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怎麼用微觀經濟學知識證明兩種產品是互補品(越多越好,不要只說交叉需求彈性)
1)、交叉價格彈性指某種商品的供需量對其他相關替代商品價格變動的反應靈敏程度。其彈性系數定義為供需量變動的百分比除以另外商品價格變動的百分比。交叉彈性系數可以大於0、等於0或小於0,它表明兩種商品之間分別呈替代、不相關或互補關系。可替代程度愈高,交叉價格彈性愈大。
根據定義,交叉價格彈性可分為需求交叉價格彈性和供給交叉價格彈性。
1、需求交叉價格彈性(Cross-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表示一種商品的需求量變動對另一種商品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
交叉價格彈性的計算。交叉彈性說明一種產品的需求量對另一種相關產品價格變化的反應程度,也就是說如果另一種相關產品的價格變化百分之一,這種產品的需求量將變化百分之幾。即需求交叉價格彈性的表達式如下:
定義式: [1]
其中:
EXY表示需求的交叉價格彈性
QdX表示X商品的需求量
ΔQXd表示X商品的需求量的變動量
PY表示Y商品的價格
ΔPY表示Y商品價格的變動量
有兩種計算方法:點彈性和弧彈性。
(1)交叉彈性為正值,說明X產品價格的變動與Y產品需求量的變動方向一致。兩種相關物品是替代品;
(2)交叉彈性為負值,說明X產品價格的變動與Y產品需求量的變動方向相反。兩種相關物品是互補品;
(3)交叉彈性為零,說明X產品價格的變動與Y產品的需求量沒有影響,兩種物品互相獨立,互不相關。
交叉彈性應用舉例:交叉彈性的絕對值大,說明產品之間的相關程度很大,交叉彈性很小,說明兩種產品互不相關2)、需求的交叉彈性是建立在馬歇爾需求函數的基礎上的,由於斯拉茨基方程的原因,兩個商品的交叉價格彈性不是對稱的,即對於x來說,y可能是替代品;而對於y來說,x可能是互補品。而完全替代品和完全互補品是建立在補償性需求曲線(希克斯需求曲線)上的,通過謝潑德定理,可以證明,兩個商品各自希克斯需求函數對於另外一個商品價格的導數的極性是相同。3)、互補品和替代品兩者之間的交叉彈性的特徵例「豬肉和牛肉叫替代品,豬肉價格高,牛肉需求反而增大;反之成立.其交叉彈性為負數汽車和汽油叫互補品,汽油漲價,需求降低,導致汽車的需求降低;反之成立.其交叉彈性為正數
Ⅱ 微觀經濟學,已知具體支出函數求馬歇爾需求函數 e=u1(p1p2)^1/2 大謝
先給你說基本公式吧,馬歇爾需求函數是Di=Di(P,M)
Di是對i種商品的需求量,P是價格向量=(P1,P2,...,Pi,...Pn),
M是預算收入的,就是初始狀態經濟單位(比如一個人)擁有的財富。
有些教材里M的也可以換做初始稟賦Y,即經濟單位初始時的物質財富向量Y=(Y1,Y2,...,Yi,...Yn),那麼馬歇爾需求函數也可以寫成Di=Di(P,Y)。說白了,Y和M是一樣的,只不過M是貨幣財富,Y是物質財富,物質財富Y乘以他們的價格P就可以得到M。一般來說,常用的是第一種表達式。
希克斯需求函數是Hi=Hi(P,U)
Hi是對i種商品的需求量(在對偶的情況下,Di=Hi,寫成不一樣的符合是為了區別兩種不同的需求),P是價格向量=(P1,P2,...,Pi,...Pn),
U表示想要達到的效用。
馬歇爾函數和希克斯函數的區別是,馬歇爾是求一定財富下的效用最大化問題,希克斯是求一定效用下的支出最小化問題。經濟學考試中有很多關於求馬歇爾函數的題和求希克斯需求的題,不管怎麼樣,你只要把握以下原則。
馬歇爾需求函數的由來是以下的預算方程:
max U(D),P*D <= M
max是最大化問題
U(D)是效用函數,寫得具體些就是U=U(D1,D2,...,Di,...,Dn)
P*D=P1*D1+P2*D2+...+Pi*Di+...Pn*Dn,M就是初始的財富
這個預算方程的意思是:求Di,使得P*D在小於等於初始財富M的情況下,達到效用U最大化。
希克斯需求函數的由來是以下的預算方程:
min P*H,U(H)<= U0
min是最小化問題
P*H=P1*H1+P2*H2+...+Pi*Hi+...Pn*Hn
U(H)是效用函數,寫得具體些就是U=U(H1,H2,...,Hi,...,Hn)
U0是給定的外生效用
這個預算方程的意思是:求Hi,使得U(H)在大於等於設置的外生效用U0情況下,達到支出P*H最小化。
只要掌握這兩點根本的原則,基本上所有相關的經濟學題目都可以解決。
下面再進一步說說我對這兩種需求理論的理解。這兩種需求理論,其實無非是變化了外生變數和內生變數的設置。這兩個需求理論的最關鍵的變數是P,M,U。可以看出,馬歇爾的需求函數外生的變數設置為P,M以及U的函數,希克斯需求函數是P,U0,和U的函數。給定了P,M以及U的函數你就可以求出D和最大化的效用maxU,給定了P,U0以及U的函數你就可以求出H和最小的支出minM。
所謂對偶就是如果我們把希克斯外生條件中的U0設置為馬歇爾的maxU,那麼必定希克斯最小化minM等於馬歇爾外生的M。同樣如果把minM設置外馬歇爾的M,那麼必定馬歇爾的maxU等於希克斯外生的U0。
只要你緊緊抓住外生變數是什麼的區別,這兩個函數也就沒什麼復雜的了。
那麼為什麼這樣兩個基本上一致的需求問題非要弄得這么麻煩呢?請繼續看
如何用馬歇爾需求函數和希克斯需求函數推出 斯拉茨基 方程。
第一步,Di(P,M)=Di[P,M(P,U)]=Hi(P,U)
首先,解釋下M(P,U)這個式子。這是式子其實也是從希克斯需求函數的預算方程得出的結論,它是 支付函數。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知道,Hi是最小化支出的解,那麼最小化支出就是M=P*H(P,U)=M(P,U)。因為在M=P*H(P,U)的式子中,外生變數仍然只有P和U兩個,所以可以合並P*H(P,U)這個方程,寫作M=M(P,U)。
然後,再看Di(P,M)=Di[P,M(P,U)]=Hi(P,U)這個式子。很清楚,這個等式暗含了對偶的條件,等式最左邊是馬歇爾需求函數,M是外生的,等式最右邊是希克斯函數,U是外生的。也就是說這個等式假設了:馬歇爾需求里外生的初始財富,已經希克斯需求函數的內生變數。
第二步,對等式左右求Pi的導數。有
(dDi/dPi)+(dDi/dM)*(dM/dPi)=(dHi/dPi)
(dDi/dPi)=(dHi/dPi)-(dDi/dM)*(dM/dPi)
這里d是導數的符號。
上面的第二個式子的意義是,當第i種商品的價格升高時,對第i種商品的馬歇爾需求量變化(dDi/dPi)由替代效應(dHi/dPi)和收入效應(dDi/dM)*(dM/dPi)組成。因為(dHi/dPi)意味著效用不變(希克斯函數的假設就是效用外生,維持在初始的狀態U0)的情況下,需求的變化;(dDi/dM)意味著財富變化對i商品的需求變化,(dM/dPi)是i商品價格變化對真是財富變化的影響量。
如果更進一步,從支出函數可以推出(dM/dPi)事實上等於Di,從對偶方程還可以推出希克斯補償效應等。這些方面的推導我有點忘了。
這樣我們就能從馬歇爾和希克斯需求函數把以前只能在圖形上看出來的替代效應和收入效應用數學的方式表示出來。我且膚淺的認為這就是馬歇爾和希克斯需求函數最有意義的推廣,也是將兩者區分開來最有用的地方。梳理下:
從給定初始財富的最大化效用和給定初始效用的最小化支出————馬歇爾需求函數和希克斯需求函數(加上間接效用函數、支出函數)——對偶後——斯拉茨基方程(其實還有一些推廣)————希克斯補償效應等
Ⅲ 微觀經濟學中替代效應和收入效應的具體計算
這道題一點都不簡單,中級微觀經濟學中才會涉及具體的替代效應和收入效應的計算。
需要用斯拉茨基方程。
斯拉茨基方程是一個恆等式,需求的總變動等於替代效應加收入效應。
某種商品價格的上升可能會產生兩方面的影響:一方面使該商品相對於其替代商品而言變得更貴了,這會導致消費者減少對該商品的消費量,而增加對該商品替代品的消費量;另一方面,使得消費者的實際收入(或購買力)下降,這也會導致該消費者減少(或增加)對商品的消費量。前一種影響即為價格變化的替代效應,而後一種影響即為價格變化的收入效應。斯勒茨基方程的作用在於它可以分解出某商品價格變動所引起該商品需求量的變動中有多少是替代效應所導致,而又有多少是收入效應所導致的。
具體的推導需要利用反需求函數進行計算。
對商品1的需求的總變動Δx1,是在收入保持不變的情況下由價格變動引起的需求變動:
Δx1 = x1(p1』,m)- x1(p1,m)
我們看到,這個變動可以分解為替代效應和收入效應
Δx1 = Δx1s +Δx1n
x1(p1』,m)- x1(p1,m)≡[x1(p1』,m』)- x1(p1,m1)] + [x1(p1』,m1)- x1(p1』,m』)]
上面這個恆等式被稱為「斯拉茨基方程」。它表達的是:需求的總變動等於替代效應加上收入效應。
供你參考。
Ⅳ 經濟學計算題第1題求替代效應時用的是斯勒茨基還是希克斯
回復 fan.mit 的帖子如果兩種方法都要求的話,那頭就大了,其實兩種方法都很簡單啊,就是為了省時間不去做另外的一種方法,不過我在答題時解釋了有兩種放法,並且我用的是斯勒茨基分解.不知道南開是不是要求兩種方法啊.
Ⅳ 微觀經濟學作業。 1、對於不變彈性需求函數:Q=AP-e,A,e>0 (1)求反需求函數P(Q) (2)計算需求的價格彈性,
^Q = -e + AP
Q + e = AP
P(Q) = Q/A + e/A
dP = dQ/A
elasticity = (dQ/Q) / (dP/P) = dQ/dP * P/Q = AP/Q
但是你說是不變彈性 囧了 Q = AP^(-e) 拜託。。。難道是復旦內的題容
Q/A = P^(-e)
P(Q) = (Q/A)^(-1/e)
dQ = A*(-e)*P^(-e-1)dP
elasticity = dQ/dP * P/Q = A*(-e)*P^(-e-1) * P/Q = -e
Ⅵ 『微觀經濟學』吉芬商品的希客斯分解和斯勒茨基分解怎麼畫圖啊
斯勒茨基分解是這樣的。對普通的商品來說:
替代收入效應彼此同鄉。
對吉芬商品來說,希克斯分解的圖和上面的slutsky分解的圖,原理類似。我就不畫了。都是,替代相應任然是一樣的,但收入相應會和替代相應相反,因為受吉芬商品的特點決定,會是負的(假設X1價格下跌)。
Ⅶ 經濟學入門必讀書籍有哪些值得推薦
如果是想對經濟學(不是「經濟」)有大概的了解,最有效的方法還是踏踏實實研讀專業的教材。下面我就大概評論下這些年看過的一些教材吧。
1 微觀經濟學
微觀經濟學包括:消費者理論,生產者理論、市場結構、博弈論、福利經濟學、市場失靈(外部性、公共產品、非對稱信息)幾個部分。各教材基本都含有這幾部分,理論的爭議性不大,區別主要在於布局和分析深度上。
微觀經濟學可以劃分為初級、中級和高級,劃分依據比較簡單,就是根據對數學工具的應用程度。
初級微觀基本不涉及數學,至多會在附錄或注釋處附註簡單的一次微分和積分,更多的是用圖形,大量的文字敘述解釋,案例豐富,可讀性、趣味性較強。
中級微觀經濟學則會運用一些簡單的微積分的知識,尤其是最優化的廣泛運用,不會超過一般的高等數學教材范疇。
高級微觀經濟學大量運用數學分析工具,並且不局限於微積分學,往往大量運用向量,矩陣抽象地分析工具,最優化問題也不再局限於線性規劃。幾乎沒有什麼案例,課後題充斥著大量的證明推理題。相較於中級、初級微觀,不同的高微教材爭議較大。
1.1初級微觀經濟教材:
1.1.1 人大版《西方經濟學》微觀部分
人大版《西方經濟學》(高鴻業版)是國內使用最廣泛的經濟學入門教材,大部分的國內大學將它作為教材或參考書目,前幾年很多學校也將它作為考研的必須的參考書目。微觀部分體系完整,包含微觀經濟學的各個部分(第5版增加了博弈論的內容),全書敘述流暢,通俗易懂,非常適合作為建立經濟學直覺的入門教材。
1.1.2 尹伯成《西方經濟學簡明教程》
也是國內比較流行的一本教材,大三時,翻過一下,內容如書名,全面囊括西方經濟學的知識點,但是簡明高鴻業微觀第五版部分是361頁,這本教材是338頁,包括宏、微觀、國經)。偏重主流經典理論,輕前沿新興理論,某些大的門類,在這里或許只是稍微提一提。
1.1.3. 曼昆 《經濟學原理》微觀部分
Mankiw老師是在學術上很有造詣,新凱恩斯主義的領軍人物。和他的哈佛同事兼學術對頭Barro相比,Mankiw是個出色的演講者和寫作者,他的「經濟學原理」課程是哈佛大學本科生選修的最火的一門課(沒有之一)。現在國內很多高校也開始在大一學年開設「經濟學原理」課程,使用的教材就是這本書。
建議直接讀英文版的。
1.2 中級微觀經濟學(難度由低到高)
1.2.1. 平狄克《微觀經濟學》
國內很流行的一部中微教材,拿到這本書第一感覺就是厚(673頁),但是不要被它嚇到,這還算是一本比較easy的教材。由於在美國內是MBA教材,大量商業的案例占據了不小的篇幅,比如P&G,GE等。全書主要運用二維圖形闡明經濟原理,數學運用極淺,甚至只用差值(Δ),而不用微分,分析對象也僅限於良態曲線(嚴格凸(凹))。吐槽一下:我一直以為這是本初級微觀教材呢。
1.2.2 范里安 《微觀經濟學·現代觀點》
嚴重!推薦!
這部教材是中級微觀經濟學的集大成者,是Harvard和UC Berkeley等名校的本科生教材,國內將它作為考研製定書目的也有北大CCER、人大、南開、央財CEMA、中山嶺南、廈大WISE等一系列學校,它包含了微觀經濟學的各大部分,內容易懂而深刻,相當關注技術細節問題,比平狄克要更深一些,但此書刻意避免大量應用數學公式,大部分數學推導放於附錄(附錄也是必須得看的)。本書也含有大量的經濟學案例,涉及政策、商業、互聯網各個領域,值得注意,范里安本人是Google的首席經濟學家,也是互聯網經濟學的鼻祖級人物,本書拍賣、壟斷行為、博弈論、信息技術和市場失靈等相關章節都有大量的互聯網方面的例子。
上面推薦的幾本教材基本上還是公眾理解意義上的「『經濟』學」,就是主要還是在講故事,說道理,而不是證公理,推公式,因此避免不了會啰里啰嗦。下面介紹的微觀教材將不會在習題中出現除計算題以外的類似簡答、名詞解釋和論述的試題。
1.2.3 平新喬《微觀經濟學十八講》
這本書最初是平新喬上世紀末在北大、清華經管類專業授課時講義。和前面的書相比,本書引入了較多的數學分析和公式推導,尤其在經典微觀理論部分(消費者理論,生產者理論,市場及產業組織理論),不像前面幾本書的例子大多是具體數值例子,越來越多的是抽象希臘字母表示的例子。數學運用其實僅限於求微分,拉格朗日求條件最優等內容,但是看著堆砌的希臘字母的公式,還是很有快感的。每講後的習題不錯。
本書的缺點也是很多的,首先後面幾講「人情味」比較濃,講到20世紀經濟學的一些新發展時,平老師有時會有些激動,像一個小「粉絲」一樣花大篇幅對自己崇拜的經濟學大家不吝溢美之詞(尤其對Ramsey評價那節),這可能和這本是一本課堂講義有關吧。其次,這本書出版自2001年,裡面的材料有些陳舊,都是些國有企業改制、廠長負責制、下崗職工等「前熱點」。說好的,再版的,這一等就是13年呢。最後,印刷錯誤一籮筐。
還要推薦的這本書最後附的平新喬老師寫的兩篇「後記」,有志於學術的同學可以讀一下,感觸蠻深的。
1.2.4. 尼克爾森 《微觀經濟理論:基本原理與擴展》
第一年考研時以這個為微觀復習教材的,之前只有高鴻業水平的我花了兩個月才看完。這本教材是革新我對經濟學認識的一本書:原來經濟學不是平面幾何學,而是微積分學。全書嘗試用數學工具分析每一個經濟原理,規范嚴謹地梳理了微觀經濟學的知識網路。本書的一個特色是引入和拓展了CES函數(不變替代彈性函數,柯布-道格拉斯函數是它的一個特殊形式)。本書每章後有10個左右的計算證明題,都挺經典的。
5、其他:中級微觀教材除了上面四本以外,還有一些其他流行教材,比如朱善利、周慧中、張元鵬等人的,就不一一介紹了。我的建議是,除非特殊目的(比如考研指定其他書目),以上幾本書就夠了。
1.3 高級微觀(難度由低到高)
這一部分我是沒有資格寫的,迄今,我沒有完整地通讀過一本高微教材,就我有限的了解,在這只能班門弄斧了。
1.3.1 蔣殿春《高級微觀經濟學》
蔣殿春是我本科學校的一個老師,孫冶方獎獲得者。這是國內同類書籍不多見的一本中高級微觀教材,我只翻了這本書的前四五章,大概就是生產者理論和消費者理論的內容,簡明扼要,體系完整。舉個例子,范里安現代觀點介紹斯拉茨基方程用了整整一章,這本書僅僅用了1頁左右就推導出來了。和前面書不同的是,本書將經濟學問題進一步抽象,大量運用集合和向量的概念表示。如果你對中級微觀理論非常熟悉了,讀一讀這本書,會加深你對經濟學的理解。
1.3.2 范里安《微觀經濟學:高級教程(第3版)》
不要以為范里安只會上網,講故事,其實早在1977年(30歲),他就寫了這本經典教程的第一版,1992年出版了第三版,遺憾的是迄今沒有再更新過。但是這並不影響這本書的經典的地位。第二年考研,翻了翻前幾章,一個感受是它將很多初中微觀里直接假設是正確的結論,它非得費勁證明其合理性,咳咳!這證明了一個數學家的嚴謹性,還有就是就是這本書把經濟學由微積分過渡到了高等代數(線性代數),哈哈,玩笑啦。
1.3.3 馬斯-科萊爾、溫斯頓、格林《微觀經濟理論》
這就是被稱為MWG的「微觀經濟學『聖經』」的MWG,關於它有著很多傳說,據說,一章《一般均衡》夠一個人看幾周的了,看懂這本書,什麼AER,QJE上的文章基本就看得懂了。如果想要在學術上有所發展,這個書非常值得研讀的。
2 宏觀經濟學
宏觀經濟學主要包括國民經濟學核算、經濟周期理論、增長理論、經濟問題(失業、通貨膨脹、蕭條、國際貿易)及政策等。
不同層次的微觀經濟學區別在於深度不同,現代西方微觀經濟學是由美國經濟學家張伯倫和英國經濟學家瓊·羅賓遜在阿·馬歇爾的均衡價格論的基礎上,提出一整套壟斷競爭理論以後逐步形成完整體系的,爭議的也是闡述的是否全面,推導的是否嚴謹。宏觀經濟學的分離是1936年凱恩斯發表的《通論》為基礎的,自其誕生之日起就充滿著各種學派之爭,(新)凱恩斯學派和(新)古典學派對於同一種經濟現象及政策的原因和影響的解釋往往是相反的。另外還有貨幣主義、供給學派、公共選擇學派、(新)制度學派等存在也使宏觀經濟學沒有統一的分析範式。由於和經濟形勢和政策走勢聯結緊密,被公眾質疑最多的也多是宏觀經濟學。難怪許小年說宏觀經濟學是偽科學。你認為呢?
2.1 初級宏觀經濟學
2.1.1.人大版 《西方經濟學》宏觀部分
高鴻業版的宏觀部分全書以(新)凱恩斯主義的理論為分析範式,利用IS-LM模型和AS-AD模型分析經濟問題和作為政策依據。印象中後半部分,為了兼顧體系完整,增長理論和經濟周期理論鋪的太寬,不夠深入。總之,這是一本可以作為了解宏觀經濟學概貌的一部經典教材。
2.1.2. 曼昆 《經濟學原理》宏觀部分
2.2 中級宏觀經濟學
(新)凱恩斯學派
2.2.1.曼昆《宏觀經濟學》
重點推薦的一本書,前面說了Mankiw是新凱恩斯主義的領軍人物,這部《宏觀經濟學》也是被使用最廣泛的中級宏觀經濟學教材之一,這本書總體很簡單的,作者刻意不使用復雜的數學工具分析,語言生動流暢,案例豐富有趣。遵循長期(古典)、超長期(經濟增長)和短期(凱恩斯主義)的敘述順序,最後部分針對凱恩斯主義微觀經濟學基礎進行補充。但是可以看出Mankiw對新古典和RBC(實際經濟周期)學派的偏見。O(∩_∩)O~。
2.2.2.布蘭查德 《宏觀經濟學》
布蘭查德是一個旅美的法國經濟學家,這部宏觀經濟學也是非常受歡迎的,從腳注來看,高鴻業版的書有不少地方借鑒了這部教材,美中不足的是他推總供給曲線的方法有點非主流,不過也可以開拓思路。
2.2.3. 多恩布希 / 費希爾 / 斯塔茲《宏觀經濟學》
宏觀經濟學 (豆瓣)
多恩布希提出的「超調理論」是國際經濟學的一個著名理論。此書採用凱恩斯IS-LM體系為框架,對各個流派評價及描述相當公平。缺點是這個版本的翻譯實在不敢恭維。
新古典學派
2.2.4.威廉森《宏觀經濟學》
作為新古典的入門教材,這本書要比巴羅更好。威廉森堅持古典二分法傳統,RBC體系建立的差不多了最後才引入貨幣,循序漸進。對理解新古典和新凱的爭議很有幫助。第11、12章,則是對兩個流派進行了很好的對比和總結,讀完之後發現新古典和新凱範式之間的區別遠沒有初看上去那麼大。
2.2.5.巴羅的各種版本的 《宏觀經濟學》
為什麼是「各種版本」,據考CCER的同學說,現代觀點和《宏觀經濟學》內容差別挺大的。
Barro是哈佛經濟系另一位大牛,前些年一直是諾獎熱門,至今還未獲得。是新古典學派的領軍人物。李嘉圖-巴羅等價是他的較著名的理論。
宏觀經濟學這本書完全是按照古典地分析範式進行分析,習慣凱恩斯的分析之後再看這個會給你很大震撼,原來也可以這樣啊!新古典的一個特點就是模型框架美麗的無懈可擊。不過巴羅這本書非常晦澀難懂,啰里啰嗦,可能和個人性格有關吧。哈哈。
2.2.6.薩克斯 《宏觀經濟學》
提起薩克斯你首先想到的是什麼?《回家》?你贏了。薩克斯是一個實乾的經濟學家,著名的「休克療法」就是他提出的,上世紀九十年代他成功地解決了南美的高通貨膨脹問題。這部教材是薩克斯的理論精髓,立足於開放環境下研究宏觀經濟學。
2.3 高級宏觀經濟學
2.3.1 大衛·羅默《高級宏觀經濟學》
羅默是新凱恩斯經濟學家 。
2.3.2薩金特《遞歸宏觀經濟學》
薩金特,新古典學派,2011年諾獎得主。
3 其他:
3.1.方福前《當代西方經濟學主要流派》
人大的一位老師寫的,20世紀以來西方經濟學主要流派的理論、分歧和影響。第一年考研時看過,頓時對宏觀經濟學的博大精深,豐富駁雜所震撼。有些難度,中宏水平 翻翻還是不錯的。如果你想了解更早的學說,另一位人大老師姚開建的《經濟學說史》適合你,向上追溯到希臘了,但是介紹的都很簡單,適合作普及讀物。
3.2.蔣中一 《數理經濟學的基本方法》
蔣中一是著名的華裔經濟學家,這部教材在美國也很流行。難度適中,大學經管類數學水平(主要是微積分和線性代數)就能讀懂,重要的是它將數學和經濟學緊密聯系起來,分為靜態分析靜態(均衡)分析、比較靜態分析、最優化問題、動態分析。適合作為初步經濟學分析培養的數學手冊。缺點就是最優控制(第20章)只告訴結論,沒有太嚴謹推導。(可以理解)。
最後,鑒於我自己的知識背景和經歷,我的這個書單偏向經濟學專業的本科生對微觀和宏觀經濟學理論的學習或是准備考研復習等,而沒有列舉經濟學下面的其他分支學科(如,國際經濟學、金融學、財政學、計量經濟學等),也沒有列舉普及讀物和對實際經濟問題解釋的書籍。
Ⅷ 斯拉茨基方程的微分形式推導過程及經濟學意義
斯拉茨基方程的基本形式:
令x(p,w)為瓦爾拉斯需求,u*為消費者在價格p與收入w的前提下達到的效應水平,則
(8)斯拉茨基公式經濟學含義擴展閱讀
某種商品價格的上升可能會產生兩方面的影響:一方面使該商品相對於其替代商品而言變得更貴了,這會導致消費者減少對該商品的消費量,而增加對該商品替代品的消費量;
另一方面,使得消費者的實際收入(或購買力)下降,這也會導致該消費者減少(或增加)對商品的消費量。前一種影響即為價格變化的替代效應,而後一種影響即為價格變化的收入效應。
Ⅸ 經濟學中替代效應和收入效應的計算題
原題目是 x,y 開始價格都是 4元,樓主漏了x的原價格吧
這個思路就是 總效應好算,前後兩次求極值後對比下
中間一般是求替代效應,就是維持效用不變,達到原有的效用水平,需要的收入,以及x的數量了
然後總效應-替代效應=收入效應了
過程我復制別人的,他答的比較清晰的哈
----------------------------------------
(1)預算約束為 4X+4Y=144
將Y=36-X代入效用函數得:U=X(36-X)
效用極大化條件為dU/dX=-2X+36=0, 故X=18
代入預算約束得Y=18, 代入效用函數的U=324
(2) X的價格變化後的預算約束為9X+4Y=144
簡化後, 得Y=36-2.25X, 代入效用函數得
U=X(36-2.25X)
效用極大化條件為dU/dX=-4.5X+36=0, X=8
分別代入預算約束 和效用函數, 得 Y=18, U=144
(3)假設X的價格變化後,要維持最初的效用水平U=324所需的收入為m
那麼其預算約束為 9X+4Y=m
與已知的 XY=324 兩式聯解,得
m=9X+ =9X+1296/X
m的極小化條件為 dU/dm=9-1296X-2=0, 所以X=12
代入效用函數與 預算約束條件, 分別得 Y=27, m=216
也就是說,價格發生變化後, 若能將收入提高到216,分別購入12單位X和27單位Y, 便可恢復到最初324的效用水平。
(4)總效應:△X=8-18=-10
替代效應為:△X1=12-18=-6
收入效應為:△X2=△X-△X1=-4
註:參見《西方經濟學(微觀部分)同步輔導》(第4版)配高鴻業第四版 P49
------------------------
首先感謝stzfe的補充了
計算替代效應就要維持效用水平不變,因為圖形上,替代效應是繞著無差異曲線轉動的,收入效應是平移的(不過計算的時候用總效應-替代效應=收入效應)
再次至於為什麼效用極大化條件為0
數學上,求極值的必要條件就是一階導數為0
當然,你也可以用拉格朗日求極值,原理一樣
因為這是個現實問題,所以求出來肯定是極值,就直接用了~~ 如果在數學里,求出導數為0的駐點,還需要進一步檢驗才行的