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西方經濟學計算題:急解!
實現效用最大化必須滿足:
①20 X + 30 Y = 210
②Mux / 20 = Mny / 30
所以應該購買3個X商品,5個Y商品。
『貳』 西方經濟學計算題
總效用n=(總抄效用n-1)+(邊際效用n) 邊際效用表示增加以單位所帶來的效用增量
只有一個的時候 總效用就是邊際效用 所以第一個是 10
不難得到
邊際效用2=總效用2-邊際效用1=15-10=5
以後的同理
結果是
10
5
18
2
21
『叄』 西方經濟學計算題
解:
市場需求為P=100-0.4Q=100-0.4(Q1+Q2)
跟隨企業的利潤為:π2=P*Q2-C2=[100-0.4(Q1+Q2)]Q2-20Q2
跟隨企業的反應函數為:由dπ2/dq2=0導出:20-0.4Q1-0.8Q2=0
Q2=100-0.5Q1。。。。。。。。(1)
主導企業的利潤為π1=[100-0.4(Q1+Q2)]Q1-13.8Q1。。。。。。。(2)
(1)代入(2)得到:
π1(Q1)=[100-0.4(Q1+100-0.5Q1)]Q1-13.8Q1
Max:π1(Q1),一階條件為:
dπ3/dQ1=0,Q1=115.5
Q2=42.25
P=36.9
斯塔克爾伯格解:(Q1,Q2,P)=(115.5,42.25,36.9)
自己再算算。
『肆』 西方經濟學計算題,就一個,在線等!
這個你可以把勞動當做一種商品了
1 D=S
解得 W=40元
2 供給函數變成 S=50(W-2)
帶入D=S 得 W=41
3 你看征稅10,價格才提高1 說明專9美元是支屬付的 1美元是廠家支付的
4 帶入2問 得 D=S=1950
1950*10=19500 征稅 19500
---------------------------
樓主,之前我看錯了,開始我把10看成了2 分配的時候又看成了10
應該是( W-10)大體思路就是如此的哈 後面你自己做吧,應該會了吧?
不會再問我哈~~
『伍』 西方經濟學計算題 急急
1 MUX=4XY MUY=2X² 效用最大化均衡條件是 MUX/MUY=PX/PY 聯立求得 3X=4Y 又PX×X+PY×Y=360 將PX PY 3X=4Y 代入得出X=80,Y=60
2 利潤π=PQ-C=60Q-Q²-100 利潤最大化,即為 利潤π求導,後令其為0 得 60-2Q=0
(1)得出Q=30 (2) 代入π=PQ-C=60Q-Q²-100 得 利潤是80
(3) 保持產出 即廠商繼續生產,廠商繼續生產的條件為 P=AVC=Q²/Q 得出60=Q=P 價格>60 廠商可保持正的產出
3 Q=Q1+Q2 TR=PQ=100Q-0.5Q² MR=100-Q MC1=5 MC2=
你這個TC1=5Q1,TC2=5Q2*Q2是什麼哦 ,看不明白哦 你修改了條件我再做哦
『陸』 西方經濟學計算題
產出函數:Q=f(K,L)
總收益TR=PQ,邊際收益MR=dTR/dQ=P=12
資本勞動的邊際產出為MPK=dQ/dK,MPL,資本勞動的成本分別為R=100,W=5.
廠商生內產的容均衡條件是:
MPK/R=MPL/W
50/K/100=100/L/5
40K=L.
廠商成本的構成:資本,勞動的成本以及固定成本
TC=RK+WL+TFC
=100K+5L+TFC
而K,L的投入數量是由產出決定的,因此,
TC=100K(Q)+5L(Q)+TFC
=100K(Q)+5*40K(Q)+TFC=300K(Q)+TFC
邊際成本:MC=dTC/dQ=300*dk(Q)/dQ
=300*1/dQ/dk(Q)=300/MPK=300/50/K=6K
MC=MR
6K=12,K=2
40K=L,L=80
『柒』 西方經濟學計算題
(1)TP=Q=10L-0.5L^2-32
邊際產量(MPL)函數 就是上式對L求導。MPL=10-L
平均產量(APL)函數 就是總產量除以投入的勞動。APL=TP/L=10-0.5L-30/L
(2) 當TP最大時,MPL=0。令MPL=10-L=0 ,解得L=10,所以當勞動投入量L=10時,勞動的總產量TP達到極大值。
當APL最大時,是APL與MPL相交的時候。令APL的導數=0,解得L=2倍根號15(負值捨去),所以當勞動投入量L=2倍根號15 時,勞動的平均產量達到極大值。
當MPL最大時,是TP以遞減的速度增加。由MPL=10-L可知,邊際產量曲線是一條斜率為負的直線。考慮到勞動投入量總是非負的,所以勞動投入量L=0時,勞動的邊際產量達到極大值。
『捌』 西方經濟學計算題
(1)500-5h=200h,所復以工資率為2,均制衡勞動人數為400
(2)h=2.5時,高於均衡工資,所以需求減少,供給增加,造成失業
(3)向後彎折的曲線,隨著工資率的增加,勞動供給先是增加,然後減少,因為可供給的勞動時間是有限的(不超過24小時),隨著工資收入的增加,要求增加消費,包括對閑暇的消費,因此勞動供給先增加後減少。這個增加是指就業人員的勞動時間供給增加,而不是勞動人數增加
『玖』 問一道西方經濟學彈性的計算題
需求價格彈性 = 數量變化百分比/價格變化百分比
這道題,數量從150增加到180,數量變化30,計算百分比的時候要注意,既可能用150,也可能用180,這樣就容易混淆,所以正確的方法是中點法,也就是用中間點(150+180)/2=165,這樣數量變化百分比=30/165=18.18%
同樣道理,價格從10下降為8,所以價格變化百分比=(8-10)/9=-22.22%
需求價格彈性 =18.18%/-22.22% = -0.82
絕對值小於1,說明缺乏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