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國十大經濟學家
就是以下十個了,簡介給了連接
錢穎一、
http://finance.sina.com.cn/scholarcover/qianyingyi/
郎咸平、
http://ke..com/lemma-php/dispose/view.php/5424.htm
林毅夫、
http://ke..com/lemma-php/dispose/view.php/232260.htm
鄒恆甫、
http://economics.wswire.com/special/zouhengfu.htm
吳敬璉、
http://ke..com/lemma-php/dispose/view.php/59463.htm
張維迎、
http://ke..com/lemma-php/dispose/view.php/14025.htm
李稻葵、
http://finance.sina.com.cn/scholarcover/likui/
陳志武、
http://finance.sina.com.cn/scholarcover/chenwu/
田國強、
http://jrlk.net/Photo_Show.asp?PhotoID=28
張五常
http://ke..com/lemma-php/dispose/view.php/80664.htm
因為內容太多,為了不影響後面的人回答,所以我直接給了連接,網站都能訪問,但是有個別打開時比較慢了點,敬請原諒,謝謝
❷ 林毅夫老師對發展經濟學的貢獻有哪些
要說貢獻的話,你看看他的這些書吧,都是他貢獻的觀點:
林毅夫主要作品有:
《制度、技術和中國農業發展》,上海人民出版社和三聯出版社,1993年。
《中國的奇跡:發展戰略與經濟改革》,中文簡體字版,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中文繁體字版,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95;英文版,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96;日文版,東京日本評論社,1996;韓文版,漢城白山書社,1996年;法文版,巴黎Economica出版社,1998;越文版,胡志明市,西貢時報出版社,1998。
《中國農業科研優先序》中國農業出版社,1996年。
《充分信息與國有企業改革》,中文簡體字版,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中文繁體字版,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97;英文版,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98;日文版,東京日本評論社,1998;俄國:科學院遠東研究所印2000年。
《中國的奇跡:發展戰略與經濟改革》(增訂版)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三聯出版社,1999。
《再論制度、技術與中國農業發展》,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
❸ 中國著名經濟學家有哪些
挺多的。
研究宏觀,林毅夫,張維迎。
研究市場的,厲以寧,吳敬璉。
研究金融的,李揚,李劍閣。
這裡面,林毅夫是國家智囊的重要成員,強調政府的主導作用,幫助政府制定5年規劃;張維迎是自由派代表性學者,主張減少行政干預,市場有自我調節功能。
厲以寧稱「厲股份」,是股票市場建立的重要貢獻者之一,主張推行企業股份制,發行股票,直接融資;吳敬璉稱「吳市場」,主張發揮市場的主導作用,建立健全各種要素市場,讓市場而不是「市長」主導經濟運行。
李揚、李劍閣是金融市場的研究者,監管者,建言者,既有深厚學養,又有監管實踐經驗,還有前瞻洞見,開闊視野,往往在迷茫處提出宏觀層面可行的建設性建議,是金融市場的重量級元老。
❹ 世界銀行行長近日任命哪位中國人為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
世界銀行總裁決定襲任命林毅夫首席經濟學家
林毅夫簡介:
林毅夫教授,第7、8、9、10屆全國政協委員,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副主席,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
1986畢業於美國芝加哥大學經濟系獲博士學位,曾擔任國務院農村發展研究中心發展研究所副所長、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部副部長,1994年創立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並擔任主任至今。
林毅夫教授是國際知名的華人經濟學家,長期關注中國的經濟改革與發展,在制度經濟學領域(農業技術創新機制和農業科研資源有效配置)做出了突破性貢獻,有關中國農村改革與發展的研究成果享譽海內外。
林毅夫教授在國內外有眾多學術兼職,擔任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顧問組成員以及亞洲開發銀行行長的「名人顧問會」成員。為國家人事部中青年有突出貢獻專家,1993年起享受國務院有特殊貢獻專家津貼,2005年被評為全國勞動模範先進工作者。
❺ 中國知名經濟學家有哪些
吳敬璉 厲以寧 林毅夫 這些經濟學家的名氣都挺大的,另外郎咸平 國內非常出名 全國各地做演講,而且用的語言比較平實易懂,挺好的。還有陳志武,他的研究深刻語言嚴謹,也是很著名的經濟學家。
❻ 老百姓千萬別存錢了!近日,世界銀行高級副行長、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一針見血地指出:「窮人把錢存入銀行
說得是很好,但是你忘了窮人之所以窮和之所以存錢,恰恰是因為他沒有合理的用錢方案,而富人之所以富和之所以貸款,恰恰是他能力的體現,如果窮人沒有好的方案又胡亂花錢不存錢,日後只會有更大的麻煩
❼ 中國的經濟學家的派別問題
事實上有這么一些派別,但大家都不肯承認,大體上從海外歸來的一些經濟學家主張西方經濟學理論和政策主張,而國產的經濟學家們則長期受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理論影響,基本上沿著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思路研究理論,並提出自己的政策主張。 但由於受政治、文化、社會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大家都有所顧忌,不敢明目張膽地承認自己是左派,或右派,具體界限很難分清。此外,中國經濟學家鮮有自己獨立的主張,大多以販賣來自國外的經濟學理論為能事(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和西方經濟學,都是進口貨),這使得他們並沒有一定的經濟學理論體系,經常在不同的理論之間搖擺,這就好比商家賣貨,什麼貨暢銷,賣什麼貨。因此,我不主張在中國經濟學家之間劃分這個派,那個派。
❽ 中國有幾個真正意義上的經濟學家
丁學良:中國真正意義上的經濟學家不超過5個
2005年10月26日15:09
2005年無疑是中國主流經濟學家的多事之秋。民眾和網路不絕於耳的批評和指責,使一向風光無限的主流經濟學家陷入了進退維谷的尷尬境地。越來越多的跡象表明,對中國經濟學現狀的認識和評價,可能將成為我們對改革路徑的反思和探討的由頭。日前,本報記者就相關問題對香港科技大學丁學良教授進行了專訪。
《中華工商時報》:在過去20多年的改革歷程中,中國思想界的舞台上幾乎只有經濟學家在長袖善舞,經濟學家因對政府決策獨特的影響力而成為社會科學界最為耀眼的明星。與此同時,我們幾乎聽不到來自其它學科的任何聲音,你怎樣看這種現象?
丁學良:我想這是因為在過去長達25年的時間里,我們沒有把一個社會長期的、可持續的發展以及建設和諧社會這樣的更高目標作為一個系統工程來設計我們改革的制度和政策。我們總是在一段時間里,讓一個目標壓倒一切目標,這樣做的後果是我們的改革出現了很大的偏差,一些利益集團已經建立起來,等我們要糾偏的時候才發現要付出的代價已經很高。
這就是為什麼在過去的20多年中,中國的思想界幾乎聽不到其它學科發出的聲音,而老是經濟學家在唱獨角戲,就是因為在這些年裡,很多人誤認為發展經濟就是經濟學的事情。其實不是,在任何一個長期的、可持續發展的社會里,經濟的發展都是一個系統工程。在這個系統工程中,法律、社會學、政治學包括經濟學本身還有不同的學科,他們所起到的作用都是在某一個具體政策上。不同學科發揮的作用可能不大,但在整個過程中他們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像社會學重視的是社會結構和社會公正,法學重視的是程序的公正,而政治學最重視的是政府的效率和成本。不可以剝奪其它學科只讓某一學科講話,每個學科都有自己特有的研究重點,這就是為什麼在英文里,社會科學是復數而不是單數。只有讓不同學科的人在一種正常的、常規的方式下,互相對話、互相辯論,然後才能讓決策層汲取不同學科的合理經驗,使之變成一個綜合工程中的合理元素。
《中華工商時報》:在您看來,中國的經濟學處於一種什麼樣的水平上?
丁學良:在西方經濟學最先進、最發達的國家,經濟學並不是一個公共的學科,經濟學和物理學、數學一樣,所討論的都是非常專業化的問題。經濟學怎麼可能變成一個很Pub lic(通俗的)的學科呢?
中國的經濟學太熱鬧了,什麼人都可以說自己是個經濟學家,什麼問題他們都敢談,這說明中國的經濟學還遠遠沒有走到經濟科學的門口來,經濟學在中國還沒有成為真正的科學,嚴肅的學科一般不可能是鬧哄哄的。
《中華工商時報》:您怎樣看由經濟學家倡導並參與制定的政策所造成的失誤,如教育改革?
丁學良:在過去很多年裡,中國很多所謂的經濟學問題其實都不是經濟學問題,在國際上,這些問題屬於其它學科研究的領域,就是因為不讓其它學科講話,才出現了搞經濟研究的人什麼都可以談的情況。再加上在中國,經濟學還沒有成為真正的科學,所以很多不是經濟學的思考方式和討論方式,最後都以經濟學的名義在說話。這樣提出的建議和對策不出問題才怪。
《中華工商時報》:為什麼最近一、兩年民眾和網路對主流經濟家有那麼多的批評和指責?
丁學良:民眾和網路對主流經濟學家的批評,原因很復雜。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中國的主流經濟學家把太少的精力用來做經濟科學研究,把太多的精力用來為某一利益集團說話。在中國的經濟學家中,你能找到為不同產業代言的人,在西方也能找到,但很少。西方從事經濟科學研究中最優秀的人不是這樣的,這樣的人只能受銀行、投行的僱傭,從事產業經濟學的研究。中國絕大部分所謂的經濟學家所做的事情和西方國家銀行里的經濟分析師比較像,他們是為一個產業說話,只是水平還不如他們。國外最好的經濟學家都是在全世界最好的經濟系當教授、做研究。
《中華工商時報》:您覺得中國有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經濟學家?
丁學良:最多不超過5個。國內有的著名經濟學家連在國際上最好的50個經濟系裡當研究生的資格都不夠。有的經濟學家還沒有對經濟科學做什麼樣的貢獻就想著獲諾貝爾獎。
一個真正的經濟學家,首先要把經濟學當作一門科學來對待,而不能把它當做個人發財、出名和當官的路子。如果那樣的話,是不可能在經濟學領域做出獨立的研究來的。在西方,也有經濟學家當大官,但他們是在經濟學領域做出非常獨立的、優秀的研究後,才短期進入政府或大銀行等部門,然後他們會很快就回到經濟科學的研究中,而並不是研究做的不怎麼樣就開始想著賺錢和當官。(記者曲力秋)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❾ 國內哪些人可以稱得上經濟學家
國際上,經濟學家是指擁有自己的經濟學範式與原創的經濟學基礎理論的經濟學人。有沒有自己的經濟學範式與原創的經濟學基礎理論,是衡量一個經濟學人是否經濟學家的唯一標准。而國內,大多數「經濟學家」是不符合這兩個條件的,也就是說名不副實。
按這兩個標准為標志,張五常(有經濟學「實用論」,是新制度經濟學和現代產權經濟學創始人之一)、楊小凱(研究勞動分工——超邊際經濟學的開創者)、林毅夫(總結了世界各國經濟發展的經驗教訓,提出了自己獨特的發展經濟學理論假說)、吳敬璉(最早在國內提出並倡導市場經濟理論,是"市場取向改革論"的主要代表人物;經濟體制比較研究學科的開創者之一)、厲以寧(在比較中外經濟運行的基礎上,發展了非均衡經濟理論)、張維迎(中國產業經濟學「第一人」)等,是較為符合的。
❿ 著名經濟學家、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曾經說:「只有對經濟體制不斷調整和創新,才能保持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