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被掩蓋的經濟學真相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12706930.html?from=isnom
2. 經濟學 砸玻璃--破壞創造財富為什麼是謬論
砸玻璃復,搞破壞對制GDP是有促進作用的,因為它憑空產生了本來不應該有的需求,雖然很無奈。
但,從社會財富的角度說,社會上無緣無故就損失了一塊玻璃、一些門框,而這些都是實實在在的財富。
你砸了玻璃,社會不得不多付出材料和勞動力使財富恢復到原來水平。
所以說,包括那些鼓吹災難經濟學的無良學者在內,說破壞是創造財富的論斷都是謬論。
從這一點也可以看出,用GDP來衡量社會財富是不對的。
(前不久,無錫炸了一座才7年的大樓蓋新樓,一些學者的言論簡直令人作嘔)
3. 運用經濟學理論,商家能接受損壞的舊產品嗎
商家能接受損壞的抄舊產品,因為在市場中往往存在舊幣驅逐新幣的現象,導致市場上劣質品的銷售情況比優等品要好,其原因是市場中買方和賣方的信息不對稱,買方不知商品為劣等品而賣方卻知道。而賣方銷售劣等品,其進價成本較低,獲得利益較高,故商家能接受且願意接受損壞的舊產品。出現這種現象的市場稱之為檸檬市場。
檸檬市場(The Market for Lemons)也稱次品市場,也稱阿克洛夫模型。是指信息不對稱的市場,即在市場中,產品的賣方對產品的質量擁有比買方更多的信息。在極端情況下,市場會止步萎縮和不存在,這就是信息經濟學中的逆向選擇。"檸檬"在美國俚語中表示「次品」或「不中用的東西」。檸檬市場效應則是指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往往好的商品遭受淘汰,而劣等品會逐漸佔領市場,從而取代好的商品,導致市場中都是劣等品。
4. 為什麼公共設施容易損壞請用經濟學原理幫我解釋
由於公共設施的性質,破壞它給個體帶來的邊際成本為0。
5. 經濟學的一個名詞叫壞的人都留下,好的人都走了
信息不對稱(asymmetric information)指交易中的各人擁有的信息不同。在社會政治、經濟等活動回中,一些成員答擁有其他成員無法擁有的信息,由此造成信息的不對稱。在市場經濟活動中,各類人員對有關信息的了解是有差異的;掌握信息比較充分的人員,往往處於比較有利的地位,而信息貧乏的人員,則處於比較不利的地位。不對稱信息會導致逆向選擇(Adverse Selection)。逆向選擇,指的是這樣一種情況,市場交易的一方如果能夠利用多於另一方的信息使自己受益而對方受損時,信息劣勢的一方便難以順利地做出買賣決策,於是價格便隨之扭曲,並失去了平衡供求、促成交易的作用,進而導致市場效率的降低。
案例:
企業人力資源逆向選擇
企業的逆向選擇在現實中的直接表現形式是企業高質量人才的大批量流失,逆向選擇的出現往往是不完全或局部的,不完全表現為,企業一方面流失大量的人才,同時也在不斷地引進高質量的人才。人力資源的進入障礙不能並不象假設中那樣很高。而是很低,這樣從表面上掩蓋了』企業人力資源逆向選擇的黑洞。使其表現不完全。另外逆向選擇的出現也不是以企業整體為目標,往往是在許多關鍵部門局部出現。
引自網路
6. 經濟學讓人變得更好還是更壞
能夠讓人變得好或者壞的只有自己,不關乎經濟學。醫生本是救死扶傷,但若是他是壞人,只專怕如屬同日本的731部隊研究危害人的細菌武器。比如科學,本來是好事,但壞人掌握了它,就會變成壞事。知識沒有錯,不怕流氓,就怕流氓有文化。從此而論,經濟學本質而言只是一種知識,不會使人更好還是更壞。
7. 經濟世界的人是理性的,為什麼現實世界遭到了破壞(宏觀經濟學)
因為人不是完全理性的,而是有限理性的。
有限理性的概念最初是阿羅提出的,他認為有限理性就是人的行為「即是有意識地理性的,但這種理性又是有限的」。一是環境是復雜的,在非個人交換形式中,人們面臨的是一個復雜的、不確定的世界,而且交易越多,不確定性就越大,信息也就越不完全;二是人對環境的計算能力和認識能力是有限的,人不可能無所不知;此外,在很大程度上,由於受到情境的影響,人們使用「第一系統」進行加工,理性在這里根本就未發揮作用。
20世紀40年代,西蒙詳盡而深刻地指出了新古典經濟學理論的不現實之處,分析了它的兩個致命弱點(1)假定目前狀況與未來變化具有必然的一致性;(2)假定全部可供選擇的「備選方案」和「策略」的可能結果都是已知的。而事實上這些都是不可能的。西蒙的分析結論使整個新古典經濟學理論和管理學理論失去了存在的基礎。西蒙指出傳統經濟理論假定了一種「經濟人」。他們具有「經濟」特徵,具備所處環境的知識即使不是絕對完備,至少也相當豐富和透徹;他們還具有一個很有條理的、穩定的偏好體系,並擁有很強的計算能力,靠此能計算出在他們的備選行動方案中,哪個可以達到尺寸上的最高點。西蒙認為人們在決定過程中尋找的並非是「最大」或「最優」的標准,而只是「滿意」的標准。
以稻草堆中尋針為例,西蒙提出以有限理性的管理人代替完全理性的經濟人。兩者的差別在於:經濟人企求找到最鋒利的針,即尋求最優,從可為他所用的一切備選方案當中,擇其最優者。經濟人的堂弟——管理人找到足可以縫衣服的針就滿足了,即尋求滿意,尋求一個令人滿意的或足夠好的行動程序。西蒙的有限理性和滿意准則這兩個命題糾正了傳統的理性選擇理論的偏激,拉近了理性選擇的預設條件與現實生活的距離。
8. 曼昆經濟學十大原理已經被踢壞了嗎
小朋友,沒有喲!⊙▽⊙
9. 為什麼凱恩斯主義經濟學已經被證明有缺陷,但各
很簡單,世界上有沒有缺陷的東西么?顯然沒有。經濟學本來就是各種回trade off,改革後的凱恩斯主義答不過度濫用時,還是有一定效果的。
傳統凱恩斯主義,因為歷史局限性,有很多不可避免的缺陷。
經濟學家們集中攻擊凱恩斯主義,主要有兩個方面:
凱恩斯主義假設政府理性,會制定最優的理性政策。但事實上已經被證明,這個假設是偏頗的。實際上,政府的政策制定甚至會刻意的去偏離最優政策。
新古典主義經濟學家尤其發下,很多凱恩斯主義的結論實際上是建立在經濟個人要極端的短視、愚蠢,信息極端不對稱的前提下。這與經濟學最根本的理性個人的假設相違背,而且與大多數微觀理論想矛盾。
傳統的凱恩斯主義已經被證實不再適應社會的發展。但是新凱恩斯主義的理論,建立在了傳統凱恩斯主義理論,並進行了大量的改良和更新。新凱恩斯主義更加適合當代社會的現實,尤其是對經濟個人理性化的假設進行了更正,使其更加符合微觀經濟理念。
我國現在的經濟政策,既不是新凱恩斯,也不是新古典,甚至不是兩者混合體。中國在走一條自己的路,其結果如何只能由後人評說。
10. 企業對社會造成的損壞在經濟學上稱為什麼
企業對社會造成的損壞叫做外部不經濟,或叫帶來負的外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