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關於西方經濟學的問題
這是假定出來的,主要是基於邊際效用遞減規律特點,不需要計算。
題目考查的重點是花在每個不同商品之間的1元錢帶來的邊際效用相等的經濟人決策原則。經濟人喜歡比較,習慣用花在每個不同商品之間的1元錢帶來的邊際效用相等來表示他基本上實現效用最大化。
我是經濟學專任教師,此題目有些不嚴謹。希望對你理解問題有幫助。
B. 在西方經濟學中,vmp的含義
邊際收益產品mrp=mr×mp
邊際產品價值vmp=p×mp
在完全競爭條件下,由於產品價格為常數p,mr=p,從而mrp=vmp。
總之,要素的邊際收益的一般形式是邊際收益產品;在完全競爭條件下,它簡化為邊際產品價值。
vmp——邊際產品價值
邊際產品價值(vmp)是指在其他條件不變的前提下,廠商增加一單位要素投入所增加的產品的價值。
它為一種投入品的邊際產品(也就是額外一單位投入品所導致的額外產出)乘以產品的價格,即
vmp=p×mp,表示在完全競爭條件下,廠商增加使用一個單位要素所增加的收益。
邊際收益產品是指由於使用額外一單位投入品所帶來的總收益的增加,亦即由一個單位投入所帶來的實物產出變化與每一個實物產出所帶來的邊際收益的相乘所求得。
C. 西方經濟學中,微觀部分,p、q、等等這些字母分別代表的是什麼意思
p(price)是價格,q(quantity)是商品數量,有時也用x表示商品x的數量,而用△x表示商品x數量的變化量。你說的三角p應該是△p吧,表示價格的變化量,其它類似,既△q表示商品數量的變化量。tp,ap,mp分別表示總產量,平均產量和邊際產量等。u一般用來表示效用,加下標為了區分不同商品的效用或同一種商品不同數量帶來的效用。你打出來的符號很不規范,不能一一作答。例如q=alak貝塔,這個看不懂,估計是一個柯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q=al^αk^β(^表示上標),l,k分別表示兩種生產要素勞動和資本。經濟中的符號很多都是根據英文含義來的,都有一定的意義,建議你不妨找一本書後附有對照表的書看看。
D. 西方經濟學題目!!!會的幫我解答一下!麻煩了!
Consumer surplus 消費者剩餘 消費者為取得一種商品所願意支付的價格與他取得該商品而支付的實際價格之間的差額。產生差額的原因在於:除最後一單位外,該商品用貨幣表示的邊際效用都大於其價格。在一定條件下,消費者剩餘的貨幣價值可以用需求曲線以下、價格線以上的面積來衡量。
動態均衡一種與靜態均衡相區別的分析方法。其特點是 並不涉及均衡狀態本身的定義,而是將時間作為一種連續不斷的 變數,研究價格、產量等各種變數在兩種均衡狀態之間的運動或調 整過程。現代西方經濟學家認為,運用這種分析方法得出的結果更 加接近於現實。多用於在分析像農產品這類生產周期長且調節供給需要較長時間的商品。並提出了「蛛網理論」。該理論研究的主 要內容是,當某種商品價格發生波動後,將引起該種商品下一生產周期的產量發生什麼變動以及由此而產生的均衡運動間題。
通貨膨脹(Inflation)一般指:因貨幣供給大於貨幣實際需求,而引起的一段時間內物價持續而普遍地上漲現象。
無差異曲線(Indifference curve)
無差異曲線是一條表示線上所有各點兩種物品不同數量組合給消費者帶來的滿足程度相同的線。
無差異曲線的特徵
1)無差異曲線是一條向右下方傾斜的線,斜率是負的。表明為實現同樣的滿足程度,增加一種商品的消費,必須減少另一種商品的消費。
2)在同一個平面上可以有無數條無差異曲線。同一條曲線代表相同的效用,不同的曲線代表不同的效用。
3)無差異曲線不能相交。否則無差異曲線的定義會和它的第二特徵發生矛盾。
4)無差異曲線凸向原點。
運用經濟學相關知識,分析谷賤傷農的現象:
蛛網模型(Cobweb model)
——運用彈性原理解釋某些生產周期較長的商品在失去均衡時發生的不同波動情況的一種動態分析理論。
蛛網模型的基本假定是:商品的本期產量Qts決定於前一期的價格Pt-1,即供給函數為Qts=f(Pt-1),商品本期的需求量Qtd決定於本期的價格Pt,即需求函數為Qtd=f(Pt)。
根據以上的假設條件,蛛網模型可以用以下三個聯立的方程式來表示:
Qtd=α-β·Pt
Qts=-δ+γ·Pt-1
Qtd=Qts
其中,α、β、δ和γ均為常數且均大於零。
由於區別了經濟變數的時間先後,因此,蛛網模型是一個動態模型。
一般說來,農產品的需求彈性較小,而供給的彈性則大於需求。在蛛網模型的條件下,一旦上一期的農產品相對較高時,農產品的當期供給會大大增加,而當期的需求則沒有太多的變化。那麼即使農產品的價格下降很多,也無法使得市場完全小花掉這些多餘的供給。
所以這個時候,農產品的價格會大大下降而且很可能擠壓而無法賣出,使得供給方,即許多農民受到損失,因而形成谷賤傷農。
影響供給的因素:
響供給的因素包括影響企業供給願望與供給能力的各種經濟與社會因素,這些因素主要是:價格、生產要素的數量與價格、技術以及預期。(簡答題的話每個點可以做一些發揮······)
規范經濟學:(normative economics)
與實證經濟學相對,是指在給定一系列的效用或目標函數的之後,依據這些標准對相關的事件或現象進行度量評價,得出其現狀好壞及改進建議的經濟學分支。
消費者剩餘(見上)
機會成本:
進行一項投資時放棄另一項投資所承擔的成本。選擇投資和放棄投資之間的收益差是可能獲取收益的成本。如投資者僅有一份資金,投資股票時必須放棄國債。假如國債收益為5%,而投資股票收益為8%,放棄國債投資的機會成本為5%,同時放棄股票投資國債機會成本是8%。
價格限制政策:
政府為限制某些生活必需品的價格上漲,而對這些產品所規定的最高價格,限制價格一般低於均衡價格。
意義及局限
有利於社會平等的實現,有利於社會的安定,但這種政策會引起嚴重的不利後果。
1價格水平低不利於刺激生產,從而使產品長期存在短缺現象
2價格水平低不利於抑制需求,從而會在資源缺乏的同時又造成嚴重的浪費
3限制價格之下所實行的配給制會引起社會風尚敗壞,會產生黑市交易,會出現「走後門」現象
E. 西方經濟學的兩個問題!謝謝!
1
就西經的內容來判斷,這個題應該說的是總成本曲線或者總產量曲線變化的速率,所以只需要看smc是遞增還是遞減就可得知,這實際上考察的是總成本曲線或總產量曲線的二階導數的正負,也即凹凸性。結論是,smc遞增時表示速率遞增,反之則反。如果非要問smc變化的速率的話,就從smc的導數或二階導數進行判斷,這是數學問題了,不難。
2
應該AB都是對的,這是生產論的對偶性。即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時候,既定成本下的產量最大化的點,和既定產量下的最小成本點是一致的。
3
肯定是答案錯了,這是無疑的。
F. 急急急!!!關於西方經濟學的!!!!
只要了解邊際成本和邊際收益的概念就知道答案了:
邊際成本表示當產量增加1個單位時,總成本增加多少。那麼,供給曲線上的點Q代表的就是,在產量Q-1上,增加一個單位產量的成本。也就是第Q個產品的成本。
邊際收益:指廠商每增加一個單位的銷量而獲得的收益增量,解釋與邊際成本一樣。
政府對有規模經濟的自然壟斷行業實行平均成本定價法,只能說不允許企業獲得超額利潤,並不代表企業利潤一定為零;會繼續經營,則是因為其長期內存在規模經濟,一般講,政府實行價格管制同時會給予企業一定的補貼,如果沒有補貼,那麼就會損失一部分的公眾利益,比如,同樣的價格,壟斷廠商可以減少或者增加產品或服務的供應。
G. 西方經濟學裡面關於國民收入理論中各個字母的代表含義
GDP=C+I+G+NX
國內生產總值=(在一定時期內)消費、投資、政府購買、凈出口,幾方面支出的總和
H. 西方經濟學中C=α+βY這個式子的含義和裡面每個字母代表什麼
搜一下:西方經濟學中C=α+βY這個式子的含義和裡面每個字母代表什麼
I. 西方經濟學~~~幫忙解答幾道題目!!
1 B 2 B 3 C 4 AB 5 AC
6 CE 7 AD 8 AC 9 ABC 10 ABCDE
1對 2對 3對 4對 5對(怎麼和第二個一樣的?)
6 ? 7錯 8錯(充分就業下的吧) 9對 10 對
11 對 12 對 13對 14 對 15對 16 對 17 對 18錯 19成本推動是在不存在需求過剩下由成本引起的,這句話可以說錯也可以說對
20 錯
水平有限,不過是認真做的
由問題可以討論
J. 填空題 西方經濟學
1、微觀經濟學研究的基本假設條件是經濟制度、 理性人 和 信息透明 。
2、汽車和汽油是互補商品,當汽油價格上漲時,就會引起對汽車需求量的 下降 ,當汽油價格下降時,就會引起對汽車需求量的 上升 。
3、供給量的變動是 供給線上點 的變動;供給的變動是 供給線 的變動。
4、價格變動意味著消費者因實際收入變動而引起購買量的變動,稱為 收入效應 ;另外因價格變動購買組合比例的變動,稱為替代效應 。
5、生產擴大線表示在投入價格不變和生產資金逐漸增加的條件下,每一種生產水平的最佳資源配置,是每個均衡點的 連線 ,表示廠商 供給曲線 。
6、當國民收入為2200,消費是1800時,儲蓄 400 ,總供給是 2200 是才能實現總供求平衡。
7、在凱恩斯的流動性偏好理論中,貨幣的需求主要有交易動機、預防動機和投機動機,交易和預防動機主要和 收入 有關;投機動機主要和 利率 有關。
8、商品市場均衡時,國民收入與利率呈 反比例,貨幣市場均衡時,國民收入與利率呈正比例 。
9、在資源沒有充分利用條件下,增加投資40億元,儲蓄傾向為0.2時,乘數是 5 ;國民收入增加 200億元 。
10、貨幣需求大小與收入成 正比 ,與利率成 反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