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問一個西方經濟學中需求函數的問題
你先得弄清楚什麼是需求的變化和什麼是需求量的變化。
需求量的內變化是指:在其他條件不變時容,由商品的價格變化而引起的商品需求數量的變化。在幾何圖形上表示為需求曲線上點的移動。
需求的變化是指:當商品的價格不變時,在其他條件如(相關商品的價格,收入,偏好,消費者對商品價格的預期等)發生變化時而引起的商品需求數量的變化,在幾何圖形上表示需求曲線的左右移動。
在你這道題中,茶葉是咖啡的替代品,而消費者對茶葉未來價格的預期是下降的,由於替代品價格的降低將會引起該商品需求的減少,因此,咖啡的需求量將會是減少的,而這個變化是屬於需求的變化,而且是減少的,那麼在幾何圖形上便表示為需求曲線向左移動。
❷ 關於西方經濟學微觀部分幾個概念問題:需求函數Q=f(p)中的P與反需求函數P=f(Q)中P意義是否一樣
1、需求函數是需求量作為因變數,價格作為自變數的表達式,是用價回格表示需求量的函數答,即Q=f(P),而反需求函數是將需求函數通過移動等式兩邊,用需求量表示價格的函數,即P=f(Q),由於需求函數和反需求函數都是一個本體,因此其中的價格與需求量都表示同一商品的市場價格與需求量。
2、「均衡價格指消費者願意支付的最高價格與生產者願意付出的最低價格時需求量對應的價格」的意思是 在消費者與生產者有意願要達成交易的前提下,消費者為達成交易願意支付的最高價格與生產者為達成交易願意提供的最低價格,這兩個價格其實是同一個價格。因為從幾何圖上看,消費者與生產者要達成交易必然有一個共同的交易量Q。因此對應的價格P即為為達成交易所願意提供的價格。 注意:不是消費者願意支付的最高價格減去生產者願意付出的最低價格。
❸ 關於需求函數和供給函數,我在看西方經濟學,看不懂,能不能給解釋一下啊
先強調一下需求和供給函數的自變數是P,因變數是Q,即P變動導致Q變動。斜率為專Q/P,
需求函數屬:Q=a-bp,即價格和產量成反比,需求曲線向下傾斜。 供給函數:Q=-a+by,即價格和產量成正比,供給曲線向上傾斜
❹ 西方經濟學為什麼任何直角雙曲線的需求函數 ed=1
1、效用最大化的條件:在效用最大化時,消費者在每種商品上花費單位貨幣所獲得的效用應相等,內即邊際效容用MUx1/P1=MUx2/P2。2、收入函數:M=P1*X1+P2*X23、聯立1,2兩個方程組,求出P1與X1,P2與X2D的方程即可。
❺ 西方經濟學中的需求曲線函數圖與數學函數圖有什麼區別
西方經濟學中的需求曲線函數圖與數學函數圖最大的區別在於需求曲線的縱軸為自變數(價格P),橫軸為因變數(需求量Q)。而一般的數學函數的縱軸為因變數,橫軸為自變數。
需求曲線表示在每一價格下所需求的商品數量。需求曲線是顯示價格與需求量關系的曲線,是指其他條件相同時,在每一價格水平上買主願意購買的商品量的表或曲線。
需求曲線:
❻ 西方經濟學中消費者需求函數怎麼求
沒題,怎麼說
❼ 西方經濟學:某種商品的市場需求函數為P=50-Q,供給函數為P=10+1.5Q
1:完全競爭市場均衡應有:Ps=Pd,Qs=Qd.所以有50-Q=10+1.5Q,P=34.Q=16
2:徵收稅負,則市場均衡時供求數量相同,但是消回費者和供給者實際支付和答收取的價格不同,兩者的差額就是稅收
Ps=Pd-5.
50-Q=10+1.5Q+5,Q=14.Ps=31,Pd=36,所以供給者的稅負為3元,消費者的稅負為2元(與34比較)
此時供給者表面還是收取36元,但實際上他只收到了31元,剩下的5元交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