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學法 > 區域經濟學主要是研究

區域經濟學主要是研究

發布時間:2020-11-29 19:55:31

Ⅰ 區域經濟學

經濟區域是按人類經濟活動的空間分布規律劃分的,具有均質性和集聚性,經濟結構基本完整,在國民經濟體系中發揮特定作用的地域單元。區域經濟是一個國家經濟的空間系統,是經濟區域內部社會經濟活動和社會經濟關系或聯系的總和,是經濟區域的實質性內容。
1、區域經濟學是運用經濟學的觀點,研究國內不同區域經濟的發展變化、空間組織及其相互關系的綜合性應用科學。
2、區域經濟學是研究和揭示區域與經濟相互作用規律的一門學科。主要研究市場經濟條件下生產力的空間分布及發展規律,探索促進特定區域而不是某一企業經濟增長的途徑和措施,以及如何在發揮各地區優勢的基礎上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和提高區域整體經濟效益,為政府的公共決策提供理論依據和科學指導。
3、具體分析區域經濟發展中的規律性問題(包括區域特徵分析,目標系吮與政策、手段,產業結構演進,人口增長與移動,城市建設與布局,區域國土規劃,區域聯合與區際利益的協調,區域比例關系。學科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城市化與城市經濟問題、空間結構理論、區域生產力布局、資源合理開發利用、農村經濟、區帶規劃及管理、區域投融資等。

Ⅱ 區域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是什麼,

區域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是特定地理范圍的經濟,具體如下:

區域經濟學(Regional Economics,也稱地區經濟學)是經濟學與地理學交叉而形成的應用經濟學。空間經濟學一詞常作為區域經濟學的同義詞。當區域經濟學的課題特別涉及到城鎮時,則使用城市經濟學一詞。區域經濟學是從經濟學角度研究區域經濟發展與區域關系協調的科學。 其與區位理論既有聯系,也存在區別。區域經濟學是經濟學(一級學科)下的應用經濟(二級學科)下的一個三級學科。

經濟區域是按人類經濟活動的空間分布規律劃分的,具有均質性和集聚性,經濟結構基本完整,在國民經濟體系中發揮特定作用的地域單元。區域經濟是一個國家經濟的空間系統,是經濟區域內部社會經濟活動和社會經濟關系或聯系的總和,是經濟區域的實質性內容。
1、區域經濟學是運用經濟學的觀點,研究國內不同區域經濟的發展變化、空間組織及其相互關系的綜合性應用科學。
2、區域經濟學是研究和揭示區域與經濟相互作用規律的一門學科。主要研究市場經濟條件下生產力的空間分布及發展規律,探索促進特定區域而不是某一企業經濟增長的途徑和措施,以及如何在發揮各地區優勢的基礎上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和提高區域整體經濟效益,為政府的公共決策提供理論依據和科學指導。
3、具體分析區域經濟發展中的規律性問題(包括區域特徵分析,目標系吮與政策、手段,產業結構演進,人口增長與移動,城市建設與布局,區域國土規劃,區域聯合與區際利益的協調,區域比例關系。學科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城市化與城市經濟問題、空間結構理論、區域生產力布局、資源合理開發利用、農村經濟、區帶規劃及管理、區域投融資等。

Ⅲ 區域經濟學研究的內容

區域就是一定的地理空間。區域內的自然資源狀況、人口分布狀況、交通狀況、教育水平、技術水平、工農業發展水平、消費水平、政治制度等等,對於該區域的社會經濟活動和生產過程的影響極大。如何使一個區域的經濟發展達到整體最優效果呢?區域經濟學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應運而生的。
區域經濟學與經濟地理學密切聯系的一門學科。它一方面對區域的自然資源和自然條件進行經濟評價,對區域的經濟、社會因素進行分析,更主要的是制定區域發展綱要提出科學的依據,並為區域經濟建立起計量經濟模型。
區域經濟學是20世紀50年代在宏觀區位論的基礎上逐漸演變發展起來的。最初興起於西方國家,東歐和原蘇聯在60年也掀起了區域經濟學研究的熱潮。我國則直到80年代後才開始這方面的工作

Ⅳ 區域經濟學專業研究生就業方向主要有哪些怎麼樣

蘭州大學區域經濟學簡介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從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軌、經濟發展戰略的轉變以及宏觀政策特別是優惠政策在不同省域的非均衡實施,蘭州大學經濟學院敏銳地認識到,我國區域利益格局和區域利益關系將發生重大變化。為了系統地揭示區域經濟發展的內在規律,適應國家經濟發展戰略重點逐步西移的需要,結合我校地處欠發達的西北地區的實際,蘭州大學在國內率先開展區域經濟學的教學與研究工作。

1987年,在相關碩士專業中增設了西北區域經濟發展的研究方向,並連續培養碩士研究生。

1995年,專文向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呈報《關於在研究生專業目錄中增設區域經濟學為二級學科的論證報告》,獲得肯定和批准,並在國內首家申請到區域經濟學碩士學位授予權,開始較大幅度地招收區域經濟學碩士研究生,為我國區域經濟學學科獨立地位的確立作出了開創性的貢獻。

1998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對研究生專業目錄進行了調整,正式將區域經濟學增列為二級學科,蘭州大學也同時獲得區域經濟學博士學位授權,在學科建設上取得了突破性的發展。同年被評定為甘肅省高等學校省級重點學科。

2002年被評定為國家重點學科。

2003年以區域經濟學博士點為基礎,申請應用經濟學博士後流動站並獲得批准。

2007年順利通過國家重點學科評估。

學科建設基本情況

蘭州大學區域經濟學被評定為國家重點學科以來,學科建設取得較大成就。「十五」期間,蘭州大學區域經濟學科建設主要做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在學科發展上,注重凝煉學科方向
五年來,蘭州大學區域經濟學科點堅持「做西部文章,創一流學科」的發展思路,瞄準國家目標,根據國家發展方略的調整和變化,結合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大問題,立足於學科優勢和學科發展趨勢,遵循「特、獨、需」的原則,注意選擇對國家和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有重大影響的特有、獨有、需要的研究方向進行培育和扶持,在不斷摸索和創新中,凝煉了獨具特色的研究方向。
①基於中國區域經濟關系特別是區域利益關系是區域經濟學研究的基本背景這一認識,我們開設了「中國區域經濟關系研究」方向,把中國區域經濟關系研究置於中國體制變遷的大背景之中加以考察,著重研究區域利益關系。圍繞這一方向,我們基於利益分化的實際,研究了中國區域發展差距,並從體制轉軌、資源稟賦、技術變遷、創新能力、社會發育程度、觀念文化等視角進行解釋;研究了中國區域協調發展的基本策略和路徑表達;研究了加快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對於確保中國政治穩定、民族整合、生態安全等方面的重要涵義及統籌區域發展的重要性及相關對策。
②基於蘭州大學地處西北和西北是我國少數民族重要聚居區這一事實,結合區位優勢和學科優勢,我們開設了「西北民族區域經濟與可持續發展」這一獨具特色的研究方向,把西北民族地區的區域經濟發展、資源利用、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社會進步融為一體進行研究,努力探索西北民族區域可持續發展模式。
③區域經濟研究的一個重要方面是區域經濟發展戰略問題,對於中國而言,雖然不同區域具有不同的發展背景和前景,但總體上看,加快欠發達地區經濟發展是確保中國實現全面小康,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關鍵。因此,我們設立了「欠發達地區經濟發展戰略」這一研究方向,在經濟一體化和全球化的背景下,在科學發展觀和可持續發展觀的指導下,努力探尋欠發達區域的經濟發展戰略。
④為了把握區域經濟學的發展趨勢及其內在機理,更加科學地解釋區域經濟發展差距,並提供有價值的政策建議,我們從應用經濟學具有實驗性和量化性特徵的發展趨勢出發,注重與數量經濟學的學科交叉與整合,開設了「區域經濟增長因素比較分析」這一研究方向,通過不同區經濟發展的比較研究,運用因素分析等量化研究方法,分離出影響區域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並據此提供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相關對策建議。
⑤加快西部地區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是確保中國生態安全的首要任務。鑒於西部地區是我國生態建設的戰略高地以及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是「十五」時期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五大重點之一,通過「十五」「211工程」重點學科的建設,於2005年開設了「區域生態經濟問題研究」這一特色方向,初步構建了發展生態經濟學的基本理論框架,力求把「生態發展」理念運用於區域經濟發展的戰略研究之中,尋求區域生態和經濟協同發展的新途徑。
2.在隊伍建設上,注重匯聚學科人才
蘭州大學自1909年創建以來,在西北這塊最需要教育潤澤的黃土地上生存、拼搏和發展了近百年,從上世紀五十年代至今一直是教育部直屬重點大學中最為偏遠的院校。學科之間的競爭最終都體現為人才之間的競爭,建設一流學科需要一流人才。改革開放以來,由於生活條件和工作條件相對艱苦,蘭州大學經濟學科人才流失嚴重。如何在經濟欠發達地區匯聚學科人才,創建一流學科,成為蘭州大學區域經濟學科建設需要思考和解決的首要問題。為此,蘭州大學區域經濟學科點確立「引進優秀人才,穩定現有人才和自主培養人才」的隊伍建設思路,並立足於「穩定現有人才,自主培養人才」為主,不斷壯大研究隊伍。五年來,蘭州大學採取一系列有效措施,不斷改善生活條件、工作條件和發展條件,為區域經濟學科點匯聚了一批學科人才。目前,本學科點有正高職人員15人,副高職人員 19人,中職人員15 人,其中,具有博士學位者17人,引進留學歸國博士學位者1人。在條件相對艱苦、待遇相對較低的大西北,圍繞學科發展形成了一個以主要學術帶頭人為核心的結構合理富有朝氣的人才培養和學術研究隊伍。
3.在學術研究上,注重聚焦前沿問題
長期以來,蘭州大學區域經濟學研究既重視理論闡述和理論創新,為繁榮哲學社會科學作出了貢獻;更重視對策研究和政策咨詢,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貢獻。在最近五年,蘭州大學區域經濟學科點緊密圍繞西部大開發戰略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中心任務,就西部地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的重大問題、西部大開發戰略在「十一五」規劃時期的重點任務和政策措施問題、西部地區「三農」問題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問題、西部地區貧困與反貧困問題、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後繼保障力問題、西部地區可持續發展戰略問題、西部地區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問題、青藏高原特色經濟和草原保護問題、水資源管理問題、生態經濟耦合系統問題、循環經濟模式及實施問題、欠發達地區縣域經濟發展問題、啟動民間投資和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問題等展開研究,發表了研究論文712篇,其中,在學術刊物上發展650篇,在學術會議上發表62篇;出版了研究專著23部;提交了研究報告42部,被國務院、部委及省級人民政府批示採納並轉化為政策的建議書13件,這些政策建議已經產生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對於促進西部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4.在人才培養上,注重塑造創新能力
為了發揮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在人才培養方面的重要作用,本學科點在研究生特別是博士研究生的培養目標、培養方案、培養過程的設計上,注重塑造創新能力。
2001-2005年期間,已畢業碩士研究生120人,在校碩士生117人。已畢業博士研究生27人,在校博士生42人。在培養過程中,本學科點根據社會對高素質創新人才的實際需要,學習借鑒世界一流大學的成功經驗,實行以科學研究主導的導師負責制,實行與科學研究緊密聯系的導師資助制;在項目設計和項目研究中,積極引導、鼓勵和支持研究生全過程參與,充分發揮科研項目特別是國家重大科研項目對創新性人才的培養作用, 通過產學研合作、國內外合作、跨學科合作,動員和組織各方面的資源 ,開放式培養創新性人才。一部分畢業博士生在國內知名高校從事科學研究工作,成為所在高校或研究機構的學術帶頭人。
5.在把握學科發展趨勢上,注重建好示範基地
作為應用經濟學的區域經濟學,需要緊密結合區域經濟發展的實踐,在試驗(點)過程中累積資料(數據)、連續跟蹤修正。從學科發展規律上看,研究基地建設是應用經濟學學科建設的重要內容,是學科發展的重要依託和課題研究、人才培養的重要平台。為了加強科學研究,推動成果轉化,五年來,本學科點充分發揮區域經濟學的應用功能,積極探索重點學科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機制和途徑,加強與地方政府的合作互動,與地方政府共建研究示範基地。其中,在武威市建立了涼州循環經濟研究基地,在張掖市建立了民樂生態——經濟耦合系統研究基地,在隴南市建立了白水江國家自然保護區生態經濟研究基地。這些研究基地的建設,為區域經濟學研究成果的示範推廣搭建了基礎平台。
涼州循環經濟研究基地的建設,對特定生態環境與資源約束下的區域循環經濟發展模式進行了較為深入的探索,使我們站在了國內循環經濟研究方面的前列。該研究基地為武威市食品工業區的建立與發展提供了關鍵性的支持,促進了武威市循環經濟的快速發展,並使武威市被確立為五個國家循環經濟建設示範市之一。涼州循環經濟研究基地的建設,不僅促進了本學科在循環經濟理論方面的學術研究,而且已經產生了顯著的經濟與社會效益。
民樂生態——經濟耦合系統研究基地針對當地分層明顯的生態系統,著眼於當地生態系統退化的不同類型與特徵,從當地居民的生產生活方式調適入手,將生態學與經濟學有機結合,在多類型生態——經濟耦合優化系統方面進行了專題研究。這一研究,帶有鮮明的自然科學實驗研究的特徵,並嘗試設計了多項工程性治理方案。目前,當地生態系統退化的趨勢已經得到了明顯扭轉,建立在生態——經濟耦合優化基礎上的多種特色產業發展趨勢良好,當地人民的收入水平顯著提高,初步實現了經濟與生態的雙贏。
白水江國家自然保護區物種非常豐富,棲息著包括大熊貓在內的眾多珍稀瀕危物種,生態戰略地位非常顯著。本學科點建立的白水江國家自然保護區生態經濟研究基地,目前已經成為本學科點相關教學、科研的重要依託。在生態價值估算、移民、生態環境綜合治理與保護等方面已經開展了多項課題研究,已經有博士生、碩士生約30人次先後到基地進行了實地調研。
以上三大基地建設,在國內應用研究中具有創新性,是「十五」時期蘭州大學區域經濟學科建設的重要亮點。它代表了學科研究的交叉性,符合應用經濟研究的特點與規律,對推進學術創新、增強對策建議的可行性與可操作性大有裨益。四大研究基地已經得到了國內眾多同行特別是全國區域經濟學學科建設年會專家的高度評價,先後有500多人次前來參觀並聽取經驗介紹,在國內學術界已經產生了重要影響,一些高校區域經濟學科點負責人表示,蘭州大學區域經濟學研究基地的建設對於加強其他高校同類學科建設具有極大的借鑒價值。

Ⅳ 區域經濟學的基本任務是什麼

關於區域經濟的研究對象尚未形成統一的觀點,具有代表性的觀點主要有:
(1)區域經濟學是研究特定地理范圍的經濟學,它與一般經濟學並無什麼差別,只是其研究范圍是區域而不是國家,持此種觀點的多為初學者。
(2)研究人類經濟活動的地理分布和空間組織規律,所以又將其稱為空間經濟學,持這種觀點的代表人物有諾斯、里查森、胡佛等。
(3)研究區域的主要問題,持這種觀點的代表人物有諾斯、里查森、胡佛等艾薩德(被譽為西方區域經濟學的創始人)、周起業和劉再興等。
(4)研究區際差異和聯系,持此種觀點的代表人物主要是杜貝。
(5)研究區域與經濟相互作用規律和相互關系,持此種觀點的代表人物是張敦富。
(6)從宏觀角度研究國內不同區域經濟發展及其相關關系的決策性科學,持此種觀點的主要代表人物有陳棟生、李京文、郝壽義和安虎森等。

Ⅵ 如何理解和認識區域經濟學的研究內容

研究的主要范疇包括:區域經濟理論、生產力布局理論、生產力布局的經濟調節機制、新地域的經濟開發戰略和經濟規劃等。區域經濟學是20世紀50年代在宏觀區位論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門經濟學科。
區域經濟學(Regional Economics,也稱地區經濟學)是經濟學與地理學交叉而形成的應用經濟學。空間經濟學一詞常作為區域經濟學的同義詞。當區域經濟學的課題特別涉及到城鎮時,則使用城市經濟學一詞。區域經濟學是從經濟學角度研究區域經濟發展與區域關系協調的科學。 其與區位理論既有聯系,也存在區別。區域經濟學是經濟學(一級學科)下的應用經濟(二級學科)下的一個三級學科。

Ⅶ 區域經濟學的研究觀點

關於區域經濟的研究對象尚未形成統一的觀點,具有代表性的觀點主要有:
(1)區域經濟學是研究特定地理范圍的經濟學,它與一般經濟學並無什麼差別,只是其研究范圍是區域而不是國家,持此種觀點的多為初學者。
(2)研究人類經濟活動的地理分布和空間組織規律,所以又將其稱為空間經濟學,持這種觀點的代表人物有諾斯、里查森、胡佛等。
(3)研究區域的主要問題,持這種觀點的代表人物有諾斯、里查森、胡佛等艾薩德(被譽為西方區域經濟學的創始人)、周起業和劉再興等。
(4)研究區際差異和聯系,持此種觀點的代表人物主要是杜貝。
(5)研究區域與經濟相互作用規律和相互關系,持此種觀點的代表人物是張敦富。
(6)從宏觀角度研究國內不同區域經濟發展及其相關關系的決策性科學,持此種觀點的主要代表人物有陳棟生、李京文、郝壽義和安虎森等。

Ⅷ 什麼叫區域經濟學啊

老大 說白點 經濟學嘛 大項目分為
宏觀經濟學-就是討論國家社會這些大結構上的經濟觀點 比如宏觀調控 糧食 油價 這些大的方向對經濟的影響
微觀經濟學-就是討論小范圍上的經濟規則 比如你家裡人領工資 無數個家庭領工資就是微觀經濟學的一部分
西方政治經濟學-就是以西方資本主義的發展觀點來分析經濟問題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和上面那個正好相反,但是二者是相同的
然後小分區 你說的區域經濟學 其實就是宏觀經濟學的縮小 和微觀經濟學的集合 一般來說 經濟學上喜歡建立一個模型來分析經濟問題
比如 先建立一個球 然後添加一個個的條件 人口 物質 政治 區域經濟學就是討論一個區域的經濟 一個放大的模型

閱讀全文

與區域經濟學主要是研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