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什麼是外部性為什麼說外部性會使資源配置效率受損(西方經濟學
外部抄性又稱為溢出效應、外部影響或外差效應,指一個人或一群人的行動和決策使另一個人或一群人受損或受益的情況。經濟外部性是經濟主體(包括廠商或個人)的經濟活動對他人和社會造成的非市場化的影響。即社會成員(包括組織和個人)從事經濟活動時其成本與後果不完全由該行為人承擔。分為正外部性 (positive externality) 和負外部性 (negative externality)。正外部性是某個經濟行為個體的活動使他人或社會受益,而受益者無須花費代價,負外部性是某個經濟行為個體的活動使他人或社會受損,而造成外部不經濟的人卻沒有為此承擔成本。
㈡ 西方經濟學外部性:存在「技術溢出」的行業為什麼邊際私人成本MC>邊際社會成本MSC按理說否者應包含...
個人意見:「技術溢出」是對整個社會屬於外部經濟,即社會希望多,而私人提供不足的現象。但若邊際私人成本小於或者等於邊際社會成本MSC時,都不會導致私人提供不足這一問題的出現。
㈢ 一些經濟學題目,急
第一題:影響需求彈性的因素有
1、商品是生活必需品還是奢侈品。必需品彈性小,奢侈品彈性大。
2、可替代的物品越多,性質越接近,彈性越大,反之則越小。如毛織品可被棉織品、絲織品、化纖品等替代。
3、購買商品的支出在人們收入中所佔的比重大,彈性就大;比重小,彈性就小。
4、商品用途的廣泛性。一種商品的用途越廣泛,它的需求彈性越大,反之越小。
5、時間因素。同樣的商品,長期看彈性大,短期看彈性小。因為時間越長,消費者越容易找到替代品或調整自己的消費習慣。
http://..com/question/42179648.html?si=8
第二題:如何實現既定產量條件下的成本最小化
既等產量曲線不變的條件下,實現成本最小化。只要將等產量曲線平移到跟等產量曲線只有一個交點的位置既實現了既定產量條件下的成本最小化。
此時:等成本線的斜率剛好等於等產量線的斜率。
http://210.28.182.135/jjx/kcjs/03/0302.html有更詳細的介紹。
第三題:需求的價格彈性與廠商的銷售收入有什麼關系?
需求(價格)彈性是消費者對價格的反應程度,需求彈性(大於1)越大,表明消費者對價格變動反應較強烈,即商品一定程度上的價格變化將會引起商品銷售量的更大幅度的變化,可見,此時降價銷售會帶來銷售收入的提高。
反之,需求彈性(小於1)越小,則降價銷售會帶來銷售收入的減少。
第四題:壟斷形成的條件是什麼?
1、市場上只有唯一的一個廠商生產和銷售產品
2、該廠商生產和銷售的產品沒有任何相近的替代品
3、其他任何廠商進入該行業都極為困難或不可能
形成的原因有:獨家廠商控制了生產某種產品的全部資源或基本資源的供給;獨家廠商擁有生產某種產品的專利權;政府的特許;自然壟斷。
http://hi..com/dnyr/blog/item/be448358a8ad8ede9c8204cb.html
第五題:試述完全競爭廠商的短期均衡行為。
內容太多:自己到下面的鏈接去看吧
http://course.cug.e.cn/micro_economic/chap6/note1.htm
http://course.cug.e.cn/micro_economic/chap6/note2.htm
第六題:什麼是規模報酬?規模報酬可以分為哪幾種情況?
規模報酬變化是指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企業內部各種生產要素按相同比例變化時所帶來的產量變化。
企業的規模報酬變化可以分規模報酬遞增、規模報酬不變和規模報酬遞減三種情況。
產量增加的比例大於生產要素增加的比例,這種情形叫做規模報酬遞增。反之稱為規模報酬遞減。
註:規模報酬只考慮生產要素的同比例變化這一個自變數,其他因素的變化是外部性。
第七題:為什麼長期平均成本曲線是U型?
這是由於邊際報酬遞減規律引起的,平均成本曲線與平均產量曲線是呈一固定比例的反比的關系,當平均產量遞增的階段,對應的就是平均成本遞減的階段;當平均產量遞減的階段,對應的就是平均成本遞增的階段。
http://course.cug.e.cn/micro_economic/chap5/note2.htm有更詳細的解釋。
第八題:無差異曲線的特點是什麼?
1、無差異曲線是一條向右下方傾斜且凸向原點的曲線
2、在同一平面圖上,任意的兩條無差異曲線間有無數條無差異曲線
3、且任意兩條無差異曲線不能相交
http://course.cug.e.cn/micro_economic/chap3/note2.htm
第九題:試論外部性導致市場失靈的原因及糾正外部性方法
單個廠商或單個市場的決策存在外部性(比如上游污染企業對下游的漁民的影響),此時,其生產者均衡並不是社會的均橫,由於外部性使得資源配置缺乏效率,在現實經濟中,市場參與者和公共部門都以各種方式對外部性進行治理,從而使資源配置達到或接近社會要求的最優水平。
政府可以採用直接管制、稅收和補貼等方式來解決外部性問題。對於具有負的外部性的行為,政府可以征稅,稅額的大小應該等於該行為給社會帶來的損失。對於具有正的外部性的行為,政府可以給予補貼。
http://hi..com/ywh0537/blog/item/3d339e138367d220dd5401de.html
暈,滑鼠點錯了,結果打了兩遍,所有參考資料都已經在各小題下方打出。
㈣ 西方經濟學中 外部性及其主要影響是什麼
外部性指由於市場活動而給無辜的第三方造成的成本。或者換種說法:外部性就是指社會成員(包括組織和個人)從事經濟活動時,其成本與後果不完全由該行為人承擔,也即行為舉動與行為後果的不一致性。
外部性的主要影響是市場失靈。存在外部性的情況下,市場不能自發實現帕累托最優,影響配置效率。
㈤ 能否講解一下西方經濟學的外部性
外部性理論主要是現代西方經濟學針對環境污染問題提出來的一個概念,指廠商污染了環境,等於佔用了一定的環境資源,但廠商卻並不為此支付任何費用。後來這個概念推廣了,一般指,廠商生產經營活動給外部環境帶來了某種影響,但廠商卻並不為此承擔任何經濟責任,既不能從中獲益,也不能需要為此支付費用。
不但廠商生產經營外部性,消費者行為也有外部性。如有人從事一些公益活動,對大家都有好處,但並不能因此從市場上獲得經濟報酬;反過來,有人做一些有違公德的事,如亂扔垃圾等,市場上也沒有人能向他收取相應的排污費。
概括起來,外部性有兩個關鍵,一是外在於經濟行為人(個人或廠商),即一項經濟行為對外部環境造成了影響;其中有好的影響,也有不好的影響;二是外在於市場機制,市場機制對於這些經濟行為失去了調節作用。
作為經濟學來講,目前研究的焦點問題主要是廠商的負的外在性,即類似環境污染這樣對外部環境造成了負面影響,而廠商卻不需要支付任何費用。為此,經濟學家提出了產品的私人成本與社會成本的概念。私人成本是指廠商負擔的產品成本,大體上等同於產品的經濟成本,社會成本則是產品私人成本再加上外在成本的總和,是全社會負擔的產品成本。外在成本是指廠商以外的社會負擔的產品成本。
顯然,外在性的存在,降低了資源配置效率,導致了市場失靈。為此,西方經濟學家提出了種種對策措施:
一是征稅,即向污染環境的企業收取類似排污費性質的稅收。這種方法最早由英國經濟學家庇古提出,又名「庇古稅」。
二是津貼,即由政府向有污染行為的企業提供津貼,幫助企業完善相關環保設施,減少污染,以至消除污染。不過,這種方法遭到了大多數經濟學家的反對,因為這種做法等於由社會承擔了企業污染的成本。
三是合並企業。如假定一條河流上游的企業污染河道,下游的企業受害,現把上下游的兩家企業合並起來,這樣通過外在經濟內在化,將負的外在性消除。不過,這樣做恐怕很難做到。一條河流兩岸成千上萬的企業,如何合並?事實上做不到。
四,規定產權與協商。這是根據科斯定理,只要明確產權,並且交易成本可以忽略不計,在這兩條前提下,一旦有污染行為,則受害者就會與污染企業協商談判或提起訴訟,來解決問題。這個方案因不需要政府主動干預,基本上是通過市場途徑解決問題,迎合了上個世紀80年代全球性的自由化思潮,因而曾一度大受追捧。但現在看來,事實上也很做到,也不過是書獃子式的空想罷了。首先,產權很難完全明確,如一條河流的產權應該歸誰?清潔的空氣的產權又該歸誰?諸如此類,無法回答;其次,交易成本絕非可以忽略不計,一次次的協商談判,以至訴訟,常常需要巨額的成本費用。
五、政府直接管制。目前,一般的觀點,認為大多數外在性行為,還要靠政府主動的強制干預。
在上個世紀70年代以前,按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理論,外在性是資本主義社會特有的現象,社會主義社會實行計劃經濟,全心全意為人民造諫,是不會存在外在性現象的。但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的發展,外在性問題在我國已經成為一個相當嚴重的問題,必須引起高度重視。要解決這個問題,需要政府採取強有力的措施,也需要國民觀念上普遍重視起來,還需要有一定的經濟實力支撐,需要科學技術的進步。應該說消除外在性是一個長期艱巨的任務,短期內很難一下子解決。
㈥ 一個關於西方經濟學的一個問題(跪求OQZ)
外部性的存在會造成的私人成本和社會成本,以及私人利益和社會利益的不內一致,表現為:外部容經濟時,私人成本大於社會成本,私人利益小於社會利益;外部不經濟時,私人成本小於社會成本,私人利益大於社會利益;這無疑導致資源的配置不當。在完全競爭條件下,如果某種產品的生產產生了外部經濟,則其產量將可能小於社會最優的產量。如果某種產品的生產會產生外部不經濟,則其產量將可能超過社會最優的產量。這就造成了經濟運行無法達到帕累托最優,從而造成市場失靈。
矯正外部性的政策包括征稅和補貼,對於造成外部經濟的企業和個人給與補貼而對於造成外部不經濟的企業和個人征稅使其私人成本等於社會成本或私人利益等於社會利益可以消除外部性
㈦ 經濟學解釋詞名
經濟學是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屬於經濟學類專業。本專業培養具備比較扎實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理論基礎,熟悉現代西方經濟學理論,比較熟悉地掌握現代經濟分析方法,知識面較寬,具有向經濟學相關領域擴展滲透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
培養目標
培養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道德修養,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掌握現代經濟學的基本方法,熟悉中國經濟運行與改革實踐,具有國際視野和創新創業能力的高素質經濟學專門人才。
培養規格
學制與學位
基本學制為4年,可實行彈性學制。學生在修滿學分且完成全部培養方案的情況下,可以提前畢業,但修業年限不得少於3年;未修滿學分和未完成培養方案的,可以延後畢業。允許學生保留學籍休學,創新創業。
學生完成培養方案規定的課程和學分要求,考核合格,符合畢業條件,准予畢業。符合學位授予條件的,授予經濟學學士學位。
知識要求
(1)工具性知識
1、熟練掌握1門外語,具備較強的外語聽、說、讀、寫、譯能力。第一外語非英語的,如開設第二外語,應盡量開設英語。
2、具有比較完善的數學知識和良好的數學基礎,能夠運用數學方法理解和分析經濟問題。
3、熟練掌握計算機和現代信息技術,能夠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和資料庫進行文獻檢索、數據處理、模型設計、研究分析和論文寫作。
(2)專業知識
1、牢固掌握經濟學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應用技能;掌握經濟運行規律和經濟指標的內在聯系。
2、理解經濟學理論的內涵、發展演進、學派差異及爭論重點。
3、熟悉經濟學理論運用的市場環境、政策依據和政策效果。
4、了解經濟學理論發展前沿和實踐發展現狀。
(3)其他相關領域知識
經濟學類專業人才所從事的理論研究與實際業務工作具有很強的社會性和綜合性,需要具有寬廣的知識面,因此,根據具體專業屬性還須熟悉其他相關領域的知識,如人文學科、管理學、法學、自然科學和工程科學等方面的相關知識。
㈧ 舉例說明積極的和消極的外部影響。西方經濟學的練習題。求解!灰常急!!
外部性是一個經濟學概念,由馬歇爾和庇古在20世紀初提出:「某種外部性是指在版兩個當事人缺乏任權何相關的經濟貿易的情況下,由一個當事人向另一個當事人所提供的物品束。」 曼昆認為外部性是一個人的行為對旁觀者的福利的影響。若斯的「搭便車」正外部性入手和科斯從外部侵害入手,無非也是指行為對與之交易或目的無關的其他人福利的影響。
依據作用效果進行分類,正外部性和負外部性。正外部性,行為人實施的行為對他人或公共的環境利益有溢出效應。負外部性,行為人實施的行為對他人或公共的環境利益有減損的效應。
汽車廢氣有負外部性,因為它產生了其他人不得不吸入的煙霧。政府努力通過規定汽車的排放廢氣標准來解決這個問題,政府還對汽油征稅,以減少人們開車的次數。
狂吠的狗引起負外部性,因為鄰居受到噪音干擾。狗的主人並不承擔噪音的全部成本,因此很少謹慎地防止自己的狗狂吠。地方政府通過規定「干擾平靜「為非法來解決這個問題。 外部性積極影響:私人花園的美景給過路人帶來美的享受,但他不必付費,這樣,私人花園的主人就給過路人產生了外部經濟效果了。
㈨ 請各位朋友幫一下忙了,是關於《西方經濟學》的相關問題。
焰火存在外部性問題,焰火作為公用品是羅森的財政學中舉例的對象,一旦某些人內買了焰火,其他沒買容的人也會享受得到焰火的美,所以有正的外部性。
私人購買並用在自己家中的滅火器是私有品,很容易防止別人消費,所以沒有外部性。但是政府或個人提供的公共場合的滅火器,很難限制其他人也去使用,所以有正的外部性。
易拉罐,好像沒有明顯的外部性特徵。
煙酒有負的外部性,吸煙排出的煙氣污染環境,影響他人,喝酒容易造成暴力事故,負外部性。
外部性是由於產權無法確切確立而導致的。雖然焰火有產權,但你要放焰火就沒有權利或者無法辦到讓別人看到,除非在自己家中。在比如吸煙排出的廢氣,如果給予吸煙者以向空氣中排放廢氣的產權,則其他人不吸煙的人就可能通過交易而和吸煙者達成某種協議。
㈩ 什麼是外在性問題,並舉例說明! 最好能用西方經濟學的理論解釋,謝謝!
所謂外部性是指並不直接反映在市場中的生產和消費效應,他分為專正的外部性和負的屬外部性,舉例來說,養蜂人附近的果園,因為養蜂人的養的蜜蜂給果園的果樹采蜜而增加了果園的產量,但是這種好處養蜂人並不能分享,這屬於正的外部性;造紙廠附近的水域受到污染,但是造紙廠並不因此承擔責任,這屬於負的外部性。
外部性的存在會造成效率損失,從而使市場的效率不能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