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馬歇爾在經濟學界的主要貢獻有哪些,以及意義!
阿爾弗雷德·馬歇爾(Alfred Marshall,1842—1924)近代英國最著名的經濟學家,新古典學派的創始人,劍橋大學經濟學教授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英國經濟學界最重要的人物。在馬歇爾的努力下,經濟學從僅僅是人文科學和歷史學科的一門必修課發展稱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具有與物理學相似的科學性。劍橋大學在他的影響下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經濟學系。 馬歇爾的最主要著作是1890年出版的《經濟學原理》。
網路中的解釋
『貳』 莫迪利阿尼在經濟學上最主要的貢獻是什麼
莫迪利阿尼在經濟學上最主要的貢獻是,在50年代與美國經濟學家R·布倫伯格(RichardBrumberg)和A·安東(AlbertAndo)共同提出了消費函數理論中的生命周期假說。這一假說以消費者行為理論為基礎,提出人的消費是為了一生的效用最大化。這也就是說,人是具有理性的,為了在一生中有比較穩定的生活水平,並使一生的總效用達到最大,就不能根據現期收入的絕對水平來決定自己的消費支出,而是要根據一生所能得到的收入與財產來決定各個時期的消費支出。因此,人們會把他們當前和未來預期所能得到的全部收入和財產按一定比例分配到一生的各個時期。在每個人生命的不同時期,消費支出與收入水平有不同的關系。在工作時期,收入大於消費;在退休之後,收入小於消費。從整個社會來看,收入與消費的關系是穩定的。這一假說是對凱恩斯絕對收入假說的重要發展。它已被統計資料所證明,並被廣泛接受。莫迪利阿尼的另一個貢獻是,與美國經濟學家M·米勒(MertonM·Hiller)共同提出了公司資本成本定理,即「莫迪利阿尼—米勒定理」。這一定理提出了在不確定條件下分析資本結構和資本成本之間關系的新見解,並在此基礎上發展了投資決策理論。這一定理的基本內容是,在存在不確定性和風險的條件下,資本成本是資本預期收益的資本市場價值之比。公司資本分為股權資本和借入資本。由此得出,企業只有在投資的收益大於或等於資本的成本時才會投資。決定投資的不是利率水平,而是資本成本。是增加股權資本,還是增加借入資本並不影響資本成本,也就不影響投資決策,這一理論對國家從宏觀上調節投資與企業投資決策都具有指導意義,已成為現代公司財務理論的基礎。
『叄』 瓦爾拉斯經濟均衡分析有哪些貢獻
瓦爾來拉斯的一般均衡理論自及研究方法在西方經濟思想史具有極為重要的影響。他以經濟人最終如何獲得最大效用或最大滿足為經濟學研究對象,把理論經濟學研究范圍限定在資源合理使用或最優配置的領域之內,強調消費、效用與需求,把經濟學改造成為以消費、交換、生產及分配為序的理論體系,並以邊際原理論證經濟人所應遵循的法則,從而與英國的傑文斯、奧地利的門格爾一道,共同發起了19世紀70年代的經濟學邊際革命;他的一般均衡分析,包括了局部均衡分析,開創了現代經濟均衡分析的先河;他極力倡導運用數學方法研究經濟理論,成為與傑文斯等人齊名的數理學派和數理經濟學的創建者。
『肆』 瓦爾拉斯的基本介紹
瓦爾拉斯是邊際效用價值論的創建人之一。他把邊際效用稱為「稀少性」,認為商品的稀少性隨消費量的增加而遞減,並同購買商品時支付的價格成比例;消費者購買時,力求使他的每一單位貨幣能買到的每一種商品的效用量相等,這時,他得到最大的效用,即處於均衡狀態。他在經濟學中使用了數學,研究了使一切市場(不是一種商品的市場,而是所有商品的市場)都處於供求相等狀態的均衡,即一般均衡,成為西方數理經濟學和一般均衡理論的創建者和主要代表。他的一般均衡分析方法被西方經濟學所普遍使用。他把自由競爭的資本主義看作最理想的制度,但也主張國家根據正義原則干預經濟,例如土地國有化。著有《純粹政治經濟學綱要》、《社會經濟學研究》、《實用政治經濟學研究》等。
瓦爾拉斯生活於法國1848年革命的年代,他擁護推翻法國王朝,但不贊成革命。他反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其原因據說在於馬克思把勞動當作為價值的唯一源泉。他認為,自由競爭的資本主義是最理想的制度,但在分配問題上,主張國家應根據正義的原則來進行干預。他支持土地國有化,認為這可以保證人們得到均等的機會。他反對P.-J.蒲魯東和L.勃朗,宣稱他們解決社會問題的方案違反科學的經濟原理。
瓦爾拉斯的經濟思想在很大的程度上受到法國經濟學家的影響,包括 F.魁奈、 孔狄亞克(1715~1780)、A.A.庫爾諾(1801~1877)和他的父親A.瓦爾拉斯(1800~1866)。後者的土地國有化、賦稅改革和效用價值論等主張構成瓦爾拉斯經濟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
瓦爾拉斯企圖從純粹理論、應用理論和社會經濟三個方面對經濟學進行研究,但他的主要貢獻被認為是在純粹理論方面,即建立了他的一般均衡論(見洛桑學派),這一理論在一定程度上來源於瓦爾拉斯的三種觀點:
①邊際效用價值論。邊際效用是一般均衡論的價值論的基礎。瓦爾拉斯把邊際效用稱為「稀少性」。他宣稱:商品的稀少性隨著它的消費量的增加而遞減,並且與購買商品時支付的價格成比例,消費者在進行購買時,力圖使他每一元貨幣所能購買到的每一種商品的效用量相等。這時,他得到最大的效用,即處於均衡狀態。瓦爾拉斯的效用論被稱為「基數效用論」,即認為效用可以用1、2、3 等數值來衡量。他的有關效用的說法使他和英國的W.S.傑文斯和奧國的C.門格爾並列為在19世紀70年代興起的邊際效用學派的創建者。
②在經濟研究中數學方法的使用。對瓦爾拉斯而言,數學方法是研究經濟理論的唯一合乎邏輯和科學的方法。在他看來,只有使用數學才能對經濟理論加以確切的論證和說明。他的主要研究結果一般均衡論,就使用了微積分學和大量的聯立方程。由於這個原因,瓦爾拉斯也被認為是西方經濟學數理學派的人物之一。
③經濟變數之間的相互關系和影響。瓦爾拉斯認為,各種商品和勞務市場的供求數量和價格是相互有關的,一種市場上的價格和數量的變化會影響其他市場的供求關系。因此,在考察經濟問題時,不能僅僅研究一個市場上的供求情況,還必須同時研究其他一切市場上的供求情況。由於變數之間的相互影響,只有當一切市場都處於均衡狀態,個別的市場才能處於均衡狀態。研究者不能滿足於找出一個市場的數量和價格的均衡量,還必須找出能使一切市場供求相等的全部價格和數量系列。這種一切市場都處於供求相等狀態的均衡被西方學者稱為一般均衡,以便和A.馬歇爾的局部均衡相區別。
瓦爾拉斯的一般均衡論實際上研究一個以利己心為經濟動力的虛構的社會,在其中,消費者追求最大的效用,企業家追求最大的利潤,生產要素的所有者追求最大的報酬。對於這樣一個社會,在一系列嚴峻的假設條件下,瓦爾拉斯企圖證明,該社會存在著穩定的均衡狀態,即存在著安定和有秩序的狀況。
對現代西方經濟學,瓦爾拉斯具有重大影響。他的效用論是微觀經濟學的一個組成部分,他的在經濟研究中使用數學的主張已經變為經常存在的事實。他的一般均衡的分析方法已經在西方經濟理論中被普遍使用。盡管他的一般均衡論本身留下許多理論缺陷,西方經濟學家正在設法加以彌補並且對該論本身加以發展。著名的W.里昂惕夫的投入產出分析來自瓦爾拉斯的一般均衡論中某些組成部分。
『伍』 萊昂·瓦爾拉斯的觀點有哪些
萊昂·瓦爾拉斯(1834—1910年)是法國著名經濟學家、洛桑學派的創始人,19世紀70年代初資產階級經濟學說史「邊際革命」的倡導者之一。他出生於法國。其父奧古斯特·瓦古拉是法國皇家卡茵學院哲學教授,對經濟學頗有研究,著有《財富的本質與價值的來源》(1831)等書。瓦爾拉斯1845年進巴黎礦冶學校,因志趣不合輟學。1858年夏,他終於聽從父親的勸導,立志獻身於經濟科學。在以後十多年間,他一邊在父親指導下自修經濟學,一邊從事各種職業,如記者、編輯、鐵路職員及合作銀行經理等。
瓦爾拉斯的第一部論著是1859年在巴黎發表的《蒲魯東批評》,當時他已確信可以利用數學方法研究經濟理論。1860年,他在瑞士洛桑「賦稅會議」上宣讀的一篇論文獲獎。1870年他被瑞士洛桑大學聘請為新設的經濟學講座教授;1873年完成成名之作《純粹政治經濟學綱要》(以下簡稱《綱要》),於1874年和1877年分兩部分出版。瓦爾拉斯鑒於早年在法國不為同行所尊重的經歷,在《綱要》付印之時,萌發了一個「國際化」設想,即在國際范圍內尋求其學說的支持者和接受者。他通過多種方式,先後與英國的傑文斯、艾奇渥斯、維克斯蒂得和馬歇爾,奧地利的門格爾、龐巴維克以及法、德、意、俄等國一大批新經濟學家建立聯系。這一國際化行動,對於邊際學派的確立與擴充以及邊際經濟學最終取代以約翰·穆勒為代表的英法傳統經濟學,起到了一定的作用。1892年,瓦爾拉斯推薦義大利經濟學家帕累托接替其經濟學教授職位。瑞士學派或洛桑學派開始形成。退休後,他在洛桑附近的克拉倫斯繼續從事經濟學研究與寫作,並作為名譽教授與洛桑大學保持聯系。1896年、1898年,他的《社會經濟學研究或社會財富分配生產理論》先後出版。至此,他早年寫作一部三卷本的關於政治與社會經濟學方面著作的願望得以實現。瓦爾拉斯在瑞士度過了近40年的學者生涯,卻一直保留著法國國籍。洛桑大學為表彰他對於經濟學理論的貢獻,特地樹起一座紀念碑,上面銘刻著「經濟均衡」幾個大字。
瓦爾拉斯在政治上是一個改良主義者。他認為,生產要素定價意義上的分配,從屬於生產要素的最優配置;生產要素所有權意義上的分配,以及由此引起的貧富差別、公平與不平等,與社會倫理道德有關。他在一般均衡理論基礎上,設計了一個自稱為「社會主義經濟」的模式。在其模式中,土地所有權歸國家所有,土地帶來的收益歸全社會享用;允許由知識所有權引起的收入差異存在;為保證全社會的利益,國家必須對銀行、股票市場、勞動力市場實行管制和限制,消除壟斷,充分發揮自由競爭機制的作用。他還提出一整套實現公平原則的租稅體系。在這方面,瓦爾拉斯深受約翰·穆勒、戈森和亨利-喬治等人改良主義思想的影響。
《綱要》是瓦爾拉斯最主要的代表作。該書中建立的純粹理論經濟學或一般均衡理論,是他的應用經濟學和社會經濟學的基礎。全書共分五篇。其主題是研究在自由競爭場合,各種商品包括生產要素及勞務等的價格同時形成的條件。這一理論的主要特色,在於以邊際生產率理論尤其是邊際效用理論為基礎展開其一般經濟均衡的分析,並應用數學方法加以表達。
瓦爾拉斯的一般均衡理論及研究方法在西方經濟思想史具有極為重要的影響。他以經濟人最終如何獲得最大效用或最大滿足為經濟學研究對象,把理論經濟學研究范圍限定在資源合理使用或最優配置的領域之內,強調消費、效用與需求,把經濟學改造成為以消費、交換、生產及分配為序的理論體系,並以邊際原理論證經濟人所應遵循的法則,從而與英國的傑文斯、奧地利的門格爾一道,共同發起了19世紀70年代的經濟學邊際革命;他的一般均衡分析,包括了局部均衡分析,開創了現代經濟均衡分析的先河;他極力倡導運用數學方法研究經濟理論,成為與傑文斯等人齊名的數理學派和數理經濟學的創建者。
瓦爾拉斯指出,政治經濟學分為三個部分,各有其研究的范圍和標准。財富理論或交換價值理論屬於自然科學,其標準是合乎事實;工業與商品理論是應用科學,其標準是有用;財富分配理論是道德科學,其標準是正義或公平。上述分科是從社會財富這一范疇中直接引申出來。所謂社會財富,指所有具有稀缺性的物質和非物質的東西,它們既對人們有用而且數量有限。由此帶來三個結果:它們是可以佔有的;它們是有價值和可以交換的;它們能夠由產業加以生產。因此,對社會財富的研究須從上述三個方面入手。
『陸』 經濟學原理
博弈聖經著作人在《概言》中描述的,經濟學原理
競爭就是博弈,博弈是經濟學。
經濟學是自私的學說,使人的行為私下勾結,在理性地尊重事物之後,便腐蝕家庭和所有人的行為,所以,一直被人咒罵。
經濟學是掠奪和救濟的游戲,兩對手之間主導著人類的不同行為價值,不管你是否願意要,一定會得到前所未有的那一部分。
經濟學是一個二特性競爭結構,也是人與自然的博弈進程。裡面的非物質文化思想,它的美妙之處在於大自然可以分開為每一個人單獨運行,又不會產生競爭性,它可以一次次地重復使用而不會降低效用。
這是一個無聲的世界,可以感知、可以思想,不能觸摸,誘發創造。假如這個與競爭基本對立的文化思想能被所有的人接受,它將會繁榮整個世界。
摘自《博弈聖經》概言
《博弈聖經》經濟學的定義;經濟學是輸贏與均衡在公共空間里的概念。
1、亞當斯密(英國)《國富論》。斯密此書是現代經濟學的奠基之作,也是最偉大的經濟學著作。他的勞動價值論,分工與專業化是經濟效率之源的理論,「看不見的手」實體經濟特性與性質自由主義理論,對後人博弈實體經濟學的啟發,對經濟學的貢獻堪比牛頓對物理學的貢獻。
2、曹國正(新加坡)《博弈聖經》。獨創了國正論、國正雙贏理論和粒子行為論,是新加坡政府認定的一部,影響人類非物質文化的經濟學高級學術著作,他的粒子基因的映射均衡和單方占優的博弈取勝理論,引起世界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科學,自然哲學和博弈論界的極大關注。
3、大衛李嘉圖(英國)《政治經濟學與賦稅原理》(第一卷)。李嘉圖是倫敦交易所里成功的投機商人,又能在經濟學理論領域做出不朽貢獻。本書中他闡明的比較優勢理論是現代自由貿易政策的理論基礎。
4、馬克思(德國)《資本論》。馬克思的剩餘價值理論,人人耳熟能詳,就其概述的經濟學現象對改變世界的力量之大,入選了最重要的經濟學著作。
5、瓦爾拉斯(法國)《純粹經濟學要義》。現代經濟學的主觀價值(效用)論、邊際革命、經濟學數理化的轉向通過本書而系統化,熊彼特曾贊譽此書為,經濟學所取得的最高成就。
6、費雪(美國)《利息理論》。此書是迄今為止最偉大的關於資本理論的研究,在馬克思發現剩餘價值的地方,他看見的是放棄當前消費而承擔未來的不確定性風險,所獲得的報酬。
7、凱恩斯(英國)《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被稱為宏觀經濟學的奠基者,他最重要的理論認為,理性通過個人性質與性質的自由競爭會自然產生社會理性,就這一理論遭到了質疑和批判,其爭議的主要原因,是來自社會的理性遇到國家政治干預時缺失了博弈實體政治的理論。
8、馬歇爾(英國)《經濟學原理》。馬歇爾的最主要著作是1890年出版的《經濟學原理》一書,被西方經濟學界公認為劃時代的著作,也是繼《國富論》之後最偉大的經濟學著作。該書所闡述的經濟學說,在西方經濟學中一直占據著支配地位。
9、薩繆爾遜(美國)《經濟學》。把一本教科書選為最重要的經濟學著作,也是發行量最大的經濟學教科書,他在經濟學知識的標准化、體系化方面做出的貢獻,比當代任何一個人都多,就其入選最重要的經濟學著作。
10、布坎南(美國)《同意的計算》。本書開創的「公共選擇」理論,使憲政民主制可以用數理工具定量分析和定量運算,人們用他的理論研究政治與經濟制度的形成,開辟了全新的路徑。
來源:美聞網-美國資訊網-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博弈聖經;經濟學世界十部經典著作
『柒』 近20年來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的主要貢獻是什麼
貢獻有:社會選擇理論,福利和貧困標準定義,不同匯率制度下的貨幣和財政政策,選擇抽樣原理和方法的發展,將心理學的全面洞察力運用到經濟學研究中,經濟時間序列分析,博弈論,宏觀經濟學。
1、1998年,印度人阿馬蒂亞·森(Amartya Sen)
貢獻:因在社會選擇理論、福利和貧困標準定義、稀缺性研究等福利經濟學若乾重大問題上的貢獻而獲獎。
2、1999年,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教授蒙代爾(robert mondale)
貢獻:對不同匯率制度下的貨幣和財政政策以及最優貨幣區域進行了深入分析。
3、2000年,james j.heckman和macfadden贊揚了heckman
貢獻:對分析選擇抽樣原理和方法的發展和貢獻,以及macfadden對分析離散選擇原理和方法的發展和貢獻。
4、2001年:美國三位教授斯蒂格利茨、斯賓塞和阿克洛夫
貢獻:「信息不對稱市場分析」領域的重要貢獻而獲獎。
2002年:弗農·史密斯和丹尼爾·卡尼曼。
貢獻:將心理學的全面洞察力運用到經濟學研究中,史米斯為實驗經濟學奠定了基礎。
2003年:美國經濟學家羅伯特·恩格爾和英國經濟學家克萊夫·格蘭傑。
貢獻:對經濟時間序列分析的貢獻表示肯定。
7、2004年:挪威經濟學家基德蘭(Finn Kidland)和美國經濟學家普雷斯科特(Edward Prescott)
貢獻:對動態宏觀經濟學的傑出貢獻而獲獎。
8、2005年:以色列希伯來大學數學研究所教授羅伯特·奧曼和馬里蘭大學公共政策學院教授托馬斯·謝林。
貢獻:對博弈論的貢獻而獲獎。
9、2006年: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經濟學教授邁克爾菲爾普斯(michael phelps)
貢獻:對宏觀經濟政策研究的貢獻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該研究旨在幫助人們更好地理解通貨膨脹與其對失業率的影響之間的關系。
10、2007:明尼蘇達大學的Hewitz、芝加哥大學的馬斯金和普林斯頓高級研究中心的邁爾森
貢獻:分享了經濟學獎,奠定了機構設計的理論基礎。
11、2008年:美國學者、普林斯頓大學教授保羅克魯格曼(paul krugman)
貢獻:分析國際貿易格局和經濟活動地區方面所做的貢獻。
『捌』 經濟學領域最重要的經濟學家有哪幾位
你好,關鍵是怎麼來衡量這個「最重要」,我個人比較認同以經濟學前沿開拓來衡量最重要,如果以這個標准來衡量,那麼最重要的經濟學家可以有:亞當斯密:開拓古典自由主義經濟學的先驅;凱恩斯:開拓了現代宏觀經濟學的前景;帕累托:福利經濟學的開拓者和先驅;弗里德曼:現代貨幣主義經濟學的集大成者,也是公認的20世紀下半葉最著名的經濟學家。。。。。。
對於相互之間的關系,只有個別的經濟學家是由師生或者合作關系的,比如你說的,另外的現代金融投資理論的創始人馬科維茲和金融組合投資理論完善的最重要的經濟學家威廉夏普,他們是師生;期權定價理論的做出最重要貢獻的兩人布萊克和斯科爾斯是合作者
『玖』 帕累托對西方經濟學的貢獻是什麼
帕累托的思想別具一格。在政治觀點上,無論是極端自由主義者、社會主義者、法國天主教派,乃至法西斯主義者,均可以從他的著作中找到對自己有利的觀點。在經濟理論方面,也不能把他完全歸入哪一學派,即使就他所繼承並建成的洛桑學派而言,除一般均衡論基本概念外,許多理論觀點同瓦爾拉斯大有出入。他對西方經濟學的貢獻主要是在純經濟學理論和社會福利理論兩方面,其中有不少觀點後來曾被稱為「定理」者至少有六七種之多,盡管這些「定理」有的受到批評和有的由後來人改進,但作為一個經濟學家在一生中能提出這么多「定理」卻是罕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