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微觀經濟學,生產論問題。 在生產的三個階段中,問: (1)為什麼廠商的理性決策應在第Ⅱ階段 (2)
emmmm..經濟學小小白也遇到了這個問題,Pk×K+Pl×L=C.
Pk=0時,所有成本都用在勞動上,所以廠商只需考慮勞動有最大平均效率來用作生產,同理Pl=0.
② 微觀經濟學中的生產理論問題
1.若PK=0,廠來商將在使勞動有最源大平均效率的點上進行生產,即將在勞動第Ⅱ階段開始處進行生產(此時APL為最大且MPK=0);
2.若PL=0,廠商將在資本第Ⅱ階段開始處進行生產(此時APK為最大且MPL=0);
3.若PK=PL,廠商將在第Ⅱ階段內MPL和MPK曲線的交點上進行生產(由生產者均衡條件MPL/MPK=PL/PK,當PL=PK時,MPL=MPK)。
希望能幫到你。
③ 微觀經濟學中效用論,生產論,成本論的區別和聯系
一、行為理論的對象不同
效用論是消費者的行為理論;生產論、成本論是生產者的行為理論。
二、考慮的方向不同
生產論只考慮如何最好的利用資源;效用論只考慮如何最好的使用資源;成本論只考慮如何最好的減少成本。
三、效用論,生產論,成本論的聯系
效用論,生產論,成本論都是為了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
(3)微觀經濟學生產論擴展閱讀
生產論、效用論、成本論的定義
生產論:第一種意義是把物質生產與精神生產相比較,並不專指某一特定歷史時期的產物;第二種意義是指實際的創作過程;第三種意義專指在資本發展時期,一切生產是為資本創造價值,一切物品都具有商品的屬性。
效用論:是物品滿足人的慾望的能力或人對物品效用的主觀心理評價解釋價值及其形成過程的經濟理論。
成本論:是每一個國家都有其適宜於生產的某些特定的產品的絕對有利的生產條件,去進行專業化生產,然後彼此進行交換,則對所有交換國家都有利,這就是「絕對成本論」。
④ 微觀經濟學:消費者理論和生產者理論
不能算是對應關系,只是消費者和生產者都是理性人,本質一樣所以兩個理論會有些相似的地方。建議你不要對應著記。
1.邊際效用遞減——邊際報酬遞減
效用遞減:消費某種產品數量越多,每一件所獲得的滿足程度越低
報酬遞減:投入某種要素數量越多,每一件所獲得的產量增加越低
2.邊際替代率遞減——邊際技術替代率遞減
這對是根據1引申出來的,因為邊際效用遞減所以它能兌換的另一種產品也就越少。邊際技術替代率同理
3.無差異曲線——等產量線
因為2的相似,所以這對也很相似。因為邊際替代率是無差異曲線的斜率的絕對值。斜率的走勢都類似了,曲線形狀也就類似。
4.預算線——等成本線
這倆之所以會很像是因為對於生產者來說勞動和資本就是他的消費品,就像商品是消費者的消費品一樣
5.最大化條件:都是投入量=要素價格比
上面這些都那麼像了,結論像一點也不足為奇
嗷嗷!!寫完了,給我分吧,啊啊~~~~~
⑤ 微觀經濟學生產理論。
第一個,當價格越高,那麼該產品的利潤就越大,因此,會吸引很多廠商進入該市場,導致專大家都在屬生產該產品,同樣,價格下降,說明它的利潤越來越小,那麼,對於有些正在生產該產品的廠商而言,他的機會成本就變大了,所以很多廠商退出該市場,而去賺其他市場的錢,產量就減小了。所以價格與產量同方向變化。
第二個,當價格上升時,該商品對於消費者來說效用就減少了,那麼消費者就會減少對該商品的購買,而去買其他的商品,因此該商品需求量就減少了,以保持或者增加原來的效用。當價格下降時,該商品對於消費者來說效用就增加了,那麼消費者就會增加對該商品的購買,而減少購買其他的商品,即需求量增加了,來增加原來的效用。
其實你這個問題可以有很多很多解釋,我說的是最常見的,最普遍的情況,還有很細很細的方面,等你西方經濟學學通透了,你就懂了。~!~!~!~
⑥ 微觀經濟學,生產理論部分計算題,
很簡單的:
生產函數已經給了f(L,K)=2L^(3/5)K^(2/5)
所以MPL只要用 f 對版 L 求偏權導即可:
MPL= ∂f/∂L = 2*K^(2/5)*3/5*L(-2/5) = 6/5 * (K/L)^(2/5)
同理,MPK用 f 對 K 求偏導
⑦ 微觀經濟學,生產理論
利潤=產出-成本,最小成本不代表最大產出,因為存在規模經濟
⑧ 微觀經濟學(對生產要素的論述)
生產要素是用於復生產物品和服務的制投入。
勞動、資本和土地是三種最重要的生產要素,它們的價格分別稱為工資、利息和租金。
v生產要素市場的特點
v1.角色相反。產品市場上是買方的消費者現在是賣者,出賣勞動、資本和土地等生產要素;產品市場上是賣方的企業現在是買者,它們購買上述生產要素來進行生產。
v2.派生需求。企業對生產要素需求,是從它向另一個市場供給商品的決策所派生出來的。
v3.相互影響。生產要素都是組合使用,每種要素的生產率都取決於生產過程中使用的其他要素的可獲得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