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18年考過了初級會計證書,今年打算考注會,該報哪幾門會計審計稅法還是會計稅法經濟法
是否考過初級會計證書,跟報考注會沒有關系,因為只有符合下列條件的人員,可版以報名參加註冊會計師全國統權一考試:
(一)擁護《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享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
(二)具有完全行為能力;
(三)具有高等專科以上學校畢業學歷、或者具有會計或者相關專業中級以上技術職稱。
注冊會計師,是指通過注冊會計師執業資格考試並取得注冊會計師證書在會計師事務所執業的人員,英文全稱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簡稱為CPA,注冊會計師考試科目為《會計》、《審計》、《財務成本管理》、《經濟法》、《稅法》、《戰略與風險管理》。
至於先報哪幾門,沒有定論,視你自己復習情況而定。
⑵ 學了注會的會計,經濟學,稅法,去考初級會計能考過嗎
學了注會的會計、經濟學、稅法,去考初級會計是能過的。
初級會計職稱現在是財會行業的入門級證書,而注會證書則是財會行業具備很高含金量的證書,從地位上就可以知道,兩者在難度上是有很大的差別的!
初級會計職稱考查2個科目,是會計與經濟法
注冊會計師是6門科目,會計、審計、財務成本管理、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經濟法、稅法。
二者有關聯的科目有2科,但是內容上卻是相差甚遠的,初級會計職稱考查的知識點幾乎都是注冊會計師的最基本的內容,比如存貨、固定資產、無形資產還有收入費用所有者權益,這些在初級會計職稱中算是比較重點的章節,但是在注冊會計師的教材中算是比較基礎的知識點!
⑶ 經濟法基礎,稅法計算題,求過程
150*60%*13%-10*13%
=11.7-1.3
=10.4
⑷ 初級會計職稱初級經濟法中是不是要考稅法的知識
其實大部分是稅法,所謂的經濟法我覺得該更名為稅法了.
流轉稅是重頭戲.
⑸ 初級經濟法稅法怎麼記
含稅金額折算為不含稅金額公式=含稅價/(1+稅率)
例如:含稅金額為1170,那麼折為不含回稅答為:1170/(1+17%)=1000
不含稅金額折算為含稅金額公式=不含稅價*(1+稅率)
例如:不含稅金額為1000,那麼折為含稅為:1000*(1+17%)=1170
其實兩者道理都是一樣的。
不懂再追問
⑹ 初級經濟法和注會里經濟法和稅法哪個科目聯系多一些
零基礎的話,聽一下初級會計資格考試的課件。有大體的認識,知道有借必有貸,借貸必相等的原則性規律,知道三張報表項目對應的會計科目等基礎知識。
另外,建議聽一下中級會計實務的課件,比注會的容易。如果零基礎的話,也比較難接受。就是多聽多練的道理。聽多了,不想人話的話也入耳了。
⑺ 初級會計的經濟法基礎和注會經濟法內容上差別大嗎
有一定的差別。會計基礎是會計專業最基礎的課程,都是最基本的原理性內容。初級會計要比會計基礎難一些,會涉及更多的實務
會計基礎是會計的入門知識,都是會計方面最基本的介紹,考會計從業資格證要考的一門,會計基礎不僅僅會計專業的學習,經管類專業的一般都會學,初級會計學只有會計專業的學,比會計基礎更加細化,更有一個深度了,是初級會計職稱要考的一門。學了基礎會計只了解會計的一個基本框架,初級會計是更深入的學習做賬實務知識
急速通關計劃 ACCA全球私播課 大學生僱主直通車計劃 周末面授班 寒暑假沖刺班 其他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