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邊際在經濟學中的含義是什麼
得到某個東西所放棄的能得到的最大的別的東西!!
② 在計量經濟學中邊際和彈性有什麼區別
1,含義不同:邊際,在線性模型當中,自變數(X)與應變數(Y)呈線性關系的模型里的自變數前系數。彈性,是線性模型當中,對數模型裡面,自變數ln(X)前系數。
2,特徵不同:邊際,是X每增加(減少)一個單位,Y平均增加(減少)系數值個單位。彈性,是X每增加(減少)1%,Y平均增加(減少)系數值%。
(2)邊際量公式的經濟涵義在經濟學中擴展閱讀:
邊際貢獻分析就是在對成本進行習性分析的基礎上,根據在相關范圍內固定成本相對不變的特性,在決策分析時對這部分成本不予考慮,而只對產品所創造的邊際貢獻進行分析,通過比較各方案的邊際貢獻大小來確定最優方案的分析方法。
1,開發新產品的決策分析
前面敘述的只是利用企業剩餘生產能力分析研究究竟開發哪種新產品比較合適。至於通過增加固定資產投資,擴大生產能力以發展新產品的決策,則屬於長期投資決策范圍。
2,是否接受追加訂貨的決策分析
這方面的決策可以採用差量分析法,也可採用邊際貢獻分析法。原則上只要對方客戶的開價略高於單位變動成本,並能補償專屬成本,即可接受。
3,虧損產品是否停產或轉產的決策分析
工業企業在日常經營過程中,往往會由於某些產品質量較次、款式陳舊等原因造成市場滯銷,倉庫積壓,發生虧損,這就引起了虧損產品是否要停產或轉產的問題。對於這方面的決策,通常可採用邊際貢獻分析法加以解決。
③ 經濟學中邊際收益的計算方法
邊際收益=總收益的變化量/銷售量的變化量
邊際收益是最後產品售出所取得的收益。內即產品的銷售所增加容的收益。
邊際貢獻總額也叫做稱貢獻毛益總額或創利額,指的是各種產品的銷售收入總額與銷售變動成本總額之差。
邊際貢獻總額的計算公式為:
邊際貢獻總額=銷售收入總額-銷售變動成本總額=銷售單價×銷售量-單位變動成本×銷售量=(銷售單價-單位變動成本)×銷售量=單位邊際貢獻×銷售量。
(3)邊際量公式的經濟涵義在經濟學中擴展閱讀
邊際效益的作用主要用於考慮生產要素的增加可以持續到何時。既然有邊際效益有就邊際成本於是相對。生產的投入的終級目的是獲利,每增加一個單位的生產要素(資本、勞動力、信息、原材料)能增加的效益在大於每增加一個要素所需的成本時,利潤才有保證,等於成本時,則利潤為零。
比如當你租用一台機器或僱傭一個老動力每天成本需要2000元,這個機器(或工人)每天能多生產200個麵包,每個麵包10元。那麼,增加這一台機器或工人就是不必要的,因為它(他)帶來的產出是200*10=2000元,恰等於每天的僱傭成本。
④ 經濟學中的「邊際」一詞是什麼意思邊際效用、邊際產量、邊際成本、邊際收益。。。。。。
邊際效用按定義講是指「在一定時間內消費者增加一個單位商品或服務所帶版來的新增效用,也就是總權效用的增量。」(見網路的相應條目)
之所以會感到難於理解「邊際」這個詞,是因為不太熟悉它的原文Margin。在商務運作中,外國人常說某種產品的Margin是多少,類似我們說的「毛利潤」。但Margin與毛利潤(Gross profit)在英語中不同。Gross profit通常指稅前利潤,也就是說,這部分產品增值已經是利潤了,只是沒有交稅而已。但國內一般說毛利潤時,還沒有減去各種費用。
所以,可以看出,問題緩信出在對Margin的翻譯上。margin准確的翻譯應該是增量。如果用圖表來表示,這部分增量永遠處於某正常曲線上方的位置,可以形象地翻譯成邊際。只是邊際這個詞沒有明確顯示出增量的意義,這是則哪液這個詞的翻譯的遺憾。
經濟學中我最欣賞的是通貨膨脹這個翻譯,原文inflation太過簡單,僅僅孫物是指上漲。我曾在網路知道上詢問歷史上是誰翻譯的或最先使用的,沒有得到結果。
⑤ 關於微觀經濟學中的邊際產量問題
X的邊際產量是0:
因為在L形的曲線上,A點向上移動一個單位,可以看出Y保持不變,X增加內一個單位,但容是總產量仍然不變,所以說X的邊際產量是0。
Y的邊際產量是正數:
保持X不變,將A點向右移動一個單位得到一個新的點B,你在圖上畫一下,將L形曲線向右上方移動得到新的曲線,B點與A點在同一水平線上,一般來說,這條新的曲線代表的產量比舊的要高,所以Y的邊際產量是正數。
答案是C。
給你個公式,希望能對邊際概念的理解有所幫助:
X的邊際產量MPX = F(X+1,Y) - F(X,Y)
Y的邊際產量MPY = F(X,Y+1) - F(X,Y)
F(X,Y)代表生產函數。
⑥ 經濟學中的考慮邊際量是什麼意思請問能舉個例子解釋一下嗎
邊際的一般含義是表示一單位的自變數的變化所引起的因變數的變化量。
抽象的邊際量的公式為
邊際量=因變數的變化量/自變數的變化量
⑦ 經濟學里的那些字母都代表什麼意思
經濟學里有很多字母都代表了不同的意義,列舉如下:
P:價格 Q:數量 D:需求 S:供給 E:均衡(或期望) e:彈性
es:供給的價格彈性 exy:需求的交叉價格彈性 U:效用 TU:總效用
MRTS:邊際技術替代率 C:成本 STC:短期總成本 TFC:總不變成本
AC:平均總成本 MC:邊際成本 LTC:長期總成本
LMC:長期邊際成本 SMC:短期邊際成本 TR:總收益 AR:平均收益
PS:生產者剩餘 MP:邊際產品 VMP:邊際產品價值
MRP:邊際收益產品 MFC:邊際要素成本 r:利率
⑧ 經濟學中生產邊際曲線的含義
等產量曲線有哪些特徵,這些特徵的經濟含義?答:a.等產量曲線有無數多條,其中每一條代表著回一個產量值,並答且離原點越遠,代表的產量越大。這個特徵表明,在投入組合可以任意改變的情況下,可以畫出無數條等產量曲線,在這些等產量曲線中,離遠點越遠,生產過程中投入的勞動和資本的數量越多,從而他們能生產的產量也越大。b.任意兩條不相交。這個特徵表明,在生產技術特定的條件下,一個特定的生產要素組合點所能生產的最大產量只能是一個數值,因而過這一點的等產量曲線也只能有一條。c.等產量曲線向右下方傾斜,這個特徵表明,理性的生產者應把兩種投入的組合置於合理的投入區域之中。d.等產量曲線是凸向原點的。表明邊際技術替代率存在遞減規律。
⑨ 經濟學里的邊際分析有什麼意義為什麼要用這種分析方法
邊際分析運用使經濟學研究重心發生轉變,由原來帶有一定「社會性、歷史性」意義的政治經濟學轉為純粹研究如何抉擇把有限的稀缺資源分配給無限而又有競爭性的用途上,以有效利用;邊際分析開創了經濟學「數量化」的時代;邊際分析導致了微觀經濟學的形成;
邊際分析奠定了最優化理論的基礎,在邊際分析的基礎上,經濟學從理論上推出了最優資源配置,最優收入分配,最大經濟效率及整個社會達到最優的一系列條件和標准;邊際分析使實證經濟學得到重大發展。
(9)邊際量公式的經濟涵義在經濟學中擴展閱讀
特點:
1、邊際分析是一種數量分析。尤其是變數分析,運用這一方法是研究數量的變動及其相互關系。這一方法的引入,使經濟學從常量分析發展到變數分析。
2、邊際分析是最優分析。邊際分析實質上是研究函數在邊際點上的極值。
3、邊際分析是現狀分析。邊際值是直接根據兩個微增量的比求解的,是計算新增自變數所導致的因變數的變動量,這表明,邊際分析是對新出現的情況進行分析,即屬於現狀分析。
⑩ 經濟學中邊際的概念
邊際在經濟學中指的是每一單位新增商品帶來的效用,這就是生產或消費的邊際。
回比如,邊際成本答指每一單位新生產商品的成本。通常邊際成本要低於平均成本,因為平均成本包括了固定成本。邊際收益指從每一單位新增商品中得到的新增效用。
簡單說邊際效用是消費者從每一單位新增商品或服務中得到的新增的效用(滿意度或者收益)。一般假設邊際效用隨著消費量增加而減少,所以某人某天里的第10個炸麵包圈得到的滿足要少於第一第二個。
其他的邊際概念:
1、邊際稅收率
2、邊際儲蓄傾向和邊際消費傾向
3、邊際替代率
相關的一個概念是彈性,指的是某一應變數變化百分比與其影響因素變數變化百分比的比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