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政治經濟學作業:因為物資內容相同,所以不變資本就是固定資本嗎 回答能具體一點嗎
答:不對。①固定抄資本和襲不變資本所包含的物質內容不同。固定資本所包含的物質內容是機器、廠房、設備、工具等勞動資料。而不變資本不僅包含機器、廠房、設備、工具等勞動資料,而且還包含原料、燃料、輔助材料等勞動對象。②固定資本和不變資本的規定性不同。固定資本的規定性是由它的特殊周轉方式決定的,而不變資本的規定性是由它在價值增殖過程中不同於可變資本的作用決定的。所以,不能把不變資本與固定資本等同起來。
Ⅱ 政治經濟學題目,資本各形態中能劃分為固定資本和流動資本的是
生產資本
按資本價值周轉方式的不同,生產資本可分為固定資本和流動資本。固定資本是指以機器、設備、廠房、工具等勞動資料形式存在的生產資本。它在物質形態上全部參加生產過程,它的價值卻是按照在使用過程中的磨損程度一部分一部分地轉移到新產品中去,並隨著產品的出售一部分一部分地收回。流動資本是指以原料、燃料、輔助材料等勞動對象形式存在的和用於勞動力的那部分生產資本。流動資本中的物質要素在每次生產過程中被全部消費掉,因而每次生產過程都需要不斷更新。它的價值也是一次全部轉移到新產品中去,並隨著產品的出售一次收回。固定資本和流動資本的區別如表所示:
固定資本 流動資本
價值周轉方式 分批逐次轉移 全部一次性轉移
周轉時間 時間長 時間短
價值回收方式 分批逐次回收 一次全部回收
實物更新方式 使用期內無需更新 不斷進行更新
可見,固定資本的周轉速度要比流動資本的周轉速度慢。通常,固定資本周轉一次,流動資本可以周轉多次。因此,生產資本的構成即固定資本與流動資本在生產資本中所佔的比重會直接影響資本周轉速度。在生產資本中固定資本所佔比重越大,預付資本的總周轉速度就越慢;反之,流動資本所佔比重越大,預付資本的總周轉速度就越快。
Ⅲ 政治經濟學計算題,謝謝幫忙~~
(40*6+1+80/20+30/10)/200=1.235
所以年周期次數是1.235次
Ⅳ 政治經濟學計算題:1.某企業預付總資本為15000萬元,其中廠房8000萬元,平均使用40年,
1.廠房年折舊費為1萬元/20年=500元,
機器設備年折舊費為1萬元回答/5年=2000元,
生產工具年折舊費為0.5萬元/2年=2500元,
以上三者均為固定資本,總計年周轉額為5000元
原料、燃料、勞動力均為流動資本,總計2.5萬元,平均3月周轉1次,即一年周轉4次,年周轉總額為10萬元,
用固定資本年周轉總額與流動資本年周轉總額之和除以資本總額的預付資本總周轉次數為(0.5+10)/5=2.1次
2.年剩餘價值量=剩餘價值率*可變資本*可變資本周轉次數=100%*1.5*4=6萬
年剩餘價值率=剩餘價值率*可變資本周轉次數=100%*4=400%
Ⅳ 大一政治經濟學:固定資本的實物形態是什麼
固定資本的實物形態,是不是就是固定資產?
固定資產是使用期限超過1年的房屋、建築物、機器、機械、運輸工具以及其他與生產、經營有關的設備、器具、工具等折舊後的價值。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Ⅵ 政治經濟學,固定資本、流動資本、可變資本、不變資本
建議去看看以下地址,很簡捷的
http://e.people.com.cn/GB/8216/76850/76882/5258509.html
固定資本的涵義
投在廠房、機器內、設備等勞動資容料上的那部分生產資本。
流動資本的涵義
指存在於輔助材料和原料上的不變資本和投在勞動力上的可變資本。
不變資本(C)是資本家用於購買生產資料的那部分資本,在生產過程中,藉助於工人的具體勞動,把原有價值轉移到新產品中去,價值量沒有發生變化。
可變資本(V)是指用於購買勞動力的那部分資本,要生產過程中由勞動力的使用創造出大於自身價值的價值,使預付資本價值量發生了變化。
Ⅶ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中的資本指什麼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資本」是指資本家佔有、並用作剝削手段的生產資料和貨幣,是一種由剩餘勞動堆疊形成的社會權力,它在資本主義生產關系中是一個特定的政治經濟范疇,它體現了資本家對工人的剝削關系,因此,資本並不完全是一個存量的概念。
資本總是分為兩部分,一部分以生產資料形式存在,一部分以勞動力形式存在,它們在價值增殖過程中執行著不同的職能。根據它們在剩餘價值生產中的不同作用,區分為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
1、不變資本:以生產資料形式存在的那部分資本,在生產過程中被消耗,使用價值形態發生了變化,加工生產成新產品,而它的價值則隨之轉移到新產品中。這種轉移並未發生價值量的變化,只是生產資料的舊價值在新產品中再現,所以叫不變資本(c)。
2、可變資本:以勞動力形式存在的那部分資本,其價值在生產過程中不會轉移到新產品中去,因為資本家支付的勞動力價值,被工人用於購買生活資料消費掉了。這部分價值是在生產過程中由工人再生產出來的。勞動力的使用,不僅再生產出勞動力的價值,而且生產出剩餘價值,使原來的資本價值量發生了變化,實現了增殖,所以叫做可變資本(v)。
在資本的周轉過程中,固定資本對於資本的周轉速度影響相對較小,而流動資本對於資本的周轉速度影響相對較大。以此將資本劃分為固定資本與流動資本。
1、固定資本:是指以廠房、機器、設備、工具等勞動資料形式存在的生產資本。
2、流動資本:是指投在原料、燃料、輔助材料和購買勞動力上的那部分生產資本。
Ⅷ 政治經濟學計算題:某企業投資1000萬元,資本有機構成為9:1,固定資本占其不變資本的80%,平均
治經濟學中的計算題,這15道包含了所有的計算部分,希望對考研人有所幫助。第一次發資料帖,大家支持哦!必需會做的十五道政治經濟學計算題(考試以選擇題形式出題)歸類 1、 某一年度社會商品價格總額為42000億元,貨幣流通速度10次,求貨幣需要量?若貨幣流通量為5250億元時,求貨幣的流通速度?答案:貨幣需要量(M)=PQ×V=42000/10=4200(億);貨幣流通速度=PQ/M=42000/5250=8(次)掌握上面的兩個概念,此題就可以了。* 社會商品價格總額 貨幣流通速度2、 某一時期,流通中貨幣需要量為3萬億元,由於生產發展,貨幣需要量增加20%,但實際執行結果卻使流通中的紙幣量達到了5萬億元,求此時貨幣的貶值程度?答案:單位貨幣所代表的價值量=流通市場貨幣需求量/紙幣流通總量 =3(1+20%)/5=0.72則,紙幣貶值了(1—0.72)×100%=28%實際上考的是通貨膨脹的表現** 流通中貨幣需要量 紙幣 貶值 通貨膨脹3、 已知待實現的商品價格總額是1500元,加上到期的支付總額200元,彼此抵消的支付600元,假定同一貨幣的流通次數為5次。求流通貨幣的總額X的數值?答案:X=(1500元+200元—600元)/5次=220元。流通中需要貨幣總額的數量為220元。考的是貨幣的兩個職能 流通和支付手段 {賒-、到+、抵-(口訣:說到底,減加減)}** 商品價格總額、到期支付總額、抵消支付總額、流通次數、流通貨幣的總額、流通手段、支付第三章 4、 一張面額為100元的股票,預計股息為8%,銀行此時的存款利率為5%,求股票的理論價格應是多少?答案:股票理論價格=預期股息收益÷銀行同期存款利率=(100×8%)÷5%=160元股份資本和股息 {剩餘價值理論、資本論}** 股票、股息、存款利率、股票價格、資本、剩餘價值5、 某資本家的全部預付資本為1000萬元,其中不變資本800萬元,可變資本200萬元,獲得剩餘價值200萬元,其利潤率是多少?答案:P』=m/c+v=200/(200+800)=20%剩餘價值轉化為利潤{七大轉化之一}*** 預付資本、不變資本、可變資本{註:流通資本和固定資本,一個是小c;一個是大C,一個是預付;一個是生產,一個是價值構成;一個是有機構成,有階級性}、利潤率、七大轉化:略。6、 某企業原預付資本為1000萬元,資本有機構成為9:1,工人平均每月工資為500元,本月因勞動生產率的提高而採用了新的機器設備,使資本的有機構成提高到19:1。試問,在不追加資本的情況下,由於有機構成的提高,被排擠出工廠的人數是多少?答案:在工廠有機構成未提高之前工人的每月的工資總額為:1000萬×1/9+1=100萬。因每個工人的工資為500元,故工廠的工人總數為100萬/500=2000人。勞動生產率提高後的每月的工資總額為1000萬×1/19+1=50萬,因每個工人的工資額仍為500元,所以本月工廠工人總數是50萬元/500元=1000人。所以現在每月被排擠出工廠的人數是2000人—1000人=1000人。資本的有機構成 {分析資本主義的剝削性}*** 資本的有機構成、工資、勞動生產率計算題(後補充)7、 某製鞋廠擁有平均生產條件,資本家雇傭工人50人,工作日為8小時,工人人均4小時生產1雙鞋,消耗生產資料價值為22元,每個工人1小時創造新價值2元,勞動力價值8元。計算:(1)該廠工作日中的必要勞動時間和剩餘勞動時間。(2)該資本家一天消耗的資本價值,其中c和v各為多少?(3)資本家一天共獲得的剩餘價值和剩餘價值率。 (4)每雙鞋的價值量。解:(1)必要勞動時間=8/2=4(小時);剩餘勞動時間=8-4=4(小時)(2)c=22×(8/4)×50=2200(元);v=8×50=400(元);共計耗費資本價值= c+v=2600(元)(3)m=2×4×50=400(元);m』=400/400=100%(4)總價值=c+v+m=2200+400+400=3000(元)總雙數=8/4×50=100(雙) 每雙價值量=3000/100=30(元)答:(1)工人工作日中必要勞動時間和剩餘勞動時間各為4小時。(2)資本家共耗費資本價值量為2600元,其中c為2200元,v為400元(3)資本家一天共獲取剩餘價值400元,剩餘價值率為100% (4)每雙鞋價值量為30元。資本與剩餘價值 **** 略8、 某製鞋廠擁有一般生產條件,工作日為8小時,每個工人生產2雙鞋,每雙鞋社會價值量為30元,其中生產資料轉移價值為22元,新創造價值為8元,工人日工資8元。如果該廠首先採用先進技術,勞動生產率提高了3倍,工人日工資仍為8元。計算:該廠資本家一天從一個工人身上獲得的超額剩餘價值。解:一個工人一天生產鞋=2×4=8(雙)社會價值總量=30×8=240(雙)個別價值總量=22×8+8+8=192(元)超額剩餘價值量=總社會價值量-總個別價值量=240-192=48(元)答:該廠資本家一天從一個工人身上獲得的超額剩餘價值量為48元。同上***** 略在序列二中有一道題,看不懂就難,看懂了就易了!第四章計算題(後補充)9、 甲乙兩個資本主義企業,甲企業資本周轉時間為3個月,乙企業資本一年周轉0.5次。問:(1)甲企業資本周轉次數?(2)乙企業資本周轉的時間?解:(1)n=U/u=12/3=4(次)n=U/u=12/0.5=24(個月)=2(年)答:(1)甲企業資本周轉次數為4次。(2)乙企業資本周轉的時間為2年。資本的循環和周轉* 略10、假定某一資本的剩餘價值率為100%,該資本4年周轉一次,試問該資本的年剩餘價值率為多少?答案:M』=m』×n=100%×1/4=0.25×100%=25%資本的周轉速度對生產和價值增殖的影響* 剩餘價值等11、甲乙兩個資本主義企業,預付總資本均為100萬元,甲企業固定資本為總資本的80%,使用壽命為10年;乙企業固定資本為總資本的40%,使用壽命為5年;甲企業流動資本年周轉10次,乙企業流動資本年周轉1次,資本有機構成為9:1,剩餘價值率為100%。求(1)兩企業的年剩餘價值量各為多少?(2)年剩餘價值率各為多少?(3)預付資本總周轉次數各為多少?解:(1)年剩餘價值量:M甲=v×m』×n=100/(9+1)×100%×10=100(萬元)M乙=v×m』×n=100/(9+1)×100%×15=150(萬元)(2)年剩餘價值率M甲'=M/v=100/10=1000%M乙'=M/v=150/10=1500%(3)預付資本總周轉次數n甲 = = = =2.08(次)n乙= = =9.08(次)個別的資本運動最鮮明地反映了資本主義的生產關系**** 剩餘價值量、年剩餘價值率12、社會總產品價值構成為,第一部類:4000c+1000v+1000m=6000;第二部類:1600c+800v+800m=3200;兩大部類的積累率均為25%。試計算,為實現擴大再生產,如果第I部類追加資本的有機構成為9:1,那麼第II部類追加資本的資本有機構成是多少?答案:擴大後的第一部類的生產模式為:4000c+225Δc+1000v+25Δv+750m/x=6000根據擴大再生產實現的基本公式I(v+Δv+m/x)=II(c+Δc)則第II部類擴大再生產的模式為1600c+175Δc+800v+25Δv+600m/x=3200 第II部類追加資本的資本有機構成c:v應是7:1資本的宏觀運行**** 資本價值構成、資本的有機構成、第一部類、第二部類大C和小c的問題:資本的有機構成是從資本的技術構成和價值構成的關系來反映的,書上用大C表示它反映的是一種物質形態,詳見序列一p127。在從宏觀上分析資本的運行時就忽略成有小c。(最後一句是自己理解的,不知道對不對,留個懸念吧!)綜合題13、某企業年產10000件商品。固定資本額為10萬元,使用年限為10年,投入流動資本額為5萬元,周轉時間為3個月。雇傭工人200人,月平均工資30元,每件商品的社會價值為30元。請計算:(1)、m』是多少? (2)、年預付資本的周轉速度是多少次? (3)、M』是多少?答案:(1)m=30元×10000件(商品總社會價值)—10000元(固定資本年周轉額)—5萬元×12/3(流動資本年 周轉額)=300000元—10000元-200000元=90000萬元。 m』=90000元m/30元×200元×12月=125%。(2)年預付資本周轉速度==1.4次。(3)年剩餘價值率是年剩餘價值量和預付可變資本的比率。計算方法1:由(1)已知M=90000元。預付可變資本額為30元×200人×3個月=18000元。M』=90000元/18000元=500%。計算方法2:M』=m』×n=125%×12/3=500%。綜合題就是跨章考試,在政治中一般不會考,這里只不過為了同學整體記憶方便而選的。** 略計算題(後補充)14.全社會有甲乙丙三個部門,投資總額均為100億元,資本有機構成分別為9:1、4:1、7:3,固定資本分別為總資本的80%、60%、40%,使用年限為10年;流動資本一年周轉1次;m'為100%。計算:(1)各部門的所費資本總額?(2)剩餘價值總額?(3)利潤率?(4)平均利潤率?(5)平均利潤?(6)生產價格?解:(1) K甲=c+v =100×80%×(1/10)+(100×9/(9+1)-100×80%)+100/(9+1)=8+10+10=28(億元)K乙=c+v =100×60%×(1/10)+(100×4/(4+1)-100×60%)+100/(4+1)=6+20+20=46(億元)K丙=c+v =100×40%×(1/10)+(100×7/(7+3)-100×40%)+100/(7+3)×3=4+30+30=64(億元)(2) m甲=v甲•m'=10×100%=10(億元)m乙=v乙•m'=20×100%=20(億元)m丙=v丙•m'=30×100%=30(億元)(3) P'甲= m甲/C甲=10/100=10%P'乙= m乙/C乙=10/100=10%P'丙= m丙/C丙=10/100=10% (4) '= =60/300=20%(5)P'=100×20%=20(億元)(6)生產價格甲= K甲+ =28+20=48(億元)生產價格乙= K乙 + =46+20=66(億元)生產價格丙= K丙+ =64+20=84(億元)資本和剩餘價值的各種形式,此題只作為參考可以略。****** 略補充;15、某企業持有一張面值為10000元的票據到銀行貼現,該票據尚須73天才能到期,在年貼現率為10%的情況下,試問企業能得到的貼現值為多少?答案:貼現金額=票據金額×(1—年貼現率*貼現日至到期日時間)=10000×(1—10%×73/360)=9797.22(元)雖然書上沒有這一知識點,但是可以通過此題了解經濟對我們生活的作用,有時可能出一些靈活的題,主要考考生的應變能力。
Ⅸ 政治經濟學中,怎樣區分固定資本、流轉資本與不變資本、可變資本,他們各有什麼作用
不變資本就是購買生產資料的那些 當做產生價值的一種手段 比如什麼機器啊 主要是提高生產效率 但是產生不了剩餘價值
可變資本就是 能夠產生剩餘價值的那一部分 勞動力
而 固定資本 進行價值轉移的時候 是分多次。
可變資本進行價值轉移的時候 是一次轉移完畢。
好啦
Ⅹ 政治經濟學 區分固定資本和流動資本的根據是資本的不同部分
把生產資本區分為固定資本與流動資本,其依據是資本周轉的內方式不同,這一區分的目容的是為了揭示生產資本的不同部分對資本周轉速度從而對剩餘價值生產的不同影響。
解析:
(1)固定資本是存在於勞動資料上面那部分生產資本在流通過程中的形式,它用於購置設備、機器、廠房等勞動資料。流動資本是存在於原材料、染料、輔助材料和勞動力上面那部分生產資本在流通過程中的形式。
(2)把生產資本區分為固定資本與流動資本,就是生產資本的不同組成部分的價值具有不同的流通方式或周轉方式。
(3)而劃分不變資本與可變資本的依據是兩部分資本在剩餘價值生產過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