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復旦大學有哪些教授的課是必須要去蹭的
計科狗答一波,首先推薦闞海斌老師的線性代數!(如果是文科生就算了吧。。。)
線性代數一般學校都有的課。如果想從事理工科方面的這門課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但由於這個課和高中脫節太大,矩陣的內容太抽象而復雜,很少有老師能夠講的深入淺出,大部分都是上的雲里霧里的。但是!闞老師這個課講得幾乎沒有半句廢話,每當一個新定義出現的時候都會先做好充足鋪墊,並且會給你講一下你學的這個在計算機科學里以後有什麼用,比如特徵值在人臉識別數據降維里都有什麼用,總之強烈推薦。
最後要說一句,學習知識的過程都是枯燥的,所謂的課程有趣也是需要你對老師講的內容有一些自己的理解看法之後才能產生思想的碰撞,而如果是專業課的話老師一學期16節課基本上課本內容都是剛好講完,所以還是需要私下對書本有了一定掌握之後再去蹭課啊~
『貳』 《道德經》中有沒有相關政治學與經濟學的記載是怎樣的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一句話很有意思,它概括出了《道德經》的主旨:何為道?
用最直白的話,來解釋這句話,可以理解為如果我們去菜市場買肉,聽到有人說肉又漲價了,那此時我們心中大概就知道,對方聊的是豬肉了。
換一個角度,我們用虛表示“無”,實表示“有”,無是我們尚未認知的事物虛無的一面,有是我們已經劃定邊界事物具體的一面。
在老子的觀念中,無和有,其實只是事物的兩面,也就是源同而名稱各異【此兩者,同出而異名】。
老子認為,宇宙是非常玄妙之物,我們要認識世界,就要藉助“無”和“有”,來從可名可道之物理解不可道、不可名之物。
『叄』 政治經濟學開山之作
《道德經》。
【原創】許光偉:我為什麼與如何寫《保衛資本論》
〖標簽〗論壇首發帖
〖版主寄語〗為讀者提供了「如何讀寫用《資本論》」方面的有價值觀點,並分享和系統介紹了自己的寶貴的寫作經驗,文獻珍貴而資源稀缺。
[編者按]如何將馬克思主義與當下中國研究結合起來,確實獲得有機化的中國生長力量,為中國經濟學創建提供寶貴智力支持,是擺在我們面前的刻不容緩的任務。發掘中華經典,並和世界經典的發掘同步、聯動,尋求最高智慧,實屬有益之舉。我們認為,這是文章提出「國學馬克思主義」研究主張的目的和價值所在。
——作者簡介:許光偉,當下一位寫作風格特立獨行的歷史經濟工作者、研究者
以下是文章主題和正文:
《道德經》和《資本論》具有結構的「巧合」:道和德規定的相互推動和彼此間的有機交融。《資本論》在成書結構上分成四個層次:歷史發生學(道,歷史生產→再生產過程);系統發生學(德,再生產→流通過程);現象發生學(道和德的生活形式,流通→生活過程);認識發生學(道和德的認識形式,生活→認識過程)。這其實是邏輯發展的必然,摹寫的是「以歷史生產為基礎的時間過程」、「以社會再生產為基礎的空間過程」、「以流通為基礎的現象過程」和「以經濟生活批判為基礎的認識過程(抽象上升到具體)」。這種辯證法的「四肢結構」完成了對社會歷史有機體的整體刻畫,書寫了一部商品經濟形態的「整史」。歷史的理論概念、批判=發展的方法論概念得以發掘出來;進而,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根據亦可以從中得到鎖定。整體看,這是「保衛」的學術價值、工作意義和建設路徑。
關鍵詞《資本論》保衛歷史中國理論方法論批判建設
題記目前,和《資本論》有關的研究不外乎分成三類:第一類是原典解讀,如衛興華教授2014年推出的《資本論簡說》和《資本論精選講解》;第二類是「新解」《資本論》,或所謂的「新資本論」;第三類是批判與解讀、理論整合與建設相結合,以此尋求中國原創思維和多路向發展的方法論性質論著。毫無疑問,拙著屬於最後一類。
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資本論》研究方興未艾,漸漸迎來「保衛《資本論》」時代。2013年後,伴隨著《21世紀資本論》、《跟大衛·哈維讀<資本論>》、《重讀<資本論>》和《資本論的哲學》等一大批國外譯著的湧入,熱潮更加迭起。下面闡說的《保衛<資本論>——經濟形態社會理論大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4年版)(以下簡稱《保衛》)的創作宗旨、邏輯路徑、理念和所運用的特別「方法」,構成一篇嚴格意義的跋文。對我個人而言,又可稱之為該著遲到的「後記」。
就創作背景看,該書的出爐取決於以下研究事實:中國人如何恰當地對待與運用好來自「西方」的經典著作,既為我所用,又體用結合,相得益彰;老實說,這是
一個棘手的問題,亦是高度突出歷史和現實、理論和實踐結合的時代話題。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這一研究填補了同類作品的空白:從批判轉向建設,從邏輯轉向歷史,又通過貫通中國歷史,達成對馬克思之後的世界歷史的新理解。這種統一歷史之研究進路創造性地規定了「歷史科學」。其以極高的智慧統一了人類生產的「歷史」和「邏輯」,清晰地說明了經濟學的方法論,大大拓展了既有《資本論》研究的領域,使之獲得向新時代生長的「國學馬克思主義」視野,並切實獲取了「重讀」「重寫」互構意義的理解和運動張力。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阿爾都塞對馬克思的作品與學說發表有著名的評議,寫在《保衛馬克思》和《讀<資本論>》等主要作品中。從簡處入手,本書的工作是從上述兩本書中各取出「保衛」和「《資本論》」而得以命名,即取保衛之政治與學術立場,而批判純文本路徑解讀的解釋學方法論。經濟學的源頭是《道德經》。《道德經》有言:「道生之,德畜之;長之育之,亭之毒之,養之覆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這是講述「道」「德」兩個基本范疇的關系。《道德經》研究的兩個基本范疇(我們可以先用《大學》中的語言將其明確一下:所謂「道」,即「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所謂「德」,即「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是經濟形態社會理論的總綱,也總覽了《資本論》的邏輯和方法。即簡明地說,《資本的生產過程》以歷史作為大舞台和布景整體把握「資本之道」,《資本的流通過程》以社會作為大舞台和布景整體把握「資本之德」,《資本主義生產的總過程》則把兩者疊合起來,審查和批判性地觀察資本主義生活過程(其是一個時空結合體),亦即揭示歷史與現實之「現象發生學」。這是堅持以「事的科學」審查《資本論》邏輯取得的認識成果。
原所提交之論文,結構包括五個部分,期待一個系統的介紹路徑,以盡可能確保讀者鳥瞰《保衛》的全局思想。即第一部分:從「獨釣寒江雪」到「長之育之,亭之毒之」(題記);第二部分:《資本論》的藝術高度是社會主觀批判邏輯體系——關於「商品批判」和「資本批判」的歷史辯證法;第三部分:發生學四義——辯證法的四肢結構;第四部分:蘊含建設的批判——三種社會要素模型;第五部分:昔景重約憶亞南——中國經濟學之題錄。囿於篇幅限制,此處重點介紹第三部分內容,余者略去。標題相應重設。
君不見!2014年的皮凱蒂資本研究在中國引發的浪潮洶涌!這是《保衛》劍出鞘的年度環境。君不見!在西方,哈維對《資本論》的講解,娓娓道來,對資本主義現實鞭辟入裡,一時間,「吶喊聲」和「歡呼聲」起來了!又所謂:仁者樂山,知者樂水;知者動,仁者靜。這猶如魯迅先生之指示: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是為求「評」求「論」之記!!
書 評(在線閱讀)
《政治經濟學報》2015年第4卷P214-230
我為什麼與如何寫《保衛〈資本論〉》【許光偉】
《資本論》以「邏輯」求歷史,在此基礎上,辯證敘述事物發展規定的內容和形式的統一,是為「事的科學」。首篇闡述「價值規律」。第一卷第二至第七篇闡說「資本之道」,對資本主義進行歷史鳥瞰;第二卷是說明資本主義工廠「不破產」的條件——它的存活條件和發展條件從而社會運動條件,闡明國民收入的根據和來源,這是經濟運行的微觀基礎和宏觀基礎,即「資本之德」;第三卷於經濟生活層面,全面展開對資本的國民收入即剩餘價值轉化形式的分配運動的分析,既說明了實體生產及其虛擬經濟形式的發展關系——工廠、商店、銀行等金融機構的不斷衍生關系,也深層次地說明了「土地所有者」為資本家集團所「養活」的經濟實質(資本主義消滅了地主階級,卻保留了「地主」),是為「資本主義生活過程」解析;第四卷是關於資本的道和德及其結合運動的「歷史認識」。從《資本論》的誕生史看,它的體系是社會客觀批判與社會主觀批判的工作統一,由社會客觀批判領銜,而又由社會主觀批判具體地發動。
研讀《資本論》,我們看到馬克思的認識起點是對資產階級古典政治經濟學派的批判。以此察之,「第一,《資本論》辯證法規定乃是起步和釀成於『商品』中的;第二,馬克思文本結構是開放的,就首章而言,所要完成的是『商品本身』的大寫規定剖解,在指向性上,其始終與歷史發展同步,即堅持商品精神現象學批判(馬克思暫名為『拜物教批判』)工作進路;第三,商品辯證法是實踐化的批判規定,是活的工作邏輯,旨在消除自足,堅持始終在生長運動現象中認識存在規定,把握存在的整體發展;第四,歷史唯物主義是實踐化的形成歷程,它從歷史中發掘社會存在(規定),統一歷史存在和社會存在;第五,也是最為重要的一點,統一化研究對象和理論范疇用語,如生產方式(歷史中形成起來的社會生產)與勞動一般,以及生產關系和交換關系(社會再生產)與價值(形式),使理論分析具有明確的可操作性。」(許光偉,2014)於《保衛資本論》成書前完成和發表的論文中,我設定這樣一個總的想法:在邏輯上,《資本論》商品章是成熟的研究範例,其解開了歷史唯物主義的偉大構造,全面系統地探索了商品價值規律的發生奧秘。
『肆』 《道德經》與經濟學:這是何種研究路徑呢
一,經濟學的源頭是《道德經》
二,《道德經》研究的兩個基本范疇「道」「德」,是經濟形態社會理論的總綱。
三,《道德經》總覽了《資本論》的邏輯。
『伍』 除了《資本論》,名著時間比較長的還有那此
《道德經》。
【新提醒】許光偉:《道德經》與《資本論》關系簡說 - 馬克思主義經濟學 - 經管之家(原人大經濟論壇)
《道德經》與《資本論》關系簡說
——論中國經濟學的思維和語言*
* 基金項目:2015年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劃基金項目「《資本論》與中國經濟學實踐創新研究」(15YJA790073)。 作者簡介:許光偉(1971-),男,安徽滁州人,江西財經大學研究員,研究領域和專業方向:《資本論》、企業理論以及中國經濟學研究。
摘 要:從《道德經》到《資本論》是術語的傳承和革命,是思想領域發生的一次次重大變革,延續了歷史的生生不息。可對接之點包括:(1)以《道德經》釋解《資本論》架構之謎,顯露發生學工作邏輯規定性;(2)在歷史探究中銜接「農業史的經典」和「工業史的經典」(邏輯),找到《資本論》傳承《道德經》的具體學科工作路徑;(3)探索「中華定義」特殊方式,以中國經濟學之「思維」和「語言」切入,鎖定中國本質概念架構:道+德。可見從方法論看,《道德經》乃是中國經濟學的思想源頭。啟發我們:必須把《資本論》之學術保衛內涵確定為「重新研究全部歷史」,建立整全歷史域的范疇的生產與批判,據之,可創造性提出學科方法論的思想。發生的,同時是批判的(規定),由此可確立政治經濟學工作邏輯與工作方法的統一。
關鍵詞:道德經;資本論;發生學;工作邏輯;中國經濟學
許光偉. 《道德經與資本論關系簡說——論中國經濟學的思維和語言》 .
《湖北經濟學院學報》2016年第5期 .第5-13頁
新世紀迎來保衛資本論時代。《資本論》是馬克思以畢生精力撰寫的一部光輝巨著。馬克思《資本論》是一部實踐性強的讀和用的著作。正因如此,時間過去了兩個世紀,這部著作依然熠熠生輝,仍然值得深研。
我們推讀《資本論》的目的,就是促進學習,強化學術保衛,推動知識交流,產生「善讀、善運用」的效應。新世紀,我們迎來保衛《資本論》時代!這和這部著作的內在價值是有著直接聯系的。這決定我們需要在努力學習中,實踐、發展和批判,進行中華意義的創造性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