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初級會計職稱初級經濟法中是不是要考稅法的知識
其實大部分是稅法,所謂的經濟法我覺得該更名為稅法了.
流轉稅是重頭戲.
㈡ 稅法學習問題
稅法是國家的調整經濟的杠桿,隨著經濟在變隨時在變,初學稅法有時候容易混淆,而且部分稅法知識要結合經濟法的知識才能理解的更透徹。要學好,我就切合自身的學習經歷,給你幾點建議: 1、你先從基礎性的開始,個人覺得「初級助理會計師」的初級經濟法教材裡面的涉及稅法的部分講的不錯稅法教材,從第三章到倒數第二章都是稅法,講的比較淺顯很適合初學者。讀完後需要輔以適當的練習,稅法是一門實踐型的學科,如果能實際操作最好,不能就多從例題中去學習; 2、經過上一步以後,應該已經有個大概的了解,然後我建議你去讀注冊會計師或者注冊稅務師的稅法。在初級經濟法中,主要是以基本准則與實施細節的內容為主體,而在注會教材中就加入了個個補充條例。基本上就是一本稅法大全與稅法解釋的大集合。讀好這本書,你就知道中國稅法中的總體脈絡了。基本上從純學術上來說,已經有不錯的功底了; 3、去找原始的法律條文來看,拋開書本,自己去理解文件中每一句話,同時多接觸現實案例,如果你是學會計專業的就更好了,在做會計案例的同時帶入稅法的思考,不是思考怎麼計算,而是去想怎麼在實際操作中學會避稅,學習稅法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我覺得最好的方法就是去思考怎麼樣避稅,注意不是偷稅漏稅!而是利用所學的知識在現行的游戲規則之下怎樣運用法律的手段破除法律的規則,這樣才能真正做到融會貫通。 如果你還想再進一步,就可以找一些國外稅法與稅法的歷史書籍來看,更深一步理解。 以上只是我個人覺得要真正學好稅法的學習方法。建議你在看過一遍書以後,可以去多找找最近一年的資格考試的網路教學視頻,可以有效的促進你的學習。 祝你學習有成。
㈢ 初級經濟法稅法怎麼記
含稅金額折算為不含稅金額公式=含稅價/(1+稅率)
例如:含稅金額為1170,那麼折為不含回稅答為:1170/(1+17%)=1000
不含稅金額折算為含稅金額公式=不含稅價*(1+稅率)
例如:不含稅金額為1000,那麼折為含稅為:1000*(1+17%)=1170
其實兩者道理都是一樣的。
不懂再追問
㈣ 稅法和經濟法那一個比較好學
先考稅法比較好,我覺得記憶力好的不妨考經濟法,如果不是很有耐心,就要考稅法,稅法沒有太大難度,只要多把例題做懂,多做些案例題,就OK了,其餘的對於你來說比較有難度,如果我要是沒記錯的話,財務管理和會計都是大三下學期或是大四才學的,審計是CPA考試中歷年過級率最抵的。還是學稅法比較好,過的機率大一些,也會給以後的學習增加信心。祝你過!!!
㈤ 初級經濟法中稅法的記憶方法,像營業稅,個人所得稅。。。
營業稅嘛 就是不太賺錢的就是百分之三 比較賺錢的就是百分之五
個人所得稅扣除標准境內為2000元, 境外為4800元。下面的數字是有規律的:
小於500元的, 稅率 5%, 速算扣除數為 0
500元(包)至2000元 稅率10%, 速算扣除數為 25
2000元(包)至5000元 稅率15 % 速算扣除數為 125
5000元(包)至20000元 稅率20 % 速算扣除數為 375
20000元(包)至40000元 稅率25% 速算扣除數為 1375
40000元(包)至60000元 稅率30% 速算扣除數為 3375
60000元(包)至80000元 稅率35% 速算扣除數為 6375
80000元(包)至100000元 稅率40% 速算扣除數為10375
大於100000元(包) 稅率45% 速算扣除數為15375
稅率最好記啦,分別是5,10,15,20.。。。。
分層的數字在2萬以下的都是2和5,從500開始,也就是5百,5百--2千,2千--5千,5千--2萬;
數字在2萬以上就是等差啦,2萬--4萬,4萬--6萬,6萬--8萬,8萬--10萬,10萬以上。
最後就是速算:這些數字的個位數除了第一層數字是0,其他都是5;
十位數除了第二、三層是2,其他都是7;
百位數除了第三層是1,其他都是3;
千位數從第五層開始分別是1 3 6 0 5;
萬位數只有最後兩層是1。
這樣要記的數字就少了,,每次把要用的默出來,用多了就熟練了。
希望對你有幫助。
㈥ 學習經濟法基礎的稅法是一邊學一邊做題還是把整章背完了再去做題更好
經濟法確實考點比較碎,不像實務,就那幾個大的考點。 經濟法的考試方向已經轉向了內對稅法的考核容,若你之前學過稅法,那麼你復習起來就會輕松很多。但如果你對稅法沒有大體上的學習,建議你把初級教材從頭到尾認認真真的研讀兩遍,然後可以根據配套復習資料上總結的考試重點有目的,有所側重的復習,這樣效率會高很多。如果你的稅法底子很好,建議你直接根據復習資料上總結的重點去復習。 但記住!在學習的過程中一定要配合著做題,最好是復習完一章節做一章節,這樣能及時把知識點加以鞏固。然後把錯題記在錯題本上,等回頭總復習時就會省下不少力氣。我就是這樣復習的。
㈦ 初級經濟法和注會里經濟法和稅法哪個科目聯系多一些
零基礎的話,聽一下初級會計資格考試的課件。有大體的認識,知道有借必有貸,借貸必相等的原則性規律,知道三張報表項目對應的會計科目等基礎知識。
另外,建議聽一下中級會計實務的課件,比注會的容易。如果零基礎的話,也比較難接受。就是多聽多練的道理。聽多了,不想人話的話也入耳了。
㈧ 稅法和經濟法究竟要怎麼學啊
你說的這2門,我都過了。
我說說我的經驗吧。
經濟法:
第一層次重點章節:證券法,破產法,物權法,合同法。
第二層次重點:公司法,票據法,外商法等。
你說的兩門,都是必須歸納的課程。
經濟法這么歸納,帶數字的
比如你按章歸納,公司法,外商法,破產法,物權法,證券法,都有表決制度,表決制度條文裡面肯定帶數字,這個你不能錯。
還有數字,比如組織形式,這個公司法,證券法,破產法,合夥企業法都有。
還有的數字,比如時間期限,也會考到。這個是最基本的層次,所以必須懂手,自己去歸納,列表。當然輕松過關一頁會有。
然後能不能對抗善意第三人,這個幾乎每章都有,所以必須記,考試綜合題最喜歡考。
稅法:
四個層次:
1.納稅時間,納稅地點。這個是比較容易的。
2.納稅義務人,征稅對象。
3.稅收優惠
這些喜歡出小題,稅收實體法中,從增值稅,到企業所得稅,你都可以成一張表,不會混淆。
4.計稅基礎。
這個可是最為重要的,因為計算題就考你計稅基礎是不是夠好。
你只要歸納這么4點,我覺得比經濟法還容易,因為經濟法還是比較雜。
如果你對課本如果不理解的話,我建議你還是報個培訓班比較好,畢竟注冊會計師的難度,已經是最難考的考試之一。
恰好今年稅法新制度是6科裡面最容易的一科,明年難度會加大的。
如果你還需要注冊會計師的課件,網路搜索一下「會計考友論壇」,自己去下。
如果你還有什麼不懂的問題,可以加我網路HI。
最後祝你考試順利,工作順利。
㈨ CPA經濟法、稅法
初級職稱的經濟法基礎中包含經濟法和稅法兩部分內容,而CPA的經濟法內容僅僅是經濟法,但要比前者里經濟法的內容豐富完整的多。這兩個我考過,所以很把握地告訴你。
這里和你說一下初中級職稱和CPA的不同。他們是不同的概念。前者是職稱,後者注冊會計師是一種職業,從事的是審計工作。就像在大學里,一位老師的職稱是教授,而職業是老師一樣。 不知道我的例子你懂了沒~~O(∩_∩)O~
中級沒考過,不亂說。但是CPA的稅法我考過,考試內容是圍繞注冊會計審計工作的需要而設的,自然,它的內容一定會比中級的稅法難和全。
㈩ 經濟法基礎和中級經濟法中的稅法部分可以代替注冊稅務師稅法一、二中的相關章節嗎
不能替代。
稅1稅2計算多一些,掌握知識點比經濟法多,所以書和習題都要看,省不了。如內個人所得容稅,企業所得稅,增值稅,營業稅等大章節必須花大量時間的學習。
經濟法和稅法兩者唯一的共同點就是屬於經濟法范疇,但是稅法不屬於注會經濟法范疇。而且稅法考慮的是實體如何征稅,經濟法考慮的是法律關系,研究的是不同的方面和層次,兩者基本上可以說沒有什麼聯系。
稅務師考試中稅法的講解要更為細致一些。如果學習了注會的稅法然後再考稅務師的稅一、稅二,還是要多下功夫看稅務師教材的,畢竟稅務師考試更為細致,好多內容是注會教材中沒有具體介紹的。如果是學習了稅務師的稅一、稅二去考注會的稅法,相對要容易一些,只需要注意對於同一內容,兩本教材規定不一致的地方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