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國經濟學研究中的年齡層次劃分
gjh
② 本人學經濟學,大二,到大三年滿18周歲,請問現在有什麼證書可以考么
呵呵 我也是學經濟學專業的,研究生畢業了。
你很勤奮啊,現在就想著考證書。
咱們回經濟學的可答以考的證書包括:
銀行從業資格證 五門 比較好考,作用不很大;
證券從業資格證 五門 較難考 作用稍大些;
會計從業資格證 三門 很好考 作用不大;
注冊會計師 五門+綜合 很難考 作用非常大;
CFA-金融分析師 分三級,一般你只能考level-1 內容並不是很難 但是全英文,所以有難度 作用比較大(證券分析行業);
FRM 風險分析師 沒考過 可能比較管用;
ACCA 注會的世界升級版,很管用 但是沒必要考,考個注會就不容易了;
保險精算師 9門 經濟基礎還好考 數學方面的哪幾門基本過不了 但是可以唬唬人~~
還有個初級經濟師,那是職稱
③ 政治經濟學論文 年齡歧視何時休
三十五歲,幸運的話,每一個人都會達到的一個年齡。然而,三十五歲就像一道門檻無情地橫在了一些年輕的「老」求職者的面前,中國人年齡歧視越演越劇烈。大齡研究生,一個特殊的群體,即使受到過良好的高等教育,也難逃年齡歧視的陰影。大齡研究生,「上有老,下有小」,無論是本人、家庭還是國家,都花費了大量的金錢和精力,一旦這些大齡高學歷者因年齡的原因而找不到自己應該所處的位置,這是極不公平的。不但對社會造成了資源浪費,不但對個人的人生是致命的打擊,更是對人格尊嚴的一種踐踏。然而,更加令人擔心的是,這種年齡歧視似乎「深入人心」,人們習以為常。
一、大齡研究生就業年齡歧視現狀
很多大齡研究生,由於具有一定的工作經驗,加上又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有一部分人希望能夠通過從事管理或者研究方面的工作來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同時也能為社會做出自己的貢獻,因此,這樣的大齡研究生就希望能夠成為公務員或進入高校。那就讓我們看看公務員招考和高校招聘中的年齡歧視現狀。
(一)公務員招考中的年齡歧視 1、2008年度湖北黃岡市直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工作人員, 黃岡市直事業單位面向社會公開招考聘用195名工作人員。具有符合國家或行業規定,年齡在18—35歲之間。再仔細地分析了具體崗位的年齡要求,發現其中要求在26歲以下的為98人,35歲以下的為51人,30歲以下的為19人,31歲以下的為13人,27歲以下的為9人,24歲以下的為2人,22歲、28歲、29歲以下的均為1人。大家不難看出,湖北黃岡市直事業單位招聘的195名工作人員全部有年齡限制,而且還人為地將年齡限制任意下調,導致了不僅35歲、連26歲,甚至22歲都成了沒有報考機會的人。這是何等的荒唐!
2、2008年福建省選聘優秀高校畢業生到村任職工作,選聘對象明確要求30歲(1978年8月31日後出生)以下應屆畢業的大學生、研究生,[1]這顯然又是將大齡研究生拒在了門外。
3、江蘇省2008年考試招考錄用公務員公告簡章年齡要求為18周歲以上、35周歲以下(1972年1月4日至1990年1月10日期間出生)。招考優秀村幹部的職位可放寬至40周歲;招考法院聘任制書記員的職位要求25周歲以下(法院在編工人和編外聘用的書記員或速錄員,在法院工作滿3年的,年齡放寬至35
周歲);
④ 請思考當年姚明為什麼不上大學,年齡大了以後又上大學的經濟學道理
姚明當年不上學是因為他爸爸不給錢交學費,後來誰給你大學是因為他發現讀了大學退役後可以當籃協主席沒有大學畢業證不行。
⑤ 從經濟學角度分析,為什麼隨著年齡增長,我們向父母索要的越來越多
隨著年齡的增長,個人各方面的需求就會變得增大,比方說上學穿衣吃飯,遊玩到了談戀愛的年紀,到了結婚的年紀,父母還要為子女准備婚房,買車買房,買傢具等等等等,太多太多了。
⑥ 什麼年齡學習經濟學最好
這個沒有年齡限制吧?喜歡的話 隨時學都可以啊 當然是越早越好
⑦ 經濟學家連平的年齡
這是私人隱私不能回答
希望能幫到你,如果你的問題解決了,麻煩點一下採納,謝
⑧ 什麼叫經濟學年齡
經濟學是研究價值的生產、流通、分配、消費的規律的理論。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和自然科學、其他社會科學的研究對象是同一的客觀規律。
經濟是價值的創造、轉化與實現;人類經濟活動就是創造、轉化、實現價值,滿足人類物質文化生活需要的活動。經濟學是研究人類經濟活動的規律即研究價值的創造、轉化、實現的規律——經濟發展規律的理論,分為政治經濟學與科學經濟學兩大類型。政治經濟學根據所代表的階級的利益為了突出某個階級在經濟活動中的地位和作用自發從某個側面研究價值規律或經濟規律,科學經濟學用科學方法自覺從整體上研究人類經濟活動的價值規律或經濟規律。新常態經濟學就是科學經濟學。經濟學的核心是經濟規律。在新常態經濟學看來,資源的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只是經濟規律的展開和具體表現,經濟學的對象應該是資源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後面的經濟規律與經濟本質,而不是停留在資源的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層面。停留在資源的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層面的,是政治經濟學而不是科學的經濟學。要研究經濟發展的規律就必須從整體上統一研究經濟現象,宏觀經濟與微觀經濟是統一的經濟體中對稱的兩個方面,所以在新常態經濟學範式框架中,有宏觀經濟與微觀經濟之分,沒有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之別;而政治經濟學總是把經濟學分為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
經濟活動人口:根據我國統計制度,經濟活動人口是指所有年齡在16歲及以上,在一定時期內為各種經濟生產和服務活動提供勞動力供給的人口。這些人被視為實際參加或要求參加社會經濟活動的人口,也稱為現實的人力資源。它處於就業或失業的狀態,是就業人口和失業人口之和。
⑨ 經濟學家斯密年齡
亞當·斯密生平簡介
出生: 1723年6月5日(蘇格蘭 蘇格蘭伐夫郡可可卡地)
逝世: 1790年7月17日 (蘇格蘭 蘇格蘭愛丁堡)
學派/流派:古典經濟學
主要領域: 政治哲學、倫理學、經濟學
著名思想: 古典經濟學、現代自由市場、勞動分工
受影響於: 亞里士多德、霍布斯、洛克、哈奇森、休謨、孟德斯鳩
施影響於: 馬爾薩斯、李嘉圖、密爾、凱恩斯、馬克思、恩格斯、美國開國先驅
斯密的主要理論:
一、分工理論
亞當斯密認為,分工的起源是由人的才能具有自然差異,那是起因於人類獨有的交換與易貨傾向,交換及易貨系屬私利行為,其利益決定於分工,假定個人樂於專業化及提高生產力,經由剩餘產品之交換行為,促使個人增加財富,此等過程將擴大社會生產,促進社會繁榮,並達私利與公益之調和。
他列舉制針業來說明。「如果他們各自獨立工作,不專習一種特殊業務,那麼他們不論是誰,絕對不能一日製造二十枚針,說不定一天連一枚也製造不出來。他們不但不能制出今日由適當分工合作而製成的數量的二百四十分之一,就連這數量的四千八百分之一,恐怕也製造不出來。」
分工促進勞動生產力的原因有三:第一,勞動者的技巧因專業而日進;第二,由一種工作轉到另一種工作,通常需損失不少時間,有了分工,就可以免除這種損失;第三,許多簡化勞動和縮減勞動的機械發明,只有在分工的基礎上方才可能。
二、貨幣理論
貨幣的首要功能是流通手段,持有人持有貨幣是為了購買其它物品。當物物交換發展到以貨幣為媒介的交換後,商品的價值就用貨幣來衡量。這時,便產生了貨幣的另一功能-價值尺度。亞當斯密也談到貨幣的儲藏功能、支付功能。但是,他特別強調貨幣的流通功能。
三、價值論
提及價值問題,亞當斯密指出,價值涵蓋使用價值與交換價值,前者表示特定財貨之效用,後者表示擁有此一財貨取另一財貨的購買力。進一步指出,具有最大使用價值之財貨,往往不具交換價值,水及鑽石是其著名的例子。不過水與鑽石價值之比較是百年之後邊際效用學派才圓滿解決此一問題。
四、分配理論
亞當斯密的分配論,是即勞動工資、資本利潤及土地地租自然率之決定理論。
亞當斯密指出,盡管僱主擁有抑低工資的力量,工資仍有其最低水平,此一最低水平是勞動者必須能夠維持基本生活,假定社會工人需求增加或工資基金提高,工資將高於最低水平。就另一角度言之,一國國富、資本或所得增加,將促使工資上漲,工資上漲則促進人口增加。
資本利潤之高低如同勞動工資,決定於社會財富之增減,資本增加固可促使工資上漲,卻使利潤為之下降。亞當斯密指出,假定商人投資同一事業,因為彼此相互競爭,自然致使利潤率降低。
地租系指對土地使用所支付的價格。亞當斯密認為,地租高低與土地肥沃程度及市場遠近有關。
五、資本積累理論
資本累積是大量進行分工必備的另一要素。分工的擴張與生產效率的提高跟資本的總額成正比。資本的累積必須在分工之前進行,因為分工需要使用許多特殊的設備與機械料,在在都需要以資本來購取。分工愈細,工具的需要愈多,資本愈顯得重要。透過分工過程,可增加勞動生產量,提高國民所得,增強國民儲蓄意願與能力。
六、賦稅理論
亞當斯密提出四大賦稅原則,即公平、確定、便利、經濟。
公平:一國國民應盡可能按其能力以支持政府,亦即國民應按其在政府保護下所享有的利得比例納稅。
確定:各國民應當繳納的稅捐,須確定並不得隨意變更,繳納時期、繳納方法、應付稅額,都應對納稅人清楚宣示。
便利:一切稅捐,都應在最適合於納稅人的時間與方法收之。
經濟:每一稅捐都應善加設計,務使公民繳付國庫以外,在他的財力上受到最少可能的激動。
⑩ 計量經濟學中,比如小朋友的出生重量與爸媽的年齡有關,其中與媽媽年齡是正相關,與媽媽年紀的平方是
與媽媽年齡正來相關,說明媽媽自年紀越大,小孩出生時的體重就越重。
與平方負相關,說明隨著媽媽年齡的增大,小孩子體重雖然越來越重,但是增加的重量卻越來越小。
這類似於邊際產量遞減規律,
隨著勞動力投入增加,總產量不斷增加,但是增加的幅度卻是不斷減小的。
從導數的角度理解:
正相關:表示一階導數大於0
與年齡平方負相關:表示二階導數小於0.
有沒有發現這個邊際產量滿足同樣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