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學法 > 政治經濟學網上作業4

政治經濟學網上作業4

發布時間:2020-11-30 23:07:12

❶ 10春學期《政治經濟學》在線作業2

b b c b b c c a d a
第九題和第四題不是很確定
希望採納

❷ 《政治經濟學》作業

1.D 2.D 3. D 4.A 5. B 6.C 7. C 8. A 9.D 10. B 11. B
12. B 13.C 14. B 15.C
答案要點:
1) 利息率是一定時期內的利息量與借貸資本總額的比率。
2) 利息率的高低取決於:
第一,平均利潤率的高低
第二,借貸資本的供求
第三,一個國家的習慣和法律傳統
2、資本周轉速度對剩餘價值生產有什麼影響?
答案要點:
1) 加快資本周轉速度,對剩餘價值生產有重大影響。
2) 它可以提高年剩餘價值率和增加年剩餘價值量。
首先,加速資本周轉,可以增加年剩餘價值量。因為加快預付資本的周轉速度,一般說來其中預付的可變資本周轉速度也加快,實際一年中發揮作用的可變資本增多,帶來的年剩餘價值就多。
其次,加速資本周轉,可以提高年剩餘價值率。
二、論述題(每題5分,共2題)
1、經濟全球化產生和發展的原因。
答案要點:
1) 經濟全球化的定義。
2) 產生和發展的原因。國際分工→生產國際化→資本國際化→經濟全球化
20世紀80年代發展的原因:
第一,科技革命的推動
第二,國際貿易自由化程度提高
第三,國際資本流動的大幅增加
2、資本周轉速度取決於哪些因素?加快資本周轉對剩餘價值生產的影響。
答案要點:
1) 取決於資本周轉時間和生產資本的構成
2) 加快資本周轉對剩餘價值的影響是:
第一,增加年剩餘價值量
第二,提高年剩餘價值率

❸ 網上人大政治經濟學作業3,4答案

現代信用形式主要包括商業信用、銀行信用、國家信用、消費信用和國際信用等。在這些信用形式中,商業信用和銀行信用是兩種最基本的信用形式。1.(1)銀行信用的債權人主要是銀行,債務人主要是從事商品生產和流通的工商企業和個人。(2)銀行信用所提供的借貸資金是從產業循環中獨立出來的貨幣。(3)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可以動過規模投資,降低信息成本和交易費用。2.(1)商業信用與特定商品買賣相聯系(2)商業信用的債權人和債務人都是商品的經營者(3)商業信用的供求與經濟景氣狀態一致3.(1)商業信用是工商企業之間進行商品交易時以延期支付的形式提供的信用。(2)主要特點:商業信用是以商品形態提供的,同時包含商品買賣行為和借貸行為這兩種不同性質的經濟行為;交易雙方都是商品生產者或經營者;商業信用發生後,買賣雙方就存在著以一定貨幣金額表現的債權債務關系,同時創造出相應的流通工具。(3)優點:商業信用在商品經濟中發揮著潤滑生產和促進流通的作用,是推銷商品的有力武器,是解決流通手段不足的最便利方式。所以就企業間的信用活動而言,商業信用是首選、是基礎。(4)缺點:商業信用是商品生產和經營者之間主要以商品提供的信用。因此商品的使用價值決定了商業信用的授信方向,即一般只能由上游產業向下游產業提供。首先,是商業信用規模受企業資本規模、尤其是商品資本量的限制。其次,是商業信用的信用能力有限。制約了商業票據的流通性。再次,信用量變動受經濟周期波動的影響。

❹ 政治經濟學作業,四選一題做,謝謝

①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處理好效率和公平的關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進公平。
②具體措施:(正確處理「效率與公平」關系的原則)既要反對平均主義又要防止收入差距過於懸殊;既要落實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獻精神;在鼓勵人們創業致富的同時,倡導回報社會和先富幫後富。

正確處理收入分配中公平與效率的關系:
公平與效率的關系是辯證統一的。公平包括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以及結果公平等。從機會公平的角度分析,公平與效率是統一的,所有促進機會公平的措施都會提高效率。從結果公平的角度探討,公平與效率又存在矛盾,過分強調結果公平,往往會造成巨大的效率損失;而發揮物質利益的激勵功能,又必須打破收入分配的平均主義,拉開收入差距。不過,這種矛盾不是絕對的。如同收入分配的平均主義會影響經濟效率一樣,收入差距過大也會抑制有效需求,導致社會沖突,從而嚴重影響經濟的正常運行。這就是說,存在一個使公平與效率相互促進的收入差距適度區間。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關鍵是使收入差距保持在公平與效率相互促進的適度區間。
處理公平與效率的關系,應以發展的觀點看待和分析問題。在經濟發展初期,生產力發展水平較低,產品供給能力嚴重不足;勞動力供給充分,資本要素稀缺。這一階段的主要任務是通過資本積累帶動勞動就業,提高產品供給能力。因此,在公平與效率的權衡上通常會更加重視效率。進入中等收入階段以後,一方面,產品供給能力大幅度提升;另一方面,收入分配差距過大會制約消費需求的增長、影響社會穩定。因此,無論保持經濟持續健康增長還是促進社會和諧發展,在公平與效率的權衡上都要求更加註重公平。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顧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註重公平。」這就為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指明了方向。
初次分配是指直接與生產要素相聯系的分配。在初次分配中,國民收入分解為勞動者報酬、生產稅凈額、企業營業盈餘三部分。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實質是要素價格決定問題。正確處理收入分配中公平與效率的關系,在初次分配領域,首先應保證生產要素所有者參與市場競爭的起點公平、過程公平,完善要素參與分配的市場機制。現階段的工作重點是,堅決根除涉及權錢交易的腐敗收入和尋租收入;打破行政壟斷與資源壟斷,完善自然壟斷行業的政府規制;破除生產要素市場分割和市場壁壘,促進勞動、資本、土地等生產要素合理流動,創造各類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的條件。應當指出的是,由勞動和資本各自特點所決定,勞動與資本相比一般處於弱勢地位。為了保證勞動要素所有者與資本要素所有者在市場競爭地位上的平等,政府有責任通過就業政策和集體談判制度等增強勞動者的博弈能力,通過勞動保障與監察制度保障勞動者的權益。現階段的重點是,促進城鎮化和中小企業發展,努力擴大勞動就業;推行企業工資集體協商制度,理順資本所有者、經理層與一般職工的收入分配關系;完善最低工資制度,建立健全工資正常增長機制。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以間接稅方式和國有資本所有者的身份直接參與國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正確處理公平與效率的關系,還要求政府通過稅種、稅率和國有企業利潤上繳比例的調整,協調好政府、企業與勞動者的利益關系。目前,我國間接稅比重高達70%以上。由於間接稅會直接進入市場價格,間接稅比重高不僅嚴重影響企業的市場競爭力,還會通過稅收轉嫁,加重中低收入群體的稅收負擔。此外,我國國有企業上繳利潤比例過低,一些企業高管人員薪酬福利侵蝕企業利潤;還存在少數人無償或低價佔有、使用公共資源等問題。因此,深化初次分配領域改革,應在保持宏觀稅負水平基本穩定的前提下,逐步降低間接稅比重,切實減輕中小企業稅負;提高國有企業利潤上繳比例,改革國有企業高管人員的薪酬分配製度,嚴格徵收資源佔用稅,進一步完善國有資本和公共資源的收益分配機制。
再分配是在初次分配的基礎上,政府通過直接稅和轉移支付等手段對國民收入在全社會范圍的第二次分配。再分配的目的是彌補初次分配的不足,把收入差距控制在有利於效率與公平相互促進的適度區間,並盡可能促進起點公平。現階段我國分配領域存在的突出問題是再分配存在逆向調節問題。目前,我國直接稅比重不足30%,其中個人所得稅不僅因佔比過低難以發揮對居民收入差距的調節作用,更由於高收入群體具有更多的避稅手段,導致個稅收入主要來自中低收入的工薪階層;財產稅所佔的比重更低,遺產和贈予稅還無從談起。從轉移支付角度看,我國城鄉之間、地區之間在社會保障支出以及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支出上還有較大差距。基於這種情況,再分配領域收入分配製度改革的重點是在減少間接稅的同時增加直接稅;減輕中低收入者稅負,完善高收入者個稅徵收與監管;適時開征房產稅、遺產稅、財產贈予稅等財產稅。按照全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方針,以增強公平性、適應流動性、保證可持續性為重點,全面建成包括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制度在內的、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加大對貧困地區和「三農」的財政支持;加大教育、醫療、就業、扶貧開發等方面的支出,並重點向農村、邊遠、貧困、民族地區傾斜。

❺ 川大政治經濟學第二次網上作業

1B 2B 3D 4B 5A 6A 7B 8D 9A 10C 11B 12D 13C 14D 15B 16A 17A 18C 19A 20B

❻ 09秋學期《政治經濟學》在線作業 多選題 急呀!!!!

1ABE
2ABE
3ABCE
4全選
5ACDE
6全選
7D
8全選
9BE
10ACE
11C
12AD
13全選
14ACE
15ABCE
16DE
17全選
18ACDE
19BCDE
20全選
6 7 12 不是很確定

❼ 第二次在線作業《政治經濟學》

1.D
解釋:書本中的原話---在資本主義制度下,工人工資是勞動力的價值或專價格,這是資本主義工資的實質屬。
勞動力是指人的勞動能力,是人的體力和腦力的總和。勞動力的使用即勞動。
資本家在勞動力市場購買的是工人的勞動力,工資是勞動力的價格或價值。但在資本主義經濟現象方面,工資卻表現為勞動的價格或價值,似乎工人的全部勞動都是有報酬的,一旦勞動力的價值採取了工資的形式就掩蓋了資本主義的剝削關系。

2.B
解釋:級差地租是與土地的不同等級向聯系的地租,其產生的條件是土地優劣和肥沃程度不同;產生的原因是對土地的資本主義經營壟斷。

3.D
解釋:利潤率是剩餘價值和全部預付資本的比率。

4.D
解釋:商業利潤率是商業資本家因銷售商品以購銷差價形式從產業資本家那裡瓜分的由產業工人創造的剩餘價值的一部分。

5.D

6.A
解釋:生產集中是生產力發展和自由競爭的必然結果。

7.D

8.A

9.C
解釋:金融資本是工業壟斷資本和銀行壟斷資本的融合。

10.B

11.C

12.C
解釋:資本有機構成提高,可變資本相對減少,資本對勞動力的需求日益減少,結果就不可避免地造成大批工人失業,形成相對過剩人口。

13.D

14.C

15.A

16.A

17.A

❽ 政治經濟學作業

q1:人們為什麼必須按經濟規律的要求辦事?

經濟規律具有客觀性。因為經濟規律是在一定的客觀經濟條件下產生和發揮作用的,並隨著客觀經濟條件的變化而變化。有什麼樣的客觀經濟條件,就會產生與它相適應的經濟規律。當某種經濟條件消失之後,與它相適應的經濟規律就會退出舞台,而在新的經濟條件下,又會產生新的經濟規律。經濟規律是不以人們的主管意志為轉移的。不管人們是否認識它,它都存在並發生作用。人們既不能消滅,改造經濟規律,也不能創造和制定經濟規律。

人們必須按照經濟規律辦事,如果違背客觀經濟規律,就會收到它的懲罰,遭受損失或挫折。經濟規律是客觀的,但是,人們可以認識和利用經濟規律,因勢利導,造福人類。由於各時期,各部門經濟條件有差別,經濟規律的利用和范圍,形式會有所不同,所以,利用經濟規律所採取的形式也不同。

q2:商品的價值是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所決定,商品交換要以價值量為基礎,實行等價交換
表現形式: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
作用:調節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在各生產部門的分配;刺激商品生產者改進生產技術,改善經營管理,提高勞動生產率;促使商品生產者在競爭中優勝劣汰

要尊重價值規律,同時也要發揮主觀能動性,國家進行宏觀調控,使有形的手和無形的手相結合,共同調節市場經濟。

Q3:剩餘價值的本質是由雇傭工人創造的價值中超過勞動力價值而被資本家無償佔有的那部分價值,它直接體現了資本家對雇傭工人的剝削關系。剩餘價值率是由剩餘價值和可變資本之間的比率形成的。它反映的是資本家對雇傭工人的剝削程度。資本家要獲得更多的剩餘價值,可以通過兩條途徑:提高對工人的剝削程度和增加可變資本總量。在資本主義條件下,剩餘價值率有提高的趨勢。

Q4:在任何生產方式下,生產總是在一定的生產關系下進行的,具有一定的社會形式,再生產也是這樣,隨著生產的不斷更新和重復,這種生產關系也會不斷地再現出來。

你先來看簡單再生產的特徵:
1,資本家購買勞動力的可變資本是工人自己創造的。
2,不僅可變資本,而且全部資本都是工人創造的。
3,雇傭工人的個人消費,從屬於資本家追逐剩餘價值的需要。

比如我們著重來分析第3點:
工人進行個人消費,無非是再生產出已消耗的勞動力,以保證資本家能夠重新購買到勞動力商品,以便繼續進行剩餘價值的剝奪。
在資本主義條件下,工人的個人消費只能滿足於維持勞動力正常再生產的那些消費資料。當工人進行了個人消費之後,勞動力再生產出來了,但仍然是一無所有的勞動者,必須把勞動力重新作為商品出賣給資本家,仍然不能改變自己的階級地位;工人不管把自己的勞動力商品出賣給哪個資本家都不可能改變自己的個人消費從屬於資本的性質。

說白了:
工人工作是為了給資本家剝削,但同時資本家所生產的商品需要工人來消費,工人消費從而維持自己的生理狀態以便更好地被剝削。這就是簡單再生產,同時,這也正是資本主義的生產關系。
物質資料和生產關系同時在簡單再生產中被創造。

你懂了嗎?很變態的..

唉,馬克思總說人是活勞動,機器是死勞動,想想真可悲。機器沒有思想,做個死勞動也就罷了,人總是有思想的,「消費是為了被更好的剝削」,這不是傻是什麼。不過,這好像又確實是事實。如果我們平常不去想,傻也就傻了,可馬克思偏要把它都說出來……什麼事都看清楚其實未必是一件好事。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Q5:資本積累的實質:資本家以無償佔有的剩餘價值,擴大再生產規模,以便於榨取更多的剩餘價值.資本積累的一般規律,是指由資本積累引起的資產階級的財富積累和無產階級的貧困積累的內在必然聯系。它是對資本積累理論的科學總結,也是對資本積累過程對無產階級命運影響的科學概括,它深刻地揭示了資本主義積累過程的階級對抗性。

閱讀全文

與政治經濟學網上作業4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