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宏觀經濟學題目求解。md = (1/4)Y - 10i and ms = 400. 求詳細解答過程。
政府支出增加前的均衡:Y=2000-40i , 400=Y/4-10i Y=1800 i=5
a. 政府支出增加200,乘數為2,所以單純的乘數效應是收入增加200*2=400
新的均衡是Y=2400-40i , 400=Y/4-10i Y=2000 i=10
收入效應增加2000-1800=200,利率效應提高=10-5=5
b. 擠出效應是400-200=200,即由於利率的提高,投資減少,擠出收入200,沒有達到400
c.如果md=Y/4,意味著財政支出引致的收入增加只會增加貨幣需求和供給,不會改變利率,投資不會減少,這樣擠出效應為0,收入效應增加400,利率不變。
保證正確,希望有助於您理解,及時採納!
② 經濟學中Md是什麼 Ms是什麼
Ms代表貨幣供給,Md代表貨幣需求,是宏觀經濟學的內容。一般表示的是名義變數,謝謝採納,歡迎追問
③ MS在經濟學中是什麼的簡寫
據我所學所知金融學中沒有MS這個縮寫 只有M1 M2 M3
金融領域經常會出現GS MS ,分別內是高盛(Goldman Sachs)和摩容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NYSE:MS)的英文縮寫
M1、M2、M3都是用來反映貨幣供應量的重要指標。
國際上大致的劃分是:
狹義貨幣(M1)=流通中的現金+支票存款(以及轉賬信用卡存款) ;
廣義貨幣(M2)=M1+儲蓄存款(包括活期和定期儲蓄存款);
另外還有M3=M2+其他短期流動資產(如國庫券、銀行承兌匯票、商業票據等)。
我國對貨幣層次的劃分是:
M0=流通中現金;
狹義貨幣(M1)=M0+企業活期存款+機關團體部隊存款+農村存款+個人持有的信用卡類存款;
廣義貨幣(M2)=M1+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企業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質的存款+信託類存款+其他存款。
另外還有M3=M2+金融債券+商業票據+大額可轉讓定期存單等。
其中,M2減M1是准貨幣,M3是根據金融工具的不斷創新而設置的。
④ 宏觀經濟學ms是什麼意思
money supply 貨幣供給, 一般假設為中央銀行具有絕對控制權所以是垂直的和md (money demand)的平衡點共同構成了lm 曲線。 如圖
⑤ 請教經濟學:IS,LM,這些模型當中:r,y,I,S,L,M,MS分別指的是什麼意思
IS支出=收入:c+i+g=c+s+t,即i+g=s+t,把s=y-c=0.5y-a代入得:y=(i+g-t+a)/0.5=2(i+g-t+a)LMM/P=mm=ky-hr=0.5y-hr=M,y=2(M+hr)IS-LM均衡:2(i+g-t+a)=2(M+hr)M=(i+g-t+a)-hrg增加內20億,M增加20億,所以就是要增加20億的貨幣供給容量
⑥ 經濟學中Md是什麼Ms是什麼
IS線是由投資線和儲蓄線交差而成LM線也是由MS,MD而成投資和儲蓄可以看成產品的需求和供應以較低利率,產品需求大於供應(投資>儲蓄)LM的也是一樣,利率較高,比較傾向投資非金錢物品,而金錢供給則增加,所以MD
⑦ 我要寫一篇經濟學論文「我國製造業的國際競爭力研究」,用TC RCA MS三個指標來說明製造業比較優
我國製造業的國際競爭力研究」恩 ,要寫多少字的呢,我給你——助人為樂
⑧ 經濟學公式Ms=B*m是什麼意思。。各個變數表示的意思
貨幣供給量=基礎貨幣×m
⑨ 經濟學中Md是什麼 Ms是什麼
1、經濟學中MD是貨幣需求(monetary demand)的縮寫,指經濟主體(如居民、企業和單位等)在特定利率下能夠並願意以貨幣形式(現金或存款) 持有的金融資產的數量。
貨幣需求是有效需求、經濟需求、派生需求。 貨幣,是固定充當一般等價物的特殊商品。它具有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貯藏手段等職能。
貨幣需求量的定義:貨幣需求量是指一定時期內經濟對貨幣的客觀需求量。
2、經濟學中MS是貨幣供給(money supply)的縮寫,貨幣供給主體即一國或貨幣區的銀行系統向經濟主體供給貨幣以滿足其貨幣需求的過程。貨幣供應量,非銀行部門持有的貨幣資產數量,即流通中的貨幣數量。
(9)ma和ms經濟學擴展閱讀
貨幣供給機制:
貨幣供應量包括現金和存款兩個部分。其中現金是中央銀行的負債,存款是商業銀行的負債。中央銀行的信用創造貨幣機制:中央銀行只能利用自身掌握的貨幣發行權和信貸管理權,來創造信貸資金來源。
信用創造貨幣是當代不兌現信用貨幣制度下貨幣供給機制的重要內容,而且信用創造貨幣的功能為中央銀行所掌握。
商業銀行的擴張信用、創造派生存款機制:商業銀行不具備信用創造貨幣的功能,卻具備在中央銀行發行貨幣的基礎上擴張信用、創造派生存款的能力。假設法定存款准備金率為10%,現金漏損率為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