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學法 > 對產業經濟學的認識

對產業經濟學的認識

發布時間:2020-11-29 23:03:38

1. 如何從產業經濟學的角度看戰略思維

戰略思維是什麼含義了,和這種思維與產業經濟學有什麼聯系。
第一、在產業結構領域的問題而言,什麼是國家鼓勵的產業,什麼是市場急需的產業,如果不清楚,就無法討論戰略。這里,第一是市場發展趨勢決定的產業。總體上說,產業都自己的生命周期,還有自己的要素環境,當產業周期處於衰退期甚至處於飽和期時,這個產業就開始出現高度競爭,甚至是總體上衰退,競爭非常殘酷,這時大量企業死亡就不可避免。而新出現的需求人們通常無法判斷其苗頭,有時是分析不到,有時是成熟階段認識不清。比如,中國房地產業,在2002年開始出現按揭,但許多人並沒有及時進入房地產,只有少數人迅速轉移到這個行業,2008年底,按揭再次多幅度打折,又有一些企業進入了房地產,造成了房產業成為中造富的集中地。此外,國家鼓勵也是重要的力量。近期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概念下,國家對某些產業投入了巨額支持,盡管市場還沒有完全形成,但是企業投入的轉向卻是非常明顯的。
第二,是從產業組織角度看的戰略。有一些行業特別容易形成競爭,主要是企業數量眾多,這種分散決策無法實現價格協調,其結果就是企業間殘酷競爭,如果一些企業能夠在這樣的環境下獲得了發展,一定是它的服務質量或者商業模型上,有超人之處,比如沃爾瑪。有一些行業有特殊的壟斷能力,比如國有企業,或者巨型企業的自然壟斷,如果沒有人管他們的產品價格,它長期獲利是自然而然的。還有就是處於兩者之間的市場協調能力,如果某一些行業內部特別會協調,那麼它就會有較高的價格。還有一種情況是企業能否將顧客鎖定在自己顧客隊伍之中,如果能夠鎖定,那麼它也可以產生壟斷的結果。對某些產品或服務依賴,表明了這種產業有著一定的壟斷性。有壟斷性意味著企業不需要太過努力就可以獲得持久的利潤。
當然,如果將企業目標放大到企業價值,企業社會責任,還有許多戰略的含義。

2. 30. 我國學者對產業經濟學研究內容的認識可以分為( )和( )兩種觀點

我國學者對產業經濟學研究內容的認識可以分為(產業組織理論四塊板說)和(產業政策理論多板板塊說)兩種觀點。

擴展:

中國學者關於產業經濟學基本內容和學科體系的代表性觀點
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中國學者博採中外產業經濟學教科書及產業經濟理論、方法之眾長,在中國本土化的產業經濟學理論體系的建設方面做了許多有益的探索,並取得了較多的研究成果。
學者們的產業經濟學內容體系可以歸納為三種流派:一板塊說、四板塊說、多板板塊說,代表人物是汪祥春、於立和劉志彪。他們的觀點與當前歐美國家流行的經典教材的觀點一致,即認為產業組織和產業經濟是同義語,產業經濟學就是產業組織理論四板塊說,代表人物是楊治,目前國內大多數學者均屬此派。他們認為產業經濟學的內容體系為產業組織理論、產業結構理論、產業布局理論、產業政策理論多板塊說,該派的代表人物是李悅。從其出版的產業經濟學教材來其體系所包含的內容較為寬廣。

供參考。

3. 一下什麼是產業經濟學

產業經濟學是一門新興的應用經濟學科,目前仍在發展之中。雖然其完整學科體系的基本確立距離現在的時間尚短,但其思想的形成則是源遠流長,甚至可以迫溯到我國古代的春秋戰國時代。比如戰國初期的著名政治家李悝就已經提出「重農抑商」的觀念,而商鞅,荀子等則更是明確提出了「農本工商末」的思想,反映了我國古代思想家對農業與工商業這兩個經濟組織集團之間關系的認識。現在產業經濟學的各方面理論已經得到了巨大的發展,隨著對其研究的不斷深入,它的應用范圍也在不斷擴展,產業經濟對經濟發展的作用已越來越大,對產業經濟學的研究與應用已越來越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
產業經濟學(Instrial
Economics)以產業為研究對象,主要包括產業結構、產業組織、產業發展、產業布局和產業政策等。探討以工業化為中心的經濟發展中產業之間的關系結構、產業內的企業組織結構變化的規律、經濟發展中內在的各種均衡問題等。通過研究為國家制定國民經濟發展戰略,為制定的產業政策提供經濟理論依據。產業經濟是居於宏觀經濟與微觀經濟之間的中觀經濟,是連接宏微觀經濟的紐帶。
產業經濟學是以產業為研究邏輯起點,主要研究科技進步、勞動力等要素資源流動、空間發展與經濟績效的學科以及產業的動態變動規律,主要研究經濟數據的工具有計量經濟學工具(用sas、spss eviews等軟體運算) ,主要分析方法有博弈論分析方法、各種力量博弈、均衡與非均衡分析方法、主要思想來源是哲學中的矛盾對立統一思想、辯證法思想,主要模型來源於自然科學模型。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在根本聯繫上是相通的、一致的。構建由微觀開始、從而中觀層次到宏觀層次知識體系和邏輯大廈。試圖尋求產業的發展規律性,產業經濟學是研究實體經濟的踏實的學問。實體經濟決定虛擬經濟。虛擬經濟是引擎,實體經濟則是輪胎。產業發展必然由非均衡趨向均衡,」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東部、中西部經濟發展失衡,必然東部會有」災難「,經濟危機對東部沖擊是最大的。產業經濟學是預測性較好的學科。

4. 學習文化產業經濟學有哪些收獲

(個人觀點)文化經濟學中涉及到文化市場,文化消費,文化商品的流通,文化產品的價格制定,及中國和其他國家的文化發展戰略等內容,文化產業現在成為國民經濟中的支柱產業之一,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都說「文化搭台,經濟唱戲」,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研究文化產業涉及的問題,能促進對文化產業進一步的認知,及促進文化產業的健康發展。

5. 在我國當前的歷史條件下研究產業經濟學有何現實意義

(一)理論意義
1.產業經濟學的研究有利於統一的經濟學體系的建立;
2.產業專經濟學的研究屬有利於經濟學和管理學的溝通;
3.產業經濟學的研究有利於應用經濟學的學科建設。
(二)實踐意義
1.研究產業經濟學,有利於建立有效的產業組織結構;
2.研究產業經濟學,有利於產業結構的優化;
3.研究產業經濟學,有利於產業的合理布局。
(三)現實意義
1.研究產業經濟學,正確把握產業發展的現狀、問題、成因及趨勢,為產業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學的理論依據,對我國經濟的發展,特別是促使我國經濟建設的兩個轉變具有特別的現實意義。
2.過去產業布局失誤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對產業布局的客觀規律認識不足,所以要杜絕這些弊病的重演,就必須加深對產業經濟學的研究和理解。由此可見,研究產業經濟學也是當今中國經濟建設的現實需要。

6. 產業經濟學問題

芝加哥學派對產業組織理論的貢獻以及對公共政策的影響

芝加哥學派重視對結構—行為—績效的理論分析。認為應該從價格理論的基礎假定出發,強調市場的競爭效率。芝加哥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斯蒂格勒、德姆塞茨、波斯那、麥傑等。芝加哥的主要理論思想範式是競爭性均衡模型。其關鍵是提出了在長期均衡中的配置效率和技術效率,配置效率的條件是價格等於長期邊際成本,技術效率的條件是價格等於企業長期平均成本曲線最低點,這就意味著產業的產出不管是資本是不足還是過剩,都處於最優規模邊界下。在競爭性模型中,配置和技術效率主要導源於兩個結構性條件——買賣的數目和自由進入。
從長期的競爭效率出發,芝加哥學派認為市場從在長期過程能夠達到效率水平,反對高集中率的產業必然帶來壟斷租金,因此反對政府對市場的干預。斯蒂格勒從產業成長 角度,認為廠商的規模大小和市場的集中度與產業周期和經濟效率有關,在產業初期,由於市場范圍狹小,產業的各環節不足以專業化分工,而由全能型企業承擔,隨著產業的發展,市場范圍的擴大,廠商內部分工轉化為市場分工,到了產業成熟和衰退時期,市場范圍縮小,市場分工再次轉化為廠商內部分工。因此,產業的集中率隨市場范圍和產業周期相關。僅僅認為高集中率導致高利潤率忽略了產業發展長期均衡的歷史過程。從規模經濟角度 ,斯蒂格勒用生存技術來確定最佳規模水平,凡在長期競爭中得以生存的規模都是最佳規模,因此最佳規模存在多種不同的規模,大廠商的規模經濟也是生存技術的結果。德姆塞茨 認為高集中率導致高利潤率是生產效率的結果,而不是資源配置低效率的指標。在價格行為上,斯蒂格勒 進一步討論在高集中度產業中的大廠商的競爭行為,認為由於在高集中度產業中,大廠商仍然受到了競爭的壓力,其價格水平將制定在可維持水平,這個水平符合效率標准。
從公共政策上,理論強調了反競爭行為或壟斷行為的主要原因是政府對市場的管制導致的進入壁壘。因此,政府最好減少干預,讓市場充分發揮作用。

7. 產業經濟學到底學什麼的

產業經濟學(Instrial Economics),是應用經濟學領域的重要分支。現代西方經濟學中分析現實經濟問題的新興應用經濟理論體系。
產業經濟學從作為一個有機整體的「產業」出發,探討在以工業化為中心的經濟發展中產業間的關系結構、產業內企業組織結構變化的規律以及研究這些規律的方法。
產業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是產業內部各企業之間相互作用關系的規律、產業本身的發展規律、產業與產業之間互動聯系的規律以及產業在空間區域中的分布規律等。

8. 西安交大產業經濟學復試准備那些書(經濟和英語)

一、復習要求:

要求考生清楚地了解產業經濟學的框架體系和理論淵源,熟悉其基本概念和基礎理論,掌握現代產業分析方法,對產業政策制定的理論依據有所認識,並初步具備運用產業經濟學基本理論與方法分析實際問題(尤其是當代中國產業經濟問題)的能力。

二、主要復習內容:

(一)產業經濟學的形成與發展

1、主要內容:產業與產業經濟學的概念、產業經濟學的研究內容與學科體系、產業經濟學的理論淵源、產業經濟學的形成與發展。

2、重點:理解和評價產業經濟學的「中觀論」思想,掌握三次產業的劃分依據。

(二)產業結構、產業關聯與產業分布

1、主要內容:產業的基本分類方法、產業結構的概念、產業結構演進的一般趨勢、產業結構演進的基本動因與影響因素、產業結構轉換升級在經濟發展中的意義;產業關聯與投入產出分析;產業分布的一般規律與主要影響因素。

2、重點:產業結構演化的一般趨勢與影響因素;產業間的關聯關系,投入產出分析基本原理;產業分布的一般規律與主要影響因素。

(三)傳統產業組織理論概要

1、主要內容:市場結構、市場行為、市場績效SCP範式分析;完全競爭、完全壟斷、壟斷競爭、寡頭競爭的SCP解釋;競爭方式與其經濟效率。競爭方式內容有價格與數量競爭、產品差別化、進入障礙等;經濟效率主要內容資源配置效率、生產效率等;現代企業理論簡介。

2、重點:SCP範式分析;廠商競爭方式;產權與科斯定理

(四)新產業組織理論—技術進步與競爭

1、主要內容:知識型產品的特徵;需求層面的技術研發與供給層面的技術研發;知識

產權與競爭。

2、重點:知識競爭與傳統競爭的區別以及相關性。

(五)產業政策

1、主要內容:產業政策的基本概念,產業結構政策、產業組織政策和產業布局政策的基本目標與主要手段;實施產業政策的基本理論依據:市場失敗理論、後發優勢理論、產業結構高度化理論、規模經濟理論、技術開發理論、政府失敗理論等。

2、重點:發達國家反壟斷政策的主要目標和基本手段;產業結構政策與產業布局政策的主要內容與基本取向。

三、參考書目:

1、楊公朴、夏大慰主編:《產業經濟學教程》(修訂版),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5

2、芮明傑主編《產業經濟學》,上海財經大學,2005

9. 論述題,學習產業經濟學的意義是什麼

1宏觀價值規律的內容《2》中國宏觀經濟調控的重點3.論述題《1》社會主義的基本這個超額利潤是由優等地和中等地農產品的個別生產價格低於按劣等地個別生產。21簡答題簡述企業在產業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2簡述企業兼並的主要動機3簡析產業結構變動的影響因素4簡析經濟增長與經濟發展的異同5如何理解產業結構的高度化與合理化6什麼是高技術產業?它有哪些特點2論述題1簡論我國發展高技術產業的意義2試論選擇汽車工業和建築業作為我國支柱產業的意義3產業經濟學考研真題能力有限哈(為你提供一點算一點--!)筆試:一、選擇題2×151、羅斯托關於經濟增長本質研究的角度是()A、從總量的變化過程來研究產業結構的變化趨勢B、從部門的變化過程來研究經濟總量增長的規律C、從均衡競爭的假設條件來研究經濟增長D、從「次優論」的角度來研究經濟增長2、德國經濟學家霍夫曼專門對工業結構規律進行研究得出的霍夫曼比率是()A、霍夫曼比例=消費品產值/資本品產值B、霍夫曼比例=資本資料工業產值/消費資料工業產值C、霍夫曼比例=消費資料工業產值/資本資料工業產值D、霍夫曼比例=資本品產值/消費品產值3、產業結構優化的目標是()A、實現產業結構的高度化和合理化B、實現經濟的飛速發展C、促進各產業間協調發展D、調整不協調的產業結構4、產業組織是指()A、同一產業內企業間的組織或市場關系B、產業中同類企業的總和C、企業與企業間的經濟關系D、市場主體間的市場活動的集合5、下列不是哈佛學派的觀點的是()A、反壟斷政策B、政府的產業政策應著力於維護市場結構C、一定的市場結構決定了企業的市場行為D、認為市場績效決定了市場結構6、斯坦克爾伯格模型7、日本的產業結構8、什麼指數越大,集中度越低()A、H.IB、E.IC、CND、基尼9、阻止進入定價10、下面那個行業中企業的廣告行為最有影響()A、耐用消費品行業B、工業品行業C、非耐用消費品行業D、壟斷行業11、關於後向兼並的問題(具體記不清,就是問一種企業兼並行為屬哪種)12、產業關聯分析的基本工具()A、投入系數表B、逆陣系數表C、投入產出表D、最小二乘法共15道題(其他記不清了哦)一、名詞解釋5×41、自然壟斷2、二級價格歧視3、筱原二基準4(忘記了!!)二、簡答題10×31、主導產業及其特徵2、規模經濟形成的原因3、產業差異化形成的原因三、論述題20×1請論述產業結構優化理論,並對我國產業結構的調整提出建議

10. 結合產業經濟學相關理論,談談你對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看法。請盡量用學術的語言來回答,字數不宜過少。

所謂經濟增長方式,即一個國家經濟增長的實現模式,它可分為兩種形式:粗放型和集約型。而經濟結構轉變是指國家運用經濟的、法律的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改變現有的經濟結構狀況、使之合理化、完善化,進一步適應生產力發展的過程。經濟增長方式轉變與經濟結構轉變的關系是相互統一的,經濟增長方式轉變之於經濟結構轉變,是在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基礎上去實現經濟結構的調整,經濟結構轉變之於經濟增長方式轉變,是在經濟結構轉變的條件下去推進經 濟增長方式轉變,兩者是源與流、根與葉的關系。
我國學者對經濟增長方式內涵的認識有:「經濟增長方式是一個方法論的概念,主要探討不同經濟增長的特徵及其與經濟增長質量的關系,即經濟增長過程的實現路徑」。(顧海兵 沈繼樓,2006)「經濟增長方式是指生產要素的組合、使用的方式方法,至於具體內涵,則極為豐富」。由此,則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即是指適應變化了的情況,改變生產要素的組合和使用的方式方法。(周叔蓮1996)

閱讀全文

與對產業經濟學的認識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