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貨幣經濟學的簡介
貨幣的經濟學,包括微觀貨幣經濟學和宏觀貨幣經濟學兩部分內容。在微觀方面版,主要考察貨幣的需求和供給兩方權面。貨幣需求是以往貨幣經濟學研究的重點,在歷史上曾經有過很多的派別和理論,比如,古典貨幣需求理論,凱恩斯貨幣需求理論,存貨模型等。貨幣供給方面形成的經濟學理論比較少點,它主要考察中央銀行的供給政策以及貨幣在經濟中的傳導機制等方面。貨幣需求和供給構成了貨幣市場上的均衡。在宏觀方面,貨幣經濟學主要考察貨幣在宏觀經濟中的作用,通過一般均衡的分析範式,結合無限期模型或者世代交疊模型來分析整個宏觀經濟。無論是凱恩斯學派還是貨幣學派,對貨幣經濟學的考察都是從貨幣因素出發的,即從貨幣供應量出發的;而信用學派則是從信用的可獲得性出發的。從微觀的角度分析,貨幣經濟學考察經濟中的個人、商業銀行、中央銀行面對貨幣的決策。從宏觀的角度分析,貨幣經濟學考察存在貨幣的情況下,整個宏觀經濟的運行情況。而研究宏觀經濟,則要考察各個宏觀經濟指標,比如,利率水平、匯率水平、價格水平(通貨膨脹率)、失業率、經濟增長率、政府預算赤字、國際收支赤字等等。
『貳』 關於貨幣經濟學
也許有點問題,因為央行獨立性應該屬於央行運營機制在宏觀經濟中的作用回,或央行與答財政政策的關系等范疇。而貨幣政策通常是有階段性的,不可能是一般性的,也就是說應該談論某一階段的貨幣政策。
周小川在去年年底發表過一篇談話:金融政策對金融危機的響應。http://www.pbc.gov.cn/publish/goutongjiaoliu/524/2011/20110104191901596935544/20110104191901596935544_.html
你可以參考一下。
『叄』 貨幣經濟學的經驗總結
1.多數方案將貨幣視為資產,而不是流通手段。所以,他們依賴貨幣的資產價格—利率(或使用者成本),去計算替代彈性(或數量調整權數)。
2.費雪理想指數只是一個例外,Spindt採用了貨幣的交易速度作權數.但他提取的凈周轉率,丟失了貨幣的真實交易速度所包含的經濟信息。
3.迪維薩指數貨幣是目前最有影響力的方案.但多數經驗分析證明,與傳統的貨幣量相比,迪維薩指數並沒有絕對的優勢.迪維薩指數在狹義貨幣上失利,說明其理論基礎存在問題。
4.人工神經網路方案在理論上是模糊的.經驗的敏感系數受到那些因素的影響缺乏理論說明;作為輸入量的各種貨幣成分是貨幣的數量,排除了貨幣速度因素;經濟現實中完全真實的貨幣速度變數,不能在計量模型中與貨幣量等價齊觀.另外,敏感系數與特定輸出量(如通脹率)是對應的,那麼,相對不同的宏觀變數,就會有不同的敏感系數,也會有不同的貨幣量.這違背了貨幣指標改革的初衷。
5.動力因素分析方案把交易和儲蓄作為每個貨幣成分的兩個決定因素.這等於假定貨幣量已經包括了交易和儲蓄的信息.這顯然是錯誤的.貨幣的交易功能,主要通過它的速度來體現,貨幣量缺少貨幣速度所包括的經濟信息。
6.迄今為止,沒有一個改革方案從理論上強調真實的貨幣速度對貨幣重要性的意義,沒有一個新的貨幣指標比傳統的指標具有絕對的優勢,沒有一個改革方案得到學術界和貨幣當局的普遍認可.傳統的簡單加總的貨幣總量仍然是各國貨幣當局和多數經濟研究依賴的貨幣指標.西方國家歷經半個世紀的貨幣總量指標的改革已經陷於困境。
中國的金融市場發展和利率市場化還處於初期階段.利率政策在相當長的時期內將處於不成熟的階段.在貨幣政策中,貨幣量實際是主要的控制標的.中國的金融體系在計算機和網路系統方面發展迅速,有後發優勢,可以因地制宜地設置中國的動量化貨幣指標.即使將來中國的金融體系高度發達了,動量化貨幣仍將是最重要的貨幣政策指標.中國可以在動量化貨幣的研究和實踐方面走在世界的最前列.值得思考的是,西方貨幣指標改革的困境暴露了西方主流經濟學的局限性.貨幣的交易速度不僅對貨幣指標改革,而且對經濟學的變革也具有關鍵的意義.經濟學的發展經歷了思潮的反復更替,已經到了發生重大變革的前夜.中國學者有責任對21世紀經濟學的發展戰略提出獨特的見解。
『肆』 貨幣銀行學(第二版)這門課程第一章貨幣與貨幣制度的知識點有哪些
貨幣銀行學(第二版)這門課第一章貨幣與貨幣制度的知識點包含章節導引,第一節貨幣與經濟的關系,第二節貨幣形態的演變,第三節貨幣的定義與計量,第四節貨幣制度,第五節國際貨幣體系,參考資源,。
『伍』 貨幣經濟學的內容簡介
本教科書將貨幣理論及先人的成果相融合、經驗闡述與經驗檢驗相結合,內開創了完整綜合的高級容貨幣經濟學的新天地。雖然很多高深的內容由於自身的原因主要表現貨幣的供求上或宏觀經濟和貨幣政策上,但這些內容觸及到貨幣經濟學的核心領域。本書的主要特徵包括以下幾方面:
●對美國、英國和加拿大的中央銀行體系進行了比較,同時也考察了發展中國家中央銀行的特點。
●對貨幣需求進行了理論和經驗研究,包括預防模型、緩沖存貨模型,以及貨幣總量。
●詳細比較了凱恩斯、新古典、現代古典宏觀經濟理論和政策模型。
●強調了貨幣、金融機構和增長的作用,包括內生增長理論對理解金融機構的貢獻。
●貨幣的疊代模型及其評價。
學生將特別歡迎這種理論與經驗研究緊密結合的教科書。這本《貨幣經濟學》只要求學生具有經濟學原理的背景知識。其內容非常廣泛,足以用於兩學期課程,也可以有選擇地用於一學期課程。
本書注重經驗分析,直觀易懂,使貨幣經濟學的理論探討不那麼晦澀了。同時,本書還具有一些便於教學的特徵,諸如有導論、重要概念、章後小節和復習思考題。本書適合於貨幣經濟學、貨幣銀行學,以及宏觀經濟學的師生閱讀。
『陸』 貨幣經濟學,貨幣金融學側重點是什麼具體的,
貨幣金融學,這個詞語現在用的略微少點,不如《貨幣銀行學》這樣普遍。不過《貨幣金融學》是上海財經大學戴國強先生編寫的一部經典教材。
首先你應該弄清楚這幾個經濟學名詞概念:原先的課程名稱叫貨幣銀行學,是經濟類基礎課程。後來貨幣銀行學更多加入了一些國際金融的知識,兩者合並後學科變為現在財經類高校的《金融學》。這是學科由來和演變過程。所以漸漸的有人也叫它貨幣金融學。
再說貨幣經濟學。理解貨幣經濟學首先你要明白經濟和金融的區別和聯系。其實現在的很多人甚至是專業財經類的學生也不清楚這兩者倒底是什麼關系。簡單說:經濟是金融的基礎,金融是經濟的核心。經濟是一級學科門類,概念含義要廣泛得多;而金融又更細化,專指資金的融通。
所以,明白上面這些,相信你就明白各科的側重點了:貨幣經濟更多是與經濟的結合,貨幣金融更多與金融結合,前者要比後者廣度上廣,後者要比前者深度上深。
不過最後要注意的是,經濟金融類一定要打好基礎,很多東西都是通的,初階段的時候不管什麼課程都要好好學以培養經濟金融素養。這種細微的側重點差別在學的過程中不要太重視,學完之後瞭然於胸,倒是更有價值。
願你有得。祝你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