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學法 > 區域經濟學中的區域的名詞解釋

區域經濟學中的區域的名詞解釋

發布時間:2020-12-01 10:12:57

Ⅰ 區域經濟學的內容簡介

《區域經濟學》系統地闡述了區域經濟領域在我國十七大以後積極謀劃回發展大計所急需的理論答指引和實踐指導,客觀地揭示了我國跨世紀發展中的區域經濟問題,有針對性地提出了先進地區的成功經驗,探索適合我國各省市區域經濟發展的途徑和調整方略。
《區域經濟學》在作者多年科研和教學實踐的基礎上編寫而成,同時借鑒了大量的國內外經驗,在內容結構上進行了全新的開拓與創新,使讀者能從多視角了解中國區域經濟,看到在大國經濟中區域經濟所具有的特別重要的地位,對十七大以後中國區域經濟的走勢、各類區域的發展、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地方政府如何更好地發揮作用等問題在《區域經濟學》中均能找到答案。
《區域經濟學》適合作為普通高等院校經濟學及經濟管理類相關專業研究生、本科生教材,對於勤政善思、經驗豐富的領導幹部和理論工作者更是不可多得的案頭讀物。

Ⅱ 區域經濟學 郝壽義 簡答論述題

區域經濟學是經濟學與地理學交叉而形成的應用經濟學。空間經濟學一詞常作為區域經濟學的同義詞。當區域經濟學的課題特別涉及到城鎮時,則使用城市經濟學一詞。
區域經濟學是從經濟學角度研究區域經濟發展與區域關系協調的科學。 其與區位理論既有聯系,也存在區別。區域經濟學是經濟學(一級學科)下的應用經濟(二級學科)下的一個三級學科。

關於區域經濟的研究對象尚未形成統一的觀點,具有代表性的觀點主要有:
(1)區域經濟學是研究特定地理范圍的經濟學,它與一般經濟學並無什麼差別,只是其研究范圍是區域而不是國家,持此種觀點的多為初學者。
(2)研究人類經濟活動的地理分布和空間組織規律,所以又將其稱為空間經濟學,持這種觀點的代表人物有諾斯、里查森、胡佛等。
(3)研究區域的主要問題,持這種觀點的代表人物有諾斯、里查森、胡佛等艾薩德(被譽為西方區域經濟學的創始人)、周起業和劉再興等。
(4)研究區際差異和聯系,持此種觀點的代表人物主要是杜貝。
(5)研究區域與經濟相互作用規律和相互關系,持此種觀點的代表人物是張敦富。
(6)從宏觀角度研究國內不同區域經濟發展及其相關關系的決策性科學,持此種觀點的主要代表人物有陳棟生、李京文、郝壽義和安虎森等。

Ⅲ 西方經濟學合理生產區域的名詞解釋

考試大綱 學院(蓋章): 經濟學院專業: 區域經濟學、金融學國際貿易學、統計學 考試科目: 西方經濟學 一、考試基本要求本科目考試著重考核考生掌握西方經濟學基本概念、基本思想、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理論的程度,要求考生對西方經濟學理論體系的基本框架有一個比較全面的了解,並能綜合運用所學的經濟理論知識分析實際經濟問題。 二、考試內容和考試要求1.導言 經濟學十大原理;像經濟學家一樣思考;相互依存性與貿易的好處2.市場如何運行 供給與需求的市場力量;彈性及其應用;供給、需求與政府政策3.市場和福利 消費者、生產者與市場效率;應用:賦稅的代價;應用:國際貿易4.公共部門經濟學 外部性;公共物品和公有資源;稅制的設計5.企業行為與產業組織 生產成本;競爭市場上的企業;壟斷;寡頭;壟斷競爭6.勞動市場經濟學 生產要素市場;收入與歧視;收入不平等與貧困7.深入研究的論題 消費者選擇理論;微觀經濟學前沿8.宏觀經濟學的數據 一國收入的衡量;生活費用的衡量9.長期中的真實經濟 生產與增長;儲蓄、投資和金融體系;基本金融工具;失業10.長期中的貨幣與特價 貨幣制度;貨幣增長與通貨膨脹。11.開放經濟的宏觀經濟學 開放經濟的宏觀經濟學:基本概念;開放經濟的宏觀經濟理論12.短期經濟波動 總需求與總供給;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對總需求的影響;通貨膨脹與失業之間13.最後的思考 宏觀經濟政策的五個爭論問題 三、考試基本題型1.名詞解釋(20分)2.是非題(20分)3.簡答題(40分)4.論述題(40分)5.計算題(30分) 2011年5月2日 目錄雖然和曼昆的一模一樣 但是 根據相關專業同學了解到 最好多看高鴻業的(如果您是跨專業的更加需要看一下)

Ⅳ 區域經濟學的特點

區域經濟學的特點 ①區域經濟發展是一個社會、經濟發展的綜合系統,它不僅涉及各個產業之間的關系,而且涉及與經濟基礎相對應的「上層建築」——區域的管理、政府的效率等。②區域經濟除了是一個產業系統以外,還是一個地域系統,是一個由區域內具有不同形式和功能的地理單元,如城鎮、鄉村和道路,和由具有不同產業分工的地理單元,如工業區、農業區、交通運輸樞紐等構成的地理空間。③因為區域經濟是一個產業系統和地域系統,所以它必然與區域的地理條件、地理環境發生必然的關系,區域的氣候、地形、礦物資源、地表植被、土地資源、水資源,以及區域的生態環境質量都會對區域經濟發展產生積極的或消極的影響。④區域之間的差異是必然的,區域之間的經濟發展條件、水平、產業結構、發展障礙和發展道路等許多方面差異是必然的。⑤區域經濟由於是一個小於國民經濟的尺度系統,所以它不可能具有國民經濟的全部功能和內容。

Ⅳ 區域經濟學中的熵

所謂熵,就是比率的比率。
區域經濟學中的熵一般都是指的區位熵哦~~
它由哈蓋特(P.Haggett)首先提出並運用於區位分析中。
區位熵在衡量某一區域要素的空間分布情況,反映某一產業部門的專業化程度,以及某一區域在高層次區域的地位和作用等方面,是一個很有意義的指標。
在產業結構研究中,運用區位熵指標主要是分析區域主導專業化部門的狀況。

區位熵計算公式:Q=S/P,
式中,Q為區域的經濟區位熵,Q大於1,說明區域經濟在全國經濟中發達,反之欠發達;
Q越大,說明區域的經濟發展水平越高,否則發展水平越低。。
S和P分別為該區域GDP和人口數佔全國的比重。

另外具體在分析時,s p分別還可以有其他的含義 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目的都是反映專業化程度方面的。

我不知道你用的什麼教材,所以不知道具體會在哪裡提到。
但是我們在進行區域經濟研究時 大概區位熵就是以上我介紹的這種意思哦

Ⅵ 名詞解釋:聚集效益。科目《區域經濟學》

就是某些相關的產業,在原料、技術或是其他的一些方面的關聯二聚集到一個專地方,這樣可以起到節省屬成本等。還有是政府政。咯,例如政府弄個經濟開發區,把一些基礎設施建設好、同時出台一些好的政策等。這樣就可以為企業節省一大筆的資金。

Ⅶ 區域經濟學的一些名詞解釋~

區域經濟學的概述

經濟區域是按人類經濟活動的空間分布規律劃分的,具有均質性和集聚性,經濟結構基本完整,在國民經濟體系中發揮特定作用的地域單元。區域經濟是一個國家經濟的空間系統,是經濟區域內部社會經濟活動和社會經濟關系或聯系的總和,是經濟區域的實質性內容。

區域經濟學:是研究經濟活動在一定自然區域或行政區域中變化或運動規律及其作用、機制的科學。是經濟學與經濟地理學相結合的產物。

1、區域經濟學是運用經濟學的觀點,研究國內不同區域經濟的發展變化、空間組織及其相互關系的綜合性應用科學。

2、區域經濟學是研究和揭示區域與經濟相互作用規律的一門學科。主要研究市場經濟條件下生產力的空間分布及發展規律,探索促進特定區域而不是某一企業經濟增長的途徑和措施,以及如何在發揮各地區優勢的基礎上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和提高區域整體經濟效益,為政府的公共決策提供理論依據和科學指導。

3、具體分析區域經濟發展中的規律性問題(包括區域特徵分析,目標系吮與政策、手段,產業結構演進,人口增長與移動,城市建設與布局,區域國土規劃,區域聯合與區際利益的協調,區域比例關系。學科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城市化與城市經濟問題、空間結構理論、區域生產力布局、資源合理開發利用、農村經濟、區帶規劃及管理、區域投融資等。

區域經濟學產生的歷史背景

區域就是一定的地理空間。區域內的自然資源狀況、人口分布狀況、交通狀況、教育水平、技術水平、工農業發展水平、消費水平、政治制度等等,對於該區域的社會經濟活動和生產過程的影響極大。如何使一個區域的經濟發展達到整體最優效果呢?區域經濟學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應運而生的。

它的形成和發展最早源於1826年德國經濟學家杜能提出的農業區位論,至今已有近180年的歷史。然而,作為一門相對獨立的科學,它大體形成於20世紀50年代。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隨著區位研究由微觀向宏觀領域的不斷擴展,以及各國政府為解決區域問題而加強對區域經濟活動的干預,大規模開展各種區域規劃工作,區域經濟學獲得了迅速的發展。最初興起於西方國家,東歐和原蘇聯在60年也掀起了區域經濟學研究的熱潮。我國則直到80年代後才開始這方面的工作。

區域經濟學與經濟地理學密切聯系的一門學科。它一方面對區域的自然資源和自然條件進行經濟評價,對區域的經濟、社會因素進行分析,更主要的是制定區域發展綱要提出科學的依據,並為區域經濟建立起計量經濟模型。

區域經濟學產生的歷史背景有三個方面:

(1)經濟背景,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地域分工不斷深化,地區間經濟發展不平衡加劇,如日本的表、里差異,美國的東北部同西部和南部的差異,英國的英格蘭與蘇格蘭、北愛爾蘭的差異以及蘇聯的東、西差異等;二是區域經濟問題的顯露,如美國的田納西河流域,1933年人均收入只有168美元,不及全國平均收入的一半,英國英格蘭的西北部、東北部和蘇格蘭失業率超過25%,威爾士失業率超過36%,而倫敦和東南英格蘭的失業率不到14%。

(2)政治背景,在西方資本主義發展到了國家壟斷資本主義階段,政府的經濟職能加強,政府有能力干預區域經濟發展;在東方,社會主義制度誕生,一方面,社會主義國家實行計劃經濟,政府是配置資源的主體,政府可以在區域之間配置資源,另一方面,社會主義經濟要求有計劃按比例地發展,包括區域之間。

(3)科技背景,第三次科技革命,使區域經濟學的研究方法和手段更先進,與其他經濟學科明顯不同。

正是在上述三個背景下,形成了區域經濟學。

區域經濟學:研究對象、主要觀點、代表人物

前關於區域經濟的研究對象尚未形成統一的觀點,具有代表性的觀點主要有:

(1)區域經濟學是研究特定地理范圍的經濟學,它與一般經濟學並無什麼差別,只是其研究范圍是區域而不是國家,持此種觀點的多為初學者。

(2)研究人類經濟活動的地理分布和空間組織規律,所以又將其稱為空間經濟學,持這種觀點的代表人物有諾斯、里查森、胡佛等。

(3)研究區域的主要問題,持這種觀點的代表人物有諾斯、里查森、胡佛等艾薩德(被譽為西方區域經濟學的創始人)、周起業和劉再興等。

(4)研究區際差異和聯系,持此種觀點的代表人物主要是杜貝。

(5)研究區域與經濟相互作用規律和相互關系,持此種觀點的代表人物是張敦富。

(6)從宏觀角度研究國內不同區域經濟發展及其相關關系的決策性科學,持此種觀點的主要代表人物有陳棟生、李京文、郝壽義和安虎森等。

區域經濟學研究的內容及主要著作

研究的主要范疇包括:區域經濟理論、生產力布局理論、生產力布局的經濟調節機制、新地域的經濟開發戰略和經濟規劃等。區域經濟學是20世紀50年代在宏觀區位論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門經濟學科。早期有屠能的《孤立國》(1850),韋伯的《工業區位論》(1909)等代表著作。1978年,前蘇聯經濟學家涅克拉索夫的著作《區域經濟學》出版後,標志著這門學科發展到一個新水平。

區域經濟學的學科性質

關於區域經濟學的學科性質還未形成統一的觀點,目前,主有三種觀點:

(1)區域經濟學為應用經濟學的分支學科,與產業經濟學一起構成中觀經濟學;
(2)區域經濟學為地理學的分支學科;
(3)區域經濟學為交叉學科,為經濟學與地理學的交叉學科。

Ⅷ 區域經濟學中的區域概念是如何界定的如何劃分不同類型的空間什麼是連續空間、離散空間、同質區

《區域經濟學(第二版)》是經濟科學出版社2004年07月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郝壽回義 安虎森。本書答把這種城鄉邊緣區作為區域空間的一種組織單元來進行研究,並在傳統的二元結構基礎上提出了區域即城市經濟、城鄉,邊緣區經濟和鄉村經濟,強調了城市、城鄉邊緣區、鄉村之間不可分割的整體性和聯系性,從而形成了一個涵蓋區域整個空間的區域經濟學。本書認為,區域並非是雜亂無章的眾多事物和現象的聚集,而是由一種網路結構所組成的有機整體,區域的本質是一種結構。這種結構並不是先無就有的,而是逐漸形成並不斷演進而來的。這種結構的過程也就是某一區域的形成過程。當然對不同區域而言,這種結構的完善程度是千差萬別的,如何把握該區域的結構特徵是構建區域經濟的關鍵所在。本書認為區域一旦形成,就開始其生命史,其生命史的主線應是經濟發展,區域內的任何過程都圍繞這一主線而相互聯系著。這些過程既包括時間維度上的區域經濟增長、區域產業結構演化和

閱讀全文

與區域經濟學中的區域的名詞解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