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學法 > 走出決策的經濟學誤區

走出決策的經濟學誤區

發布時間:2020-12-01 08:53:21

⑴ 美國經濟學碩士申請三大誤區有哪些

美國經濟學專業是美國留學熱門專業之一,很多申請美國碩士留學的同學都想要申請美國經濟學碩士。下面,小編就來為同學們介紹一下申請美國經濟學碩士時的三大誤區,感興趣的同學們快來看一下吧。美國經濟學碩士申請誤區一:過於重視硬體背景而忽略專業背景申請美國經濟學碩士的大多數學生都很看重硬體背景和成績的高低,尤其是有的學生特別看重GRE在申請過程中的份量,他們認為很多學校經濟系都是根據GRE分數的高低來分配獎學金,成績高的給獎學金,成績低的則希望渺茫。其實這是從錯誤的觀點,GRE雖然是對方學校的一個重要考察點,但是經濟系的教授們更看重還是你在專業方面的實力,能力以及思想。美國經濟學碩士申請誤區二:過分依賴排名擇校美國碩士留學申請者在選擇學校時,學校排名是要參考,但過分依賴就不可取了,尤其一些學生只認哈佛、耶魯、麻省理工等名校,排名50後的學校基本都不作考慮。然而,留學專家認為:美國的教育講究個性化,因此學生擇校時,除參考專業排名外,還應根據學校區域、總費用、學校本身的財政資助比例及該校畢業生就業發展情況等方面做出綜合判斷,不要光盯著排名。美國經濟學碩士申請誤區三:文書太多的套話對於經濟類專業申請來說,推薦信理應是非常重要的。部分美國經濟學碩士申請者喜歡把簡歷做得很復雜,列出眾多自己研究經歷以及社會活動,看起來研究經驗比較豐富,但是沒有針對性,沒有突出的閃亮點。PS也是,多數申請者比較喜歡說一些套話,不是強調自己如何艱苦的學習,就是引用一些名言。專家建議申請者應該多寫寫自己是怎麼分析問題的,在准備論文的過程中你參與了那些責任,你是怎麼思考的,你是怎樣用數學來分析經濟問題的,這樣才能更直接更有效的體現你的能力。

⑵ 高中學哲學陷入思維誤區了

你的問題出在對社會和經濟概念的理解上面。衡量經濟不等於衡量社會,這是兩個概念。經濟指標再多也未必能衡量出社會發展的高低來,無論是GDP還是NDI,或者CPI。哪怕我們人均GDP世界第一,失業率最少,社會也未必沒有復雜矛盾。

站在經濟學的視角上看,因為GDP牽一發動全身,GDP的增加會影響到其他領域。發展了一個產業的產值,就可以連帶其他產業的產值,因為每個產業都是互相關聯在一起形成橫向或者縱向的產業鏈的。所以若干個產業的產值要是疊加在一起就會形成整個社會、地區的GDP。而這個經濟利益是不受時間限制的,無論是眼前利益還是長遠利益。所以如果重視長遠經濟利益的話,那麼長遠經濟利益還是GDP。

但是這個發展GDP的觀點畢竟是經濟學家搞出來的。而這些經濟學家主要側重於實證經濟學研究,而很少有人重視規范經濟學。前者排斥價值判斷,後者則相反,強調經濟的社會意義。所以經濟學家很少有地理學的認識,這也是由於學術領域條塊分割的原因,搞經濟的很少去自然界進行野外考察,關注人與自然,所以經濟學很少考慮過地理資源承載力、地理環境對工業文明產生的垃圾廢物的自凈能力。你可以翻翻現在的經濟學課本,無論是那個派別的,無論是古典經濟學還是現代經濟學,無論是產業經濟學還是宏觀經濟學,他們的經濟學計算公式里很少把這些地理環境的有限性問題作為影響因子之一。

同樣道理,實證經濟學也很少有社會學關於邊緣群體、社會關懷的概念。在專業設置中也基本上很少開設民族學、人類學等其人文領域的課程。經濟學家並非不用發展的眼光看,他們精通經濟發展史,精通商品貨幣關系史,但是他們眼裡的歷史僅僅是經濟指標史。然而911事件、巴以沖突等問題究竟是恩格爾指數出問題了還是基尼指數出問題呢?顯然用這些指數來解釋都是片面的。所以在這種缺少全局觀念的片面理論指導下,產生社會問題是必然的。國外社會問題的產生如此,國內也同樣如此。

總之,對各種經濟實證的衡量不等於對整個社會的衡量,經濟指標只是衡量社會發展的一個方面而已。

以上是從高中課本的角度來說明。其實說句題外話,如果我們進一步思考,雖然世界經濟學界普遍缺少橫向的跨學科的思維、只重視經濟層面的實物證據(也就是說只重視局部不重視全體),但是僅就經濟學這一狹窄的眼光來說,世界經濟學界還是主張有一個長遠經濟規劃的。
但是中國的情況很復雜,中國的問題不僅在於既缺少橫向跨學科的思維,而且也在於缺少縱向思維,缺少長遠經濟規劃。比如現在的航空公司因為發展業務需要,都在爭搶現有的飛行員,而缺少對飛行員的長期培養,因為培養一個合格的飛行員周期很長,從上大學本科到畢業後獨立駕駛,至少需要十年八年的時間,需要企業進行大量的投入用於崗位培訓,而航空公司出於成本考慮,沒有長遠規劃,也就沒有後備力量。僅從經濟學的實證角度看這就是一個短視行為,因為它在經濟增長方式上沒有實現集約型的擴大再生產。
而究其根本原因雖然也可以解釋為缺乏發展觀點看問題,但是更深一層次的原因在於中國的國民性格缺少理性,因為中國哲學向來強調感覺和形象思維,忽視理性和抽象思維,情理不分、心性不分。如果單純用眼睛感覺只能感覺到眼前利益,而長遠的利益眼睛是看不到的,只有用理性思考才能把握。而沒有理性,總是強調感覺,又怎麼可能有辯證邏輯呢?缺少理性不僅帶來忽視長遠經濟利益的問題,而且也給中國科技帶來影響。中國古代的科技實際上都是為了解決現實問題的應用技術而產生的,產生不出像西方那樣的研究自然界的基礎科學理論體系來。中國只能憑經驗摸索出火葯的配方,卻說明不出火葯爆炸的原理,這就是缺少理性造成的。當然這個國民性格的討論已經超出高中哲學范圍,屬於大學里要討論的內容了。

閱讀全文

與走出決策的經濟學誤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