶破了,沒有人去修補,隔不久,其它的窗戶也會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 一面牆,如果出現一些塗鴉沒有被清洗掉,很快的,牆上就布滿了亂七八糟、不堪入目的東西;一個很乾凈的地方,人們不好意思丟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現之後,人就會毫不猶豫地拋,絲毫不覺羞愧。 環境有時候會讓人失去判斷力,在混沌的環境中,堅持道德和原則,才能體現出一個人的修養。
4、木桶定律 一隻水桶能裝多少水取決於它最短的那塊木板 。 一隻木桶想盛滿水,必須每塊木板都一樣平齊且無破損,如果這只桶的木板中有一塊不齊或者某塊木板下面有破洞,這只桶就無法盛滿水。 一隻木桶能盛多少水,並不取決於最長的那塊木板,而是取決於最短的那塊木板。也可稱為短板效應。 一個能全面認識自己的優點和缺點的人,才能突破短板的限制,發揮自己應有的實力。
5、羊群效應 羊群是一種很散亂的組織,平時在一起也是盲目地左沖右撞,但一旦有一隻頭羊動起來,其他的羊也會不假思索地一哄而上,全然不顧前面可能有狼或者不遠處有更好的草。 因此,「羊群效應」就是比喻人都有一種從眾心理,從眾心理很容易導致盲從,而盲從往往會陷入騙局或遭到失敗。 人們會追隨大眾所同意的,將自己的意見默認否定,且不會主觀上思考事件的意義。 盲從從來都不是什麼好事。
6、手錶定律 擁有兩塊以上的手錶並不能幫人更准確的判斷時間,反而會製造混亂,讓看錶的人失去對時間的判斷,這就是著名的手錶定律。 手錶定理所指的另一層含義在於每個人都不能同時挑選兩種不同的行為准則或者價值觀念,否則那個人的行為將陷於混亂 對待他人和自己,應該使用同一套准則。
7、二八定律 二八定律又名80/20定律、帕累托法則(定律)也叫巴萊特定律、最省力的法則、不平衡原則等,被廣泛應用於社會學及企業管理學等。 這個80/20定律被一再推而廣之。 經濟學家說,20%的人手裡掌握著80%的財富。有這樣兩種人,第一種佔了80%,擁有20%的財富; 第二種只佔20%,卻掌握80%的財富。 心理學:20%的人身上集中了人類80%的智慧,他們一出生就鶴立雞群。 日常生活中的「二八法則」:以下是二八定律在生活中的體現 20%的人成功------------------80%的人不成功 20%的人用脖子以上賺錢--------80%的人脖子以下賺錢 20%的人正面思考--------------80%的人負面思考 20%的人買時間----------------80%的人賣時間 20%的人找一個好員工----------80%的人找一份好工作 20%的人支配別人--------------80%的人受人支配 20%的人做事業----------------80%的人做事情 20%的人重視經驗--------------80%的人重視學歷 20%的人認為行動才有結果------80%的人認為知識就是力量…… 你想做那80%還是20%?
8、鱷魚法則 假定一隻鱷魚咬住你的腳,如果你用手去試圖掙脫你的腳,鱷魚便會同時咬住你的腳與手。 你愈掙扎,就被咬住得越多。所以,萬一鱷魚咬住你的腳,你唯一的辦法就是犧牲一隻腳,有點類似虎怒決蹯。 由於人性天生的弱點,時時不自覺地影響我們的操作,一次大虧,足以輸掉前面99次的利潤。 所以嚴格遵守止損紀律便成為確保投資者在風險市場中生存的唯一法則。
9、踢貓效應 一父親在公司受到了老闆的批評,回到家就把沙發上跳來跳去的孩子臭罵了一頓。 孩子心裡窩火,狠狠去踹身邊打滾的貓。貓逃到街上,正好一輛卡車開過來,司機趕緊避讓,卻把路邊的老闆撞傷了。 人的不滿情緒和糟糕心情,一般會沿著等級和強弱組成的社會關系鏈條依次傳遞。 由金字塔尖一直擴散到最底層,無處發泄的最弱小的那一個元素,則成為最終的受害者。其實,這是一種心理疾病的傳染。 這就是心理學上著名的「踢貓效應」,描繪的是一種典型的壞情緒的傳染所導致的惡性循環。 懂得管理自己情緒的人,才是一個心理健康的人。
10、長尾理論 由於成本和效率的因素,當商品儲存流通展示的場地和渠道足夠寬廣。 商品生產成本急劇下降以至於個人都可以進行生產,並且商品的銷售成本急劇降低時幾乎任何以前看似需求極低的產品,只要有賣,都會有人買。 這些需求和銷量不高的產品所佔據的共同市場份額,可以和主流產品的市場份額相當,甚至更大。 是金子,總會發光的。

Ⅵ 隨便給我幾個心理學上的名詞和經濟學上的。謝謝~

心理學名詞解釋:

1. 神經元:神經元即神經細胞,是構成神經系統的基本單位,既是結構單位也是功能單位,它不同於身體細胞的功能主要在於它可被輸入的刺激所激活,引起神經沖動,進行沖動傳導。其構造上基本由三部分即胞體、樹突和軸突三部分組成。就其功能和分布不同可分為傳入,傳出和聯合三種神經元。神經元之間的聯系方式為突觸傳遞。
2. 極化現象:這是神經傳導的電化學過程中的一種現象。當神經元在靜息狀態下,鉀離子的濃度在膜內比膜外大30倍,而鈉離子的濃度膜外比膜內大10倍。為維持他們的濃度,膜內外電位差允許鉀離子透入膜內,而不允許鈉離子滲入。於是形成了膜內負電荷、膜外正電荷的電位差。這就是膜的極化現象。這種電位被成為靜息電位。
3. 去極化過程:當神經元胞體和樹突受到足夠強的刺激時,細胞膜電離子通透性發生改變,鈉離子迅速進入膜內,使膜內負電位差消失,即為去極化過程。
4. 動作電位:經過去極化過程,神經元便由相對的靜息狀態進入活動狀態,形成了神經沖動,成為動作電位,動作電位持續時間大約1毫秒。
5. 突觸傳遞:神經元之間是以一個神經元的軸突與另外一個神經元的胞體或數突相聯系的,這種特殊的聯系結構稱為
免費考研網www.freekaoyan.com

經濟學名詞解釋:

財政投融資:是一種政策性投融資制度。不同於無償撥款和商業性投融資,是在大力發展商業性投融資渠道基礎上的一種新型投融資渠道,目的性很強,有嚴格的范圍限制,主要是為提供公共物品特徵的基礎產業部門融資。其方式和資金來源多樣化。

財政補貼:是一種影響相對價格結構,從而可以改變資源配置結構、供給結構和需求結構的政府無償支出。在我國政府的財政統計中,該補貼主要有物價補貼和企業虧損補貼兩大類。此外,政府還提供若干形式比較隱蔽的補貼,如財政貼息、稅收支出等。

財政貼息:指政府代企業支付部分或全部貸款利息。是政府提供的形式比較隱蔽的補貼。

稅收支出:是以特殊的法律條款規定的、給予特定類型的活動或納稅人以各種稅收優惠待遇而形成的收入損失或放棄的收入。是政府的間接性、財政補貼性支出。

規費收入:指國家機關為居民或團體提供特殊服務或實施行政管理所收取的手續費和工本費,如工商企業登記費、商標注冊費、公證費等。
稅率指國家征稅的比率,即稅額與課稅對象之比。分為比例稅率、定額稅率和累進稅率三種。

課稅基礎:簡稱稅基。指建立某種稅或稅制的經濟基礎或依據。它不同於課稅對象,如商品課稅的對象是商品,但其稅基則是廠家的銷售收入或消費的貨幣支出;也不同於稅源,稅源總是以收入的形式存在,但稅基卻可能是支出。稅基選擇是稅制設計的重要內容,它包括①何為稅基(收益、財產;支出)。②稅基寬窄。

稅收效應:指納稅人因國家課稅而在其經濟選擇或經濟行為方面作出的反應,或者說是指國家課稅對消費者的選擇以致生產者決策的影響,即常說的稅收的調節作用。分為收入效應和替代效應。

稅負轉嫁:指商品交換過程中,納稅人通過提高售價或壓低購價的方法,將稅負轉移給買者或供應者的一種經濟現象。

復合稅制:指一個國家的稅收制度必須由多種稅類的多個稅種組成,通過多種稅的互相配合和相輔相成組成一個完整的稅收體系。

拉弗曲線:是說明稅率和稅收收入(或GDP)之間的函數關系。對說明稅率與稅收、經濟增長之間的一般關系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它說明:①高稅率不一定取得高收入,高稅收不一定是高效率;②取得同樣多的稅收,可採取兩種不同稅率。

國債:指中央政府在國內外發行債券或向外國政府和銀行借款形成的國家債務。是一特殊的財政和債務范疇,是整個社會債務的重要組成部分。

國債發行市場:即國債一級市場或初級市場,是國債交易的初始環節,一般是政府與證券承銷機構間的交易,通常由證券承銷機構一次全部買下所發國債。

國債流通市場:又稱國債二級市場,是國債交易的第二階段。一般是國債承銷機構與認購者之間的交易,也包括國債持有者與政府或國債認購者之間的交易,分為證券交易所交易和場外交易。

國家預算:是政府的基本財政收支計劃,功能首先是反映政府的財政收支狀況。一般由中央預算和地方預算組成。有多種預算形式和預算方法。
國家預演算法:是國家預算管理的法律規范,是組織和管理國家預算的法律依據。任務是規定國家立法機關和政府執行機關、中央與地方、總預算和單位預算之間的權責關系和收支分配關系。

預算外資金:指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為履行或代行政府職能,依據國家法律、法規和具有法律效力的規章所收取、提取和安排使用的未納入國家財政預算管理的各種財政性資金。

預算體制:即預算管理體制。指處理中央和地方以及地方各級政府之間的財政關系的各種制度的總稱。是國家預算編制、執行、決算及實施預算監督的制度和法律依據,是財政管理體制的主導環節。

分稅制:是實行市場經濟國家普遍採取的一種分級分稅預算體制。主要特徵是規范化、法制化,長期相對穩定,地方預算構成名副其實的一級預算主體。要點有四:(1)一級政權,一級預算主體,自求平衡;(2)在明確政府職能邊界的前提下,劃分政府事權和財權范圍;(3)收入劃分實行分稅制;(4)預算調節制度,即轉移支付制度。

財政政策:指一國政府為實現一定的宏觀經濟目標而調整財政收支規模和收支平衡的指導原則及其相應的措施。具有導向、協調、控制和穩定等四方面功能。

自動穩定的財政政策:是指某些能夠根據經濟波動情況自動發生穩定作用的政策,它無需藉助外力就可直接產生調控效果。財政政策的自動穩定性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稅收的自動穩定性,二是政府支出的自動穩定性。

財政平衡:指國家預算收支在量上相等的狀態。按我國的統計口徑,是指當年的收支對比而言。略有結余和略有赤字是實際生活中財政平衡的表現形式。

財政赤字:指財政支出大於財政收入的差額,即預算收支出現逆差。由於統計口徑的差異,各國界定不完全一樣。債務收入是否列入正常財政收入,對是否出現財政赤字影響很大。

財政政策效應:即財政政策作用的結果。評價財政政策效應,既要看政策執行的結果如何,還要看所付出的代價。實際效應與預期效應的背離稱為政策效應偏差,包括實際執行過程中必然發生的偏差和人為造成的偏差兩類。

★貨幣銀行學 名詞★

平方根定律:美國鮑莫爾發現,貨幣的交易性需求對利率也很敏感,且相對於交易數值而言,呈現出規模經濟的性質。

貨幣需求的公共權力動機:是因政府的赤字財政政策和膨脹性貨幣政策所產生的擴張性貨幣需求動機。政府把這些額外的流通貨幣投向哪些部門,哪兒將受沖擊。故這類動機對經濟的影響取決於政府如何分配這些所創造的額外貨幣。

貨幣外生性:指貨幣供給是由中央銀行控制的外生變數,它的變化影響經濟運行,但自身並不受經濟因素的制約。無論貨幣需求多大,或經濟中其他變數的刺激多麼強烈,由於它的存在,貨幣供應不會受影響而是自行變化。貨幣供應的控制權由政府通過中央銀行牢牢掌握在手,中央銀行根據政府和金融政策,考慮到經濟形勢變化的需要,可人為地進行調控,增減貨幣供應量。

單一規則:貨幣學派認為,貨幣供應量的最佳選擇是實行「單一規則」,即宣布並長期採用一個不變的貨幣供應增長率。弗里德曼認為,①貨幣數量的范圍應該確定為流通中的通貨加上所有商業銀行的存款,即M2;②貨幣增長率應與經濟增長率大體相適應;③貨幣供應增長率一經確定不能任意變動。

國外凈資產:由外匯、黃金占款和中央銀行在國際金融機構的凈資產構成。

貨幣均衡:指貨幣的供給與需求大致相等的一種狀態。有兩層含義:一是簡單貨幣均衡,即貨幣市場中貨幣的供給與需求對等;二是總需求均衡下的貨幣均衡,即社會總供給與總需示大致相當條件下的貨幣供求均衡。前者是淺層次的,後者是深層的。

利息和利息率:利息是指在特定時期內使用貨幣或借來資金所支付的代價,或說是貨幣資本所有者所獲得的報酬。利率則是利息與貨幣資本的比例關系。現代經濟生活中,利率是重要的變數,是各國政府調控宏觀經濟的重要杠桿。

名義利率和實際利率:借款契約和有價證券上載明的利息就是金融市場上的市場利率。它包含了物價變動的預期和貨幣增貶值的影響。而實際利率則是指名義利率剔除了物價變動因素之後的利率,是債務人使用資金的真實成本。二者關系為:實際利率=名義利率-通貨膨脹率。

基準利率:是帶動和影響其他利率的利率,也叫中心利率。它的變動是貨幣政策的主要手段之一,是各國利率體系的核心。中央銀行改變基準利率,直接影響商業銀行的借款成本,從而對信貸起著限制或鼓勵的作用,並同時影響其他金融市場的利率水平。

短期利率和長期利率:前者是指時間在一年以內的利率,主要表現為貨幣市場利率;後者是指時間在一年以上的利率,主要表現為資本市場的利率。二者在金融市場上是被聯結在一起、會同時升降的,但短期利率一般低於長期利率。

需求拉上型通貨膨脹:即需求型通貨膨脹。指源於總需求膨脹而形成的通貨膨脹。其第一推動力直接來源於貨幣的過量發行。貨幣的過量發行導致總需求膨脹,從而引發通貨膨脹。

成本推動型通貨膨脹:指由於上游產品成本和工資率的過度上升而引起的通貨膨脹。貨幣工資率上升引起通貨膨脹的條件是:只有貨幣工資率的增長超過邊際勞動生產率的增長時,通脹才會產生。

結構型通貨膨脹:指生產結構的變化導致總供求失衡或者導致部分供求關系的失衡而引發的通貨膨脹。結構失衡引發通貨膨脹的傳導機制是價格剛性機制和價格攀比機制。

供求混合型通貨膨脹:現實經濟生活中,純粹定義上的需求拉上型、成本推動型、利潤推動型、結構型通貨膨脹等,都不可能持續地進行,最終演化為復雜的混合型通貨膨脹。供求混合型的通貨膨脹是其主要表現形式。從其動態特徵看,有「螺旋式」和「直線式」兩類型。

直接融資:指貨幣資金的供給者和需求者之間直接發生的信用關系。雙方可以直接協商或在公開市場上由貨幣資金供給者直接購入債券或股票。通常情況下,由經紀人或證券商來安排這類交易。特徵:貨幣資金需求者自身直接發行融資憑證給貨幣資金供給者,證券商、經紀人等中間人只是牽線搭橋並收取傭金。

間接融資:指貨幣資金的供給者與需求者之間的資金融通通過各種金融機構中介來進行。金融中介機構發行各式資金憑證給貨幣資金供給者,獲得貨幣資金後,再以貸款或投資的形式購入貨幣資金需求者的債務憑證,以此融通貨幣資金的供給者與需求者之間的資金憑證。主要特徵是:金融中介自身發行間接債務憑證,將貨幣資金供給者的貨幣引向貨幣資金需求者。

資產證券化:是指將已經存在的信貸資產集中起來並重新分割為證券進而轉賣給市場上的投資者,從而使此項資產從原持有者的資產負債表上消失。作為直接信貸資產的主要持有者,商業銀行和儲蓄貸款機構最適於開展此類業務。其本質含義是將貸款或應收賬款轉換為可轉換工具的過程。

金融監管:是金融監管當局對金融機構實施的監督和管理。由於金融業是高風險的特殊行業,各國政府都很重視金融監管,一般都通過立法予以保障。內容主要有:(1)審批新設金融機構;(2)審定業務范圍;(3)檢查市場活動;(4)挽救有問題的金融機構,措施主要有存款保險、兼並、接管、清盤以及注資挽救等。

期貨合約:是一種協議,要求協議一方在指定的未來日期以確定的價格買入或賣出某物。期貨市場的基本經濟功能是為市場參與者提供防範不利價格變動的機會。期貨合約是交易所創造的產物。要創造一個特定的期貨合約,交易所須得到政府批准。

期權合約:期權是一份合約,期權的賣方授予期權的買方在規定的時間(或日期)內從賣方處購買或賣給賣方一定資產的權利。買方付出一定貨幣(期權價格)購入此權利,並非一定要行使而只是在執行價格對自己有利時才行使。

互換:互換是雙方(包括到期對手)達成的一項協議,此協議雙方同意定期交換支付。交換支付以事先確定的本金為依據,這個本金叫做名義本金額或名義額。每一方支付給對方的數量等於約定的定期支付率乘以名義本金額。雙方只交換約定的支付,而不是名義金額。

上限和下限:是一種協議。如果協議中指定的金融變數的實際值與事先確定的水平有所不同,協議的賣方(接受保險金的一方)同意給協議買方(支付保險金的一方)以補償。如果協議規定指定的金融變數實際值超過執行價時賣方將對買方支付,這一協議叫做上限;如果協議規定指定的金融變數實際值跌到執行價以下時賣方將對買方支付,此協議叫做下限。

金融工程:指對創新型金融工具與金融手段的設計、開發和實施,以及為金融問題提供創造性的解決方案的過程。核心在於「創新」「創造」。是由金融工程師運用概念性和實體性金融工具進行的。

金融創新:指金融業各種要素的重新組合,是金融機構和金融管理當局出於對微觀和宏觀效益的考慮而對機構設置、業務品種、金融工具及制度安排所進行的金融業創造性變革和開發活動。

金融自由化:指80年代西方國家普遍放鬆金融管制後出現的金融體系和金融市場充分經營、公平競爭的趨勢。包括價格、業務、市場和資本流動的自由化。

金融管制:指一國政府為維持金融穩定而對金融機構的業務范圍、利率、信貸規模、區域分布等方面採取的一系列管制辦法。為金融創新的直接誘因。

菲利普斯曲線:菲1958年發表的有關失業與工資變動率之間關系的英國實例研究結論:在失業率和物價上漲率之間存在著此消彼長的置換關系,並以一條曲線概括該現象,被稱為「菲利普斯曲線」。依此曲線,作為央行的貨幣政策目標,只有根據當時的社會經濟條件,尋求物價上漲率和失業率之間的某一適當的組合點,而難以達到兩全其美。

資料來源:網路

Ⅶ 求經濟學,心理學,邏輯學,社會學等的著名理論或效應。

蝴蝶效應,
青蛙現抄象,襲
鱷魚法則,
鯰魚效應,
羊群效應,
刺蝟法則,
手錶定律,
破窗理論,
二八定律,
木桶理論,
馬太效應,
鳥籠邏輯,
破窗效應,
責任分散效應,
帕金森定律,
暈輪效應,
霍桑效應,
習得性無助實驗 ,
證人的記憶,
羅森塔爾效應,
虛假同感偏差

Ⅷ 經濟學到心理學

你聽說過經濟心理學嗎?肯定沒有,現在還沒有這個專業。所以談不上什麼優勢。
不過呢,經濟學學的好的話,將來在心理學領域會有自身資本優勢,現在主要是綜合性要求比較高嗎。
不過個人建議不要想的美好。某一領域的專業才是綜合性發展好的前提。
另外呢,社會發展比較快,現在很多心理問題都是因為經濟這個問題發生的。未來從事心理學工作你的經濟學功底還是比較有用的。個人看法。
可以加個朋友繼續探討。

閱讀全文

與心理學經濟學定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